汽车常用工具、设备使用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35.07 MB
- 文档页数:140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注重理实一体教学;2.通过现场构件的辨识,对汽车各组成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现场实物,明确各组成及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课程设计思路2.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根据实践态度与项目考核综合评定,总学分为3学分,周课时为4学时,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3。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入门知识,以引导激趣为主,建议在第一学年的第1学期设置。
二、课程目标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一)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活动,使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对汽车有初步和整体认识。
按照汽车的总体结构,在学生有了整体概念后,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车身四大部分有具体的认识,了解整体件与组成件、主件与附件的结构特点与位置关系,并对各组成部件的材料、性能、作用有初步印象,同时将汽车新技术知识进行补充与融合,让师生共同对汽车结构知识与时俱进.(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车间5S管理素质教育(2)好学、勤记、多问的素质2.知识教学目标(1)汽车各总成结构的认识(2)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3)底盘各系统的组成件结构认识(4)汽车电气设备结构与使用方法认识(5)不同汽车类型车身结构认识(6)拓展知识了解3.能力教学目标(1)善于观察的能力(完整版)《汽车概论》课程标准(2)积极思考的能力(3)阅读图册,迅速辨认结构的能力 (4)及时记录、认真反馈的能力 (5)小组协作能力三、内容标准单元一 汽车总体结构认识单元二 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单元三汽车底盘结构。
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百年的发展,汽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汽车的概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汽车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动力系统、车身工艺、汽车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1.1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即蒸汽动力驱动的"本茨三轮汽车"。
这辆汽车的诞生标志着汽车的诞生,也为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内燃机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汽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研发,汽车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
同时,汽车产业也成为当时的新兴产业之一。
1.3 汽车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汽车成为了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
同时,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4 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开始逐渐出现。
智能汽车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标志着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的结构组成2.1 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动力源泉。
按照动力类型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大类。
内燃机又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往复式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电动机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动力形式,它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2.2 变速器变速器是汽车的传动系统,它通过变换齿轮的组合,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在不同速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原理的不同,变速器可以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汽车概论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汽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汽车的概念1.2 汽车的分类2. 汽车性能指标2.1 动力性能2.2 经济性能2.3 制动性能2.4 舒适性性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汽车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图示。
3. 准备相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案例。
【导入】引入汽车话题,展示汽车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
讲解汽车的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各项性能。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整体结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汽车车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不同车型的差异。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各部分的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包括定期检查、更换机油等。
讲解不同部位的维护与保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照顾好汽车。
汽车维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汽车维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的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维修设备的使用、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空调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等维修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和技能;2、掌握汽车主要部件的维修方法和工艺;3、学会使用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4、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规范和标准;5、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汽车维修概述1、汽车维修的定义和分类;2、汽车维修的发展历程;3、汽车维修的重要性。
第二章:汽车维修设备与工具1、常用汽车维修设备;2、常用汽车维修工具;3、设备与工具的安全使用。
第三章:发动机维修1、发动机的基本结构;2、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3、气缸体与曲轴箱的检查与维修;4、燃油系统与点火系统的检查与调整;5、发动机润滑系统与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第四章:底盘维修1、底盘的基本结构;2、底盘的拆卸与安装;3、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修;4、制动系统的检查与维修;5、转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6、悬挂系统的检查与维修。
第五章:电气系统维修1、电气系统的基本结构;2、蓄电池的检查与维护;3、发电机与调节器的检查与维修;4、起动机的检查与维修;5、其他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第六章:空调系统与排放控制系统维修1、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2、空调系统的拆卸与安装;3、制冷系统的检查与维修;4、暖风系统的检查与维修;5、排放控制系统的检查与维修。
《汽车营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汽车营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
本课程涵盖汽车营销策略、销售技巧、客户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学生在汽车营销领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掌握汽车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2、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3、掌握汽车营销策略和销售技巧,能够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和定位;4、学会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汽车维修设备在现代的汽车维修行业中,使用高质量的维修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帮助修理车辆的故障,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汽车维修设备,以及它们在维修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是汽车诊断设备。
汽车诊断设备是一种用于检测汽车故障的工具,它可以通过读取车辆的传感器信号和计算机数据来确定车辆的故障原因。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扫描仪和诊断软件,可以连接到车辆的OBD(On-Board Diagnostics)系统,以获取有关车辆故障的详细信息。
汽车诊断设备能够帮助汽车维修技师快速准确地定位车辆故障,并提供相应的维修建议。
其次是汽车电动工具。
汽车维修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来执行一些重复性的任务,例如拆卸和安装零件。
这些电动工具通常包括电钻、电动扳手、角磨机等,它们能够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精度。
例如,使用电动扳手可以更快地拧紧螺栓,并确保螺栓的力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此外,电动工具还可以减轻汽车维修技师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种维修设备是汽车升降机。
汽车升降机是用于将车辆抬升到一个合适的高度,以便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的设备。
它可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维修过程中的人身伤害风险。
汽车升降机通常具有不同的升降高度和载重能力,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车辆。
维修技师可以使用汽车升降机来更方便地检查车辆底盘和底部零件,进行排查和修复。
还有一种常见的维修设备是汽车冷却系统维修工具。
汽车冷却系统维修工具用于维修和保养车辆的冷却系统,包括水泵、散热器和水管等。
这些工具包括压力测试工具、冷却液排空和填充工具、冷却液检测仪等,可以帮助维修技师快速检测冷却系统的漏水和故障,并及时进行修复。
维修冷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健康的冷却系统可以确保发动机在适当的温度下运行,避免发动机过热导致的损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汽车维修设备,如刹车系统维修工具、发动机维修工具、传动系统维修工具等。
这些设备在维修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帮助维修技师诊断和修复各种汽车故障。
汽车常用工具实训报告范文一、实训目的汽车常用工具实训是指在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中常用的各种工具的认识、使用和维护的培训。
二、实训内容1. 常用工具种类及功能(1)扳手:用于拧紧螺丝或螺母,常见的有单头扳手、棘轮扳手、管钳扳手等。
(2)螺丝刀: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常见的有十字头螺丝刀、平头螺丝刀等。
(3)榔头:用于敲打或敲击零件,常见的有普通榔头、铤子榔头等。
(4)卡尺:用于测量零件的尺寸,常见的有钢尺卡尺、软尺卡尺等。
(5)压力表:用于检测汽车的油压、气压等参数。
(6)电烙铁:用于焊接电线、接插件等。
(7)扳子:用于拧紧或松开螺母,常见的有套筒扳子、十字扳子等。
(8)排气扳:用于拆卸汽车排气系统中的螺丝。
2. 实训要点(1)正确使用工具:在使用工具时,应按照工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错误使用导致工具损坏或人身伤害。
(2)保养工具:定期清洁、润滑和保养工具,确保工具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安全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汽车常用工具,并且熟练掌握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工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提高了对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的技能。
四、实训收获通过汽车常用工具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使用工具的技能,还了解了维修与保养工作中常用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这为我以后从事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实训建议在今后的实训中,建议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员更加熟练地掌握汽车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加强对工具的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提高学员对工具的保养意识和能力。
六、总结汽车常用工具实训是汽车维修与保养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学员不仅可以掌握使用工具的技能,还可以了解工具的种类和功能,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奠定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加强对汽车常用工具实训的重视,提高学员的维修与保养技能水平,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求,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参加了本次汽车概论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汽车主要系统的功能、原理和维修技术;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汽车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了解到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系统组成。
发动机负责提供动力,底盘负责支撑车身和保证行驶稳定性,车身负责保护乘客和货物,电气设备负责为汽车提供动力和便利。
2. 发动机系统学习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维修技术及故障诊断方法。
重点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润滑系统等。
3. 底盘系统了解底盘的组成、功能及维修技术。
重点学习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4. 车身电气设备学习车身电气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技术。
重点了解电源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等。
5.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故障排除的基本流程。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初期,通过教师讲解和观看教学视频,对汽车概论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训中期,分组进行汽车拆装、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实际操作。
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汽车维修技术。
3. 实训后期,进行总结性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掌握了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系统功能及维修技术。
2. 实践操作方面: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学会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 团队合作方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六、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汽车概论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汽车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与同学、师傅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汽车中常用的机构包括:
1. 曲柄连杆机构:用于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汽车的车轮。
2. 配气机构:用于控制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保证燃烧过程的正常进行。
3. 传动机构:用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实现汽车的行驶。
4. 转向机构:用于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5. 制动机构:用于使汽车减速或停止。
6. 悬挂机构:用于缓冲和减少路面冲击,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这些机构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