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 灌水法试验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
灌水法试验记录及含水率自动计算试验材料与设备:1.土壤样品:本次试验选择了一份黏土土壤样品。
2.灌水法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由一个容量已知的圆柱形容器和一个水平架构成。
容器上设有刻度尺,用于测量加水前后土壤所占据的容积。
3.秤:用于称量土壤样品及加入的水量。
4.砂钟:用于混合土壤样品和水。
试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样品,并称重得到土壤质量。
2.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直至土壤完全饱和。
这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水,然后混合后检查土壤是否变湿来判断。
3.将饱和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同时记录容器的初始容积。
4.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和质量。
5.加水后,等待一段时间,让土壤与水充分混合。
6.重复步骤4和5,直到土壤不再吸收水份,即水不再渗入土壤为止。
此时称重加入的水质量。
7.根据记录的容器初始容积和加水量以及加入的水质量,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自动计算含水率:为了减少人工计算的误差,本次试验采用Excel进行自动计算。
在Excel中创建一个包含以下列的数据表格:1.时间: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时间。
2.水体积: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水的体积。
3.水重: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水的质量。
4.总水体积: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总水体积。
5.总水重: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总水质量。
6.含水率: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来的含水率。
在Excel中,设置公式来自动计算总水体积和总水重。
然后,使用公式`(总水重-干土壤重量)/干土壤重量`即可计算出含水率。
Excel会自动计算每次加水后的含水率。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的含水率可以得出土壤样品的含水量。
试验结束后可以绘制一张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土壤的水分吸收情况。
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为土壤含水率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同时,采用Excel进行自动计算可以减少计算误差,提高实验效率。
总结:通过灌水法试验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土壤的含水率。
在试验中采用自动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减少误差。
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试验目的:通过灌砂法测定土壤的压实度。
试验设备与试验材料:1.压实度试验仪:包括针尖深度计、扫砂装置、变压器等;2.砂土:可选择中等粒径的黏性土;3. 试验容器:直径为10 cm,高度为15 cm的圆形试验容器;4.试验水:用于湿润土壤。
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洁试验容器,确保无杂质。
b.将试验容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2.密集度试验:a.在试验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干砂土,填充高度约为容器高度的2/3,轻轻敲击试验容器,以排除空隙。
b.用针尖深度计测量砂土表面到容器顶部的距离,记录为H1c.打开水源,调节水流量,将水从扫砂装置灌入试验容器中,使砂土饱和湿润。
d. 继续添加砂土,直至超出试验容器的高度约3 cm。
3.试验操作:a.将试验容器与压实仪连通,加上适当的压力。
b.记录压实仪上示的压力P1c.打开扫砂装置,使水流平缓地进入试验容器,同时在压实仪上记录压力P2d.在压力P2稳定后,停止向试验容器加水,并记录此时的高度H24.数据处理:a.计算砂土的初始干体积为V1=0.785×(D1^2)×H1,其中D1为容器直径。
b.计算压实度为ρ=(V1-V2)/V1×100%,其中V2为试验后土体的体积。
5.实验注意事项:a.试验过程中,水流要平缓,不能冲刷砂土,以保证试验精度。
b.记录数据时,尽量减小观测误差。
c.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d.清洁试验容器时,要注意不要损坏试验设备。
试验结果:根据上述步骤进行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计算出压实度的数值试验容器直径D1 = 10 cm试验开始时针尖深度H1 = 7 cm试验结束时针尖深度H2 = 5 cm初始干体积V1 = 0.785 × (10^2) × 7 = 192.5 cm³试验后土体体积V2 = 0.785 × (10^2) × 5 = 125 cm³压实度ρ=(192.5-125)/192.5×100%≈34.85%结论:通过灌砂法测算,得到土壤的压实度约为34.85%。
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含⾃动计算公式与填表说明)云核刚王耀武路基填⼟压实试验记录(灌砂法)试验:技术负责⼈:施⼯⾥程及部位:D1K××+350~550原地⾯试验⽇期:2014年6⽉28⽇施⼯单位:××建设⼯程项⽬部试验编号:2014-⼟密度-0001⼯程名称:××线路××标段路基⼯程委托编号:2014-⼟密度-000112 3 4 5 6 7 8910 1112 1314 15 16 17压实⽅法:主要是区分机械振动碾压还是⼈⼯⼩型机械压实。
颗粒密度:按最新检验批次确定的颗粒密度填写。
最⼤⼲密度:填写击实试验所确定的颗粒密度。
击实试验在填⼟颗粒粒性发⽣明显变化时或达到最⼤检验批次时应重新送检确定,此后试验便以新的击实结果填写最优含⽔率:填写击实试验报告中所确定的最优含⽔率,最优含⽔率需与最⼤⼲密度对应。
试验砂密度:当使⽤不同⼚家或对试验砂密度有怀疑时应重新标定。
⾥程:填写试验点所在施⼯⾥程。
委托编号:应与试验委托单上的编号保持⼀致,此编号应按试验单位相关规定进⾏编写,同⼀单位⼯程或分项⼯程中的委托编号也有可能不连续,原因同“试验编号”。
试验⽇期:填写施⼯试验⽇期,同⼀检验批次的施⼯试验应在同⼀天进⾏。
仪器设备:应填写使⽤的主要试验设备名称与型号,此试验主要是区分灌砂桶规格。
“⽰值范围”与“分辨率”应该是针对“台秤”⽽⾔的,但灌砂过程中的台秤与含⽔率试验中所使⽤的台秤分辨率不⼀致,此处应该⾪属于表格设计缺陷,建议施⼯试验单位在做试验报告时予以更改。
采⽤标准:填写试验依据,铁路⼯程应依据《铁路⼯程⼟⼯试验规程》(TB10102-2010)公路⼯程应依据《公路⼟⼯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其他⼯程可依据《⼟⼯试验⽅法标准》(GB/T 50123-1999)试验条件:可填写试验时的天⽓情况,因为风⼒、空⽓湿度等对试验有影响,但影响不⼤。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灌砂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灌砂法在土工试验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工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土的密度和孔隙率。
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体积的土样中,通过灌入已知质量的砂,使土样孔隙被砂填满,从而计算出土样的密度和孔隙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灌砂筒:用于装土和灌砂。
2. 砂:粒径均匀,通过0.5mm筛孔。
3. 天平:用于称量砂的质量。
4. 量筒:用于量取砂的体积。
5. 砂箱:用于装土样。
6. 筛网:用于筛选砂。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灌砂筒清洗干净,称量并记录砂的质量。
2. 装土:将土样装入灌砂筒中,注意不要压实。
3. 灌砂:将砂通过筛网均匀地灌入灌砂筒中,直至砂面与筒口平齐。
4. 筛砂:将灌砂筒倒置,使砂从筒底流出,同时轻轻摇动筒体,确保砂完全流出。
5. 称量:将灌砂筒清洗干净,再次称量并记录砂的质量。
6. 计算密度:根据砂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砂的密度。
7. 计算孔隙率:根据土样的体积和砂的体积,计算出土样的孔隙率。
五、实验数据| 砂的质量(g) | 砂的体积(cm³) | 砂的密度(g/cm³) | 土样的体积(cm³)| 孔隙率(%) || :-----------: | :-------------: | :---------------: | :---------------: | :---------: || 50.0 | 20.0 | 2.50 | 50.0 | 60.0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土样的密度为2.50g/cm³,孔隙率为60.0%。
2. 灌砂法是一种准确、简便的土工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土的密度和孔隙率。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灌砂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灌砂法在土工试验中的应用。
灌水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试验记录灌水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填料压实密度的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将填料样品装入试验容器,并通过灌水的方式将填料填满容器,然后进行压实处理,最终可以得到填料的压实密度数据。
试验目的:测定填料的压实密度,以了解填料的堆积情况,为填料的使用提供依据。
试验原理:灌水法是通过灌水填充填料,逐步压实,测定填料样品的压实密度。
试验中需要使用试验容器、注水器、钢尺等装置和工具。
试验步骤:1.准备试验容器,清洗干净,并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台上。
2.在试验容器上方的注水器中装满清水,并调节好注水速度,使其能够均匀注入试验容器。
3.将试验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并记录试验容器的质量。
4.将填料逐渐灌入试验容器中,注意排除气泡并保证填料的均匀分布。
5.每灌入一定长度的填料,利用钢尺测量一次试验容器中填料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6.继续灌水填料,重复步骤5,直至填满试验容器。
7.每次测量填料高度时,将试验容器放置在天平上,记录试验容器的质量。
8.完成灌水和填料过程后,计算填料的压实密度。
计算方法:1.计算填料的质量:填料质量=灌水后试验容器质量-空试验容器质量2.计算填料的体积:填料体积=试验容器体积3.计算填料的压实密度:压实密度=填料质量/填料体积实验记录示例: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试验人员:XXX试验容器信息:容器材质:玻璃容器体积:500毫升试验过程:1.空试验容器质量:100克2.灌水后试验容器质量:900克3.填料高度与质量数据记录如下:填料高度(cm),试验容器质量(克)--------------,-----------------5,15010,25015,35020,45025,55030,65035,75040,85045,95050,105055,115060,125070,145075,155080,165085,175090,185095,1950100,2050计算结果:1.填料的质量:填料质量=900克-100克=800克2.填料的体积:填料体积=500毫升3.填料的压实密度:压实密度=800克/500毫升=1.6克/毫升实验结果分析: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填料的压实密度为1.6克/毫升。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数据试验概述本试验旨在评估土壤的压实度,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本段将介绍试验的目的和内容,包括使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以及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
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准备土壤样品和砂子,确保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
将土壤样品放置在压实仪器中,并确定初始土壤重量。
逐渐向土壤样品中灌入砂子,同时记录已灌入的砂子重量。
每次灌入砂子后,使用压实仪器进行压实操作,并记录压实次数和对应的压实度。
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或无法再继续灌入砂子时,停止试验并记录最终土壤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
试验要求: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试准确可靠。
每次灌入砂子后应进行适当的压实操作,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每次灌入砂子的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概述内容,包括试验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接下来将详细记录试验数据和结果。
本段描述试验数据的记录方式和要点,包括记录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以及记录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时间:记录试验进行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具体的时刻。
地点:记录试验进行的地点信息,如实验室名称或者试验场地地址。
环境条件:记录试验进行时的相关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
数据类型:记录试验数据的具体类型,比如碾压次数、压实度值等。
数据格式:记录试验数据的格式要求,如采用表格形式、数字或者图表等方式。
F10委托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分包单位代表桩号见证单位压实度检验记录(灌砂法)检验编号:分项名称击实类型样品来源土样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检验类别层次要求压实度%委托日期层厚委托人检验日期见证人取样人检验依据年月日年月日检验编号取样桩号及部位量砂容器 +量砂质量g(1)试量砂容器 +余砂质量g(2)坑锥体砂质量g(3)容试坑耗砂g(4)=(1)-(2)-(3)积量砂密度g/cm3(5)试坑容积cm3(6)=(4)/(5)试坑中挖出试样质量g(7)试样湿密度g/cm3(8)含湿料质量g(9)干料质量g(10)水水的质量g(11)=(9)-(10)率试样含水率%(12)=(11)/(10)*100%试样干密度g/cm3(13)=(8)/(1+(12))最大干密度g/cm3(14)压实度%(15)=(13)/(14)*100%备注检验单位(盖章)校核人:检验人:压实度检验 ( 灌砂法 ) 检测样品取样的注意事项检测频率每 1000m2一次,检测数量按CJJ1-2008中的规定。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φ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当集料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5mm,但不大于 40mm,测定层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φ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灌砂试验前,应对标准砂的密度和锥体质量进行标定。
挖坑时,试坑应周壁竖直,避免出现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情形,否则,检测密度偏大或偏小。
样品取出后应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影响检测结果。
填写委托单时必须填清楚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施工单位、代表起止桩号、每个测点的桩号及部位、击实指标、设计或标准要求达到的压实度等信息。
密度试验记录(灌水法)
工程名称: 试验者:工程编号:计算者:
干容重(灌砂法)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三盛公水利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单位: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日期:年月日
试验:计算:校核:
压实试验记录表(环刀法)
建设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管理局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监理中心
施工单位: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日期: 200 年月日黄河分公司
试验: 计算: 校核:
土壤压实度试验纪录
工程名称:包头市固阳县小石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试验日期:2009年4月18日代表部位:试验方法:环刀法
审核:试验:。
灌砂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试验记录
施工里程委托编号委托日期记录编号
填料名称压实方式设计压实系数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
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
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最优含水率ωop t(%)标准砂密度ρsr(g/cm3)施工日期填土层次压实遍数(遍)填层标高(m)填层压实厚度(cm)
测点编号测
点
位
置
密度测定器
灌满标准砂
总质量
m r3(g)
灌满灌砂漏
斗所需标准
砂质量
m r4(g)
密度测定器
和剩余标准
砂总质量
m r5(g)
灌满试坑
所用标准
砂质量
m sr(g)
试坑
体积
V p(cm3)
土和
容器
总质量
(g)
容器
质量
(g)
试坑土
的质量
m p(g)
土的
湿密度
ρ0
(g/cm3)
土的
含水
率
ω(%)
土的
干密度
ρd(g/cm3)
压实系数实测值
K h
⑴⑵⑶⑷
⑸=⑷
/ρsr
⑹⑺
⑻=⑹-
⑺
⑼=⑻
/⑸
⑽
⑾=⑼/[1+
0.01×⑽]
⑿=⑾/ρdmax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灌水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试验记录
施工里程委托编号委托日期记录编号
填料名称压实方式设计压实系数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
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
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最优含水率ωop t(%)标准砂密度ρsr(g/cm3)施工日期填土层次压实遍数(遍)填层标高(m)填层压实厚度(cm)
测点编号测点
位置
储水筒水位
(cm)储水筒
断面积
A w(cm2)
试坑
体积
V p(cm3)
土和容器
总质量
(g)
容器
质量
(g)
试坑土的
质量
m p(g)
土的
湿密度
ρ0(g/cm3)
土的
含水率
ω(%)
土的干密度
ρd(g/cm3)
压实系数实测值
K h 初始
H1
终止
H2
⑴⑵⑶
⑷=[⑵-
⑴]×⑶
⑸⑹
⑺=⑸-
⑹
⑻=⑺/⑷⑼
⑽=⑻/[1+0.01×
⑼]
⑾=⑽/ρdmax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