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需会做的十五道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计算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计算题1.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的“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1)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
在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则实现了价值增殖,即带来剩余价值。
产品的最终价值=C+V+M1.88*22.65*30=(14.90*1.88*30)+MM=437.1元(2)剩余价值率是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同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之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m'=m/v=437.1/32.34=1351.58%2.某资本家的纺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计算,月产棉纱1万斤。
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半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1)社会价值也就是产品的最终价值=C+V+M=(60000/5*12+16000)+50*80+50*80* 100%=25000元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2)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A.25%B.50%C.200%D.400% 答案:D【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A.100B.120C.160D.200 答案:160【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A.4200B.2400C.42000D.420000 答案:A【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A.6次B.8次C.10次D.12次答案:B【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00/5250=8。
考研政治政治经济学计算题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答案:M1=m1×n =100%×1/4 =0.25×100%=25%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 0元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 42000/5250=8(次)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 +20%)/50000 =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1=m/c+v=200/(200+800)=20%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每个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2.某资本家工厂,雇佣工人200人,每人日工资5元,日工作时间10小时,全厂日消耗生产资料价值9000元,制造产品10000件,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1.1元,试计算:①该厂日m是多少?m’是多少?②若将工作日延长1小时,该厂日m是多少?m’是多少?③若工作日长度不变,由于采用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该厂日超额m是多少?3.某资本家企业原预付资本为800万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工人月平均工资为500美元。
本月按20:1的比例追加资本42万美元,同时还对原预付资本420万美元按20:1的比例进行技术改造,其余部分有机构成不变。
请计算:该企业增加或是减少了多少工人?4.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1) 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M’是多少?5.下面是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基本数据:设固定资本价值一次转移,请计算社会平均利润率和各部门生产价格6.如果整个社会由三个部门构成,相应的资本有机构成为:工业为80C+20V,服务业为70C +30V,农业为60C +40 V,假定每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均为100%。
(1)如果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计算社会平均利润率。
(2)在农业部门中,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现有不同的农业资本家,租种面积相等而肥沃程度不同的优、中、劣三块土地,均投入资本100元,产出的农产品数量分别为19担、16担、13担。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总结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答案:M¹=m¹×n =100%×1/4 =0.25×100%=25%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元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 000/5250=8(次)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 +20%)/50000 =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 =9797.22(元)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¹=m/c+v=200/(200+800)=20%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1.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
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2.某企业预付固定资本共1050万元,其中厂房价值300万元,折旧年限为30年;机器设备价值7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小工具等价值50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
另有预付流动资本200万元,平均每3个月周转一次,该企业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多少?3.产品总值为5 万元,其中不变资本2 万元,剩余价值率200%,求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4.已知某服装厂有工人100名,每个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平均每个工人2小时生产1件衣服,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6元,工人日工资为2元。
工人每小时创造新价值为0.5元。
求:(1)一天消耗多少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资本家每天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多少?剩余价值率是多少?(3)工人每天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各是多少?(4)每件衣服的价值是多少?(5)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工资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则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多少?5.某企业年生产90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投资固定资本10万元,平均使用年限10年;投资流动资本5万元,周转时间3个月,雇工100人,月人均工资50元,求年剩余价值率。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7.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1)该企业每月得到的利润是多少?(2)利润率是多少?(3)年利润率是多少?8.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 A.25% B.50% C.200% D.400% 答案:D【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在此题中,m '=10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X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答案:160【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答案:A【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 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答案:B【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00/5250=8。
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 A.10% B.20% C.30% D.40% 答案:B 【答题思路】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 +v〕=200/〔200+800〕==20% 6.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
政治政经计算题总结政治政经计算题汇总1.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原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
如果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他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2.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是125%,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为()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周转的利润为15万元,剩余价值率是75%,则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5.某企业投资汽车的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为()6.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100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部分为40万元,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50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为15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7.一个工厂生产一台机器需要耗费固定资本10万元,流动资本为10万元(其中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是20%,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一台机器,其生产价格多少?8.某企业投资汽车的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固定资本为15万元,流动资本为10万元(其中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是10%,而该企业汽车价格为50万元。
那么在垄断条件下,该汽车的垄断利润是多少?9.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4:1,剩余价值率为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是多少?10.某垄断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当该企业借助垄断地位将销售价格定在25万元,该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为多少?11.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80%,每次投资的利润为20万元,该资本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答案1.150% ;300%2.253.4:14.200%5.226.150%7.248.22.59.80;400%10.311.3:1。
必需会做的十五道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政治经济学第二章1、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分析] 掌握上面的两个概念,此题就可以了。
[难度] *[概念]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2、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万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1+20%)/5=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分析] 实际上考的是通货膨胀的表现[难度] **[概念]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贬值通货膨胀3、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
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分析] 考的是货币的两个职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赊-、到+、抵-(口诀:说到底,减加减)}[难度] ** [概念]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流通次数、流通货币的总额、流通手段、支付第三章4、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分析]股份资本和股息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难度] ** [概念] 股票、股息、存款利率、股票价格、资本、剩余价值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m/c+v=200/(200+800)=20%[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七大转化之一}[难度] *** [概念]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注:流通资本和固定资本,一个是小c;一个是大C,一个是预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价值构成;一个是有机构成,有阶级性}、利润率、七大转化:略。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
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分析]资本的有机构成 {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性}[难度] *** [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工资、劳动生产率计算题(后补充)7、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分析] 资本与剩余价值 [难度] **** [概念]略8、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
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
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分析]同上[难度] ***** [概念]略[说明]在序列二中有一道题,看不懂就难,看懂了就易了!第四章计算题(后补充)9、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
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解:(1)n=U/u=12/3=4(次)n=U/u=12/0.5=24(个月)=2(年)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
(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分析]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难度] * [概念]略10、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答案:M’=m’×n=100%×1/4=0.25×100%=25%[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对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等11、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
求(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解:(1)年剩余价值量: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2)年剩余价值率M甲'=M/v=100/10=1000%M乙'=M/v=150/10=1500%(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n甲 ====2.08(次)n乙= = =9.08(次)[分析]个别的资本运动最鲜明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难度] **** [概念]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12、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
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答案: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分析]资本的宏观运行[难度] **** [概念]资本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一部类、第二部类[说明]大C和小c的问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从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来反映的,书上用大C表示它反映的是一种物质形态,详见序列一p127。
在从宏观上分析资本的运行时就忽略成有小c。
(最后一句是自己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留个悬念吧!)综合题13、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1)、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M’是多少?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
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
[分析]综合题就是跨章考试,在政治中一般不会考,这里只不过为了同学整体记忆方便而选的。
[难度] ** [概念]略计算题(后补充)14.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
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解:(1) 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6+20+20=46(亿元)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4+30+30=64(亿元)(2) m甲=v甲?m'=10×100%=10(亿元)m乙=v乙?m'=20×100%=20(亿元)m丙=v丙?m'=30×100%=30(亿元)(3) P'甲= m甲/C甲=10/100=10%P'乙= m乙/C乙=10/100=10%P'丙= m丙/C丙=10/100=10%(4)'= =60/300=20%(5)P'=100×20%=20(亿元)(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生产价格乙= K乙 + =46+20=66(亿元)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分析]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此题只作为参考可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