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及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TURP术后认知功能和
- 格式:pdf
- 大小:268.79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吴良永【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1(49)3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Ⅰ~Ⅱ级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通过MMSE评分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1d分别为A组17%、B组33%、C组20%;术后7d 分别为A组10%、B组20%,C组13%.术后1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统计结果与术后1d一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能降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1d 和术后7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总页数】3页(P90-91,94)【作者】吴良永【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新昌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新昌31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7【相关文献】1.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的影响 [J], 杨曦;孟双双;张钰;孙伟2.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J], 列锦弟; 许立新; 郑彬; 李恒昌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MMSE评分、精神错乱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J], 李行;张敏;刘竞4.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体寒发生情况的影响 [J], 黄伟5.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张洪军;司马靓杰;郭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然后分别统计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MMSE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例数,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MMSE评分平均均高于为对照组患者术后的MMSE评分平均分,(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3例占7.5%,对照组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21例,52.5%。
结论:对老年患者的麻醉,相较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明显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硬膜外麻醉;芬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析老年患者术后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紊乱、焦虑、人格改变及记忆力损害。
这种手术后出现的精神活动、人格、社交以及认知能力的变化被统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1]。
POCD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的痴呆等严重的不可逆损害,对于POC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对于此种并发症,应将重点放在预防,笔者就我院的80例老年患者,实施对照研究后,发现在可以达到手术要求麻醉效果的情况下,采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降低患者POCD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老年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其中实验组的40例老年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中有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65-82岁,平均73.5±4.0岁;对照组的40例老年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有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65-80岁,平均为74.1±3.9岁。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TURP患者围术期cTnI和CK-MB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术期CK-MB和cTnI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TURP老年病例40例,ASAⅠ~Ⅱ级,年龄66~85岁。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椎管内硬膜外麻醉(EA组)和全身麻醉(GA组)。
EA组患者穿刺间隙选择L2-3用1.5%的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
GA组全身麻醉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0.1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丙泊酚1~2.5mg/kg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30~60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 并吸入1.0%~3.5%七氟醚维持麻醉。
EA组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5%利多卡因8ml初始剂量,每小时追加5ml直至手术结束。
两组患者术中均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出血量<100ml,手术时间<3h,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3h(T2)和术后6h(T3)抽取静脉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病例的血浆cTnⅠ和CK-MB浓度在手术结束后逐渐升高,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血浆cTnI和CK-MB浓度在T1~T3各时点显著升高(P<0.05)。
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降低老年TURP患者围术期cTnI和CK-MB的浓度,减轻心肌损伤。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老年;TURP;心肌损伤【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42-02心肌损伤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影响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心肌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来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心肌损伤的影响。
1.一般情况与麻醉方法1.1 一般情况老年BPH患者4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ASAⅠ~Ⅱ级,年龄66~85岁,体重56~69kg,均否认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心、脑血管疾病病史。
79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50~60岁年龄段发病率约为50%。
8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80%~90%。
病理有增生者,仅30%有临床症状,需要治疗,其中10%须手术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最佳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60例。
现将围术期麻醉的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年龄60~87岁,体重48~86kg,ASA Ⅱ~Ⅲ级,术前B超、静脉尿路造影、直肠指检、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BPH),其中合并高血压35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15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7例。
1.2 麻醉前准备控制心律失常;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5.6~11.2mmol/L;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控制气道炎性反应,化痰止咳,使患者停止咳嗽。
做好麻醉用具准备,所有物品均需做灭菌处理。
使用前尚需检查穿刺针和针芯是否配套,针尖斜面与针尾小缺口方向是否一致,针尖有否卷曲,针身有无裂痕,负压管注射器与针尾衔接是否紧密,导管是否顺利通过穿刺针,导管是否通畅,有无破损。
1.3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0.1g、阿托品0.5mg,麻醉前开放上肢静脉,静脉滴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 2)、心电图(ECG),开放静脉通道,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溶液200~300mL。
选L 2~3或L 3~4间隙穿刺,向骶端置管,麻醉平面控制在T 10~11以下。
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进入蛛网膜下隙,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7.5~12mg(0.75%布比卡因1~1.5mL+10%葡萄糖1mL,脑脊液稀释至3mL),而后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4cm ,仰卧位后调节痛觉阻滞平面达T 8水平(针刺法)。
老年人TURP术后镇痛的分析目的:分析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用于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及术后出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例ASAⅡ~Ⅲ级,年龄70~91岁,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摘除(TURP)的病人,用0.1%布比卡因,同时辅助2 μg/ml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并测定术后6、12、24 hV AS 镇静评分,记录BP、HR、SpO2及不良反应。
结果:术后镇痛效果好。
BP、HR、SpO2等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均无呼吸抑制发生,术后出血量降低。
结论:0.1%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TURP术后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并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标签:布比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近年来,我院对择期老年人TURP术后进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SAⅡ~Ⅲ级,年龄70~91岁,体重53~81 kg,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摘除手术病人20例。
所有病人无严重心血管和呼吸道系统疾病史。
1.2 麻醉与镇痛方法术前30 min肌注东莨菪碱0.3 mg。
麻醉方法:L2~3硬膜外麻醉,术中用1.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
镇痛方法:手术结束前30 min以2 ml/h的速度给予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 ug/ml持续硬膜外给药。
1.3 观测指标术后6、12、24 h进行随访并记录以下指标:①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②镇静评分;③BP、HR、SpO2。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病人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对BP、HR及SpO2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小,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也未出现术后出血(表1)。
3 讨论高齡病人术后镇痛可能会发生呼吸抑制、循环抑制、过度镇静等。
高龄病人前列腺肥大发病率高,TURP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疼痛是术后并发症之一,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防止其他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1]。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患者手术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对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有效性。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手术后6h、24h、72h的MMSE评分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对照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17.24%、36.2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POCD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老年患者手术期间选择硬膜外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产生较小的影响,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麻醉效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手术后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是指患者手术之后短时间发生睡眠、记忆、思维、定向、认知以及意识等波动性、可逆性功能紊乱症状[1]。
老年患者是POCD常见的发病人群,由于手术对老年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的创伤,加上受到手术时间、合并症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OCD的发生率[2]。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分别实施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结果证明,硬膜外麻醉在控制术后认知功能发生率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1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66例,女患者50例,年龄为59~80岁,中位年龄为(69.33±6.3)岁;其中40例髋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手术,32例膝关节置换术,44例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的相关标准对手术危险性、体质进行危险性分级;将术前合并心理疾病、术前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障碍无法沟通交流、严重听力与视力障碍等患者全面排除。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其麻醉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