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与技术试题_0607
- 格式:pdf
- 大小:215.35 KB
- 文档页数: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试题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辛普森的运动技能目标分类体系中,动作技能的目标分为七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 )A. .完全正g角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缶D. 部分错误2.心理学家皮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
(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 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 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 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此外,他们都是封闭式的。
( )A. 完全正确B. 完全错误C. 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与策略,这种学习倾向与策略是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联系在——起。
( )A.完全正确B. 完全错误C.尤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教学媒体是采集、传递、存贮和加工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或中介)。
( )A. 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7.教师作为“特殊媒体”,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需要借助、组织、使用其他类型的媒体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 )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 无错误,但不完备D. 部分错误8.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
( )A. 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 部分错误9.横向组织学习内容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是()A.开普勒B.培根C.圣西门D.亚里土多德2.【单选题】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数书九章》D.《黄帝九算算法细草》3.【多选题】从社会条件的角度看,STS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土壤是()A.和平运动B.环境运动C.人权运动D.科学运动E.工业运动4.【单选题】古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显示了当时()A.手工业技术B.医学水平C.书写技术D.数学水平5.【多选题】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是()A.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影响B.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C.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D.科学技术对人类思维的影响E.科学技术对家庭的影响6.【填空题】马克思指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______ 的总和。
7.【填空题】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是______。
8.【单选题】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工具的状况和水平C.生产关系的变革D.劳动产品的分配制度9.【单选题】美国的STS内容结构可称为()A.三元模式B.复合三元模式C.理论—应用模式D.研究—教育模式10.【多选题】交叉学科的特点有()A.研究问题的实践性B.研究成果的科学性C.研究主题的全球性D.研究对象的复杂性E.研究主体的群体性11.【多选题】下列文化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A.古埃及文化B.巴比伦文化C.新巴比伦文化D.苏美尔文化E.古印度文化12.【单选题】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综合实践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和()A.知识论模式B.研究纲领模式C.实用主义模式D.学科发展模式13.【填空题】实施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通过STS教育提高全民的STS意识和STS______。
14.【单选题】第一次科学革命的起点是()A.粒子物理学提出B.星云说发表C.量子论提出D.天文学革命15.【填空题】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和______。
精心整理电大“开放本科”科学与技术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 --------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_34发展;567A.BCD8.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 D.沙尘暴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核裂变12.材料13.基因工程14.计算机病毒15.自然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17l812.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3.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1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15.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答(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汪确会的影响(10分)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对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成果可以概括为“3C如革命和“3A”革命。
“3C”革命是指通信、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技术革命,它们将人类社会推向了划时代的信息社会。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2023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科学是技术发展旳 -------- 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旳手段,它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2.高新技术一般是具有突出旳社会功能及极高旳经济效益,以最新旳-----------_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旳技术群。
3.原子能释放旳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4.现代化学旳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措施由定性向____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成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5.宇宙旳年龄大概在----------------- 亿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旳。
A. 20世纪中叶 B.18世纪后期C.19世纪 D.二十一世纪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C.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D.半导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8.蛋白质旳基本构造单位是( )。
A.蛋白 B.酶C.细胞 D.氨基酸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旳根据有( )、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旳丰度、宇宙旳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B.星系兰移C.星系黄移D.星系绿移10.全球重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C.洪涝灾害 D.沙尘暴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核裂变12.材料13.基因工程14.计算机病毒15.自然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什么是科学?17.简述电力革命旳意义。
五、论述题(共30分)l8.新技术革命旳意义表目前哪几种方面?试卷代号:117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及评分原则(供参照)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理论2.科学发现3.原子核聚变4.定量5. 150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B 7.A 8.D 9.A 10.A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1.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旳碎块,并释放出能量旳现象。
2007年秋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入学测试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3.直觉:一种非神秘性的、与事实相联系的、与人的现实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灵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科学创新诺言就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和认识形式。
5.时代主题: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6.人学:广义的“人学”泛指以人的研究为中心的人文社会学科。
狭义的“人学”指从哲学的高度探索人性奥秘、人生价值及人的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7.接受美学: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意义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8.语言学: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9.行为科学:以一般生物和人类的行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重视经验性和综合性的理念和方法,力图沟通以至综合多数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若干自然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0.社会学: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11.科学主义:就是唯科学主义,一种认为科学万能的思想态度。
12.人文科学: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相对立。
13.大教育观:在大科学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终身教育观为核心的全球性教育理念。
14.教育政治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的共生学科,以教育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一般侧重考察教育过程的政治因素。
15.社会角色:指客体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