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语文一下《悯农》word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悯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悯农》。
(2)理解古诗《悯农》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李绅及其背景。
(3)分析古诗《悯农》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悯农》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悯农》。
(2)理解古诗《悯农》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古诗《悯农》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分析古诗《悯农》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绅及其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悯农”这个词吗?请大家谈谈对农民劳动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悯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悯农》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悯农》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农民的关爱和敬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悯农》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悯农》。
2. 写一篇关于农民劳动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农民劳动的短文。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古诗《悯农》的知识测验,了解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在导入新课和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绅及其背景,把握古诗《悯农》的主题和情感。
《悯农》教案《悯农》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悯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悯农》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同学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通过这样一个同学饶有爱好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同学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
《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
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同学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
现在孩子过于娇惯,许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铺张现象日益严峻。
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意对同学的情感训练。
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同学,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同学细细品尝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
想不想?(好)那咱们抓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音乐。
)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2、好吧,今日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熟悉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
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
《悯农》教学方案设计《<悯农>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悯农》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作的辛苦,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和生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所描绘的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2)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懂得珍惜粮食。
2、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培养珍惜粮食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农民劳作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农民的辛苦。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4、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图片或视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农民劳作的情景。
(2)提问:“你们知道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劳作吗?”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课题《悯农》。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讲解“锄、禾、午、汗、知、辛、苦”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3、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让学生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
(2)引导学生思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4、情感升华(1)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粮食?(2)让学生分享自己珍惜粮食的做法,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3)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悯农》语文优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悯农》语文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悯农》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悯农》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诗人表达的农民生活困境和对农民的关怀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能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悯农》这首诗歌,引导学生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2.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生活中的场景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农民生活的思考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悯农》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内容1.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师生共同阅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中的场景和情感进行讨论,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押韵、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词汇、句式和修辞等,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义1. 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怀念家乡、关心农民生活的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中呼吁农民团结和向上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其他描写农民和农村生活的诗歌作品。
2.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支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情况: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阅读、写作或绘画作业,检查学生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表达能力。
3. 课后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1、古诗两首——《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农、收、万、闲、夫”五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3 三个字和2 个多音字。
能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2、正确书写“农、收、万、闲、夫”五个生字。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教法:1、反复诵读法: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积淀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理解和体味。
通过诵读来进
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欢同喜,感受诗歌的意蕴,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
辐射到诵读者的情感之中,换言之,诵读者的情感自觉地融入古诗的意境中。
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诵读过程之中,诵读者脑海里呈现的画面,事物也会强化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学法
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教学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
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学法:1、借图悟诗法:在指导学生读懂古诗时,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农民劳动的情景,然后指导图诗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诵读法:通过音乐、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慢慢地品味古诗,在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带上表情、动作反复诵读,最后达到独立背诵。
【课前准备】:ppt
【教学过程】:。
《悯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悯农》这首田园诗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
2.通过朗读、赏析以及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悯农》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教学重难点】1.理解《悯农》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提炼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3.引导学生对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悯农》的诗文、作者李绅的简介等内容。
2.录音或朗读教师:朗读《悯农》并进行解读。
3.课堂小组活动的材料:根据诗意境,设计小组讨论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田园乡村的音乐。
2.准备一些与农田和农民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来激发学生对田园情怀的联想。
3.引入《悯农》的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绅和他的创作动机。
二、理解诗意(20分钟)1.教师朗读《悯农》,让学生跟读。
2.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解释生僻字和古文化常识。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探讨诗人的感情表达和描写手法。
三、赏析诗意(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活动。
2.每组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展示给全班。
3.整合各组的分析,让学生共同感受并讨论《悯农》的意义和感情表达。
四、拓展学习(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当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歌或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对农民的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农民的生活,尊重农民的劳动。
【课后作业】1.练习朗读《悯农》,理解诗歌的意义。
2.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农民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3.收集一些有关农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一篇观后感。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悯农》这首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培养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悯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悯农》,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农民对生活的感慨。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抒发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慨。
教学内容:2.课文分析:解读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3.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古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4.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慨,写一篇类似《悯农》的作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2.师生一起回忆《悯农》的内容,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
第二步:课文阅读1.分段朗读《悯农》课文,学生可以跟读。
2.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内容和情感。
第三步: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传递的主题思想。
第四步:课文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2.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全班共同讨论。
第五步:写作练习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慨,写一篇类似《悯农》的作文。
2.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和范例,帮助学生进行思路导向和语言表达。
第六步:分享与评价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
2.学生互相评价,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朗读、讨论和写作。
2.《悯农》课文。
3.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情况。
2.学生课后写作作业评估。
3.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
拓展延伸:1.在《悯农》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其他古代农民诗歌作品,了解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
2.组织学生进行小调查,了解当今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
3.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现代版的《悯农》,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慨。
《悯农》语文教案(优秀3篇)《悯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朗读停顿参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悯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悯农》这首诗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感人的描写,使学生产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并欣赏《悯农》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2. 难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准确解读押韵、对仗等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学生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3. 纸张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古代农村,想象一个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
通过描述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理解这首诗。
2. 诗歌赏析先通读全诗,让学生对整个诗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然后逐句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3. 诗歌翻译将《悯农》原文的每句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具体含义。
并对比不同译本的差异,让学生体会翻译的难度和多样性。
4.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跟随朗读老师的节奏和语气,要求学生展示出诗歌的韵律感。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韵朗读一段诗,增加诗歌朗读的趣味性。
5. 思考与讨论提问学生对《悯农》这首诗有什么感受,以及对农民的态度和对劳动的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个人触发和感悟。
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各自创作一首以“悯农”为题材的诗歌,可以是对农民劳动辛勤的敬意表达,也可以是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和感受。
让学生通过诗歌创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悯农》这首诗的内涵。
7.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农民和农村发展,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课专注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自己对《悯农》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创作的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悯、粟、犹”3个生字,学会“农、收、万、闲、夫”5个生字,知道多音字“种、子”这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悯农》的意思。
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悯农》的意思,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
《悯农》
谁来读准课题?指名读。
预设:a“悯”的读音要注意,它是前鼻音的。
b“农”的声母是门洞n,。
C“悯”的前鼻音和“农”的声母读的特别准。
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悯农(边板书边讲解:“农”是本课的生字要会写。
)
生书空“农”。
齐读课题。
题目懂吗?
预设:a懂。
通过他的发言,你知道悯就是?农是?悯农就是?
B不懂。
大家不懂的字是?抓住关键词来学习就能弄懂题目的意思了。
“悯”是同情。
那“悯农”就是?(同情农民)
让我们带着对题意的理解再来读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
(一)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相机正音,出示词卡“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预设a“粟”平舌音。
b“收”是翘舌音。
c“子”第三声。
“子”这是一个熟悉的字。
你发现?(平时声调是?这里是?)读准它。
(二)朗读古诗、把握节奏。
1.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呢。
我来读,请大家注意里面停顿的地方。
你听出来了吗,出示,指导朗读: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
指名读。
齐读。
三、品读感悟
(一)过渡:我们读准字音,读出了节奏,那里面字词的意思读懂了吗?
(二)初步理解词义、诗意。
1.请大家再读古诗,然后拿出铅笔在你不理解的字下面画横线。
理解字词意,相机板书。
预设:
a(看图片,通过生长过程理解“子”)
粟:小米。
瞧,这个字就是?(“米”字底)。
后来就指粮食的种子。
子:同“籽”,果实。
b四海:古人认为自己国家的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海,就用四海来表示全国各地。
c闲田:空着,没种庄稼的土地。
d犹:还
2、这首诗懂了吗?请大家读读诗,把诗句的意思说给自己听听。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a会。
一人说一句。
B不会。
先喊一个人帮助说
秋天?收获?万颗果实。
全国各地?没有?空着的土地。
农民?还是?饿死了。
(三)精读细品,体会情感。
1、再读这首诗,体会到了?
预设:(1)艰辛。
看书上插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
农民伯伯们抓紧春天的每一个日子,挥锄耕种。
他们小心翼翼地种下一粒粒种子,满怀期待地盼着秋天的丰收。
(2)丰收。
你从哪儿发现的?
a“一粒粟”“万颗子”是呀,春天种下一颗种子,就收获万颗的果实。
这里的万是?一万,数万,多得不计其数,数也数不完。
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一颗种子是这样,一片土地上许许多多的种子?国内那么多的土地都种上了庄稼,那农民伯伯的收成怎样?请你读。
图片。
渲染。
真是丰收啊。
读出你的赞叹。
预设:(根据学生的表情评价,仿佛看到了……)
2、这么多的粮食,可他们却?“饿死。
”读,农夫犹饿死。
3、诗学到这里,你(想说)?
【预设三】体会诗情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的粮食到哪去了?在古代旧社会,农民自己没有土地,他们种的地都是地主官员们的,农民受地主的剥削,租税很重,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粮食交完地主官员规定的租税后,所剩就很少了。
但农民还要把剩下的粮食捐给军队去防守打仗,农民还要把仅剩的粮食捐给达官贵族建宫殿穿华服。
此外农民们用盐要交盐税、吃酒交酒税、喝茶要交茶税、家里有几个人还要交人头税呢,这些税数也数不清。
这些税可都是农民的粮食啊。
所以到头来,养尊处优高门大户的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吃不完倒掉的食物都发臭了,可路边辛勤劳动的农民却没得吃,活活被饿死。
2.同学们农民伯伯真是?(可怜)
3.这就是悯农啊。
你能读出这份感情吗?再来读读这首诗。
从你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从你的表情中我看到了……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们要去看看本课的生字了。
还记得它们吗?
四、写字教学
“农、收、万、闲、夫”
1、大书法家怀素写字的秘籍你还记得吗?他先看清?记住?再?
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p121,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来学习这5个生字。
提示:a、看清字的形状,结构。
b根据笔顺表书空。
C根据字的形状、笔顺来描红。
2、通过刚才的自学,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a “农”,宝盖收,撇捺放,竖提略偏左。
交叉点。
范写,跟着唱笔画,书空。
描两个写一个。
b “万”,谁来记?利用熟悉的字来记生字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笔是?主笔画横要长,重心要稳。
范写,跟着唱笔画,书空。
描两个写一个。
c
板书设计:悯农(相机划出学生不懂的字词,板书其意思)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