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诺奖得主(1969-2007)之画像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4
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以经济治理研究一同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以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马斯金,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罗杰·B.迈尔森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以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贡献而获奖。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斯切林,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
这两位经济学家因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获奖。
他们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
他们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赫内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
丹尼尔-卡赫内曼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维农-史密斯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2001年三位美国学者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他们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J-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L-麦克法登。
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作出了贡献。
詹姆斯-赫克曼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丹尼尔-麦克法登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值得敬仰,值得珍藏)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而颁发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授予那些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价值贡献的人。
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与其他诺贝尔奖的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颁奖仪式,奖品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09年约为140万美元)。
以下即为历年获奖情况:#1969年(第六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拉格纳·福李希(挪威)、简·丁伯根(荷兰)#1970年(第七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71年(第七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西蒙·库兹涅茨(美籍俄国人)#1972年(第七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阿罗(美国)#1973年(第七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华西里列昂惕夫(美籍俄国人)#1974年(第七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刚纳·缪达尔(瑞典)#1975年(第七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加林·库普曼斯(美国)#1976年(第七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弥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77年(第七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哥特哈德·俄林(瑞典)、詹姆斯·米德(英国)#1978年(第七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美国)#1979年(第七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威廉·刘易斯(美籍英国人)、西奥多·舒尔茨(美国)#1980年(第八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劳伦斯·克莱因(美国)#1981年(第八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托宾(美国)#1982年(第八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乔治·斯蒂格勒(美国)#1983年(第八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拉尔·得布鲁(美国)#1984年(第八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理查德·斯通(英国)#1985年(第八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弗兰克·莫迪利安尼(意大利)#1986年(第八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美国)#1987年(第八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索罗(美国)获奖者:莫里斯·阿莱斯(法国)#1989年(第八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特里夫·哈维莫(挪威)#1990年(第九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莫顿·米勒(美国)、哈利·马克维茨(美国)、威廉·夏普(美国)#1991年(第九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英国)#1992年(第九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盖瑞·贝克(美国)#1993年(第九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美国)、罗伯特·福格尔(美国)#1994年(第九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美国)、约翰·海萨尼(美国)、莱英哈德·泽尔腾(德国)#1995年(第九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小罗伯特·卢卡斯(美国)#1996年(第九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莫里斯(英国)、威廉·维克瑞(美国)#1997年(第九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莫顿(美国)、麦伦·斯科尔斯(美国)#1998年(第九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阿玛蒂亚·森(印度)#1999年(第九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罗伯特·蒙代尔(加拿大)#2000年(第一百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赫克曼(美国)、丹尼尔·麦克法登(美国)#2001年(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乔治·阿科洛夫(美国)、迈克尔·斯宾塞(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2002年(第一百零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丹尼尔·卡纳曼(美国)、复农·史密斯(美国)#2003年(第一百零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克莱夫·格兰杰(英国)、罗伯特·恩格尔(美国)#2004年(第一百零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芬恩·基德兰德(挪威)、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2005年(第一百零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托马斯·谢林(美国)、罗伯特·奥曼(以色列)#2006年(第一百零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埃德蒙·菲尔普斯(美国)#2007年(第一百零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莱昂尼德·赫维奇(美籍俄国人)、埃里克·马斯金(美国)、罗杰·迈尔森(美国)#2008年(第一百零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美国)获奖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奥利弗·威廉姆森(美国)。
诺贝尔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时间:2010年09月07日作者:经济系点击:119次第一届获奖者:1969年12月10日第六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柏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丁伯根——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著作:《美国商业循环,1919-1932》《英国的商业循环,1870-1932》《经济政策中的集中和分散》《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文选》第二届获奖者: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A·萨缪尔森——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著作:《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第三届获奖者: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库兹涅茨——GNP之父著作:《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商品流量与资本形成》《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869年以来的国民总收入》《经济的变化》《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美国经济中的资本》《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的经济增长》《人口、资本和增长》《增长、人口和收入分配》第四届获奖者: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希克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式的创建者著作:《工资理论》《价值与资本》《需求理论的修正》《经济史理论》《动态经济学方法》肯尼斯·阿罗——帕累托最优&不可能性定理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存货与生产的数学理论研究》《公共投资、报酬率与最优财政政策》《组织的限制》《肯尼斯·阿罗论文集》(六卷本)第五届获奖者: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1969-1980 ▪拉格纳·弗里希挪威 ( 1969 ) ▪简·丁伯根荷兰 ( 1969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 ( 1970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美国( 1971 )▪约翰·希克斯美国( 1972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 1972 )▪华西里·列昂惕夫美国( 1973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英国( 1974 ) ▪纲纳·缪达尔瑞典 ( 1974 )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苏联( 1975 )▪佳林·库普曼斯美国( 1975 )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1976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 1977 )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 1977 )▪赫伯特·西蒙美国( 1978 ) ▪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 1979 )▪西奥多·舒尔茨美国( 1979 ) ▪劳伦斯·克莱因美国( 1980 )1981-1999 ▪詹姆斯·托宾美国( 1981 ) ▪乔治·斯蒂格勒美国( 1982 )▪罗拉尔·德布鲁美国( 1983 ) ▪理查德·约翰·斯通英国( 1984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美国( 1985 )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美国( 1986 ) ▪罗伯特·索洛美国( 1987 ) ▪莫里斯·阿莱斯法国( 1988 )▪特里夫·哈维默挪威( 1989 ) ▪默顿·米勒美国( 1990 )▪哈里·马科维茨美国( 1990 ) ▪威廉·夏普美国( 1990 )▪罗纳德·科斯美国( 1991 ) ▪加里·贝克尔美国( 1992 )▪道格拉斯·诺斯美国( 1993 ) ▪罗伯特·福格尔美国( 1993 )2000-2011 ▪约翰·福布斯·纳什美国( 1994 ) ▪约翰·海萨尼美国( 1994 )▪莱因哈德·泽尔腾德国( 1994 ) ▪小罗伯特·卢卡斯美国( 1995 )▪詹姆斯·莫里斯英国(苏格兰)( 1996 ) ▪威廉·维克瑞美国( 1996 )▪罗伯特·默顿美国( 1997 ) ▪迈伦·斯科尔斯美国( 1997 )▪阿马蒂亚·森印度( 1998 )▪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加拿大出生,好像没有改国籍)( 1999 )▪詹姆斯·赫克曼美国( 2000 ) ▪丹尼尔·麦克法登美国( 2000 )▪乔治·阿克尔洛夫美国( 2001 ) ▪迈克尔·斯宾塞美国( 2001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 2001 ) ▪丹尼尔·卡纳曼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 2002 )▪弗农·史密斯美国( 2002 ) ▪克莱夫·格兰杰英国( 2003 )▪罗伯特·恩格尔美国( 2003 ) ▪芬恩·基德兰德挪威(2004)▪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美国( 2004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美国(2005 )▪罗伯特·约翰·奥曼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2005)▪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美国( 2006 )▪埃里克·马斯金美国( 2007 ) ▪罗杰·迈尔森美国( 2007 )▪莱昂尼德·赫维奇美国(俄罗斯莫斯科出生)( 2007 ) ▪保罗·克鲁格曼美国( 2008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 2009 ) ▪奥利弗·E·威廉姆森美国( 2009 )▪戴尔·莫滕森美国( 2010 ) ▪彼得·戴蒙德美国( 2010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英裔、塞浦路斯籍( 2010 ) ▪托马斯·萨金特美国( 2011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美国( 2011 )。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获奖原因(1969~2011)1969。
1。
31)1903。
4.12~1994.6.9),因发展和应用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共同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因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因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2年~1989.5。
20)和经济学家。
8.23~)因“在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上的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
5~1999.2.5)因在投入产出方法及其应用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
6~1987。
5。
17);新自由主。
8~1992.3.23).因对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互相依赖性的敏锐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1912.1。
19~1986.4.7斯(1910.8。
28~1985。
2.26)。
他们因在资源的最优配置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
31~2006。
11。
16)。
因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以及稳定性政策方面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1899。
4。
23~1979.8.31907.6。
23~1995.12.22)。
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
15~2001.2.9)。
1979年, 。
4。
30~1998。
2.26)。
1.23~1991。
6.15)。
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0)因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波动、经济政策的分析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11918.3.5~2002.3.11)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简介(至2006年)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1936年生于英国 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威廉·维克瑞1914-1996,生于美国 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迈伦·斯科尔斯1941年-1961年获McMasler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芝加哥MBA学位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桑蒂克尼坦曾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剑桥大学。
195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德尔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曾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进行了分析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 赫克曼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
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丹尼尔-L-麦克法登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
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于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生于194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格利兹(Joseph E. Stiglitz )生于194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