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宝宝应该不应该戴手套?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新⼿爸爸妈妈要怎么照顾⼩宝宝 对所有家长来说,⾃然是希望⾃⼰的孩⼦可以健康成长的。
尤其是婴幼⼉,他们的⾝体抵抗⼒⽐较弱,往往需要⽗母更多的照顾。
但是很多⽗母并不知道要怎么照顾孩⼦,容易做错事,从⽽导致孩⼦⽣病。
这⾥给⼤家分享⼀些婴幼⼉健康知识,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如何正确照顾宝宝 1、吃饭 宝宝吐奶是宝宝吃饭时最常见的现象,这种情况⼀直要持续到宝贝3-4个⽉⼤,当贲门的收缩功能发育成熟,吐奶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
为了防⽌宝贝吐奶,每次喂完奶后应该竖着抱起宝贝,让宝贝的⼩脑袋靠在妈咪的肩膀上,然后轻轻地拍打宝贝背部,直到听到宝贝打嗝为⽌,如果宝贝⼀直不打嗝,还可以按摩宝贝的后背。
2、喝⽔ 纯母乳喂养的宝贝在4个⽉之前不需要再额外喂⽔。
如果宝贝吃配⽅奶,那么应该在两顿奶之间喂⼀次⽩开⽔。
在夏季,宝贝需要补充的⽔分更多,要注意多给宝贝喝⽔。
对于宝贝来说,⽩开⽔是最好的饮料,当然也可以给宝贝喝⼀些新鲜果汁,不过尽量不要给宝贝喝太甜的⽔。
3、洗澡 宝贝的新陈代谢⽐较快,所以应该给宝贝每天都洗澡,冬天出⽣的宝贝也不例外。
给宝贝洗澡的⽔温不能太⾼,应该保证在38℃-40℃之间。
最好准备⼀个专⽤的⽔温计,能准确地测量⽔温。
或者妈咪⽤肘部试⼀下⽔温,因为⽤⼿测量⽔温不准确,可能会烫到宝贝。
4、指甲 宝贝的指甲可能⽣下来就已经很长,有些妈咪怕宝贝抓伤⾃⼰,给宝贝戴上⼩⼿套,这样是不对的。
应该为宝贝准备⼀把专⽤的婴⼉指甲剪⼑,在宝贝睡觉的时候就可以很细⼼地为宝贝剪指甲了。
剪完之后要检查⼀下是否有⽅⾓或者尖锐的地⽅,如果有要修剪打磨光滑,这样宝贝再挥舞⼩⼿的时候就不会再抓伤⾃⼰了。
新妈咪还要注意,宝贝的脚趾甲也要经常剪哟。
5、肚脐 宝贝的脐带应该在出⽣后7-10天脱落。
脐部护理的关键是清洁和保持⼲燥,所以在脐带脱落前,注意不要把宝贝的排泄物接触到脐部,⽽且每次洗澡后都要及时进⾏脐部护理。
⽅法是,⽤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清洁脐部,注意要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能⽆规则地乱擦,那样容易把周围⽪肤上的细菌带⼊脐部,引发感染。
婴儿刚出生时,或多或少都会有黄疸,这是正常现象。
除非很严重,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
只要让小孩多见光,多喝水,一段时间就会消退。
见光只是将小孩放在光线好的地方,不一定要阳光直接照射。
婴儿皮肤是非常嫩的,受到屎尿的刺激后容易产生红屁股,所以每次洗澡后或擦屁股后都要在小屁屁上抹些护臀霜或鞣酸膏。
这样可以隔离皮肤受到屎尿的刺激。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婴儿都有可能生奶癣。
如果奶癣较严重,并且一般药膏无发治愈的话,可以试试用氯地霜或艾洛松软膏(一般医院都有配),药膏涂抹得要少而薄,好了就停止用药。
氯地霜和艾洛松软膏都是激素类软膏,使用后症状马上就能得到控制,但停用后易复发。
奶癣绝大多数能治愈,随着年龄的增加,辅食的添加,到一岁左右,奶癣会逐渐好转直至痊愈。
婴儿要自己单独睡自己的小床上,不能和大人睡在一起(可以睡在一个房间)。
因为和大人睡在一起容易发生意外,小孩还会养成依赖性,不利于独立人格的成长。
婴儿的睡眠很重要,特别是晚上的睡眠(促进婴儿生长的激素主要就是在睡眠时产生)。
因此必须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利与其睡眠的环境。
如小床专门用于晚上睡觉,白天可以睡大床或童车。
晚上睡觉前避免使婴儿过度兴奋,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哄小孩睡觉。
睡觉时灯光要暗,睡前做些固定的事,如哼睡眠曲、讲故事、轻轻的拍拍小宝宝,这样时间长了会使他产生条件反射,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
关于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的长短,这其实并没有一个定数,根据不同的阶段会有所不同。
有的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看上去很短,但他白天有时眼睛虽然睁着,其实也是在睡觉,我们称之为活动性睡眠。
宝宝在会在某一段时间睡眠时间短,过一段时间睡眠时间又会变长,这其实是他在自我调节,所以家长不用为有些宝宝的睡眠时间长短过分担心。
家里的电话铃声应调至最低,否则很容易吵醒熟睡的小孩。
婴儿出生后的一个月里洗澡一定要用熟水。
浴室温度不要低于20℃。
水温在37℃~43℃。
有条件尽量天天给孩子洗澡,不单单是洗去污垢,洗澡也是一种刺激孩子新陈代谢的手段。
防止宝宝吃手的小窍门宝宝吃手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不仅容易被细菌感染,还会导致手指受伤。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分享一些防止宝宝吃手的小窍门。
1. 注意观察宝宝的行为宝宝吃手可能是因为饥饿、口渴、困倦或者无聊。
家长应该学会观察宝宝的行为,判断宝宝吃手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满足。
如果宝宝是因为饥饿而吃手,那就及时哺乳或喂食;如果宝宝是因为口渴,那就给宝宝喝水;如果宝宝是因为困倦,那就让宝宝休息一会儿;如果宝宝是因为无聊,那就给宝宝提供一些玩具或引导宝宝进行其他活动。
2. 给宝宝戴上手套为了防止宝宝吃手,家长可以给宝宝戴上手套。
手套可以有效地遮挡宝宝的手指,减少宝宝吃手的机会。
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手套,以免对宝宝的手部造成不适。
3. 注意宝宝的情绪宝宝吃手也可能与宝宝的情绪有关。
当宝宝感到焦虑、紧张或者不安时,他们可能会用吃手的方式来寻求安慰。
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尽量给予宝宝安全感和关爱,帮助宝宝缓解情绪压力。
4. 提供其他适当的口腔刺激宝宝吃手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口腔的刺激有需求。
家长可以提供其他适当的口腔刺激,如给宝宝提供咬咬棒或者安全的婴儿玩具。
这样可以满足宝宝对口腔刺激的需求,减少吃手的行为。
5.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为了防止宝宝吃手,家长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
定期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划伤宝宝的脸部;保持宝宝的手部清洁,定期为宝宝洗手,避免细菌感染;为宝宝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活动,让宝宝有其他方式来消耗精力和注意力。
6. 避免使用辣味或酸味的食物辣味或酸味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宝宝的口腔,增加宝宝吃手的欲望。
家长应该避免给宝宝食用辣味或酸味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
7.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宝宝吃手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以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绪。
家长应该和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尽量通过语言、表情或者肢体语言来理解宝宝的需求和情绪。
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吃手的行为,提高宝宝的交流能力。
0-6岁宝宝怎么带?1、用旧床单做尿布。
我们老家有这种习俗,用旧床单或者是旧衣服撕开了之后做孩子的尿布,而且还说是洗干净之后用太阳晒晒就消毒了,但是在旧衣服中,因为穿的时间长所以肯定是有很多的细菌的,而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很容易就会被细菌侵袭。
所以家长们如果是不用尿不湿的话最好就使用一些全新的、消过毒的尿布。
2、认为宝宝一定要父母哄着才能够入睡。
很多的家长都认为宝宝还小,所以每次宝宝要睡觉的时候为了帮助宝宝入睡,都会哄宝宝睡觉。
但是殊不知其实有着不少的小技巧,可以让帮宝宝慢慢虚席自己入睡。
具体的方法为:家长可以在床边,轻轻地挠一挠宝宝的包子或者是小脚,一直到宝宝懒洋洋的微微眯着眼睛,这样宝宝很快就会进入睡眠状态了。
在半睡半醒的那几秒的时间,宝宝没有再依靠外界的安抚再次入睡,这样有利于宝宝以后在夜里的安睡。
3、认为宝宝仰睡不好,会把头睡扁。
建议宝宝仰睡是因为预防宝宝睡眠猝死,因为趴着睡的话因为宝宝年龄太小自己没法翻身,再加上睡着的饿时候没有自主行动能力,所以很容易引发窒息。
一般来说,造成宝宝的头型过扁的原因基本上是宝宝在子宫内部收到的挤压或者是出生时受到的挤压形成的,基本上会在6周的时间恢复到正常。
当然了,婴儿的头骨确实是比较软的额,如果长时间一个姿势睡眠的话,肯定是会影响到宝宝的头型的,所以说也不要过长时间的仰睡,可以适当的进行左右侧睡调整。
但是,建议还是仰睡为主。
还有就是如果家长非常的在意宝宝的头型问题的话,那么可以尝试一下在抱着宝宝的时候,左右手轮流交换着抱,还有就是宝宝醒着的时候,尽量让宝宝趴着玩,但是一定要在家长的看护下。
4、怕宝宝在睡梦中乱抓会抓伤自己,所以给宝宝戴手套。
宝宝由于年龄太小,睡着的时候宝宝的大闹空控制不了自己的受,所以很多的宝宝会抓伤自己的脸,于是就有家长给宝宝戴上手套。
其实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新生儿也需要剪指甲,所以一旦宝宝的之家长了之后就帮他剪一剪,还有就是宝宝一出生就使用襁褓式睡到,睡觉的时候可以把宝宝的手给固定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宝宝会在睡梦中抓伤自己了。
骨骼脆弱期 ,家长勿踩“雷”宝宝的降生对所有父母而言都是幸福和喜悦的事情。
宝宝才出生身体娇嫩,特别是骨骼较为脆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照顾好宝宝是父母面临的巨大难题。
特别是对新父母而言,由于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会出现想与孩子亲近又怕伤着孩子的顾虑。
宝宝在骨骼脆弱期,骨质膜较厚,有机质含量高,在日常的活动中都很容易受到伤害,家长需要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密切关注,对宝宝骨骼进行呵护。
新生儿骨骼特点在出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新生儿的骨骼系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在出生后一个月之类,新生儿骨矿物质密度会大幅下降,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只是因为骨髓腔正在迅速地增加,而这个增加的速度快于骨皮质的增加速度。
这个过程被称为婴儿生理性骨质疏松。
在这期间,新生儿骨骼中的成分的比例与成人相比是大相径庭的。
其骨骼中有机质的比例远高于无基质的比例,水分含量也较多。
因此新生儿的骨骼呈现柔软,韧性强的特点。
但由于强度不够,容易造成骨折。
但同时,新生儿骨膜较厚,在创伤之后不容易出现破裂,因此对外伤的抵御程度相对成年人较强。
此外新生儿由于在发育期,其新陈代谢旺盛,骨骼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因此出现骨折情况也不用过于担心,经过合理治疗后通常都能恢复如初,不会影响机体功能。
骨骼修复能力与人体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则骨骼修复能力越弱。
注意宝宝脊柱的保护新生儿宝宝骨骼较为脆弱,其韧性强但骨骼脆性低,因此在外力作用下骨骼容易产生形变,一些不良的动作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发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宝宝的脊柱保护。
新生儿脊柱柔软,呈平直状,在三个月后宝宝出现头部动作后会使相关肌肉得到强化,在这期间,脊柱会逐渐形成生理曲度,被称为颈椎前凸。
这种生理曲度对脊柱起支撑和保护作用,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对宝宝头部进行紧护了。
但在宝宝三个月之前,在抱的时候一定要护住其头部,为脊柱减少压力,提供完整的支撑,以防止出现脊柱损伤的情况。
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张着小嘴嗷嗷待哺了。
可是,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因为看不见宝宝究竟吃了多少奶,总怀疑自己的奶水不足,宝宝没吃饱。
因此,怎样通过观察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是需要新妈妈尽快掌握的。
宝宝吃饱了的4个信号1、每天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吃完母乳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排空。
2、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
3、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两天,至少排尿1~2次。
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
4、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多于1大汤匙。
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量多)~10(量少)次。
宝宝没吃饱的9个信号1、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
3、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
4、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
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
5、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
6、虽然妈妈的乳房能分泌母乳,但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
7、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
8、大多数时候,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喂养前乳头较硬,喂养后也不变软)。
9、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特别提醒:1.不要一哭就喂宝宝一出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但表达各种需求的唯一方式就是哭。
有些新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赶紧喂奶。
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是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而哭的。
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
2.给乳房足够的刺激宝宝出生24小时后,最好每隔2~3小时进行母乳喂养一次。
否则,妈妈的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1、谷、薯类食物谷类食物包括米、面、杂粮,薯类食物包括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
新生儿护理小常识一、新生儿特点新生儿是指出生不久的婴儿,通常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
新生儿期是婴儿从母体到外界环境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之一。
新生儿具有一些特点,如皮肤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系统不完善、免疫系统未成熟等,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照顾。
二、新生儿护理要点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注意保暖。
室温应该保持在22-26℃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
可以给新生儿穿上适当的衣服,或者使用包被、毯子等进行保暖。
选择适宜的衣物供应宝宝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该保持干燥、柔软和舒适,可以选择纯棉的连体衣、长袖衣、裤子和袜子等。
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服装,根据室内温度和宝宝的感觉选择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天然材质,如纯棉布料。
避免使用合成材料或有刺激性的纤维,以防过敏或皮肤刺激。
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摄氏18-22度之间。
可以使用恒温器来调节室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新生儿可以使用薄而暖和的棉被来保暖。
被子应该盖好并固定在床上,避免滑落或覆盖到宝宝的脸部。
新生儿的手脚是比较容易感到冷的部位,可以给宝宝穿上袜子和手套来保持手足温暖。
但要避免使用过紧或有压迫感的袜子和手套。
在购买婴儿床垫或推车垫时,选择柔软舒适、具有良好保暖性的填充物,如棉花、羊毛等。
母乳喂养能提供宝宝身体所需的养分,并且母乳本身具有保暖作用,可以增加宝宝的体温。
当外出时,确保宝宝穿着足够保暖。
可以选择帽子、手套和围巾等配饰,注意宝宝的耳朵、手脚和脖子的保暖。
保暖护理对于新生儿来说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和舒适程度,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同时注意避免过度保暖和过度冷却。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建议,请及时咨询医生或儿科护士。
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每天应该给新生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同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或肥皂。
0到6个月婴儿养育方法是什么?宝宝吃奶什么时候最好?0到6个月婴儿养育方法是什么?宝宝吃奶什么时候最好?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一、喂养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按需哺乳,每天6-8次以上。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D或鱼肝油。
1、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产后1-5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其作用是任何食物都无法替代的。
每个母亲都要保证宝宝出生后最初几天吃到初乳,这对于宝宝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即使母乳再少或不准备喂奶的母亲也一定要记住把初乳喂给宝宝。
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防御感染和初期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也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清理新生儿的肠道和胎粪。
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
尽早开奶可以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2、宝宝吃奶时间①月子里按需哺乳,每天8-12次(少于8次,宝宝的吸吮需求得不到满足;多于12次,母婴都无法得到充分休息);3个月后就应有意识地规律哺乳。
②每侧乳房吸吮8-10分钟。
通常经过5分钟的吸吮,宝宝就可以吃到大约80%的奶,8分钟左右单侧乳房90-95%的乳汁可以被宝宝吃到。
超过这个时间,宝宝吸到的奶会越来越少,且随着吸吮动作会将大量空气吸入胃中引起打嗝、放屁甚至溢奶。
因此不要给宝宝吸太久。
③在妈妈乳汁充足、宝宝吸吮效率高的前提下,哺乳间隔可以达到3小时左右。
如果宝宝等不到1到1个半小时就要吃奶,就很有可能是没有吃到足够的奶,妈妈的乳房没能得到排空。
3、宝宝没吃饱的表现①体重增长缓慢,出生2周后体重仍然低于出生体重;②外观较瘦(注意这里的外观指的是宝宝身体的部分,并非脸颊,因为吸奶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宝宝脸颊都会比较结实);③睡眠时间短(不足2小时),哭闹不止(并非所有的哭闹都来自吸吮需求,妈妈们要学会判断);④尿量少,颜色深黄;大便干燥、量少。
从母乳增加量上看,在分娩一周内大多数妈妈都会出现所谓的“母乳不足”,但只要坚持给宝宝多吸吮,1-2周后基本都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龙源期刊网 骨骼脆弱期,家长勿踩“雷”作者:刘秀芹孙树印来源:《大众健康》2019年第03期当新生宝宝来到每位新父母身边时,家长们除内心感到喜悦外,更多的是担忧如何照顾娇嫩的宝宝。
特别是考虑到他们脆弱的骨骼,家长们会有种“想碰又不敢碰,想抱又不敢抱”的感觉。
新生儿脆弱、娇嫩,尤其是孩子的骨骼,需要家长特别的呵护。
传统所说的“三翻”“六坐”“八爬”,都和婴儿的骨骼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照顾新生宝宝,你还需要注意跟骨骼发育有关的小细节。
出生后,宝宝的骨骼系统即发生了对子宫外环境重要的出生后适应。
在出生后1个月内,孩子的骨矿物质密度下降约30%。
这大多是因为骨髓腔迅速增加,其增加要快于骨皮质的增加。
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婴儿生理性骨质疏松。
此时,新生宝宝骨骼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与成人大不相同,其骨骼中有机质含量高于无机质含量,水分含量也比较多。
所以,新生宝宝骨骼较柔软,富于弹性,韧性高,但脆性较低,故发生骨折时表现为折而不断、裂纹或青枝骨折等。
同时,宝宝骨骼的骨膜较厚,血运丰富,一般创伤后不易破裂,且骨折端也不易移动,故外伤后损伤程度一般较成人要轻。
另外,新生宝宝是不断生长和发育的,其新陈代谢旺盛,骨骼的自我修复和塑造能力也较强,且这种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塑造能力越强。
若新生宝宝出生后出现严重的骨折,经过合理治疗和康复,最终也能恢复如常。
所以宝妈们可以不用过度担心,宝宝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一些小问题甚至可以自我矫正。
由宝宝骨骼的特点我们知道,其骨骼脆性较低,易受外力影响发生变形,这就需要家长们特别注意对其脊柱的保护。
新生儿的脊柱非常软,几乎是平直的。
从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宝。
新宝宝应该不应该戴手套?
新宝宝出了襁褓后都喜欢抓东西,这时他们嫩嫩的小手总会被硬物伤到指甲,有的人会给宝宝戴个手套,可是有人说戴手套影响触觉发育,怎么办呢?那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宝宝出生后就喜欢用它独特的方式接触世界,比如摸摸、动动什么的。
是的,触觉是宝宝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丰富的触觉刺激对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爸爸妈妈应该多与宝宝接触,这样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为宝宝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哪些行为是影响宝宝触觉发育的。
热线电话:我女儿出生25天了,她刚出生的时候指甲就长得很长,老自己乱抓,有一天还把脸挠了个口子。
我给她戴上了手套,可是这几天我妈妈来了,说戴手套会影响孩子手的生长,可是摘掉了就得给她剪指甲,我也不敢啊。
怎么办?到底该不该戴手套?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柳:最好不给新生儿戴手套,这种手套可能会给新生儿造成多种伤害,建议家长学会为孩子剪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