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平顺性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2
平顺性试验方法平顺性试验是指对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顺性进行测试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平顺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噪音、冲击等不良感受。
平顺性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汽车在真实道路环境下的乘坐舒适性,以及车辆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平顺性试验一般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主观评价是指由驾驶员或乘客通过亲身体验来评估汽车的平顺性。
主观评价通常通过模拟实际道路环境,让驾驶员或乘客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进行试乘试驾,然后根据他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估汽车的平顺性。
主观评价的优点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对汽车平顺性的感受,但由于受到个体差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客观评价是指通过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来测量和评估汽车的平顺性。
客观评价通常包括使用加速度计、振动计、噪声计等设备来测量汽车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的振动、噪音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判断汽车的平顺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客观评价的优点是结果客观可靠,但无法完全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感受。
在进行平顺性试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试验道路的选择。
试验道路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路况、不同速度和不同路面条件。
其次是试验车辆的选择。
试验车辆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牌的汽车。
同时,试验车辆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是试验参数的设置。
试验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包括速度、加速度、振动频率等。
最后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试验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评估结果和结论。
平顺性试验在汽车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平顺性是衡量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对提升乘坐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平顺性试验可以评估汽车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最后,平顺性试验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改进设计和优化产品的依据,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平顺性试验是一种评估汽车平顺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可以全面地评估汽车在真实道路环境下的乘坐舒适性。
汽车平顺性评价范文
汽车平顺性主要与悬挂系统、轮胎、底盘和车身结构有关。
首先是悬
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
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它们能够吸收
道路不平和振动,减少车辆的颠簸感。
良好的悬挂系统能够使车辆行驶时
保持平顺,提供更好的悬挂舒适性。
另外,悬挂系统的调校也需要根据车
辆的定位和用途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和需求。
其次是轮胎的选择和质量。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之间的唯一接触面,
对行驶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优质的轮胎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降低震动和噪音,从而提升车辆的平顺性。
此外,轮胎的气压也需要保持
合适,过高或过低的气压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底盘的刚性和结构也是影响汽车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底盘的刚性能够
影响车轮悬挂的运动和减震器的工作,过弱的刚性会导致车身的弯曲和扭动,从而降低平顺性。
而良好的底盘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车身稳定性和刚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和颠簸感。
最后是车身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车身的设计和材料可以影响车辆
的重量和抗振性。
轻量化的设计能够降低车辆的重量,减少振动和颠簸感,并且提升燃油经济性。
而抗振性好的材料可以减少车身的共振和震动。
总之,汽车平顺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它受到悬挂系统、轮胎、底盘和车身结构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辆平顺性好的车辆需要在各个方面
都有良好的设计和调校,才能提供给乘坐者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购买车辆时,平顺性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解析汇报人:日期:•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概述•平顺性试验方法详解•平顺性性能影响因素•平顺性性能提升策略•平顺性性能试验案例分析•平顺性性能试验未来发展趋势01汽车平顺性性能试验概述平顺性定义平顺性的重要性平顺性定义及重要性试验目的试验内容平顺性试验目的和内容平顺性试验流程和标准试验流程标准02平顺性试验方法详解整车平顺性试验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路面,如平坦、坡道、弯道等,以及不同的道路条件,如干燥、湿滑、冰雪等。
试验场地使用高精度仪器来测量车辆的振动、加速度、速度等参数,如加速度计、速度计、位移计等。
试验设备在各种路况和条件下,对车辆进行行驶测试,记录相关参数,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试验过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车辆的平顺性性能,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
数据分析零部件平顺性试验针对车辆的各个零部件,如悬挂系统、座椅、方向盘等。
试验对象试验设备试验过程数据分析根据不同零部件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测试设备,如振动台、激振器、力传感器等。
在实验室中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振动测试、疲劳强度测试等,以评估其在不同路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价各个零部件的平顺性性能,如振动特性、刚度、阻尼等参数。
建模方法模型验证性能预测优化设计模拟仿真分析03平顺性性能影响因素车辆自身因素悬挂系统轮胎的尺寸、胎压和充气状态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充气不足或胎压过高都会降低轮胎的吸震性能。
轮胎车身结构交通状况交通密度、速度和流量也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需要承受较高的气流冲击。
路面条件路面类型、状况和不平度都会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例如,破损的路面或桥梁接缝处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气候条件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可能会增加行驶中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车辆的平顺性。
外部环境因素驾驶技能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经验对车辆的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
熟练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路况和交通状况,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汽车平顺性试验是一种评估汽车悬挂系统和车辆舒适性的测试方法。
平稳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乘坐者的舒适感的影响。
为了评价汽车的平顺性,试验需要模拟真实道路上的不平整和振动条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1. 试验道路选择:选择一段符合标准的测试道路进行试验。
道路应具有代表性,包括不同类型的路面(例如光滑、粗糙、破损等)和不同车速区间。
2. 试验车辆准备:选择一款要测试的汽车,并确保其保持在正常状况。
检查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胎以及其他与平顺性相关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3. 试验仪器准备:安装用于记录车辆运动、振动和加速度的仪器。
通常使用加速度计、悬挂位移传感器和地形传感器等仪器。
4. 试验参数设定:根据试验需要,设定合适的参数。
例如,车速、振动频率和路面类型等。
5. 试验路段划分:将测试道路划分为不同的路段,以便分析和评估车辆在不同路段上的平顺性表现。
6. 试验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通过仪器采集车辆运动、振动和加速度等数据。
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时长应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定。
7. 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试验数据,对车辆的平顺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振动加速度、车身加速度、悬挂位移等。
8. 结果判定与对比:将试验结果与参考标准或其他车型进行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判断车辆的平顺性表现是否符合要求。
9. 结果报告:最后,编制试验报告,详细描述试验方法、参数设定、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
报告应包括对车辆平顺性进行客观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此外,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尽量避免造成车辆损坏或事故。
同时,还应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汽车平顺性试验是一种评价汽车舒适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拟不同路况和振动条件,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改进汽车悬挂系统和提高驾乘舒适性提供指导。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方法摘要:汽车平顺性是汽车行驶中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在汽车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平顺性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对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悬架系统、车身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因素。
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实验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对汽车平顺性进行量化和评估。
关键词: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悬架系统;车身结构;实验评价正文:1. 汽车平顺性的概念和作用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行驶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它是评价汽车行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汽车平顺性不仅关系到车辆驾乘舒适性,而且还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汽车设计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目前,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标准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舒适性、振动、噪声等指标。
舒适性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它可以通过车内噪声和车辆震动来评估。
振动是评估驾驶员和乘客舒适性的一种重要指标,它通常通过车辆振动的加速度和频率来评价。
噪声是汽车平顺性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通常分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两种。
3. 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因素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悬架系统和车身结构。
悬架系统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和震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刚度、减震器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平顺性。
车身结构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些轻量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很好的提升汽车的平顺性。
4. 基于实验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基于实验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对汽车平顺性进行量化和评估。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汽车振动和噪声等指标的数值,进而评估汽车平顺性的好坏。
在实验评价中,需要注意实验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以及实验的可重复性。
综上,汽车平顺性是汽车行驶性能中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对于提高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评估汽车平顺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评价指标,同时还需要从悬架系统、车身结构等多个方面探讨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因素。
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标准1 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是指车辆的车速在一定范围内时,减轻因车辆在行驶时所产生的冲击和振动,使乘客感到疲劳、不舒服,甚至有损乘客健康,或者使物品得到损害。
由于行驶平顺性时由乘客的舒适度这一标准来评价的,所以又叫做乘坐舒适性。
车辆是由一个综合的多质量振动系统组成,其车身是通过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与底座连接,而汽车车桥又通过轮胎与道路想接触,其他如驾驶室、发动机等,也是通过橡皮垫与车架相连接的。
由道路的不平而引发的对汽车的加速和减速、冲击时的惯性力,和发动机产生的振动作用域车辆系统上,将对系统产生复杂的振动,从而影响对成员的生理反应和货物的损害情况,都或多或少的对汽车的平顺性产生影响。
在不好的路上,车辆的最大速度受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不太大,主要取决与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因为糟糕的路况迫使降低行车速度,从而使车辆的速度降低,导致运输货物的效率下降。
其次,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振动,缩短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导致降低了整车的使用年限。
另外,激烈的振动还引起车辆能量的消耗,使汽车的燃油经济型降低。
所以,减轻车辆本身的振动,不仅和乘坐的舒适性、货物的完整性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影响到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运输生产率、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
平顺性差的车辆使驾驶员疲惫和精力不集中,这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源,由此可见,改善车辆的平顺性的意义非常重大。
车辆整体时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外界对汽车作用又复杂多变,人、车、道路的相互作用时汽车平顺图1-1 “道路—汽车—人”系统图2 平顺性的评价标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人体对振动的汽车所产涩会给你的呕吐、晕车等不舒服的反应不仅与车辆振动有关,而且还与空间、温度、噪声、照明和通风等环境情况以及乘客健康状况有关系。
图2-1给出了不同频率对人生理的影响。
图2-1 人体对振动频率的生理反应图2-2 人体坐姿受振模型由图2-1可知,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当汽车对人的振动频率在0.5-20 Hz时,会使乘客产不舒服的感觉,但一些平顺性比较差的车辆的振动频率范围是在0.5-12.5 Hz之间,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容易使人产生腰疼、主题共振等反应。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是根据人体对振动的生理反应及对保持货物完整性的影响来制订的,并用振动的物理量,如频率、振幅、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等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
目前,常用汽车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加速度评价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试验表明,为了保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应为人体所习惯的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
它约为60~85次/分(1H Z ~1.6H Z ),振动加速度极限值为0.2~0.3g 。
为了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完整性,车身振动加速度也不宜过大。
如果车身加速度达到1g ,未经固定的货物就有可能离开车厢底板。
所以,车身振动加速度的极限值应低于0.6~0.7g 。
6.2.1.1 平顺性评价指标在综合大量资料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ISO 2631《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
该标准用加速度均方根值(rms )给出了在中心频率1~80HZ 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种不同的感觉界限。
我国参照ISO2631制定了国家标准《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和《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极限》。
ISO 2631用加速度均方根值给出了人体在1~80Hz 振动频率范围内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同感觉界限:舒适-降低界限CD T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FD T 和暴露极限。
舒适-降低界限CD T 与保持舒适有关。
在此极限内,人体对所暴露的振动环境主观感觉良好,并能顺利完成吃、读、写等动作。
疲劳-工效降低界限FD T 与保持工作效率有关。
当驾驶员承受振动在此极限内时,能保持正常地进行驾驶。
暴露极限通常作为人体可以承受振动量的上限。
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将保持健康或安全。
三个界限只是振动加速度容许值不同。
“暴露极限”值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的2倍(增加6dB);“舒适-降低界限”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的1/3.15(降低10dB);而各个界限容许加速度值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
车辆行驶平顺性可以定义为:车辆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保证乘员不会因车 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
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
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它是考核汽车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常讨论的平顺性主要指路面不平引起的汽车振动,频率范围约为 0.5 — 25Hz 。
研究平顺
性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振动的传递,使汽车振动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的“输出”不超过一定 界限,以
保持乘员的舒适性。
平顺性分析可根据图
2.1所示框图来进行。
-A h/
图叮车辆彳亍驶平顺性分析摧图
目前对汽车平顺性的评价主要分为两类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方法主要考虑
乘员的主观反应,以人的感官为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车辆进行评价 ;客观评价方法主要借
助于测量仪器来完成对频率、加速度、承受时间等振动参数的测量,将测量值与相对应的限 值指标相比较,客观地确定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1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方法一般用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
(路况、车速、气象条件等相同 )的车辆比较,由
专业人员根据主观评价规范,通过对被评车辆的观察、操作感受、 典型路况的驾乘等, 对车
辆进行评价后,对每一评价项目进行打分,给出评语。
主观评价的项目主要有:座椅垂直振动、座椅前后振动、座椅横向振动、转向盘振动、驾驶 室的摇摆及车辆地板的振动等。
主观评价受到评价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由于人体自
身复杂的心理、生理特性,即使相同的振动,
不同评价者可能给出差别较大的评价结果,因
此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2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主要考虑车辆的隔振性能,以机械振动的各物理量
(如振幅、频率、速度、加速
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并适当考虑人体对振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来价汽车的平顺性。
1974年,国
际标准化组织在综合大量有关人体全身振动研究成果的墓础上,制定了 ISO2631的最初版
本一《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评价指南》。
之后经过几次修订,于 1997年颁布了新的ISO2631
一 1:1997(E)标准,该标准规定,当振动波形峰值系数 (加权加速度时间历程 3w (t)的峰值与加
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a w 的比值)<9时,用基本评价方法即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振动对人 体舒适
与健康的影响。
当峰值系数
>9时,用辅助评价方法。
2.1基本评价方法
首先分别计算各轴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a w ,对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
a(t),通过相应
频率加权函数 w(f)滤波器得到加权加速度时间历程
a w (t)据下式计算出a w (t)的均方根值a w 。
1
% £⑺(加
式中,a 为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 w (t)为加权加速度时间历程;T 为振动的分析时间,一般取
•轮跆、澈媒、车月忌戒 •啓椅凰人俸系喘 •质戲、弹性阻尼元件
120s。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 w,还可由频域积分的方法求出。
计算方法具体是,先对各轴向加速度历程a w(t)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功率谱密度函数G a(f),再根据下式即可计算出频率加
权后的加速度均方根值a w。
I
式中,w(f)为各轴向频率加权函数。
22辅助评价方法
当峰值系数>9时,ISO2631-1:1997(E)标准规定用均4次方根值的方法来评价,以此来估计偶尔遇到的较大冲击引起的高峰值系数振动对舒适性的影响,振动计量值为:
VDV
参考:朱华,半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建模与联合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