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 格式:pptx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39
第十一章复习《功和机械能》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好《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中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适应中考题目的考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
教学器材:PPT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功1、什么叫功?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和了功。
2、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下列情况中是否有力做了功?①踢出去的足球②推水平面的物体,但是未推动,搬地面上的物体,但未搬起③人提水桶水平前进,举着杠铃水平移动4、怎样计算功?①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②焦耳(J);1J=1N.m③把两个鸡蛋举高1m所做的功大约是1J④注意: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计算做功多少时。
要注意三个“同一性”:即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同一物体且是同一段时间。
5、练习:①、当我们用力将一个20牛的足球踢出去100米时,人对足球所做的功为多少?②、一物体在20牛的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前进了10米,则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二、复习功率1、什么叫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2、功率的物理含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单位时间里做的功也多;功率大,不能说做功多。
3、怎样计算功率?公式中:W表示做的功, t表做功时间,P表示功率。
4、功率的单位?①主单位:瓦特(符号:W)②其他单位:其他:千瓦(kW)兆瓦(MW)③单位间的关系:1MW=1×103kW 1kW=1×103W④注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三、功和功率的比较四、练习1、下列各个情境中,没有做功的是()2、小明爸爸的质量是70kg,小明的质量是50kg,父子俩一起从居住楼的一楼同时走上二楼。
2024年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以《物理学》2024年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为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第11.1节至11.5节。
详细内容如下:1.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性质;2.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变化规律;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4.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5. 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功、动能、势能、机械能等基本概念,熟练运用相关计算公式;2. 掌握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及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板书用具、演示实验器材;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涉及功、动能和势能的综合题,让学生跟随讲解过程,逐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包含基础题和提高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学生提问与解答(5分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一级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二级11.1 功11.2 动能和势能11.3 动能定理11.4 机械能守恒定律11.5 功和能量转化2. 关键知识点:功的计算方法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落地时的速度和落地瞬间的动能。
(2)应用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2. 答案:(1)落地时的速度:v = √(2gh)落地瞬间的动能:Ek = mgh(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变化: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