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舍饲羔羊死亡原因探析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598.11 KB
- 文档页数:1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2192摘 要:通过调查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牧场一个牧民羊群发生群体死亡的原因,根据诊断结果分析原因,提出冬季塑料暖棚饲养牛羊注意事项及建议。
关键词:博乐市;羊群群体死亡;原因;注意事项;建议1 案例发生的基本情况2020年12月23日下午13时30分许,博州动物疾控中心接到博乐市畜牧兽医站电话称“阿热勒托海牧场乌兰布呼村牧业4队牧民拜山家的一群160只生产母羊,昨夜发生群体死亡123只”的报告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2名技术人员奔赴现场进行详细了解情况,对饲养情况、环境情况、疫病流行情况等进行逐项询问调查落实。
对死亡羊只进行尸体剖检和现场采样实验室诊断,对存活羊只采取措施实施救治。
2 羊群群体死亡情况2020年12月23日早上9时30分许,其邻居发现羊群大量死亡,急报畜主。
经清点:共死亡123只。
打开栏门后,症状较轻的32只羊,能自行走出塑料暖棚;症状较重的5只羊,被拉出,约3h后,也自行恢复。
次日,电话了解到,37只羊再无死亡情况,只有1只母羊流产。
3 羊群基本情况该羊群共有160只羊,有生产母羊157只,年龄3~5岁不等,都已怀孕,预计2021年2月初左右产羔;种公羊3只。
因畜主家另一群羊已近期开始产羔,为方便接产,减少饲养密度,于2020年12月21日,把群羊160只进行分群饲养,调整到简易塑料暖棚里过夜,塑料暖棚是临时打建在玉米地里,白天在暖棚周围的玉米地放牧。
这片玉米地共有7群羊在放牧,其它羊群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4 对临时圈舍现场环境调查结果4.1 经实地测量塑料暖圈60m2、高度1.8m,塑料布地面用土压边全封闭,无通风换气设施。
4.2 按照常规设计圈舍技术要求,一只羊需要1.2~1.5m2活动休息卧睡活动空间,160只生产母羊最低要求128m2活动空间以上。
该临时塑料暖圈存在严重空间不足问题,又因是临时打建,没有规划设计通风换气设施。
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6期总第54期・51・doi:10.19369/ki.2095—9737.2019.06.028羔羊死亡率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李振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大庆163515)摘要:羔羊的死亡率高会对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的损失,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下降%引起羔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初生羔羊的各项器官和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患病死亡,如果对初生羔羊的饲养管理不当,如母乳不足、补料不及时、管理粗放等,都会造成羔羊患病死亡%为了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羔羊的成活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初生羔羊死亡率高的问题%关键词:羔羊;死亡率;原因分析;母羊;母乳;解决办法;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6—0051—021原因分析1.1母羊因素母乳不足是造成初生羔羊大批量死亡的主要因素。
羔羊在出生后营养全部都来源于母乳,如果对母羊的饲养管理不到位,导致母羊的体质较差,对母羊补料不及时,母羊初配年龄过早,或者母羊的乳腺发育不良,母羊在产后患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母乳不足,另外,如果母羊产羔的数量过多,有效的乳头数量不足,羔羊足母,致体质差,生发育阻,长期处于饥饿或者半饥饿状态而最终死亡%一般情况下,春羔的死亡率较高,这是由于黑龙江地区11月以后到第二年的1月正处于枯草期,的发育于一,母现严重的掉膘,因此,春羔会出现严重的母乳不足,甚至是无乳的问题,从而导致羔羊生长发育不足,患有先天性疾病。
另一方面,羔羊在出生后如果吃不到初乳,无法获取免疫球蛋白,会造成抗病能力下降,而易感染其他疾病死亡%母羊在分娩时如果宫缩无力,会造成产程延长,使羔羊在产道内发生窒息死亡,即使羔羊成功产出,也会由于长时间缺氧而表现为体质下降,活力不佳,死亡率升高,主要是对母羊的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
羊突然死亡羊突然死亡常令养殖户迷惑不解。
羊突然死亡的病例很多,病因也不相同,羊的体重大小、病程早晚也不尽相同。
引起羊突然死亡的病因主要是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病、羊肝片吸虫病等。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引起羊突然死亡的常见病及对策,供同行与养殖户参考。
一、传染病1.羊快疫病羊痛苦、胀气、昏迷而死亡,第四胃发炎或坏死,肾和脾变软而呈髓样,腹腔有渗出液。
2.肠毒血症主要危害青年羊,受染羊数多,见于饲料丰富或吃多汁饲料的时期,可死于痉挛(主要为羔羊)或昏迷(主要为成年羊),肾脏肿大或呈髓样肾;小肠几乎是空的,内容是乳酪样,肠子容易破裂;心包液增多,心肌出血;体温不升高。
3.黑疫发生于有肝片吸虫的地区,在体况良好的青年羊最为典型。
在肝脏上有小面积的灰色坏死区。
4.炭疽通常一发现即死亡:尸体膨胀,口鼻及肛门流出血液。
禁止打开尸体,如果已错误地作了剖检,可发现脾肿大而柔软,在身体各部分有许多出血点,胃、肠严重发炎;大多数发生在夏季。
5.公羊肿头病肝脏显有新近的肝形片吸虫感染;剥皮以后,可见皮肤内面呈深红色或黑色(因为充血);病羊死前无挣扎,心包有积液,主要见于公羊;组织内有黄色液体,体温高;通常发生于抵架之后;先是眼皮肿胀,以后由头、颈下部延至胸下。
6.沙门氏菌感染肝脏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炎;呈流行性;有些病羊可缠绵2~3天。
7.破伤风主要见于羔羊,常发生在剪号或剪毛以后;特点是肌肉僵硬和牙关紧闭,接着发生强直性痉挛,常常胀气而迅速死亡。
8.急性水肿和黑腿病感染部位的周围肿胀、发黑,最常见于剪毛、药浴、剪号以后;可能发生胀气,鼻子有泡沫;有时生殖道排出黑色而有不良气味的液体。
9.类鼻疽很少;摇摆、侧卧,眼鼻有分泌物,肺脾有绿色脓肿,鼻黏膜有溃疡;关节有感染,转圈,迟钝而死亡。
10.羔羊痢疾拉痢中带血,迅速死亡。
11.败血病与不同微生物引起的恶性水肿相似;有全身性出血,特别是淋巴结和肾脏。
初生羔羊死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当前,养羊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受各类因素影响,初生羔羊存活率较低,阻碍养羊业的发展。
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温差较大,加之初生羔羊自身免疫能力较弱,极易诱发死亡。
羔羊质量优劣及存活率对育肥成效具有重要影响。
受各类因素影响,如羔羊抵抗力较弱、母羊遗传病等,均会造成羔羊死亡,给山羊养殖带来较大损失。
1 出生羔羊死亡原因分析1.1 羊群混牧、混栏饲养羊群混牧、混栏饲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未构建单独的生产羔羊栏,特别在冬季及早春季节,母羊生产羔羊时,因内外温度差较大,未能及时给于相应保暖及防寒措施;其二,在羊群放牧时期,未能将羔羊进行单独放牧,进行大群远牧,致使成年羊及羔羊难以兼顾;其三,实施同栏养护母羊及羔羊,形成拥挤、卫生环境恶劣氛围,给羔羊及临产母羊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四,成年羊与羔羊进行混栏养牧,为羔羊疾病发生提供助力,使羔羊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2 羔羊缺乳液,抵抗力差若初生羔羊缺乏乳液,自身抵抗能力较弱,增加死亡风险。
缺少乳液原因,首先,母羊生产完体质较弱,加之未能及时给予补料,乳汁缺乏;其次,母羊配种年龄过早,乳房发育不成熟,引发乳汁不足;同时,母羊生产后患病,未能得以及时治疗。
最后,部分养殖户将养羊业作为副业,对初生羔羊管理及养护未能给予关注,部分羔羊处于饥饿状况,一旦患病,极易发生死亡。
1.3 饲料摄取不足,营养不良养殖业未能及时给予相应饲料,同时羔羊与成年羊进行混养,补充的草料被体质较强成年羊进食,长此以往羔羊多数处于饥饿状态,若遇恶劣天气或疾病,极易给体质瘦弱羔羊构成威胁,影响羔羊存活率。
1.4 防护、卫生消毒不到位因养殖户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全面管理经验,给予羔羊生活条件较差,没有积极进行卫生消毒,特别在寒冷季节,羊舍内部环境较为潮湿,粪便及尿液未能及时清除,羔羊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下,草料、饮水质量难以保证,影响羔羊健康成长。
1.5 防疫、驱虫工作不及时部分养殖户受各类因素影响,未能依照相关防疫要求给羔羊注射疫苗,加之初生羔羊自身免疫力较弱,在流行疾病期间,未能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扩大疾病传播范围。
羔羊突然死亡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作者:耿杰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8期摘要:羔羊作为肉羊养殖的基础,对于育肥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实际肉羊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羔羊突然死亡的现象。
引起羔羊死亡的原因较多,有羔羊的先天发育不良、遗传和免疫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以及羔羊患某些疾病等。
针对羔羊死亡原因要做好羔羊死亡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羔羊;死亡;原因分析;饲养管理;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 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8-0094-01肉羊养殖羔羊是基础,羔羊质量的好坏,成活率的高低,对于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肉羊养殖生产中,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羔羊突然发生死亡,给肉羊养殖带来较大的损失。
引起羔羊突然发生死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羔羊先天发育不良,抵抗能力较差,母羊近亲繁殖造成的羔羊出现基因缺陷病、免疫缺陷病、体质较弱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羔羊在出生后饲养管理不当,羔羊患某些疾病造成的。
总之,引起羔羊突发性死亡的原因较多,在羔羊培育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
1 羔羊突发死亡的原因分析羔羊先天发育不良。
引起羔羊先天发育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妊娠母羊营养摄入不足,如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就会导致羔羊在胎儿期生长发育不良,在出生时体质较弱,有的甚至在出生后站不起来,大多数会在出生后1-3天死亡。
还有的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抵抗力较差,易感染细菌或病毒,而使羔羊的发育受到不良的影响,常引发羔羊突然死亡。
遗传因素。
有的羊场繁殖管理不到位,近亲繁殖严重,常导致羔羊出现基因缺陷病、代谢病、免疫缺陷病等,使羔羊在出生后很快出现死亡。
还有的一些羔羊虽然存活,但是体质较差,常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质越来越差,直至死亡。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不当是造成羔羊突然死亡主要原因,因羔羊的各项器官和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羔羊在出生时护理不到位,如产后的环境恶劣,受到寒冷大风的侵袭,使得羔羊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羔羊发生死亡。
新生羔羊猝死原因分析周建波,邵明旭,姜晓东,马宁宁,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羔羊是发展肉羊生产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蓬勃兴起,羊的总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生产中,快速培育数量多、品质优的羔羊,是减少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羔羊生产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疾病防治滞后等因素,致使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新生羔羊猝死现象,严重制约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效益的提高。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将引起新生羔羊猝死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传染病对妊娠母畜及羔羊的影响;第二,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缺乏对妊娠母畜及羔羊的影响;第三,羔羊出生后7天内护理不当[1]。
实践表明,做好繁殖期母羊的合理饲喂以及新生羔羊的科学护理工作,适时地注射相关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羔羊的死亡率,从而促进羊的规模化养殖健康发展。
1.传染病1.1病毒性传染病1.1.1口蹄疫1.1.1.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羊感染后一般经过1~7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
常于口腔黏膜、蹄部皮肤上形成水泡、溃疡和糜烂,有时病害也见于乳房部位,病羊水泡破溃后,体温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妊娠羊可发生流产,羔羊发病则常表现为恶性口蹄疫,发生心肌炎,有时呈出血性胃肠炎而死亡,死亡率可达20%~50%。
病死羊除口腔、蹄部和乳房部等处出现水泡、烂斑外,严重病例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喂黏膜有时也有烂斑和溃疡形成。
前胃和肠道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心包膜有散在性出血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心急切面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似老虎身上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1.1.2防治(1)严禁从有此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
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
(2)认真做好定期免疫接种,免疫时应选用当地或邻近地区流行毒株的同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新生羔羊猝死原因分析周建波,邵明旭,姜晓东,马宁宁,朱瑞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省动物生物技术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羔羊是发展肉羊生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蓬勃兴起,羊的总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生产中,快速培育数量多、品质优的羔羊,是减少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羔羊生产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疾病防治滞后等因素,致使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新生羔羊猝死现象,严重制约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效益的提高。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将引起新生羔羊猝死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传染病对妊娠母畜及羔羊的影响;第二,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缺乏对妊娠母畜及羔羊的影响;第三,羔羊出生后7天内护理不当[1]。
实践表明,做好繁殖期母羊的合理饲喂以及新生羔羊的科学护理工作,适时地注射相关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羔羊的死亡率,从而促进羊的规模化养殖健康发展。
1.传染病1.1病毒性传染病1.1.1口蹄疫1。
1。
1.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羊感染后一般经过1~7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常于口腔黏膜、蹄部皮肤上形成水泡、溃疡和糜烂,有时病害也见于乳房部位,病羊水泡破溃后,体温明显下降,症状逐渐好转.妊娠羊可发生流产,羔羊发病则常表现为恶性口蹄疫,发生心肌炎,有时呈出血性胃肠炎而死亡,死亡率可达20%~50%。
病死羊除口腔、蹄部和乳房部等处出现水泡、烂斑外,严重病例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喂黏膜有时也有烂斑和溃疡形成。
前胃和肠道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心包膜有散在性出血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心急切面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似老虎身上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1。
1.2防治(1)严禁从有此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
(2)认真做好定期免疫接种,免疫时应选用当地或邻近地区流行毒株的同型口蹄疫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