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41.70 KB
- 文档页数:16
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齿轮和蜗轮蜗杆结构较为复杂,因而此类零件的测绘较一般常见零件更为繁琐,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本章主要讨论我国最常用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和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功用与结构、测绘步骤、几何参数的测量和基本参数的确定等内容。
1 齿轮测绘概述1.1 齿轮的功用与结构齿轮是组成机器的重要传动零件,其主要功用是通过平键或花键和轴类零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再和另一个或多个齿轮相啮合,将动力和运动从一根轴上传递到另一根轴上。
齿轮是回转零件,其结构特点是直径一般大于长度,通常由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键槽(花键槽)、轮齿、齿槽及阶梯端面等组成,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齿轮上常常还有轮缘、轮毂、腹板、孔板、轮辐等结构。
按结构不同齿轮可分为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轮辐式等多种型式,如果齿轮和轴做在一起,则形成齿轮轴。
按轮齿齿形和分布形式不同,齿轮又有多种型式,常用的标准齿轮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等。
1.2 齿轮的测绘步骤齿轮测绘是机械零部件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前,首先要了解被测齿轮的应用场合、负荷大小、速度高低、润滑方式、材料与热处理工艺和齿面强化工艺等。
因为齿轮是配对使用的,因而配对齿轮要同时测量。
特别是当测绘的齿轮严重损坏时,一些参数无法直接测量得到,需要根据其啮合中心距a和齿数z,重新设计齿形及相关参数,从这个意义上讲,齿轮测绘也是齿轮设计。
齿轮测绘主要是根据齿轮及齿轮副实物进行几何要素的测量,如齿数z,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齿全高h、公法线长度W k、中心距a、齿宽b、分度圆弦齿厚s及固定弦齿厚sc、齿轮副法向侧隙n及螺旋角β、分锥角δ、锥距R等,经过计算和分析,推测出原设计的基本参数,如模数m、齿形角α、齿顶高系数h a*、顶隙系数C*等,并据此计算出齿轮的几何尺寸,如齿顶圆直径d a、分度圆直径d及齿根圆直径d f等,齿轮的其它部分结构尺寸按一般测绘原则进行,以达到准确地恢复齿轮原设计的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2106220、02106420、02107220、02106520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设计基础(B)、机械设计基础(C)注:1、实验01和10可合并在一起,分两个单元进行;2、实验03和04应根据学时和专业方向从中选择一个。
实验一机构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二、实验内容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模型。
四、实验原理(一)对机器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
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
如: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
(二)平面四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3.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常用于把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件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齿轮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传动件,用以传递动力和运动,并具有改变转速和转向的作用。
依据两齿合齿轮轴线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常见的齿轮传动可分为下列三种形式(图9-43):(1) 圆柱齿轮传动——有于两平行之间的传动。
(2) 圆锥齿轮传动——用于两相之间的传动。
(3) 蜗杆蜗轮传动——用于两交叉之间的传动。
齿轮传动的另一种形式为齿轮齿条传动(图9-44),可用于转动和移动之间的运动转换。
常见的齿轮轮齿是直齿和斜齿。
齿轮又有标准齿和非标准齿之分,具有标准齿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本节介绍具有渐开线齿形的标准齿轮的有关知识与规定画法。
一、直齿圆柱齿轮(直齿轮)(一)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有关参数(图9-45)1、齿顶圆(直径d1)通过圆柱齿轮齿顶的曲面称为齿顶圆柱面。
齿顶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顶圆。
2、齿根圆(直径d2)通过圆柱齿轮齿根的曲面称为齿根圆柱面。
齿根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根圆。
3.分度圆(直径d)齿轮设计和加工时计算尺寸的基准圆称为分度圆。
它位于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是一个约定的假想圆。
4.节圆(直径d)两齿轮合时,位于连心线OO上的两齿廓点P,称为节点。
分别以O O为圆心,OP为半径所作的两个相切的园称为节圆。
正确安装的标准齿轮的d=d。
5.齿高h轮齿在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
齿高h分为齿顶高h,齿根高h两段(h=h+h):齿根高h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吃根高h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6.齿数z即轮齿的个数,它是齿轮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
8.模数m由于分度圆周长πd=pz所以 d=p/πz令 p/π=m则 d=mz式中m称为齿轮的模数,它等于齿距与圆周率π的比值。
模数以毫米为单位,为了便于设计和制造,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如图9-12所示。
模数是设计、制造齿轮的重要参数。
由于模数m与齿距p成正比。
而p决定了轮齿的大小,所以m的大小反映了轮齿的大小。
模数大,轮齿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轮齿的承载能力也就大,反之承载能力就小。
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名称符号意义标准化数值齿数(teeth number)Z 在齿轮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模数(module)m齿距分度圆齿距p与π的比值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大小及齿轮的承载能力。
我国规定标准化模数压力角(特指分度圆压力角)(pressure angle)决定渐开线齿形和齿轮啮合性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规定标准化压力角为20度齿顶高系数齿顶高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齿顶高系数为1顶隙系数顶隙(clearance)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顶隙系数为0.25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第一系列0.10.120.150.20.250.30.40.50.60.81 1.25 1.52 2.534568 10121620253240 50第二系列0.350.70.9 1.75 2.25 2.75(3.25) 3.5(3.75) 4.5 5.5 (6.5)78(11)14182228(30)3645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1.25 1.5 2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5.5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机械设计---蜗轮蜗杆、斜齿轮、锥齿轮传动机构受力分析例题【例题1】如图所示为一蜗杆—圆柱斜齿轮—直齿圆锥齿轮三级传动。
已知蜗杆1为主动件,且按图示方向转动。
试在图中绘出:
(1)各轴转向。
(2)使II、III轴轴承所受轴向力较小时的斜齿轮轮齿的旋向。
(3)各轮所受诸轴向分力的方向。
【解】
(1)各轴转向如图所示(4分)。
(2)斜齿轮轮齿的旋向如图(2分)。
(3)各轮所受诸轴向分力的方向如图。
(8分)
【解析】
蜗轮蜗杆传动受力分析:
径向力F r:由啮合点指向各自的回转中心。
圆周力F t:主动轮所受圆周力与啮合点切向速度
方向相反(阻力);
从动轮所受圆周力与啮合点切向速度方向相同(动力)。
轴向力F a:主动轮(蜗杆)受力方向用左右手螺旋法则。
从动轮受力方向与F t1相反。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径向力F r:由啮合点指向各自齿轮的回转中心。
圆周力F t:主动轮所受圆周力与啮合点切向速度方向相反(阻力)。
从动轮所受圆周力与啮合点切向速度方向相同(动力)。
轴向力F a:主动轮受力方向用左右手螺旋法则判定,从动轮受力方向与主动轮相反。
锥齿轮受力分析
径向力F r:由啮合点指向各自的回转中心。
轴向力F a:由啮合点指向各自齿轮的大端(与齿轮转向无关,方常作为隐含条件)。
圆周力F t:主动轮所受圆周力与啮合点切向速度方向相反(阻力)。
从动轮所受圆周力与啮合点切向速度方向相同(动力)。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一、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1. 模数:蜗杆和蜗轮的齿轮尺寸参数之一,用来描述蜗轮齿数与蜗杆齿数的比例关系。
模数的单位通常为毫米(mm),常用的模数有0.5、1、1.5、2等。
2.蜗杆传动比(减速比):蜗杆与蜗轮之间齿轮传动的转速比,一般用i表示。
传动比等于蜗轮的齿数除以蜗杆的齿数,即i=Z2/Z1、蜗杆传动比通常为10至80左右。
3.螺旋线角度:蜗杆的螺旋线与轴线的夹角,通常用θ表示。
螺旋线角度决定了蜗杆的斜度,直接影响到蜗杆与蜗轮传动的效率。
4.蜗杆和蜗轮的材料:由于传动过程中会有相对滑动和高速摩擦,所以蜗杆和蜗轮通常使用耐磨、耐热、耐疲劳的材料,比如高强度合金钢、铜合金等。
5.渐开线角:蜗杆渐开线与垂直于轴线的圆柱面交线的夹角,用α表示。
渐开线角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蜗杆与蜗轮的传动效率和噪音。
二、蜗杆与蜗轮的几何计算1.蜗杆的直径计算:蜗杆的直径可以根据承受的转矩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
通常根据公式d=K∛(T/σ)计算,其中d为蜗杆直径,K为一个系数,T为扭矩,σ为所选材料的强度。
2.蜗杆和蜗轮的齿数计算:蜗杆和蜗轮的齿数需要满足传动比和滚动角度等要求。
通常滚动角度为20°时,蜗杆的齿数为4至6;滚动角度为15°时,蜗杆的齿数为6至9、齿数的具体计算可以根据所选的传动比和齿轮的模数来确定。
3. 蜗轮的直径计算:蜗轮的直径需要根据滚动角度和蜗杆直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蜗轮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蜗杆的直径。
可以根据公式d2 =d1 + 2mcosα 计算,其中d2为蜗轮的直径,d1为蜗杆的直径,m为模数,α为渐开线角。
4.蜗杆传动比的计算:蜗杆传动比等于蜗轮的齿数除以蜗杆的齿数。
根据所选的传动比和蜗杆的齿数,可以计算出蜗轮的齿数。
以上是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计算的介绍,这些参数和计算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应用,能够保证蜗杆与蜗轮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摩擦和磨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润滑方式和材料,以提高传动的效率和寿命。
实验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及性能测试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参数曲线(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参数曲线,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3.通过实验认识智能化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新方法, 培养进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简介:本实验在“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上进行。
本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不同种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等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自己动手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各硬件组成部件的结构布局如图1所示。
实验台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采用自动控制测试技术设计,所有电机程控起停,转速程控调节,负载程控调节,用扭矩测量卡替代扭矩测量仪,整台设备能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自动输出实验结果,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
其控制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台的工作原理三、实验原理:运用“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能完成多类实验项目(表2),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指定,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设计实验类型与实验内容。
无论选择哪类实验, 其基本内容都是通过对某种机械传动装置或传动方案性能参数曲线的测试, 来分析机械传动的性能特点;实验利用实验台的自动控制测试技术,能自动测试出机械传动的性能参数, 如转速n (r/min)、扭矩M (N.m)、功率N(K.w)。
并按照以下关系自动绘制参数曲线:传动比:I=n1/n2扭矩:T=9550 N/n (N.m)传动效率:η=P2/P1= T1 n2/ T2 n1根据参数曲线(图4所示)可以对被测机械传动装置或传动系统的传动性能进行分析。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名词解释: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 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 fi′、fi″、ff ±fPt、±fPb、f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 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 3~5 一般用途减速器 6~8 透平机用减速器 3~6 载重汽车 6~9 金属切削机床 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 6~10 航空发动机 4~7 起重机械 7~10 轻便汽车 5~8 矿山用卷扬机 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 5~8 农业机械 8~11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º。
减速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1.减速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减速器是一种装在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用以降低转速,增加扭矩的装置,在生产中使用十分广泛,常见的有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本次测绘的部件为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齿轮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减速器一种把较高的转速转变为较低转速的专门装置。
由于输入齿轮轴的轮齿与输出轴上大齿轮啮合在一起,而输入齿轮轴的轮齿数少于输出轴上大齿轮的轮齿数,根据齿数比与转数比成反比,当动力源(如电机)或其他传动机构的高速运动,通过输入齿轮轴传到输出轴后,输出轴便得到了低于输入轴的低速运动,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
2.减速器的主要结构①减速传动装置主要零件构成输入齿轮轴,轴承,大齿轮,键,输出轴等装配关系图说明减速及传动功能由输入齿轮轴、大齿轮、键、输出轴完成。
②定位连接装置主要零件构成螺栓连接件,垫圈,螺母,销钉装配关系图说明为了使减速器的箱体,箱盖能重复拆装,并保证安装精度,本减速器在箱体、箱盖间采用锥销定位和螺栓连接的方式。
③润滑装置主要零件构成箱体,箱盖,齿轮,轴承说明本减速器需要润滑的部位有齿轮轮齿和轴承。
齿轮轮齿的润滑方式为大齿轮携带润滑油作自润滑;轴承润滑方式为大齿轮甩出的油,通过箱盖壁流入箱体上方的油槽,再以油槽流入轴承进行润滑。
④密封装置主要零件构成透盖,闷盖装配关系图说明为了防止润滑油泄漏,减速器一般都没计密封装置,本减速器采用的嵌入式密封装置,由两个透盖和两个闷盖完成密封。
⑤轴向定位装置主要零件构成透盖,闷盖,输出轴,输入轴,调整垫圈,定位轴套装配关系图说明输入齿轮轴的轴向定位由两端闷盖和透盖完成,间隙由调整垫片完成。
输出轴的轴向定位由其两端的闷盖、透盖和定位轴套完成,间隙调整由调整垫圈套完成。
⑥观察装置主要零件构成观察孔盖,油标组件装配关系图说明观察装置由箱盖上方的观察孔及箱体左下部油标组件组成。
观察孔主要用来观察齿轮的运转情况及润滑情况。
油标的作用是监视箱体润滑油面是否在适当的高。
齿轮、蜗杆与蜗轮的装配1、装配前应熟悉设备技术文件,了解安装位置、转动方向、转速和润滑方式等。
2、装配前应做好下列检查:⑴齿轮(或蜗轮)的模数、外径、节圆直径;⑵齿轮(或蜗轮)的孔与轴的配合,键与键槽的配合;⑶如发现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距离、平行度或垂直度(特别是人字齿轮)有超差时,应提请有关部门解决后,方可装配;3、齿轮(或蜗轮)装于轴上时,应检查其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
检查时将齿轮以及划针盘、百分表等固定在支架上,转动齿轮测量其偏差值。
4、每对齿轮装配后,应按下列方法检查装配间隙和接触情况。
⑴用塞尺检查两齿啮合时的侧间隙,将小齿轮转向一侧,使两齿轮紧密接触,然后用塞尺在两齿未接触面间测量;检查顶间隙时,应使一齿顶与另一齿根相互对正后再进行。
侧间隙应符合下表要求:正齿轮之齿侧间隙(mm)C=0.20m~0.25m ---------------------------------------------------- (26)C—为顶间隙,mmm—为该齿轮的模数。
⑵用压铅法检查齿轮的顶间隙和侧间隙时,铅丝长度不得少于5个齿距,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顶间隙的3倍,齿面的两端各放一根铅丝,用油脂贴在齿面上,对于齿宽较大的齿轮,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条,转动两齿轮后取出压扁后的铅丝,用千分尺测量被压铅丝的厚度。
⑶用塞尺或压铅法检查啮合间隙,应在齿轮周圈选择0°、90°、180°、270°四处测量。
⑷用着色法检查齿轮的接触面,其接触斑点的百分值应符合下表:接触斑点百分值、蜗轮与蜗杆装配前应做检查,二者的压力角应一致,转动应灵活。
蜗轮蜗杆一般出厂时都已装在轴上,如需现装配,蜗轮与轴,蜗杆与轴的配合都为过盈制,即轴比孔大0.10~0.04mm。
6、蜗轮与蜗杆的纵向中心应相互垂直,其转动中心距的允许偏差,应按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执行,无规定时按下表检查。
蜗轮副转动中心距偏差(u m)7、蜗轮与蜗杆的侧间隙一般为0.30~0.65mm ,顶间隙应随蜗轮与蜗杆的位置而定;如蜗杆在上,蜗轮在下,其顶间隙不得小于1mm;如蜗杆在下,蜗轮在上,其顶间隙不得小于轴瓦间隙。
蜗轮蜗杆- 齿轮-齿条的计算及参数汇总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 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1.25 1.5 2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 )3.5 ( 3.75 )4.55.5 (6.5 )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2.25 2.5 2.75 33.25 3.5 3.75 44.5 55.5 66.5 7 8 9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注: 1. 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2. 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3. 模数代号是m,单位是mm名称含有蜗轮的标准SH/T 0094-91 (1998 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JB/T 8809-1998 SWL 蜗轮螺杆升降机型式、参数与尺寸520KBJB/T 8361.2-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技术条件206KBJB/T 8361.1-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精度261KB名称含有蜗杆的标准SH/T 0094-91 (1998 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QC/T 620-1999 A 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347KBQC/T 619-1999 B 型和 C 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83KBGB/T 19935-2005 蜗杆传动蜗杆的几何参数-蜗杆装置的铭牌、中心距、用户提供给制造者的参数121KB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蜗杆磨床 技术条件 160KB 蜗杆磨床 精度检验 244KB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 922KB 普通磨具 蜗杆砂轮 250KB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 731KB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 467KB 立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 175KB 立式锥面包铬圆柱蜗杆减速器 203KB ZC1 型双级蜗杆及齿轮蜗杆减速器 548KB 轴装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 679KB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 524KB 蜗杆减速器 加载试验方法 96KB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 产品质量分等 274KB 蜗杆砂轮磨齿机 精度检验 287KBJB/T 9925.2-1999JB/T 9925.1-1999JB/T 9051-1999 JB/T 8373-1996 JB/T 7936-1999 JB/T 7935-1999 JB/T 7848-1995 JB/T 7847-1995 JB/T 7008-1993 JB/T 6387-1992 JB/T 5559-1991 JB/T 5558-1991JB/T 10008-1999 测量蜗杆267KBHG/T 3139.8-2001 釜用立式减速机CW 系列圆柱齿轮、圆弧圆柱蜗杆减速机646KBHG/T 2738-1995 轮胎定型硫化机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机系列与基本参数182KB齿轮的基本参数2009-11-15 16:3610.1.2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关系当圆柱齿轮的轮齿方向与圆柱的素线方向一致时,称为直齿圆柱齿轮。
northwese2009-12-04 17:30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
7,螺旋角(导程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chenjj03302010-08-24 13:00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
7,螺旋角(导程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
怎么实际测量蜗轮蜗杆?用什么测量工具
浏览次数:1044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4-18 10:30 |提问者:342053790。
齿轮测绘方法初涉齿轮测绘工作,看完这篇文章获益匪浅,大家一块分享!圆柱斜齿轮的测绘,难点就在测绘其分度圆螺旋角,对于变位圆柱斜齿轮而言,就更为复杂些,因为螺旋角与变位系数可以互相起补偿作用,若两轮同时更换就给测绘者带来了灵活性,但很多情况下都要求单配,这就给测绘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用公法线长度来算其法向模数,再用公法线长度及齿顶圆直径互推法来估算分度圆螺旋角及变位系数,最后再用滚齿机校验分度圆螺旋角,从而算出准确的参数的测绘方法,所得各种误差很小,满足斜齿轮单配的精度要求。
1 测绘原理要精确测量圆柱斜齿轮,首先必须了解需要单配的原斜齿轮的制造国家或地区,从而确定齿轮的标准是模数制还是径节制,并确定分度圆压力角α等。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根据模数制来进行计算和测量的,其步骤如下:(1 )数出原斜齿轮的齿数z。
(2 )设法测出其齿顶圆直径da 和齿根圆直径df,再按下式计算出齿全高。
h =(da-df) / 2(3)了解生产厂地,初步估计齿顶高系数h an、径向间隙系数c n 、分度圆法向压力角αn、齿轮侧隙种类及制造精度等级。
(4)测公法线长,计算出跨齿数k。
k=αnz/ 1 80°+0 5 (1 )取大于或等于k的跨齿数试测其公法线,选择合适的跨齿数k,精确测出其公法线长,再测出跨齿数为k+1或k- 1的公法线长,算出极为迫近的法向模数。
mn=(Wk + 1-Wk) /πcosαn 或mn=(Wk-Wk-1) /πcosαn (2 )因法向模数是标准值,从而可查表确定法向模数。
(5)初定齿顶变位系数,由齿全高公式算出Δyn。
h=(2h an+c n -Δyn)mn (3)(6)估算螺旋角β假设变位系数x1=0 ,算出螺旋角β1。
da=mnz/cosβ+2 (h an+x -Δyn)mn (4)(7)估算端面压力角αt 算出αt1tanαt=tanαn/cosβ (5)(8)推算变位系数x由公法线长度公式再推算出变位系数x2 ,但因公法线长度有制造公差(包括保证侧隙) ,所以公法线长度应是按公式(7)进行补偿计算后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