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化学必修2全套习题1-1-2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7
一、选择题1.(2012·楚雄州高一检测)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还原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熔点D.原子半径答案:C点拨:据图可知,碱金属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或升高。
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增强,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A、B、D符合图像关系;随核电荷数增大,碱金属的熔点逐渐降低,故选C。
2.(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各项比较不正确的是()A.铷与水反应现象与钠相似B.还原性:K>Na>LiC.熔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答案:AD点拨:因铷的密度大于水,反应时沉入水中,故A不正确;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碱金属的金属性递增,即还原性递增,故B正确;从Li→K,熔点逐渐降低,故C正确;从Li→K,还原性递增,相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递增,故D不正确。
3.下列各组微粒按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增强的顺序排列的是()A.Na、K、Rb B.F、Cl、BrC.Mg2+、Al3+、Zn2+D.Cl-、Br-、I-答案:AD点拨:B、C项中各物质只有氧化性,故错误;A、D项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满足半径逐渐增大;再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即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D项中我们知道原子氧化性:Cl>Br>I,所以还原性:Cl-<Br-<I-,故D正确。
4.(2012·银川高一检测)砹(At)是卤素中核电荷数最大的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砹为有色固体B.HAt很稳定C.AgAt易溶于水D.砹单质的溶沸点比碘单质的熔沸点低答案:A点拨: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At不稳定,类比氯化银难溶于水知AgAt难溶于水,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故A正确,B、C、D错误。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电子层比Y原子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电子层的电子数恰好为X原子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X和Y分别是() A.碳和铝B.硅和钠C.硼和氮D.氯和碳【答案】 A2.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规律之一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对此规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K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②L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8个③M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18个④N层为倒数第三层时,电子数不超过32个A.只有④B.①②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 D3.(宁夏银川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9)若短周期元素中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B.3C.5D.6【解析】由题意可知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X2Y3,则X元素可能是第ⅢA族的B元素和Al元素,Y元素可能是第ⅥA族的O元素和S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Al2O3和Al2S3,则B、C项符合,再如N2O3,A项符合;只有D项不符合。
故符合题意的为D项。
【答案】 D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1个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存在两种这样的阴、阳离子,其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答案】 C5.下列粒子中,具有还原性的是()【答案】 B6.在下列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解析】四个选项的示意图表示的分别是碳原子、氟原子、钠离子、铝离子。
“氧化性最强”,即得电子的能力最大。
钠原子、铝原子都易失去电子,形成具有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钠离子和铝离子都很难得到电子。
氟原子比碳原子核电荷数大、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由此氟原子比碳原子氧化性强。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解析】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个方面,A错;B正确,如AlCl3、BeCl2是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C正确,如HCl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D 错,如NH+4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铵盐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A、D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D.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而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解析】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故A项正确。
阴、阳离子之间存在静电作用,它既包括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的静电引力,还包括带相同电荷的粒子(如电子、原子核)间的斥力,故B项错误。
由离子的形成过程易知C项正确,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半径减小,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半径增大。
故D项正确。
【答案】 B3.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B.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C.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D.特别活泼金属元素与特别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答案】 D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答案】 D5.M 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 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Z 的熔点很低B .Z 可以表示为M 2YC .Z 一定易溶于水D .M 形成+2价阳离子【答案】 D6.下列有关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烟B .钠熔化成小球,与氯气缓慢反应,有蓝色火焰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Cl=====点燃NaClD .反应后,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氯离子【答案】 D7.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离子键( )原子a b c d e f g M 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A.a 和cB .a 和fC .d 和gD .b 和g【答案】 B 、D【点拨】 本题考查离子键的成键实质、成键条件,同时还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2021·河北省正定高一下学期月考)以下变化属于吸热反响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响生成熟石灰A.①②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解析】①水液体吸收热量变气体属于物理变化.②CuSO4·5H2O胆矾即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 = =CuSO4+5H2O属分解反响.结晶水的失去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是吸热反响.③浓硫酸稀释放热.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吸热反响.⑤化合反响,是放热反响.应选②④ .【答案】 D2.以下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 B C 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充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C项是太阳能转化成热能;D项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答案】 D3.(2021·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条件是加热的反响都是吸热反响B.化学反响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响D.放热的化学反响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解析】A.反响条件是加热的反响不一定是吸热反响,例如铝热反响,故A 错误;B.化学反响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正确;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响,故C错误;D.放热反响有的需要加热有的不需要加热,例如:铜与氧气反响,故D错误,此题选B .【答案】 B4.(2021·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关于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燃烧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对于可逆反响:aA(g)+bB(g)bC(g)+dD(g) ,如果正反响放热,逆反响一定吸热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响,说明1 mol H2的能量高于1 mol H2O的能量D.只有氧化复原反响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解析】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响,A对,不选;可逆反响正反响是吸热反响,那么逆反响就是放热反响,B对,不选;放热反响是所有的反响物的总能量比所有的生成物高,不能比拟单一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上下,C错,选C;原电池一定有电子的转移,所以只有氧化复原反响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D对.【答案】 C5.(2021·河北省广平县一中高一4月月考)根据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观点,以下变化没有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是()A.电解水B.干冰受热直接变成气体C.HCl溶解于水D.打雷放电时,O2变成O3【解析】A.2的升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没有化学键的生成,是物理变化,B正确;C.HCl溶解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有化学键的断裂,但没有化学键的生成,C错误;D.打雷放电时,O2变成O3时既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有化学键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6.(202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高二月考)对于反响H2(g)+Cl2(g) = = =2HCl(g)的能量变化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成键过程中吸收能量B.断键过程中吸收能量,成键过程中释放能量C.断键过程中释放能量D.断键过程中释放能量,成键过程中吸收能量【解析】化学反响H2(g)+Cl2(g) = = =2HCl(g)为放热反响,断键过程中吸收能量大于成键过程中释放能量,选B .【答案】 B7.(2021·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铜-锌原电池如下图,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铜电极上发生复原反响B.锌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C.电子从铜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D.锌电极上的反响为Zn-2e-= = =Zn2+【解析】原电池中,Zn是负极,Cu做正极,稀硫酸是电解质,A.正极得电子,发生复原反响,故A正确;B.Zn是负极,B正确;C.电子从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故C错误;D.负极失电子,故D正确,此题选C .【答案】 C8.(2021·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 mol·L-1的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响制取氢气.以下措施中可能加大反响速率的是()A.适当降低温度B.将锌粒改为锌粉C.将所用硫酸换成98%的浓硫酸D.参加少量醋酸钠固体【解析】A.+反响,浓硫酸中大多是分子,H+少,故反响速率减慢,故C不符合;D.参加醋酸钠不影响,故D不符合,此题选B .【答案】 B9.(2021·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物质各1 mol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2A+B2C ,到达化学反响限度时,B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mol B.1 molC.mol D.0【解析】mol mol之间,应选B .【答案】 B10.(2021·四川省大竹县文星高一4月月考)以下有关化学反响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100 mL 2 mol/L盐酸与锌反响时,参加100 mL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对于可逆反响2CO+2NO N2+2CO2 ,使用适宜的催化剂,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都加快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响,升高温度,正反响速率减慢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响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氢气的产生【解析】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响时,参加100 mL氯化钠溶液,降低氢离子的浓度,生成氢气的速率降低,A错误;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响速率,B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响速率均加快,与反响是放热反响还是吸热反响无关系,C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得不到氢气,D错误.【答案】 B11.(2021·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响A2(g)+B2(g)2AB(g)到达反响限度的标志是()A.A2、B2和AB共存B.A2、B2和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C.c(A2)c(B2)c(AB)=11 2D.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和与AB的物质的量相等【解析】A.2、B2和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响到达限度,故B正确;C.浓度成比例不能说明反响到达限度,故C错误;D.不能说明反响到达限度,故D 错误,此题选B .【答案】 B12.(2021·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将一定量纯洁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 ,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到达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以下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响已经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解析】化学反响到达平衡的两个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同种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根据反响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v(NH3)=v(CO2)等式不成立,A错;反响是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响,如果没有到达平衡压强就会改变,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反响到达了平衡,B对;反响中生成物是气体,反响物是固体,生成物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同等程度的增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不能用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来判断平衡,C 错;氨气和CO2的体积比等于反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氨气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错.【答案】 B13.(2021·江西省临川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根据以下反响事实:①X+Y2+ = = =X2++Y;②Z+2H2O(冷) = = =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极,Y电极反响为Y-2e-= = =Y2+,可知X、Y、Z、W的复原性强弱顺序为()A.X>Z>Y>W B.Z>W>X>YC.Z>Y>X>W D.Z>X>Y>W【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复原剂的复原性强于复原产物的复原性有:①X +Y2+ = = =X2++Y ,复原性X>Y;②Z+2H2O(冷) = = =Z(OH)2+H2↑ ,Z复原性较强;③Z2+氧化性比X2+弱,复原性Z>X;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极,Y电极反响为Y-2e-= = =Y2+,发生氧化反响,说明复原性Y>W;因此复原性Z>X>Y>W .【答案】 D14.(2021·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2021年4月中旬全球核平安峰会在华盛顿举行,开展核电、制裁核武器开展是会议主题,各式各样电池的开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奉献,以下有关电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一次电池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复原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解析】A.锂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必呈二次电池,故A错误;B.锌锰干电池中锌失电子,故锌做负极,B正确;C.燃料电池中的氢气失电子被氧化,故C错误;D.太阳能电池是Si单质,故D错误,此题选B .【答案】 B15.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氢气与氯气反响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响吸收248 kJ的能量B.436 kJ/ mol是指断开1 mol H2中的H -H键需要放出436 kJ的能量C.氢气与氯气反响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响放出183 kJ的能量D.431 kJ/ mol是指生成2 mol HCl中的H -Cl键需要放出431 kJ的能量【解析】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B错误;431 kJ·mol-1是指生成1 mol HCl 中H -Cl键需要放出431 kJ的能量,D错误;据图中信息知生成2 mol HCl时能量变化为(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 ,故A错误,C 正确.【答案】 C16.(2021·山东省淄博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SO2的催化氧化反响(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的反响.如果反响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反响放热,所以升高温度会使反响速率减慢B.通过调控反响条件,SO2可以100%地转化为SO3C.当SO2与SO3的浓度相等时,反响到达平衡D.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响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解析】A.升温反响速率加快,错误,不选A;B.反响为可逆反响,不可能全部转化,不选B;C.当浓度相等时,不能说明反响到平衡,不选C;D.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响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正确,选D .【答案】 D17.(2021·四川省大竹县文星高一4月月考)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作动力源.1 g液态肼和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响生成N2 kJ热量,化学方程式如下:N2H4+2H2O2 = = =N2↑+4H2O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该反响中肼作复原剂B.此情况下,液态肼燃烧生成1 mol N2 kJC.肼(N2H4)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D.该反响的反响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N2H4中N元素为-2价,反响后生成N2为0价,所以N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肼作复原剂,故A正确;燃烧热是指1 mol纯洁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1 g kJ的热量,那么1 mol肼反响放出的热量为32× kJ ,故B 正确;肼(N2H4)分子中存在N -H极性共价键和N -N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根据题意,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响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是放热反响,因此反响的反响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答案】 C18.对于a、b、c、d四块金属片,假设a、b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中,电子由a流向b;c、d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时,d产生大量气泡;a、c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CuSO4中时,c上附着上一层红色物质;d浸泡在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的单质.由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大到小为()A.a>b>c>d B.a>c>d>bC.c>a>b>d D.b>d>c>a【解析】a、b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活泼金属做负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因此活泼性a>b;c、d相连浸入稀H2SO4中,H+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H2 ,有气泡生成,所以d为正极,c为负极,活泼性c>d;a、c相连浸入稀CuSO4溶液中时,Cu2+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正极外表,a是负极,c为正极,活泼性a>c;又活泼性d>b ,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c>d>b ,B 项正确.【答案】 B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2021·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7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响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形管内参加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 ,翻开T形管活塞,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关闭T形管活塞;③在盛有g氧化钙的小试管里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观察现象.试答复:(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响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的能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 .(5)假设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 ,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________(填 "能〞或 "否〞) .【解析】(1)由于实验要通过装置中气压的变化来确定反响是放热反响,所以实验装置要密封,为了确定装置是否密封,实验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2)由于氧化钙和水的反响是放热的,所以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将红墨水往右边压,故看到的现象为:U形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或品红)会沿开口端上升.(3)CaO 和水反响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CaO+H2O = = =Ca(OH)2 .(4)氧化钙和水之间的反响是放热反响,放热反响中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aO和H2O的能量之和大于Ca(OH)2的能量.(5)由于氯化钠和水不反响,混合时能量变化不明显,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故看不到相同的现象.【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3)CaO+H2O = = =Ca(OH)2(4)CaO和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Ca(OH)2总能量(5)否20.(11分)Ⅰ.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响的实验数据,分析以下数据,答复以下问题:4 粉末25 455 粉末35 30 m56 粉末25 t67 粉末25 t7(1)化学反响速率本质上是由________决定的,但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反响速率的大小.本实验中实验2和实验3说明________对反响速率有影响,该因素对反响速率的具体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反响速率越快.(2)我们最|好选取实验________(填3个实验序号)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响速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响物间的________反响速率越快.(3)假设采用与实验1完全相同的条件,但向反响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现反响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 .Ⅱ.某温度时,在5 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通过计算答复以下问题:(5)反响开始至|2 min ,Y的平均反响速率________ .(6)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的反响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反响物本身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2)1、2和4接触面积越大(3)锌会置换出少量的金属铜,在该条件下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响速率(4)Ⅱ.(5) mol/(L·min)(6)X(g)+3Y(g)2Z(g)21.(2021·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9分)在2 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响: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 0 1 2 3 4 5n(NO)(mol)(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响的平均速率v=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响已到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能使该反响的反响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别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解析】(1)从表中数据看出,在3 mol/2 L=0.0035 mol/L .(2) mol/L变为0.004 mol/ mol/L ,d曲线从0.005 mol/ mol/L ,变化了0.003 mol/L ,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NO的化学计量数较大,浓度的变化也较大,那么c曲线表示NO的浓度变化,d曲线表示O2的浓度变化;NO2的化学计量数与NO相同,故浓度也变化了与NO的变化相同,那么b表示NO2 mol/L变为0.002 mol/ mol/L ,v(O2)=0.003 mol/L÷2 ×10-3 mol/(L·s) .(3)化学反响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有v(NO2)=2v(O2) ,不能判断是否到达平衡,a错;反响是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响,如果反响没有到达平衡,压强就会发生改变,现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反响到达了平衡,b对;根据v逆(NO)=2v逆(O2)、v逆(NO)=2v正(O2) ,那么有v逆(O2)=v正(O2) ,同种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反响到达了平衡,c 对;反响体系中物质都是气体,故气体的密度不变,d错.(4)22的浓度,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响加快,对;d.选择高效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响速率,对.选bcd .【答案】(1) mol×10-3 mol/(L·s)(3)b、c(4)bcd22.(8分)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利用反响A ,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响A :4HCl +O 2CuO/CuCl 2400℃2Cl 2+2H 2O:反响A 中 ,4 mol HCl 被氧化 , kJ 的热量 .答复以下问题:(1)H 2O 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断开1 mol H -O 键与断开1 mol H -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kJ ,H 2O 中H -O 键比HCl 中H -Cl 键________(填 "强〞或 "弱〞) .【解析】 (1)水是共价化合物 ,其电子式为H ··O ······H .(2)设断开1 mol H -Cl 键需要的能量为a kJ ,断开1 mol H -O 键需要的能量为b kJ ,即(2×243+4b )-(4a +498)=115.6 ,解得b -a ≈32(kJ) .断开1 mol H -O 键比断开1 mol H -Cl 键所需要的能量大 ,那么H -O 键比H -Cl 键强 .【答案】 (1)H ··O ······H (3)32 强23.(2021·经典习题选萃)(11分)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 ,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以下每题中的电池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 ,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 ,填写空格 .(1)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响式为:Pb +PbO 2+2H 2SO 4 = = =2PbSO 4+2H 2O .正极电极反响式为______________ .(2)FeCl 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 ,发生2FeCl 3+Cu = = =2FeCl 2+CuCl 2 ,假设将此反响设计成原电池 ,那么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________ , mol 电子时 ,那么被腐蚀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 ,一组插入浓硝酸中 ,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 ,分别形成了原电池 ,在这两个原电池中 ,负极分别为______________ .A .铝片、铜片B .铜片、铝片C .铝片、铝片(4)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 ,如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 ,答复以下问题:①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响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 "增大〞、 "减小〞或 "不变〞) .【答案】(1)PbO2+4H++SO2-4+2e- = = =PbSO4+2H2O(2)Cu(3)B(4)①2H2+O2 = = =2H2O②减小。
第二章 第二节一、选择题1.(2021·江西省临川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以下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响是( )A .H 2O(l)+CaO(s) = = =Ca(OH)2(s)B .Ba(OH)2·8H 2O +2NH 4Cl = = =BaCl 2+2NH 3·H 2O +8H 2OC .2KClO 3 = = = = =MnO2△2KCl +3O 2↑ D .CH 4(g)+2O 2(g) = = = = =点燃CO 2(g)+2H 2O(l)【解析】 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响是能自发进行氧化复原反响 ,C 中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 ,但是反响物只有一种 ,不能在正极和负极分别反响 ,错误 .【答案】 D2.(2021·陕西省西安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 - -银锌蓄电池 ,其电池的电极反响式为Zn +2OH --2e - = = =ZnO +H 2O ,Ag 2O +H 2O +2e - = = =2Ag +2OH -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 .负极 ,并被氧化B .正极 ,并被复原C .负极 ,并被复原D .正极 ,并被氧化 【解析】 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 被氧化 ,应为原电池的负极 ,正极为Ag 2O ,正极上得电子被复原 .应选B .【答案】 B3.(2021·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右图为铁、铜水果电池装置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铜片为负极 ,发生复原反响B .锌片上发生复原反响:Zn -2e - = = =Zn 2+C .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D .电子由锌片沿导线流向铜极【解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 ,失去电子 ,发生氧化反响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 ,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正极得到电子 ,发生复原反响 .A.铁的金属性强于铜 ,铁是负极 ,铜是正极 ,A 错误;B.锌片是负极 ,发生氧化反响:Zn -2e - = = =Zn 2+ ,B 错误;C.该装置是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 错误;D.电子由负极锌片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极 ,D 正确 ,答案选D .【答案】 D4.(2021·陕西省西安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两烧杯中铜片外表均无气泡产生②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③两烧杯中溶液的c(H+)均减小④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⑤甲中SO2-4向Zn片移动,H+向Cu片移动⑥乙中电流从Cu片流向Zn片⑦甲乙两烧杯中Cu片的质量均不变A.①②③B.③⑤⑦C.④⑤⑥D.②③④⑤⑦【解析】甲是原电池,甲中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正极上发生复原反响2H++2e-= = =H2↑ ,有气泡产生,乙装置中在锌片上发生反响Zn+2H+= = =Zn2++H2↑ ,铜片上无气体产生,①错;乙不是原电池,②⑥错;两烧杯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响,浓度减少,③正确;原电池反响加快反响速率,④错;阳离子H+向正极Cu片移动,阴离子SO2-4向Zn片移动,⑤正确;⑦甲乙两烧杯中Cu片未参加反响质量均不变,⑦正确.应选B .【答案】 B5.(2021·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某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 比a反响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a、b、c B.b、a、d、cC.d、b、a、c D.d、c、a、b【解析】a和b形成原电池,不易被腐蚀说明b做正极,活泼金属做负极,故活动性:a>b;与盐酸反响,反响越剧烈,金属越活泼,故活动性:d>a;置换反响中,活泼金属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故活动性:b>Cu>c;根据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d>a>b>c ,答案选A .【答案】 A6.(2021·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特殊电池,其反响原理示意图如图.以下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A、B两电极没有活动性差异,不能构成原电池B.A电极是负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响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的绿色电池D.外电路中电流由B电极通过导线流向A电极【解析】A.燃料电池中电极的活泼性可以是相同的,A错误;B.A电极通入的是氢气,是负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响,B正确;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的绿色电池,C正确;D.B电极是正极,那么外电路中电流由B电极通过导线流向A电极,D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7.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以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那么X、Y、Z可能是以下中的()编号X Y ZA Zn Cu 稀硫酸B Cu Zn 稀硫酸C Cu Ag 硫酸铜溶液D Ag Zn 硝酸银溶液【解析】首|先由题中所给信息(X棒变粗,Y棒变细)可知X棒是正极,Y棒是负极,Y比X活泼,所以选项A、C均错;再看电解质溶液,B选项中硫酸里的H +在正极X棒上得电子生成氢气,X棒不会变粗;只有D选项符合,D选项中负极Y棒Zn失电子生成Zn2+,Y棒变细,Ag+在正极X棒上得电子生成Ag附着在X棒上使其变粗.【答案】 D8.(2021·四川省大竹县文星高一4月月考)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 ,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响式分别为:Zn+2OH--2e- = = =ZnO+H2O ,Ag2O+H2O+2e- = = =2Ag+2OH-,电池总反响式为Ag2O+Zn = = =2Ag+ZnO .根据上述反响式,判断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pH增大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C.在使用过程中,Zn电极发生复原反响,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响D.mol电子,正极的质量理论上减小g【解析】Zn失去电子被氧化,Zn为纽扣电池的负极,Ag2O为正极.Zn失去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g2O ,负极反响消耗OH-mol Ag2 mol mol O的质量,质量减少了g ,D项正确.【答案】 D9.(2021·湖北省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炭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响为:O2+4e- = = =2O2-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解析】在该装置中Al和碳构成一个原电池,发生的是吸氧腐蚀,Al做负极,铝罐将逐渐被腐蚀,A对;炭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响为:O2+4e-+H2O = = =4OH-,B 错;炭棒是正极,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C错;炭棒和炭粒不参与反响,质量会不变,D错.【答案】 A10.(2021·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如下图是一个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当此燃料电池工作时,以下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A.如果a极通入H2 ,b极通入O2 ,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那么通H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响为:H2-2e- = = =2H+B.如果a极通入H2 ,b极通入O2 ,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那么通O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响为:O2+4e-+2H2O = = =4OH-C.如果a极通入CH4 ,b极通入O2 ,NaOH作电解质溶液,那么通CH4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响为:CH4-8e-+10OH- = = =CO2-3+7H2OD.如果a极通入H2 ,b极通入O2 ,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那么溶液中的OH -离子向b极附近移动【解析】A.如果a极通入H2 ,b极通入O2 ,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那么通H2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失去电子,发生的反响为:H2-2e-+2OH- = = =2H22 ,b 极通入O2 ,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那么通O2的电极是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的反响为:O2+4e-+4H+ = = =2H24 ,b极通入O2 ,NaOH作电解质溶液,那么通CH4的电极是负极,甲烷失去电子,发生的反响为:CH4-8e-+10OH- = = =CO2-3+7H22 ,b极通入O2 ,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那么溶液中的OH-离子向负极a极附近移动,D错误,答案选C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1.(2021·四川省大竹县文星高一4月月考)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响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响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 "变大〞、 "变小〞或 "不变〞)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A是负极,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响式是A-2e- = = =A2+;(2)乙装置中C的质量不断增加,说明C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放电生成铜,电极反响式是Cu2++2e- = = =Cu;(3)丙装置中A电极上有气体生成,所以A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溶液的pH增大;(4)甲中A是负极,B是正极;乙中C是正极,B是负极;丙中A是正极,D是负极,所以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答案】(1)A-2e-= = =A2+(2)Cu2++2e- = = =Cu(3)变大(4)D>A>B>C12.(202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高一下学期期中)分别按以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答复以下问题:(1)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B.两烧杯中铜片外表均有气泡产生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响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解析】(1)A.甲中没有形成原电池,只有锌和硫酸反响,而乙中形成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错误,不选A;B.甲烧杯中铜与硫酸不反响,所以铜上没有现象,错误,不选B;C.两个烧杯中硫酸反响生成氢气,所以溶液的pH增大,正确,选C;D.因为乙中有原电池,反响速率加快,选CD .(2)甲中锌和硫酸反响是放热反响,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乙中构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因为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池,所以锌片上也有气体生成.(4)将硫酸换成硫酸铜,铜电极为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铜离子反响生成铜单质,电极反响为:Cu2++2e - = = =Cu .【答案】(1)C、D(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就形成原电池(4)Cu2++2e- = = =Cu13.(2021·广东省汕头市南澳高一下学期期中)现有如下两个反响:(A)KOH+HNO3 = = =KNO3+H2O(B)H2SO4+Zn = = =ZnSO4+H2↑(1)根据两反响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________(B)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那么写出作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名称:________ ,电极反响式:负极________;正极________ .(4)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假设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的质量减少了,那么铜片外表析出了氢气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导线中通过________mol电子.【解析】(1)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复原反响才能设计成原电池,A是中和反响,不是氧化复原反响,B是置换反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2)(A)的反响是非氧化复原反响,没有电子转移,所以不能设计为原电池.(3)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响.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复原反响,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负极是锌,正极可以是碳棒或铜片.其中负极反响式为Zn-2e-= = =Zn2+,正极反响式为2H++2e- = = =H2↑ .(4)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假设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的质量减少了,即参加反响的锌的物质的量是g÷65 g mol×2=1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导线中通过1 mol电子.【答案】(1)(A)不能(B)能(2)(A)的反响是非氧化复原反响,没有电子转移(3)碳棒或铜片Zn-2e- = = =Zn2+2H++2e- = = =H2↑(4) 114.(2021·湖北省武汉市局部重点高一下学期期中)据图答复以下问题:Ⅰ.(1)假设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那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响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那么负极为________(填Mg或Al) ,总反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正极的电极反响式为________ .Ⅲ.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以下图所示.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 ,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响式为:________ .【解析】Ⅰ.(1)假设烧杯中是稀硫酸,Mg较活泼作负极,与硫酸反响,观察到的现象有:Mg逐渐溶解,Al片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计指针偏转,Mg电极反响为:Mg-2e- = = =Mg2+.(2)假设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Mg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Al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故Al作负极,总反响为:2Al+2NaOH+2H2O = = =2NaAlO2+3H2↑ .Ⅱ.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Al与浓硝酸发生钝化,Cu能与浓硝酸反响,故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响式为:NO-3+e-+2H+ = = =NO2↑+H2O .Ⅲ.①从题可以看出,左边有H+产生,故左边电极为负极,通入的是CH3OH ,右边为正极,c通入的物质是O2或空气.②氧气在正极发生反响,正极的电极反响为:O2+4e-+4H+ = = =2H2O .【答案】Ⅰ(1)Mg逐渐溶解,Al片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计指针偏转Mg-2e - = = =Mg2+(2)Al2Al+2NaOH+2H2O = = =2NaAlO2+3H2↑Ⅱ.NO-3+e-+2H+ = = =NO2↑+H2OⅢ.①CH3OH O2或空气②O2+4e-+4H+ = = =2H2O。
模块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1.(2021·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高一期中)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 ,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A.136 B.50C.86 D.222【解析】该元素的质子数为86 ,中子数=222-86=136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36-86=50 .【答案】 B2.(2021·江苏省响水高二期末)以下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甲烷的电子式:B.丙烯的键线式: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乙醇的结构式:【解析】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碳以四个共用电子对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A 项正确;键线式中,线的起点,终点以及交点都代表碳原子,该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不属于丙烯的键线式,B项错误;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不能省略官能团,C项错误;乙醇中含有羟基-OH ,该分子结构中没有羟基,D项错误;选A .【答案】 A3.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根本国策.以下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解析】A.低碳能减少CO2的排放,故A说法正确;B.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可以对物质进行回收使用,分类处理,故B说法正确;C.宣传环保知识,人人都参与进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故C说法正确;D.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对树木加大破坏,塑料袋使用引起白色污染,故D说法错误.【答案】 D4.(2021·海南省海南高一期末)以下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O 2和O 3C .CH 3COOH 和HCOOCH 3【解析】 A .O 2和O 33COOH 和HCOOCH 3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 ,是同分异构体 ,正确;D.这两种物质结构相似 ,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 ,是同系物 ,错误 .【答案】 C5.(2021·辽宁实验分校高一月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但凡放热反响的发生均无需加热B .但凡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物质发生化学反响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解析】 A .放热反响不一定不需加热 ,如物质的燃烧反响 ,需要点燃的条件 ,错误;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不一定是吸热反响 ,如需要加热的燃烧反响 ,错误;C.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发光发热 ,但不是化学变化 ,错误;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伴随能量变化 ,正确 ,答案选D .【答案】 D6.(2021·黑龙江省桦南培黎学校高二期末)以下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金属 冶炼原理 AFe Fe 2O 3+3CO = = = = =高温2Fe +3CO 2 BHg 2HgO = = = = =△2Hg +O 2↑ CMg 2MgO(熔融) = = = = =通电2Mg +O 2↑ DNa 2NaCl(熔融) = = = = =通电2Na +Cl 2↑ 7.(2021·山东省淄博市一中高一期中)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周期表中第ⅤA 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均为H 3RO 4B .O 2-2与S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C .所有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其族序数相等D .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 "长征2号〞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 ,LiH 、LiD 、LiT 的化学性质不同【解析】 A .周期表中第ⅤA 族元素假设为氮元素 ,那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RO 3 ,不选A ;B.二者的质子为16 ,电子数为18 ,相同 ,选B ;C.主族元素的最|高价等于其族序数 ,但简单离子的电荷数不一定是最|高价 ,例如氧离子 ,显-2价 ,但为ⅥA 族 ,错误 ,不选C ;D.LiH 、LiD 、LiT 的化学性质相同 ,不选D .【答案】 B8.(2021·沈阳二中高一4月月考)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 3 ,假设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 和b ,那么a 和b 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①a =b +4;②a +b =8;③a +b =30;④a =b +8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 3 ,假设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 和b ,那么如果是SO 3 ,那么a =b +8;如果是AlCl 3 ,那么a +b =30;如果是AlF 3 ,a =b +4;如果是NH 3 ,那么a +b =8 ,所以答案选D .【答案】 D9.(2021·上海市金山高一期末)以下变化过程中肯定要放出热量的是( )A .H 2―→H +HB .H +Cl ―→HClC .H 2O(l)―→H 2O(s)D .CaCO 3――→高温CaO +CO 2【解析】 A .H 2―→H +H 断开了化学键 ,需要吸收热量 ,错误;B.H +Cl ―→2O(l)―→H 2O(s)3―→CaO +CO 2需要吸收热量 ,错误;故此题选择B .【答案】 B10.(2021·山东省菏泽市高三期末)以下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 12H 22O 11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响属于取代反响【解析】A.油脂的组成元素是C、H、O ,所以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正确;B.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属于同分异构体,正确;C.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而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分解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响属于取代反响,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11.(2021·湖南省怀化市高一期末)以下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响不属于取代反响的是()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B.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响C.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D.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解析】A.甲烷与氯气的反响是取代反响,不选A;B.苯和氢气的反响是加成反响,选B;C.乙醇和乙酸的反响是酯化反响,属于取代反响,不选C;D.苯和溴反响是取代反响,不选D .【答案】 B12.(2021·山东省淄博市一中高一期中)以下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响,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正丁烷B.异丁烷C.甲烷D.丙烷【解析】A.正丁烷的一氯代烃有2种,不选A;B.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结构,不选B;C.甲烷只有一种一氯代物,正确,选C;D.丙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不选D .【答案】 C13.(2021·河北省广平县一中高一4月月考)根据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观点,以下变化没有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是()A.电解水B.干冰受热直接变成气体C.HCl溶解于水D.打雷放电时,O2变成O3【解析】A.2的升华,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没有化学键的生成,是物理变化,B正确;C.HCl溶解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有化学键的断裂,但没有化学键的生成,C错误;D.打雷放电时,O2变成O3时既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有化学键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14.(2021·江苏省启东高一月考)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标准状况下, L N AB.g CH2 -CH2N AC.1 mol苯分子中含有C = = =C双键数为3N AD.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 ,完全燃烧生成水分子数为3N A【解析】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那么L N A ,A错误;B. g CH2 -CH2中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828×N A ,B错误;C.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C错误;D.乙烷和丙烯的分子中均含有6个氢原子,那么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 ,完全燃烧生成水分子数为3N A ,D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15.如下图,铅蓄电池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响式为:Pb+PbO2+4H++2SO2-4放电充电2PbSO4+2H2O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放电时,正极反响是Pb-2e-+SO2-4 = = =PbSO4B.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由B到AC.放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小D.充电时,该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铅蓄电池的负极为Pb ,正极为PbO2 ,放电时正极反响为:PbO2+2e -+SO2-4+4H+ = = =PbSO4+2H2O ,A项不正确;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负极Pb流向正极PbO2 ,B项正确;放电时,负极Pb失电子质量减小,C项不正确;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项不正确.【答案】 B16.SO2的催化氧化反响(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的反响.如果反响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反响放热,所以升高温度会使反响速率减慢B.通过调控反响条件,SO2可以100%地转化为SO3C.当SO2与SO3的浓度相等时,反响到达平衡D.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响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解析】升高温度会使反响速率加快,与反响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A错误;可逆反响中反响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错误;反响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C错误;使用催化剂会加快反响速率,D正确.【答案】 D+3Y22Z2在反响过程中的反响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以下表达正2确的选项是()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响B.t1~t2 ,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C.t2~t3 ,反响不再发生D.t2~t3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解析】t1时正反响与逆反响同时进行,A错误;t1~t2 ,因v(正)>v(逆) ,反响物逐渐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多,B错误;t2时化学反响到达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响速率等于逆反响速率但不等于0 ,处于动态平衡,但反响并未停止,C错误;t2~t3 ,正反响速率等于逆反响速率,即生成的等于消耗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答案】 D18.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参加明矾,使海水的盐分沉淀并淡化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D.大海中含有钾、溴、碘等元素,需经过氧化复原反响才可得到钾、溴、碘的单质【解析】海水淡化的主要任务是除去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参加明矾后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只能吸附海水中的悬浮物,不能除去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A不正确;海水晒盐中无化学变化发生,B正确;海水淡化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C正确;大海中的钾、溴、碘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要得到它们的单质必须通过发生氧化复原反响,D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6分)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响中的能量变化.(1)实验中发现反响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响是__________热反响;(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响是__________热反响.(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响物的总能量应该__________其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1)放吸(2)低于(或小于)20.(2021·广东省汕头市南澳高一期中)(10分)(1)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是Pb和PbO2 ,电解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响式为PbO2+Pb+2H2SO4 = = =2PbSO4+2H2O ,据此判断:①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②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________(填 "增大〞、 "减小〞或 "不变〞) .③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④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2)以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A、B、C三种气体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形,答复以下问题:①该反响的反响物是________ .②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在0~2 min ,该反响用A表示的平均反响速率为________ .【解析】(1)①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那么根据总反响式可知铅是复原剂,那么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②工作时,消耗氢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小.③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那么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④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2)①根据图像可知A物质的浓度减小,B和C物质的浓度增大,所以该反响的反响物是A .②在2 mol/L ,B和C分别增加了0.4 mol/ mol/L .根据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A B+3C .③在0~2 mol/L÷2 min=0.4 mol/(L·min) .【答案】(1)①铅(Pb)②减小③负④正负(2)①A②2A B+3C③ mol/(L·min)21.(2021·沈阳市东北育才高一第|一次阶段测试)(12分)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D同主族;C与E同主族;B、C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B、A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F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A、B、C、D、E、F形成的化合物甲、乙、丙、丁、戊、己的组成如下表所示.化合物甲乙丙丁戊己化学式A2C A2C2B2A2D2C2A2E DF(1)元素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化合物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 .化合物丁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2)化合物甲的沸点比戊________(填 "高〞或 "低〞) ,B、C、D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 .(3) mol 乙的水溶液中参加少量MnO 2 ,使乙完全反响 ,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N A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4)A 单质与C 单质在KOH 溶液中可以组成燃料电池 ,那么正极附近溶液的pH 将________;放电一段时间KOH 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 "变大〞 "变小〞 "不变〞) .(5)用电子式表示己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六种元素是短周期元素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 ,推出B 为C ,B 、A 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且A 的原子序数小于B 的原子序数 ,推出A 为H ;A 与D 同主族 ,且D 的原子序数大于C 的 ,推出D 为Na ,F 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 ,F 是第三周期的 ,推出F 为Cl ;甲是氢化物分子式:H 2C ,推出C 的最|低价态是-2价 ,即C 为O ;C 和E 同主族推出E 为S ;推出六种物质分别是:H 2O 、H 2O 2、C 2H 2、Na 2O 2、H 2S 、NaCl .(1)根据以上分析B 是C ,丙是乙炔 ,其电子式:H ∶C ⋮⋮C ∶H ,丁是过氧化钠 ,其电子式:Na +[··O ······O ······]2-Na + ,含有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2)甲是H 2O ,常温下是液态 ,戊是H 2S ,常温下是气体 ,H 2O 的沸点高于H 2S ;原子半径大小比拟:同周期从左向右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推出原子半径大小为Na >C >O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 ,分解成氧气和水 ,反响方程式:2H 2O 2 = = = = =MnO22H 2O +O 2↑ ,2 mol H 2O 2参加此反响转移2 mol e - mol H 2O 2N A ;(4)构成氢氧燃料电池 ,正极电极反响式:O 2+2H 2O +4e - = = =4OH - ,pH 将增大 ,负极2H 2+4OH --4e - = = =4H 2O ,两式相加得:总电极反响式2H 2+O 2 = = =2H 2O ,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5)己是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 ,形成过程 .【答案】 (1)C H ∶C ⋮⋮C ∶H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2)高 Na >C >O(3)N A (4)变大 不变 (5)22.(12分)常见有机物A 、B 、C 、D 、E 、F 的转化关系:信息:①23 g A 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测得浓硫酸增重27 g ,澄清石灰水中有100 g 沉淀生成 .②A 与金属钠可以慢慢反响生成氢气 .③B 是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分子是平面结构 .请答复以下问题:(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A +E →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响类型是________ .(3)B →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C 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E 中含氧原子团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E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应用________ .【答案】 (1)CH 3CH 2OH酯化反响(取代反响)(3)CH 2 = = =CH 2+H 2O ――→一定条件CH 3CH 2OH (4)CH 2 -CH 2(5)羧基 调味品、除水垢、化工原料等23.(6分) mol mol B 混合放入2 L 密闭容器里 ,发生反响:3A(g)+B(g)x C(g)+2D(g) ,经5 s 后反响达平衡 .在此5 mol/(L·s) ,同时生成1 mol D .试求:(1)达平衡时B 的转化率 .(2)x 的值 .(3)假设温度不变 ,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反响前的多少倍 ?【解析】 3A(g) + B(g) x C(g) + 2D(g) 起始 mol mol 0 0变化 mol mol x mol 1 mol平衡 mol mol x mol 1 mol(1)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 mol)×100%=20% .(2)x mol/(2 L×5 s)=0.2 mol/(L·s) ,x =4 .(3) ×4 mol =6 mol ,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反响前的6 mol/5 mol =1.2倍 .【答案】 (1)20% (2)x =4 (3)。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5·山西省浮山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CO 2 B .NaCl C .CH 4D .H 3PO 4【解析】 A .CO 2只含有共价键,故A 错误;B.NaCl 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B 正确;C.CH 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C 错误;D.H 3PO 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D 错误,此题选B 。
【答案】 B2.(2015·浙江省严州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B .具有较高的熔点C .水溶液能导电D .熔融状态能导电【解析】 A .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都可能溶于水,不一定含有离子键,错误;B.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都具有较高的熔点,不一定含有离子键,错误;C.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水溶液都有可能导电,不一定含有离子键,错误;D.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晶体,一定含离子键,正确。
【答案】 D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解析】 A 项应为Na +[·×O ····∶H]-B 项应为Na +[·×Cl ····∶]-C 项应为[]+[∶Cl ····∶]-。
【答案】 D4.下列各式用电子式表示的物质的形成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A中KBr的电子式为K+[×·Br∶]-,B中箭头标反了,应为→Na+[]2-Na+,C中CaCl2电子式写错,应为[∶Cl····∶]-Ca2+[·×Cl····∶]-。
【答案】 D5.(2015·河南省南阳方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A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BA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则BA2是()A.MgF2B.CaCl2C.K2S D.Na2O【解析】B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设B的最高正价为x,则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为8-x,则x-8+x=6,x=7,可知最高正价为+7价,最低负价为-1价,则为ⅦA族元素,因A元素和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可知B为Cl元素,AB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可知A最外层由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核外各层电子数目分别为2、8、8、2,应为Ca元素,应是CaCl2,选B。
一、选择题1.(2022·广州高一检测)元素周期表中,常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的是() A.位于周期表中部的过渡元素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四周的元素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答案:B点拨: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四周的元素常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2.(2022·南京高一检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行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点拨: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四周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错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正确;H+的最外层电子数是0,C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3.(2021·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Na>SB.金属性强弱:Na<MgC.酸性强弱:HBrO4>HClO4D.碱性强弱:NaOH>KOH答案:A点拨:Na与S同周期,自左至右,原子半径渐渐减小,A正确;Na与Mg 同周期,自左至右,金属性减弱,B错误;同主族,自上至下,金属性增加,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加,酸性减弱,C、D错误。
4.(2022·成都高一检测)核电荷数大于10的某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最外电子层所含有的电子数是次外层所含有的电子数的一半,有关该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在第3周期第ⅣA族B.该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不易与水反应C.该元素的氧化物不与酸反应,可与强碱的水溶液反应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大,居全部元素的其次位答案:C点拨:核电荷数大于10的某短周期元素只能是第3周期元素,又由于原子最外电子层所含有的电子数是次外层所含有的电子数的一半,故该元素是硅。
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2·武威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A.某些花岗石产生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22286Rn的质量数是222B.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7834Se和8034Se互为同位素C.136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的中子数为6D.23592U的浓缩一直被国际社会关注,23592U与23892U是两种不同的核素答案:C2.(2013·经典习题选萃)14C具有放射性,它能自发放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其他元素。
考古学对出土生物遗骸的年代断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较精确的一种是基于14C放射性的方法,但被断定的年代一般不超过5万年。
下列考古遗址发现的遗物中能用14C测定年代的是()A.战国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距今约2400年)B.马家窑文化遗址的粟(距今约5300年)C.秦始皇兵马俑(距今约2200年)D.元谋人的门齿(距今约170万年)答案:B点拨:A中青铜编钟,C中兵马俑不是生物,D中元谋人的门齿其年代已经超过5万年。
3.(2013·试题调研)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16种。
对这16种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呈气态,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H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①错误;H2、C等常作还原剂,Cl2等在反应中也可作氧化剂,还可作还原剂,②错误;H2O常温下为液态,③错误;SiO2与H2O不反应,④错误,故选D。
4.(2012·湘西高一检测)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B.Li、Na、K、Rb、Cs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答案:C点拨: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A、B正确;Al3+、Mg2+、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依次减小,C错误;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D正确。
一、选择题1.(2013·试题调研)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B.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答案:C点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C项错误。
2.(2013·试题调研)元素X的原子,其M层与K层电子数相同;元素Y的原子,其M层上有7个电子。
X和Y所形成的稳定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00 B.95C.88 D.80答案:B点拨:据“X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同”知X为镁,据“Y 原子的M层上有7个电子”知Y为氯,故二者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为MgCl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5,B正确。
3.(2013·试题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点拨:阳离子的电子数不等于该元素的周期数,故A错,稀有气体原子中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故C错,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
4.(2013·经典习题选萃)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
则n层是() A.N层B.M层C.L层D.K层解析: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则(n-1)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应为L层。
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说明(n-1)层不是K层,而是L层。
则n为M层。
答案:B点拨:要充分考虑到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相互制约。
5.(2013·试题调研)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 n+、B n-、C 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m,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b>c B.a>c>bC.a=b+m+n D.a=c-n-m答案:B点拨:A n+和B 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n=b+n,a=b+2n,a>b。
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B .都是强还原剂C .都能在O 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解析】 4Li +O 2===== 2Li 2O 。
【答案】 C【点拨】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和单质,在结构和性质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 .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C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D .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解析】 还原性强,即(原子)易失去电子,则离子难得电子,即氧化性弱。
【答案】 B【点拨】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规律。
3.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以上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的有( )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 钾、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但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为剧烈。
【答案】 D4.(山东东营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3)下列叙述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 )A .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 .达到稳定结构时,X 比Y 得电子数多C .X 的氢化物比Y 的氢化物稳定D .Y 单质可以将X 从Na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解析】 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等来判断,故C 项正确。
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或得电子数的多少不能判断,故AC 项错误。
然而D 项说明Y 的非金属性比X 的强。
【答案】 C5.钾的还原性比钠强,原因是( )A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大B .钾可失去的电子多C .钾原子含有的电子多D .K 与Na 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但钾的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答案】 D【点拨】 金属还原性强弱只与失电子难易有关,与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含电子数的多少、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6.(福建厦门六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8)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碱性:NaOH>Mg(OH)2B .热稳定性:NH 3>PH 3C .金属性:K>NaD .原子半径:Cl>S【解析】 依据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性可知D 项错误。
【答案】 D7.当水和铷与另一碱金属的合金7.8g 完全反应时,放出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0.2g ,则合金中另一金属可能是( )A .锂B .钠C .钾D .铯【答案】 A 、B【点拨】 所有的碱金属都可按下式与水发生反应:设:该合金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A r (M)2M +2H 2O===2MOH +H 2↑2×A r (M)7.8=20.2A r (M)=39,即该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9,已知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5,另一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小于39,即锂、钠满足题意要求。
8.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C.Cl2可从KBr溶液中氧化出Br2D.F2可从NaCl溶液中氧化出Cl2【答案】 D【点拨】在NaCl溶液中,F2是与H2O反应而不是与NaCl反应。
F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O2+4HF。
9.1820年德贝莱钠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发现制得的氧气有异常的气味,使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则氧气中可能混有()A.Cl2B.Br2C.HClD.CO2【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气体能使KI淀粉溶液变蓝”。
使KI淀粉溶液变蓝的实质是强氧化剂氧化Kl为I2,I2单质能遇淀粉显蓝色,因此除卤素中F2、Cl2、Br2之外,具有强氧化性的O3、HNO3、KMnO4、Fe3+等都能使KI淀粉溶液变蓝色。
本题中的KClO3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熟悉,故此题可用淘汰法进行筛选找出正确答案。
C、D项中的HCl、CO2不能使之变蓝,B中的Br2是反应物中没有的元素,故B项也应淘汰掉。
所以能使KI淀粉溶液变蓝又有异常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中的Cl2【答案】 A【点拨】氧化性:Cl2>I2,CI2+2I-===2Cl-+I2。
10.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C.卤素各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答案】 D【点拨】卤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化合,如H、C、O等。
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熔沸点越低。
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化合。
11.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⑤>④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③=⑤【答案】 C【点拨】据元素周期表结构知①②③为第二周期的N、O、F,④⑤为第三周期的S、Cl。
元素①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A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H2S,B错;F无最高正价,D错。
12.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逐渐升高B.ⅥA族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C.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D.第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值逐渐增大【答案】 C【点拨】ⅦA元素的氢化物中HF存在氢键,沸点最高,A项错;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数相等,B项错;第二周期中氟无最高正价,D项错。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C.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解析】选项A中,F和O元素除外;选项B中,第六周期为32种元素,如果第七周期填满也为32种元素;选项D中,ⅠA族元素包括H,而碱金属元素中无H。
【答案】 C【点拨】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能利用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非选择题14.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中,溴元素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中,溴元素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中,溴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物中,溴元素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 2+2KBr===2KCl +Br 2(2)Br 2+H 2===== 2HBr(3)Br 2+2NaOH===NaBr +NaBrO +H 2O(4)AgNO 3+NaBr===AgBr ↓+NaNO 3【点拨】 溴元素被氧化,则溴元素化合价升高,常见反应为B r -1―→Br 2。
(2)溴元素被还原,则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常见反应为Br 2―→B r -1。
(3)溴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则反应溴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常见反应为B r-1←Br 2―→B r +1,一般为Br 2跟水或碱溶液反应。
(4)溴元素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其化合价未变化,一般为Br -跟Ag +的反应。
15.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
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g ,将质量为bg(不足量)的碱金属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
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
则:(1)列出计算该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用无水CaCl 2,求出的相对原子质量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偏大”还是“偏小”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成败的关键是放出的气体必须全部为H 2,且生成的H 2全部放出。
H 2从水中逸出时带出少量水蒸气,必须在通过干燥管时被吸收,否则,测得的数据误差较大。
设碱金属为R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 r ,则:2R +2H 2O===2ROH +H 2↑2M r 2bg (a +b -c)gM r =b a +b -c【答案】 (1)b a +b -c(2)干燥H 2(3)偏小 因为不用无水CaCl 2干燥,H 2带出部分水蒸气,使测得的H 2的质量比实际数值高,计算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16.在硬质玻璃管中的A 、B 、C 处依次放有浸有KBr 溶液、KI 溶液、淀粉溶液的三个棉球(如右图所示)。
由左端导入Cl 2,在B 处加热,可观察到A 处棉球呈________色,B 处棉球呈现________色,C 处棉球呈________色。
将试管冷却后,在B 、C 之间的玻璃壁上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红棕 紫红 蓝 紫黑 固体 碘蒸气冷凝为固体17.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 2(利用MnO 2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Cl 2),并将Cl 2依次通入NaBr 溶液和KI 淀粉溶液中。
如图所示仪器及药品,试回答:(1)若所制取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