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中国茶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传统茶文化介绍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
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
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
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宋朝茶文化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茶艺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适宜于舞台或室内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
中国茶艺按历史可区分为传统茶艺和现代茶艺;按地域可区分为南派茶艺、北派茶艺及港台茶艺;按用途可区分为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按类型可区分为高雅茶艺、流行茶艺以及皇室茶艺、贵族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平民茶艺、民俗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客来敬茶,是我国历来就有的民俗。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时至今日,我们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会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开始慢慢闲聊。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合乎礼仪的做法应当是: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其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中国茶文化与礼仪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茶文化与礼仪客来敬茶,是我国历来就有的民俗。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时至今日,我们到一家去作客,主人都会先奉上一杯沏好的茶,然后再开始慢慢闲聊。
以茶敬客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客人的嗜好、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续水的时机等几个要点。
1、客人的嗜好俗语说:“众口难调”,饮茶其实也是如此。
有人喜欢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热茶,有人喜欢喝凉茶;有人喜欢喝糖茶,有人喜欢喝奶茶。
在以茶待客时,若有可能,应尽可能照顾来宾,尤其是主宾的偏好。
有可能的话,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
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
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
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
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
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
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
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
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到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
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自己为之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
接等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一览一、引言中国茶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茶文化之一,对世界的影响不可小觑。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茶为荣,将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包括茶的传播、茶艺表演、茶与健康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二、茶的传播1. 中国茶的传播历史中国茶作为中国的国饮,其传播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茶最早在中国被发现和栽培,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茶通过与古代商人的贸易、外国使节的传播以及佛教的传教活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2. 茶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中国茶的传播不仅丰富了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也为世界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
茶饮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效,因此被广泛作为饮料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茶的传播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茶艺表演1. 中国茶艺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艺最早起源于中国,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仪式感闻名于世。
茶艺在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程序和礼仪,并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2. 茶艺表演的全球影响中国茶艺的全球传播使得茶艺表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方式。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茶艺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各种场合上进行表演。
茶艺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也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搭建了桥梁,使得茶艺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四、茶与健康1. 茶对健康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强调茶的药用价值,认为茶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去脂减肥等。
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茶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饮品,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2. 茶的传播对世界健康的影响中国茶的传播促进了全球人民对茶与健康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饮用茶,将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来推广和消费。
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而民俗茶文化则是茶文化中一支独树一帜的分支。
民俗茶文化体现了中国民间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呈现方式也更具有民俗特色。
这篇论文将从内涵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来探究民俗茶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民俗茶文化的内涵1. 民俗习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民间的习俗。
在祭祀、喜庆、哀悼、拜访亲友等场合均有饮茶的习俗,例如“三拜九叩”中的“茶礼”,春节时送红茶互祝新年,端五喝雄黄酒、吃咸蛋与粽子也都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2. 社交交际传统文化中把茶作为社交交际的载体。
通过在茶席上交流,人们可以亲近彼此,增进友谊。
在明代,茶楼、茶坊、茶井等茶馆的开设,更是为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民俗茶文化的涵盖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同时,“喝茶”成为了人情世故交际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主张的“以礼相待”、“宾主尽欢”。
3. 精神内涵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以“品学兼修”这一思想为代表。
这种思想主张不仅注重人的品德,更注重个人的学识和修为。
而“茶道”这一文化形式则是体现了“品学兼修”的一种方式,更强调了文化修为与社交礼仪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民俗茶文化的呈现方式1.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民俗茶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茶艺表演师通常会穿上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进行龙凤呈祥、棋盘点茶等特色表演。
通过表演,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体验到茶道蕴含的文化与美学。
2. 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是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融汇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和健康生活的生活方式。
茶禅一味注重茶与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清净澄心的茶道,达到淡泊、专注的精神境界。
3. 茶乡民风茶乡民风是民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有很多著名的茶乡,如黄山、武夷山等,其中的茶文化不论是在食品、饮品、日用品乃至服饰等各个方面,均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同时,茶乡也是茶民俗文化的各种节日庆典、传统活动的举办地,如武夷山的“武夷祈雨”、黄山的“黄山牡丹节”等。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的茶文化1、北京茶,喝贵气文化在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富贵在里头。
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
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茶馆的服务员都好为人师,在喝茶时,说起茶文化就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
”作为茶客,也乐意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2、潮汕茶,喝茶道文化潮汕的‘功夫茶’名扬海内外,潮汕的功夫茶整个流程都非常的讲究,包括泡茶的水、茶具、炭火等等。
潮汕功夫茶的用水取自山泉,炭火选用榄核,然后用小扇煮开的甜美甘醇的水,用来冲泡铁观音。
潮汕功夫茶的茶具是整套的精美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及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整个斟茶的过程下来,应了:“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过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你觉得潮汕的功夫茶,是喝茶道的文化吗?3、成都茶,喝平民文化四川成都人喝的茶,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
成都人喝茶,不论茶的品质,也不论喝茶的环境。
只是在大树荫处的茶棚底下,随便摆上桌子长板凳,就可以喝茶了,非常轻松惬意的平民生活。
最讲究的是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倒茶的样式多,门派也很多哦,有‘峨嵋’‘青城’等等。
4、杭州茶,喝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
青藤茶馆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木圈椅、红缎面、悠长吊兰的从身边滑落。
青藤茶馆最惊艳的是随处可见的“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将“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
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所以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
都说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手中的一杯茶,冲泡出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中国茶文化的意义
其次,中国茶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礼仪和民俗习惯。
在中国古代社会,茶的饮食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交功能。
人们常以品茗的方式与他人交际、商讨事务。
饮茶以及与茶相关的礼节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和传递情感的方式。
例如,一位下属在与上司交谈时,经常会为上司倒茶;而老年人倒茶给年轻人,是尊重年长者的传统。
另外,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时,互相赠送茶叶作为礼品也是常见的风俗习惯。
通过这些茶文化的体现,人们不仅能够增进情感,而且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中国茶文化是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茶被认为是一种饮用可以有益于健康的饮品。
茶可与中药配伍,增强药效,或与药物相互作用,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茶里的抗氧化成分能有效抵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使人体内环境保持平衡。
据统计,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使他们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
因此,在中国茶文化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茶的醇香和滋味,还能将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的乐趣。
总之,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它是中国人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持,更是促使世界各地人民亲近自然、追求健康和传递友谊的重要桥梁。
中华茶文化既被视为中国人传统文化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示自身独特魅力的窗口。
中国茶道和茶文化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茶道和茶文化是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独特体验和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茶艺表演、茶叶品鉴和茶具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茶道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之处。
一、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不仅仅是茶叶本身的品质和口感,更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茶艺表演通常有三个环节:准备、品茗和赏茶。
首先是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注重仪式感,茶艺师会先准备好所需的茶具和茶叶。
茶具通常是用瓷器制作,因为瓷器保湿性好,不会影响茶叶的味道。
茶叶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口感,茶艺师会选择适合的茶叶。
接下来是品茗环节。
品茗是体验茶道的核心环节,也是展示茶艺师技巧和茶叶品质的重要部分。
茶艺师会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使用不同的冲泡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展现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在品茗的过程中,茶艺师会向观众介绍茶叶的特点和历史,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茶的文化内涵。
最后是赏茶环节。
赏茶是一种茶道的审美体验。
茶艺师将准备好的茶倒人茶杯中,观众可以仔细观察茶汤的色泽和茶叶的展开情况。
赏茶环节重在细致品味和领悟茶叶的内涵,同时也是与茶友分享茶文化的时刻。
二、茶叶品鉴品鉴茶叶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深入了解茶文化的途径。
中国茶叶的品种繁多,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鉴方法。
茶叶品鉴主要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茶渣等方面。
对于外观,要观察茶叶的形状、色泽和整体质量。
香气方面,要闻茶叶的香气,如果香气浓郁持久,则是优质茶叶。
口感是品鉴茶叶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茶叶应具有鲜爽清淡、回甘持久的口感。
此外,茶渣的观察也是品鉴茶叶的重要环节,茶渣的干湿程度和茶叶的底部质量都能反映出茶叶的品质。
茶叶品鉴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品味。
通过品鉴茶叶,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茶叶的独特魅力,还能了解到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增进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中国饮茶礼仪中国饮茶礼仪中国的饮茶文化越来越盛行,那么饮茶有什么样的礼仪你知道吗?不知道就来看一下我为您整理的中国饮茶礼仪吧。
中国饮茶礼仪【1】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留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当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匀称,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凝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预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当静谧、幽雅、干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爱饮香味茶,江浙人喜爱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爱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致独特的,也可以用简洁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行言传。
另外,可适当赞扬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伴侣的敬重,也能表达自己的修养。
公务员之家:传奇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著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各种风俗习惯交织而成。
生活中,一声“请喝茶”,便沟通了主客间的思想情感,缩短了主客之间的情感距离,于是便亲切地攀谈起来,或工作,或学习,或生活……那么,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茶早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民俗习惯。
那我们到底对茶和茶文化了解多少呢?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茶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还有说源于六朝,以及达摩禅定、神农和茶有关的传说。
茶的发展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茶与中国民俗传统的关联茶,作为中国古老的饮品,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茶与中国民俗传统的关联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茶艺、茶具、茶道、茶文化等方面。
一、茶艺与中国民俗传统的关联茶艺是指以制茶、沏茶和品茶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仅是饮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修养。
茶艺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茶视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乐趣。
在茶艺中,制茶、沏茶和品茶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的处理。
无论是泡制绿茶、红茶还是普洱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茶艺师以巧妙的手法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韵味,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茶的美丽。
茶艺还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平静生活追求的民俗传统。
在茶艺师的调制下,茶香四溢,茶汤清亮,品茶的人可以在优雅的环境中尽情享受茶带来的宁静和放松。
茶艺的过程也强调了尊重和关怀,让人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茶具与中国民俗传统的关联茶具作为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的民俗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茶具制作注重工艺和材料的精细选择,往往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例如,紫砂壶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茶具之一,它以其纯正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还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人对于朴实和品质的追求。
茶具也承载了中国民俗传统中的某些象征意义。
例如,茶盘是茶道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与地球相连的意义,寓意健康、自然和和谐。
中国民间还盛行着一种习俗,即以茶盘盛放一些糖果和水果,祈求来年甜蜜和丰收。
三、茶道与中国民俗传统的关联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通过泡茶和品茶的仪式来传达人们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
茶道注重的是氛围的营造和内心的体验。
中国的茶道注重的是仪式感和敬畏之心。
中国传统茶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生活哲学。
通过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人类社会。
茶的种植、制作和饮用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茶的起源与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农业产业的演变,更是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认知。
二、茶与礼仪文化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礼仪意义。
自古以来,茶艺师们通过不同的茶艺表演,将茶的饮用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礼仪活动。
茶艺表演包括挥杆、泡茶、品茶等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求茶艺师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细致的心思。
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茶艺表演,人们在品味茶的同时,也品味了生活的美好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茶与文人墨客茶与文人墨客的关系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喜欢以茶会友,以茶涤尘。
他们常常在茶室里品茗、对弈、吟诗作画,交流艺术和文化的见解。
茶成为了文人的灵感之源,也是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文人墨客们将茶与诗词、书画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茶文化艺术。
四、茶与民俗文化茶在中国的农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农村人们常常通过制作茶饼、茶叶晒、采茶等方式参与到茶的生产过程中,并通过举办茶会、茶艺比赛等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茶文化。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些茶的神话和传说,茶成为了乡土文化的标志之一。
五、茶与健康生活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的代表。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同时,喝茶还可以放松身心,提神醒脑,改善人们的情绪。
在现代社会中,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接受,它不仅仅是一种养生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饮茶始于中国。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
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
中国茶道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浮想联翩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而令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群、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
利用园林或大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第三种诗情画意。
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果蔬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以后,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早餐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或之所以与欧美茶文化日本的茶文化的依次很大的原因。
茶文化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种植中国茶树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至多历史。
茶被人类捕捉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中华茶的利用红茶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因有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文化与中国的民俗传统中国是世界上茶文化最深厚的国家之一,茶文化与中国的民俗传统紧密相连。
茶作为中国的饮品之一,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文化不仅仅包括了对茶叶的品鉴和制作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和思维方式的传承。
茶与中国的民俗传统相互糅合,不断为中国人民提供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说,茶的发现与一位中国皇帝有关。
在古代,人们发现茶叶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功效,逐渐将其视为一种草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馆成为人们交流、休闲的场所,茶文化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茶文化与中国的民俗传统息息相关。
民俗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范围内人们遵循的习俗和规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
而茶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会在婚礼仪式之前准备一杯茶,以向岳父母行茶。
这一传统被称为“敬茶”。
敬茶是中国古老的行为方式,代表着子女对父母的尊敬、感激和孝道。
茶作为礼品的意义深远,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物质,更代表着一种文化。
除了婚礼中的敬茶传统,中国的茶文化还与其他许多民俗传统紧密相连。
例如,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聚在一起品茶,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茶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人们交流感情、共同庆祝的媒介。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茶被赋予了祥和、团聚的象征意义。
茶的独特价值和传承也反映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
许多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品茶的同时写作或创作诗词。
他们将品茶与心境、情感结合在一起,通过茶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茶的形态、品质和制作过程,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
茶文化与中国的民俗传统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文化,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智慧和文明的传承。
茶文化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也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和喜爱。
茶的独特韵味和文化背景正是吸引了无数人们对中国茶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总结起来,茶文化与中国的民俗传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茶文化的功能有哪些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自公元前2737年神农尝百草时,茶就被人们所喜爱,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和传统。
茶文化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历程渐渐演化,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茶文化的功能与影响非常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文化传承茶文化作为一种国粹传统,它给中国文化以极大的光彩,传承了人类智慧以及文化思想的血脉。
通过茶文化,中国人不仅传承了祖先的历史文明,还接受了外来文明并发展创新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政治和文化形式。
茶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到世界文化的传承,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2、健康保健茶文化所展现的不仅仅只是冲泡一杯茶,更多地体现在中医药的保健方面。
茶文化对健康的保健功能深为人知,不仅中药学中茶可以引发抗氧化、抗癌作用,也可作为利尿、健脾开胃、解毒、通便、清肝明目、提高免疫力、减肥瘦身等保健作用。
此外茶的香气、颜色、口感等也具有美学意义。
3、文化品位茶文化是一种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传统文化,它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是人之为人的体现。
茶文化有文人雅士独钟之,茶艺家更需有一份专业的技能以及高的文化素养,这也说明了茶文化是拥有高雅品位的文化形式。
茶文化代表了生活品位的一种提升,同时也表达了对人自身品德、修养和人性美的追求。
4、人文交流茶作为千百年来人类的饮食文化代表,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传播与发展。
茶文化的共享和传承带来了不同国家与文化的交流,深化了人们相互了解、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茶文化也成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的重要纽带,因其无处不在展现着人的自然美与历史内涵。
5、商业发展茶文化在商业化方面有着巨大的生产和市场价值,茶业是一种经济业态,带动了许多茶文化的从业者。
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使得茶叶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链。
茶文化还促进了国家经济内在的发展,并且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商品。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介绍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荼文化的灵魂,应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介绍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但茶始终是各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在茶文化上也是异态纷呈。
仅以茶字而言,就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如:瓜芦木、皋芦、皋茶、苟。
《神农本草》最早记载有“得茶而解毒”之说。
“茶”,又称“苦茶”,为茶的古字。
唐以前,“茶”字一般都写成“荼”。
至公元7世纪中唐后,随着饮茶的普及,茶字被从“荼”字中减去一划,且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茶”字代替“荼”字,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中国文化,是和中国的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养成及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
同样,茶文化只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分支。
离开了中国的地方、历史有民族文化,茶文化便失去了其文化的根本。
茶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由来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饮茶文化的方式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其实聚饮亦很有趣,主要有茶宴、茶会、茶话会等方式。
在宋代有点送茶和斗茶、分茶游戏。
公众茶事设施主要有茶摊、茶室、茶馆。
独饮·对饮·品饮·聚饮独饮、对饮、品饮、聚饮是饮茶的4种方式。
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
寒夜与友对饮,促膝相谈,可得茶之趣。
"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同桌为佳,可领略茶之美味。
多人聚饮,办茶会、茶宴,以茶会友,亦可止渴、小憩、开展社交、获取信息,茶在此处又成为人见人爱的"公关饮料"。
饮茶方式若以人数多寡论,有独饮、对饮、品饮和聚饮几种。
独饮是何滋味?李白《月下独酌》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酒未能使有"醉仙"之称的李白宁静淡泊,反刺激得发狂,竟为幻觉所驱使,与月与影对饮,且歌且舞。
这便是酒道,酒是躁狂之物,能使人迷幻,失去常态。
李白若是以茶代酒,月下独饮,会如此么?这决不会的。
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中国茶文化内涵和含义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那么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含义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内涵和含义,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内涵和含义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些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独特清新的人文景观日益充实和丰富着茶文化的历史画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丽风景。
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和使用茶的国家。
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一)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文化总是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精神生活的需要。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内容产生和发展。
它不但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而且由低级走向高级,得到升华,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
茶文化的个性,亦可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四个结合”方面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
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杜耒说茶是“寒夜客来茶当酒”;明人顾无庆谓“人不可一日无茶”;近代鲁迅说品茶是一种“清福”;伟大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组织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用边饮茶休息、边学习议论的方式研讨学问,被人称为“茶杯精神”;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赞美茶“精细如拉塔基亚烟丝,色黄如威尼斯金子,未曾品尝即已幽香四溢”;日本高僧荣西禅师称茶“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英国女作家韩素音说“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
俗话说“衣食足而礼义兴”,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必然促进文化的高涨,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茶文化热,就是很好的证明。
湖南商学院中国茶文化课程:民俗文化题目:中国茶文化年级、专业:大二级物流管理专业1101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号:姓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3 年5 月21日目录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二、茶在中国的分区三、茶的命名与分类四、茶叶的审评五、茶叶的储藏六、茶与健康七、茶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茶文化[摘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也发展了几千年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海内外的各界人士。
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极具特色,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世界各国都把研究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当然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项很好的佐证。
本文通过对茶叶的发展历史和茶在中国的分布与分类的的描述,并写出茶与道,饮食,文学,哲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茶文化;分区;命名;发展;审评;储藏;健康;价值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
宋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二、茶在中国的分区茶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阔,范围在北纬18-38度,东经94-122度;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
在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可达2600m的高山,低至仅距海平面几米的矮丘。
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
中国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结合地带、气候、土壤特点,可划分为: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包括黔、川、渝、滇中北和藏东南。
该区年降水较丰富,雾日多,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种类也较多。
适制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华南茶区:包括闽中南、粤中南、桂南、滇南、海南、台湾。
该区高温多湿,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mm,为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该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适宜加工红茶、绿茶、黑茶、青茶和花茶等。
江南茶区:是中国的重点茶区,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
整个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量比较充足,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甚多。
是发展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西、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该区因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适制绿茶为主。
三、茶的命名与分类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
中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适制性也很强,有的品种适制一种茶类,有的品种适制二三种以上的茶类。
一种茶叶必须有一个名称为标志。
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在一起,如工夫红茶,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类;又如白毫银针,前者是分类,后者是命名。
茶叶命名的依据,除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等不同外,还有的以生产地区、采摘时期和技术措施及销路等不同而命名。
安徽农大陈椽教授的“六大茶类分类系统”中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已为国内外广泛采用。
再加工茶类即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茶,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饮料等。
四、茶叶的审评第一,香气:北方通称“茶香”。
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
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
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第二,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
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
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第三,水色:也称“汤色”。
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
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
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第四,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
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
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
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五、茶叶的储藏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设法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
家居饮用的茶叶可放在双层盖的铁皮罐中保存,置于干燥的地方,不使与异味的的物品相混杂。
如需长期保存的茶叶,可采取热水瓶贮藏法,即将茶叶装入热水瓶内,用白蜡封口,并裹以胶布。
也可以装入有双层盖的铁罐中,尽量装足,不留空隙。
装好后盖好双层盖,盖口缝要用胶布封紧。
铁皮罐外套上两层塑料袋,封好袋口,放入冰箱的冷冻室。
这样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茶叶的品质。
六、茶与健康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药效成分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其保健功能。
近年来。
各国的研究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即饮茶确实有益人体健康。
我国古代医药界对茶叶的医疗效用有广泛的叙述,可归纳为20项:1、令人少睡;2、安神除烦;3、明目;4、下气;5、消食;6、醒酒;7、去腻减肥;8、消热解毒;9、止渴生津;10、去痰;11、治痢;12、疗瘘;13、利水;14、通便;15、怯风解表;16、坚齿;17、益气力;18、清头目;19、疗饥;20、养生益寿。
近代,从生物化学和医学的角度看,茶叶的功效有22项:1、止渴;2、消减疲劳;3、强心;4、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5、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6、对动脉硬化有些疗效;7、消食解油腻;8、沱茶、白茶、乌龙茶能降血脂;9、利尿;10、红茶糖水治肝炎;11、治糖尿病;12、解毒;13、解酒;14、沉淀水和食品污染的矿物质有害离子(如汞、砷);15、杀菌消炎;16、抑制病毒;17、和胃、止泻、通便;18、抗辐射;19、有提升白细胞的作用;20、防龋;21、防治眼科疾病;22、防治癌症。
七、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品茗品人生。
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
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
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
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茶语清心: 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
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不只是个物质过程。
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品茗品人生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
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個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時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虛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1]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华美食网,2004-03-27[2] 《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2004-07-21[3] 《茶.健康天地, Tea and Health》, 2010年 10期[4] 《安徽茶经》,陈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