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1.传说时代(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737年的秦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神农氏喜爱饮茶,并
将茶树视为一种药物。
2.唐宋时代(公元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
重要的商品,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唐代的陆羽著有《茶经》,成为中国
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茶叶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茶文化开始与中国传统文
化相融合。
4.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茶叶制造技术和茶叶饮用方式成为后来中国茶文化的基石。
5.近代以后:近代以后,茶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和改变。
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茶叶国内外市场滞销,产量大幅下降。
但在近几十年
的开放中,茶叶行业逐渐恢复并发展壮大,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重新凸显。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神农氏时期开始,经过了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酝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饮品,更成为
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标志。
茶道、茶艺、茶叶制作等相关文化形式也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茶文化都以其
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茶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以下是茶文化的发展简史:1.茶的起源和传播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具体的起源地尚无定论。
据考古发现,中国可能是茶的起源地之一。
在古代,茶最初被用作药品和饮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2.唐代茶文化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兴起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饮料,并在文人墨客中广泛流行。
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绿茶、黄茶、黑茶等不同种类的茶叶。
此外,唐代茶文化还发展出了独特的茶具和茶道礼仪,如紫砂壶和“三沸”饮法等。
3.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龙井茶、普洱茶等名茶。
同时,宋代茶文化也注重禅宗和儒家的思想,发展出了独特的禅茶文化和儒家茶礼。
此外,宋代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青瓷茶具等。
4.元、明、清茶文化的演进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演进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红茶、白茶等新的茶叶种类。
同时,茶文化也受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影响,如蒙古族奶茶和藏族酥油茶等。
此外,元、明、清时期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景德镇瓷器等。
5.现代茶文化的发展现代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如乌龙茶、花茶等。
同时,现代茶文化也注重健康和文化交流,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茶叶品牌和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现代时期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如玻璃杯泡茶等新方法。
总之,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茶文化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摘要: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1.唐代:茶道的兴起2.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发展3.明代:茶道的成熟4.清代:茶文化的繁荣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正文: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茶,作为中国的国饮,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茶叶的栽培和利用起源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前。
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用植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树的人工栽培和茶叶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使茶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1.唐代:茶道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时期。
当时,茶道逐渐兴起,文人墨客以品茗为雅趣,茶成为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常见元素。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由陆羽所作,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代:茶文化的全面发展宋代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茶道、茶艺、茶具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著名的茶学家蔡襄撰写了《茶录》,对茶叶的品质、制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此外,茶楼、茶肆在宋代兴起,成为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明代:茶道的成熟明代茶文化进入成熟阶段,茶道更加讲究。
明代文人雅士将茶道与诗词、绘画、书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化现象。
同时,明代还创制了许多茶具,如紫砂壶等,至今仍为茶艺爱好者所珍视。
4.清代:茶文化的繁荣清代茶文化延续了明代的传统,并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茶道在宫廷中盛行,成为皇家的生活方式。
同时,茶文化开始传播到民间,深入寻常百姓家。
清代还出现了许多茶书,如《茶谱》等,对茶文化进行了总结和传承。
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中国茶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讲究茶道,注重礼仪。
2.茶与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起源于中国。
据史书记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饮用价值。
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农业神,他发现了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煮水喝,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这就是茶叶的起源。
二、茶的发展历程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叶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在古代,茶叶的饮用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活动,茶文化也逐渐形成。
在唐朝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茶马古道的开通使得茶叶的交流更加便捷。
宋朝时期,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明清时期,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的重要农产品。
2. 茶的传播和发展茶叶的传播离不开中国的丝绸之路。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西亚和东欧等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爱慕的饮品。
茶叶的传播不仅带去了中国的茶文化,也促进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发展。
同时,茶叶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人民爱慕的饮品,日本的茶道文化也因此得以形成。
3. 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例如,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清香爽口的特点;红茶是经过发酵、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
4. 茶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现代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同时,茶叶的加工也更加自动化和精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茶叶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多样化,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店铺等方式,茶叶可以更便捷地进入消费者的生活。
三、茶的文化意义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国饮”。
茶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茶文化在中国从古至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饮品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开始,探讨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古代神农氏发现了茶树。
神农氏是远古时期的传说人物,被认为是农业和草药的始祖。
神农氏发现了一株茶树,并尝试吃下茶叶,感到一种清新和提神的效果。
这就是茶的最早记载。
茶叶的发现和利用逐渐在中国各地传播,成为了民间的饮品。
二、茶的早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开始在中国广泛种植与利用。
周代的《诗经》中就有茶的记载,茶被赞美为“羹藿无刍”,有勉励人心的作用。
茶的传播不仅在民间,也在宫廷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动。
随着茶的流传,中国茶文化逐渐形成,包括茶具、茶艺等方面。
三、茶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融合在各个领域。
首先,在宗教方面,茶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唐代以来,茶成为了佛教修行中的重要一环。
僧人们用茶来保持冥想时的专注,并通过品茶来体验禅宗的境界。
茶的存在为佛教提供了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氛围。
其次,在文学艺术方面,茶的意象广泛出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
茶的味道、茶具的美感都成为文人雅士的标志之一。
茶道成了文人雅士交流情感、分享心得的桥梁。
茶的存在使得文人雅士们能够在品茶、煮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哲理。
再者,在社交方面,中国人喜欢用茶来招待客人。
无论是家庭聚会、朋友聚会还是商务场合,茶总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品茶,人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友谊与亲近感。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茶文化的传承是指对传统茶艺的保护与发扬,传承先贤智慧和经验。
比如,茶道的传统礼仪、泡茶的技巧等都需要世代相传,不断保持和弘扬。
茶文化的创新是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式和茶产品。
比如,精美的茶具设计、茶艺表演等都是茶文化创新的表现。
茶文化发展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我将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回答。
一、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神农氏曾经尝试过吃茶叶,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将茶叶当成饮料来使用。
直到唐代,茶叶才逐渐成为一种饮料,被广泛地使用。
二、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将茶叶作为一种饮料来使用,并且在茶叶的制作和品尝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宋代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提高,茶道也开始形成。
明清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茶道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茶艺家们开始注重茶具的制作和使用,茶道的礼仪和规矩也越来越严格。
三、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茶叶的贸易和茶道的推广来实现的。
唐代时期,茶叶的
贸易开始发展,茶叶开始向国外输出。
明清时期,茶叶的贸易达到了巅峰,茶叶不仅输出到了东南亚和欧洲等地,还成为了中国的一种重要出口商品。
同时,茶道也开始向国外传播,茶道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和了解。
总结: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经过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传播,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并且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历史悠久。
以下是中国制茶发展的简史:1.早期的野生茶叶采摘和饮用(约公元前20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约公元前2000年,古代中国的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和饮用野生茶叶。
当时的茶叶主要用于医药,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2.唐朝的贸易和茶叶烹制(公元7-10世纪):唐朝时期,茶叶开始成为贸易商品,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烹制茶叶,将其烘干并制成茶砖,以方便贩卖和携带。
3.宋朝的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公元10-13世纪):宋朝是中国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创造新的茶叶加工工艺,如蒸制、揉捻和烘焙等,使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提升。
此外,茶艺也开始崭露头角,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改进。
4.明朝的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公元14-17世纪):明朝是中国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的时期。
茶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的茶叶开始出口到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5.清朝的茶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公元17-20世纪):清朝时期,中国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大规模的茶树园,并使用机械化的加工设备进行茶叶的烘干和加工。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茶道、茶歌、茶诗等茶文化形式开始盛行。
6.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20世纪至今):现代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叶的品种和加工工艺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各种茶文化活动和茶艺表演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总体而言,中国制茶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茶叶采摘和饮用、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茶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等不同时期。
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用需求,也在文化、经济和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摘要:一、茶的历史起源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茶文化的未来展望正文: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茶,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符号和饮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自古以来,茶叶的栽培、制作和饮用,在中国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一、茶的历史起源据考古学家研究,茶树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早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时代,茶就被当作药物使用。
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用植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茶叶的普及,茶文化逐渐形成。
汉代时期,茶叶成为朝廷贡品,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茶道逐渐兴起,品茗成为一种雅趣。
唐代,茶道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被誉为茶文化的鼻祖。
三、茶文化的繁荣时期宋代时期,茶文化进入繁荣阶段。
茶艺技法不断提高,茶具、茶室等茶道器具日益讲究。
同时,茶宴、茶会等茶文化活动盛行,茶文化开始融入民间生活。
四、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明代,茶叶制作技术得到革新,茶叶逐渐走向世界。
清代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皇家茶仪。
近现代,茶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茶艺、茶道、茶宴等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五、茶文化的未来展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茶产业逐步转型升级,茶科技得到重视和发展。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传承弘扬,发挥其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悠久,历经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将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介绍。
一、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得到发展,并在当时被广泛传播。
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
唐代著名的茶人陆羽所著的《茶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典籍,影响了后来几百年的茶文化发展。
宋朝时期,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茶文化表现在茶艺的精益求精,茶具的多样化,以及茶文化在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宋代的茶经学派主张研究茶的理论和技术,探索茶的品质和效用,对茶文化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元朝时期,茶文化逐渐民间化,开始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特点是茶人精神的崛起和“饮客”文化的兴盛。
茶人精神是指茶文化爱茶的集体意识和理念,饮客文化则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建立的社交关系和交流方式。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的茶道学派主张以茶道传承道德,崇尚自然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无间感。
清代的茶文化则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艺术性,强调茶具的制作、茶艺表演和品茗习惯。
五、现代时期现代时期,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茶叶的品牌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商业化。
同时,茶文化也在文学、电影、音乐等领域融入现代元素,走向现代化。
茶文化在外交礼仪、科学养生、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千余年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追捧和认可,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
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
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
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
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
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的一面镜子。
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
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
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
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
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
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
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
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
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
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有关茶的神话、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的一套中国茶艺,并首次把“精神”两字贯穿于茶事之中。
陆羽还首次把中国儒、道、佛的思想文化于饮茶过程融合在一起,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确立,总之,陆羽的《茶经》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至此,唐代茶文化日益鼎盛,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白居易、皎然、元慎等有大批的作品流传于世。
王公朝士、江湖布衣、市井雅士、僧人道士都写诗赋茶,饮茶使得文人雅士们更加珍惜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好生活。
由于唐代文人茶道的发展,茶文化理论的提出与完善使茶文化精神得以确立,从此,中国茶文化走向了繁荣与昌盛。
“茶兴于唐,胜于宋”入宋以后,饮茶之风更炙,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客来敬茶,茶成了人们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茶海进入到了婚嫁礼俗之中。
贡茶在唐代已成定例,到宋代已经制度化了。
宋代文人对饮茶艺术的追求较唐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著述上看,宋代茶著近三十种是唐代的五倍,连宋朝天子宋徽中也著作有《大观论茶》一书。
宋徽中在《大观论茶》中不仅全面的总结了宋代茶事,还论述了茶叶的色、香、味、贮藏等问题。
而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更是宋人把艺术化品饮的风习推崇到极致的必然结果。
在文人茶道的推动下,大量的茶文化理论著作、大批的诗人涌现出来,丁谓、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范仲淹、陆游、曾几、杨万里等都留下了咏茶的诗词歌赋,制新茶、饮佳茗、吟茶诗、做茶赋成为宋代文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唐代是茶文化的自觉时代,那么宋代就是茶文化成熟完善的高级阶段。
二、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崭新发展的时期,饮茶盛况空前,中国茶叶甚至交易于西方。
明代的茶著多大六七十部,这个时期,茶文化与中国的儒释道哲学结合更为紧密。
明代至建国就重视佛、道,儒学相对落后,到明代中期,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提出启迪了文人雅士们的自我意识,使儒学有了发展。
此时的饮茶文化主张性灵简约,追求清幽脱尘的意境。
明清时期各寺院、各信佛场所的茶禅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中国禅茶文化的“和、静、俭、清”极大地繁荣了茶文化的价值内涵。
明代道教由于政府的保护发展迅速,道教主张的“万物唯有、天人合一、脱尘除垢、清心寡欲、长生不老”都是与茶文化内在精神的契合。
随着饮茶方式的不断改变,明代饮茶达到了较高层次的艺术品茗阶段,形成了以品饮散茶为主的泡饮法。
经过朱权、文征明、唐寅等文人的倡导,泡饮法被广泛地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艺术。
此外,从明代至今,饮茶方式基本一样,茶具品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以江苏宜兴紫砂陶为代表,以江西景德镇白瓷和浙江龙泉青瓷为代表的茶具在今天仍具魅力。
明清时期茶著甚多,朱权《茶谱》是明代最早的一部具有承前启后的茶书。
明清文人的茶诗词虽不及唐宋的艺术成就,但明清文人所创作的著名小说,如《红楼梦》《三言二拍》《老残游记》《儒林外史》《金瓶梅》等中对茶的描述空前之多,是研究明清茶文化精神产品的重要资料。
清代总结性的书很多吗,像刘源长《茶史》记录了以唐宋关于茶书史籍中的前人资料为主,是从事研究茶文化的研究工具。
陆廷灿的《续茶经》辑录从唐至清的一千多年的文献资料汇编而成,使许多已经失传的茶书靠这本书得以传承,是清代茶树中最重要的著作。
茶馆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重要场所,清代的茶坊较明代更为鼎盛,遍布城乡,数不胜数。
由于茶馆聚集了各色人等,因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茶馆共饮文化。
施由明先生总结:茶馆是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历史特征,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明朝以后,茶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最大发掘,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药茶的功效做了全面的论述。
清代的载要茶方非常多,其中沈金鳌《沈氏尊生书》记载的瘟病学家叶天士药茶方至今还运用于临床。
清宫十分重视延年益寿的茶药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的清热茶方中就有清热理气茶、清热化湿茶、清热养阴茶、清热止咳茶等。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清朝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最后一个朝代,政治上中央集权的专制达到了顶峰,尤其是文字狱大大地钳制了文人的思想,很多文人士大夫逃避社会现实,记情于山水沉溺古玩,排解心中的郁闷,因此,品茗赏壶更寄托了文人落寂的情怀。
明清时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此时,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东西方的交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也更为广阔。
在中国对外交流史上,茶叶和丝绸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当代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在不断完善发展。
认识茶品、以茶励志,茶在中国反映了更重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品质,茶文化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洞察一切的智慧,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以成为过去和当今中国人思想深处的最高理想境界。
中国现代真正学术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十年来,茶著和茶文化的相关论文十分众多,《茶叶通史》是近代我国第一部茶学通史著作,中国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中国茶史著作。
据统计三十年来,全国各类茶文化文章大约有六千余篇。
在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聚了许多优秀的精神文化思想,当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文化事项,茶文化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赋予他的精神文化。
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将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
随着茶道精神的不断完善,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繁荣,我们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发展它、探讨它更具现实意义。
如今茶已成为现代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客来敬茶,以茶赠友,显示了对朋友的友爱和重视,和谐的茶文化有利于社会的交往,同时对多民族中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茶文化作为一种蕴含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已进入到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科学技术等各领域。
茶文化的精神作用不断加强,茶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际友人的目光,在当今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刘勤晋《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2]郭孟良《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3]姚国坤《中国茶文化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4]陈旭霞《元曲中的茶文化映像》(河北学刊)2005年25卷6期.[5]陶德臣《唐代茶文化兴盛的社会历史条件》(茶报)2004年3期.[6]施由明《论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农业考古)2007年2期.[7]杜大干《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 2010年.作者简介:吴振(1988—),男,河南林州人,现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08级,主修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