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1.通过学习“交流平台”,明白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作。
2.通过“初试身手”的两道题目,由易到难地逐步进行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的训练。
3.借助两篇“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作文里,经常会看到老师的评语是“中心突出,内容具体”。
如何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本单元学习过的《夏天里的成长》和《盼》就是这方面比较好的范例。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掌握方法呢?接下来,我们一一进行学习。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指名朗读“交流平台”,其他同学边思考边用笔画出相关内容:(1)写文章要先做什么?(2)怎样选取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3)重要部分应该怎样写?2.小组结合《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3.指名回答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问题说清楚。
明确:(1)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意思,好像树木一样,根扎得深,枝叶才能茂盛。
(2)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
(3)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全班齐读。
三、学习“初试身手”。
1.齐读第一题,读完后让学生完成判断。
2.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判断,并说清楚这样选材的原因是什么。
3.指名读第二题,读完以后让学生思考:自己选择哪些事例?将从哪些方面来写?4.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发散思维,并画出思维导图。
例如:5.指名让学生按照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来说一说。
四、学习“习作例文”。
1.学生根据旁批,自由阅读两篇习作例文,思考:例文是围绕哪一中心意思来写的?是从哪些方面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这一中心意思的?2.学生汇报。
(明确:《爸爸的计划》围绕题目这一中心意思先总写爸爸制订的各种计划,接着采用家务计划的执行和帮“我”制订暑假计划这两个典型、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中心意思。
《小站》围绕小站的“小而设计精心”,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先写“只有”慢车停靠,快车转瞬间只能看到车站的简单样子;接着近距离描写小站设施与景色,从多个方面具体描写小站的“小”;最后通过与周围景色的对比,突出小站虽小,却设计精心,带给旅客温暖的春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掌握习作例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促进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了解习作例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掌握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题、构思、组织和表达;•围绕习作例文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习作例文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什么是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有哪些基本特征?二、习作例文的写作要求•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和组织文稿?•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三、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如何用意境描写提高例文的艺术性?•如何运用生动的对比、形象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采和情感色彩?四、习作例文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文学作品,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什么是习作例文通过教师讲解、视频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习作例文的基本定义和特征。
第二步选题构思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或话题,并进行构思和提纲的制定。
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第三步组织写作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学生在自我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完成文稿的组织和排版。
第四步修改润色学生交换文稿,进行修改润色。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和修辞手法,提高文采和感染力。
第五步作品展示学生进行互动分享,班级评比,展示作品,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过程,学生应能够从习作例文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技巧,到文化内涵和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在习作例文的选题、结构、语言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对文学作品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验。
总结习作例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写作指导、文学启蒙、审美训练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和具体做法。
2.学会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3.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教学重点】学会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第五单元主要学习了《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文章。
从这两篇文章写作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呢?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来写。
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中心意思表达的更充分,更全面?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来谈怎样才能把中心意思表达的更充分,更全面。
3.指导学生完成阅读训练小区的早晨是忙碌而又温馨的。
在小区的公园里,有许多人正在那儿晨练。
瞧,那儿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正在专心致志地打太极拳呢!一招一式,都练得那么认真,全然不顾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对他指指点点,低声赞叹。
我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再看这儿吧,一位青年在小河边跑步呢!一圈,又一圈……他身姿矫健,步履轻盈,似乎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找中心句,明白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二)初试身手。
1.习题训练。
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
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常给我们讲故事()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糊了()到文化馆拜师学戏()每天看书到很晚()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教师点拨:仔细读题目,想一想中心词是什么?是“戏迷”还是“爷爷”?比较一下,可以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是“戏迷”,对戏曲有浓厚兴趣,十分着迷。
然后根据中心选取材料。
2.习题训练。
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两个,说说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例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完成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例文的解读和学习,使学生领悟写作的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习作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通过投影仪播放课文,以群读、小组讨论、个人分析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慢慢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并在课堂上进行模仿,进行习作实践。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开课前准备好教学资料,准备好相关的文本。
2.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氛围,预测本节课目标并导入。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利用PPT投影课文,强化学生对例文的感性理解,抓住关键词、阅读全文,画出自己的画面,树立自己的情感态度。
2.通过句子解析,让学生理解例文中的写作技巧,掌握应用此写作技巧的方法。
第三步:个人分析(20分钟)1.在个人语文本上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思路;2.教师进行细致的点评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四步:群体讨论(15分钟)1.分组就某一特定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既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认知补充;2.通过小组互相交流和发表,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习作练习(30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一篇络绎不绝的习作;2.教师进行点评。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整堂课的收获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1.标题:《例文与习作》2.关键词:写作技巧、意图、主旨、情感。
3.习作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一篇络绎不绝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提高和进步。
但也有部分学生还不够投入和认真,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地调整。
对于习作这一环节,一些学生的表现需要进一步加强。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3.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方面写,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一、激发写作热情。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多姿多彩的。
有快乐,有忧伤,有幸福,有烦恼……那就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事情写下来吧!二、动笔写作,交流分享。
1.明白习作要求,巧妙联结,开阔思路。
(1)要求学生把“初试身手”中的一些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这个字既是题目,也是中心。
示例:好斗的公鸡(勇、傲) 弟弟变了(变)闲不住的奶奶(忙) 忙碌的早晨(忙)欢声笑语满校园(乐) 那些温暖的时光(暖)(2)玩词语游戏:默契大比拼。
教师准备:纸盒,里面写有字的纸团。
(字不要过难,参考课本上给出的汉字)游戏规则:两名同学一组。
一名同学从盒子中抽出一个字,根据这个字想出一个成语,另一名同学则根据成语说出是什么,与该字意思相近也对。
在规定时间内猜对字数最多的那组获胜。
示例:生1抽中“乐”,说成语:笑逐颜开。
生2猜字:乐。
生1抽中“忙”,说成语:焦头烂额。
生2猜字:忙。
(3)游戏结束,结合课本中给出的汉字,思考: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什么?任选一个汉字拟一个提纲,安排材料。
预设:学生使用自己在“初试身手”中所写的材料也行,可以将其概括为一个汉字,再仔细读一读,完善材料。
不过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另外的汉字来进行选材训练。
(4)以某个汉字为例,分别展示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和选择不同的事例该如何写,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题目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导语】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
习作例⽂《爸爸的计划》与《⼩站》为学⽣提供了范例,便于学⽣借鉴和模仿,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了写作要围绕着中⼼意思进⾏。
对习作例⽂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去整篇完整地教学,⽽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的要求,避免教成略读课⽂。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五单元《习作例⽂》教案 教学⽬标 1.阅读例⽂,读懂例⽂的内容。
2.通过阅读例⽂,根据批注,加深理解“围绕中⼼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两篇例⽂的中⼼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章围绕中⼼思想选择材料的⽅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例⽂:《爸爸的计划》 (⼀)阅读例⽂,整体感知 1.根据拼⾳,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喜欢的⽅式解决。
2.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个擅长订计划、执⾏计划的爸爸形象。
) (板书:爸爸擅长订计划、执⾏计划) (⼆)探究讨论,找中⼼句 学⽣探究,交流:⽂章主要讲了哪⼏⽅⾯的内容?画出相关的中⼼句。
(1)我爸爸是⼀个⼯⼚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2)爸爸执⾏计划⼀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的计划吗? (三)分析课⽂,突破难点 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个中⼼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来写? 学⽣结合课⽂的批注,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我爸爸是⼀个⼯⼚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指名读⼀读爸爸在家⾥给每个⼈订的计划,从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 (列出爸爸给每个⼈订的计划,凸显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板书:给每⼈订计划) (2)爸爸执⾏计划⼀丝不苟。
爸爸是怎样执⾏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爸爸执⾏计划⼀丝不苟”这⼀中⼼意思? (事例⼀:计划先关⽓窗后关门窗,不管打雷下⾬,哪怕⾬⽔打湿了床、正在订的计划也不改变计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小站》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就在这转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的小屋,月台上几根()的木栅栏,或者()。
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了,火车两旁依然是()。
2.理解“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这句话的含义。
二、阅读理解。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
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
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挚,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
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
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
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
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
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
啊,童年,你是我记忆中的明珠,心灵上的彩虹!1.根据本文表达的中心,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作者把童年比作、、。
5.作者选取了、、、,抒发了“我”之情。
三、运用本篇习作例文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介绍一处景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本文围绕这一句展开描写,本文的结构是“”。
2.作者写了、、这三个方面阐述爸爸爱订计划这一特点。
这一部分是具体描写,抓住了爸爸、等方面,生动描写出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形象。
二、阅读理解。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①小玛莎真想快快长大,不过怎样才能长大呢?她不知道。
②她试过好多办法——脚上穿上妈妈的便鞋啊,身上穿上妈妈宽大的长衣啊,头发梳得跟阿姨一样啊,脖子上套上一串珠子啊,手腕上戴一只表啊……
③一点儿用也没有,人家还是笑她,说她是个小不点儿。
④有一回,小玛莎忽然想扫扫地了。
她把地扫得那么干净,妈妈看到很惊喜:“小玛莎,你好像长成大孩子了。
”
⑤后来,小玛莎又洗盘子,洗碟子,洗净了还整整齐齐摆到柜子里。
这么着,不仅妈妈,连爸爸也惊奇了。
一天吃饭的时候,爸爸当着大家的面说:“咱们还真没留意,小玛莎长大了,她不仅会扫地,还会洗盘子、洗碟子。
”
⑥现在,大家都说小玛莎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长大了。
虽然脚上穿的是自己的鞋子,身上穿的是自己的连衣裙,头发没有梳得像阿姨那样,脖子上没有套珠子,手腕上也没戴表,可她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看来,使玛莎长大的,并不是穿戴,而是她会劳动了。
(2)小玛莎真的长大了,具体表现在哪里?
二、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围绕中心,写一个小片段,介绍一下热闹的果园。
第五单元:习作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汉字的情感。
“习作例文”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突出自主学习,使其进一步领悟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
二、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
2.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重点)3.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三、教学重点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四、教学难点选择的材料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写作要求,选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搜集相关素材。
教师:制作相关生字释义卡、搜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典型例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例文,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学习,我们对“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有了初步认识。
我们了解到“围绕中心意思写”有不同的方法,既可以通过列举不同的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具体。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进入“实战演习”,亲自动笔写一写。
好的,“实战”马上开始,你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由学习过的课文转入“实战写作”,既有例证展示又有巩固练习,多角度让学生增强习作意识和习作的自信心。
二、确定中心意思,明确习作内容1.引导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并交流理解。
(课件出示)(1)确定写作内容:引导学生选择感触深的汉字,确定中心意思。
(2)展示汉字释义卡,交流每个汉字的文化内涵,教师相机指导。
①出示汉字,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字,同桌交流各自的感受。
②集中交流。
预设:甜——既可以表示甜味,又可以表示甜蜜。
乐——本义是动词,指和着演奏歌唱,读作yuè。
引申义为形容词,指开心的,愉快的,读作lè。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例文与习作》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掌握通过阅读例文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3.能够分析、理解和模仿例文中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4.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撰写相关作文。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例文与习作》的内容和目标;2.分析和理解例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3.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撰写相关作文。
三、教学准备1.课本《例文与习作》第五单元;2.讲义或教材附带的习作讲评;3.学生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例文与习作》单元内容1.引入单元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觉得写作有什么重要性?你认为如何通过阅读例文来提高写作能力?2.展示课本封面和单元标题:《例文与习作》。
3.学生预测单元内容:让学生根据封面和单元标题预测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预测结果。
4.介绍单元目标:将学生的预测结果与单元实际目标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分析和理解例文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1.分析例文的结构:通过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分析例文的线索、主题、中心思想和故事情节等方面。
2.理解例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例文,分析并讨论例文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和句子结构等。
第三课时:模仿例文写作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例文进行模仿。
2.分析例文的结构:让学生将所选例文的结构进行拆解和分析,理解其组织和展开方式。
3.学生尝试模仿写作:引导学生以所选例文为蓝本,尝试写作自己的文章。
老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作文。
第四课时:写作讲评和反馈1.学生交换并互相检查作文: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换,进行检查和评价,帮助彼此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点评作文:老师选取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和写作技巧。
3.学生反馈和总结: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和讲解,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方法,并总结所学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部编版)《习作例文》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这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本次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与《小站》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写作要围绕着中心意思进行。
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两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很多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精彩的故事情节令你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篇习作例文,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二、学习写法:重要的部分写具体——《爸爸的计划》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擅长制订计划执行计划的爸爸形象。
2.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②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③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有了自己的暑假计划。
一是这与“我”息息相关,爸爸特别关心“我”;二是暑假生活很长,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5.总评。
一篇文章中,若事事具体,则会显得没有重点,所以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
简单写也是有技巧的,可以罗列式,也可以用一两句简单交代。
比如第1自然段就用了罗列式,罗列了家人的各种计划;第2自然段则用几句话写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三、学习写法:从不同方面去写——《小站》1.阅读习作例文《小站》,留意旁批,思考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