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基础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2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之广播电视节目概述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时间的顺时链;2、一个节目,即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史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3、一次节目,即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他是节目历史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
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
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多种分类。
如按内容性质,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征,被划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用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
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一种叫做新闻播音语言,一种叫做新闻报道语言,一种叫实况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所使用的语言,其特点规范。
电视基础知识1、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前端、干线传输、用户分配等四部分组成。
2、干线传输系统的任务是把前端输出的高频电视信号高质量地传输给用户分配系统,其传输方式主要有光纤、微波和同轴电缆三种。
光纤传输是通过光发射机把高频电视信号转换至红外光波段,使其沿光导纤维传输,到接收端再通过光接收机把红外波段的光变回高频电视信号。
光纤传输具有频带很宽损耗极低,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性能稳定可靠等突出的优点。
微波传输是把高频电视信号的频率变到微波频段,或直接把电视信号调频到微波载波上,定向或全向向服务区发射。
缺点是容易受建筑物的阻挡和反射,产生阴影区或形成重影。
由于雨、雪、雾等对微波信号有较大的衰减,给多雨、多雪地区的应用带来不便。
电缆传输是技术最简单的一种干线传输方式,具有成本较低、设备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
3、用户分配系统的任务是把从前端传来的信号分配给千家万户。
它是由支线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用户终端以及它们之间的分支线、用户线组成。
4、有线电视使用dBμv为计量单位。
5、行标GY/T106--92规定,系统输出口电平应在60~80dBμv之间。
在邻频传输系统中,要求伴音电平比图像电平低15~20dB。
国际规定,在任意频道的电平差应小于10dB,相邻频道电平差则应小于2dB。
入户电平济南市网络规定为70±5dB。
6、所谓噪声,是来自外界和由系统内部产生的紊乱、断续、随机的电磁振动,出现在屏幕上表现为雪花状的、杂乱无章的干扰。
7、载噪比(C/N)定义为图像或声音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8、当各级放大器的增益较大时,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仅决定于前几级,特别是第一级的噪声系数。
9、所有二次差拍项的总和称为复合二次失真。
简称CSO10、交调干扰。
一般说来,干扰频道与所收看频道的同步信号不可能绝对同步(即使频率相同,位相也有差异),故常在屏幕上看到由同步信号反转而形成的一条白色竖条纹在屏幕上左右移动,条纹宽度即为同步信号宽度。
有线数字电视基础知识一、有线电视概述1、电视信号的传输形式就电视技术的原理而言,传送活动景像的电视系统,通常由摄像、信号处理、传输、显像等部分组成。
图像信息的顺序传送原理,是电视信号产生的基础。
其基本方法是将要传送的图像分解为许多像素,将各像素的特征,如亮度和颜色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转变为电信号的幅度和时间序列,依次传送和处理,并附加表示各像素相对位置的特征信号——同步信号,以便于在接收端电—光信息还原时像素的再现定位,这就是电视技术中电视信号的产生原理。
对于这种包含全部图像信息的全电视信号,其传输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基带传输是通过传输线或其它媒介直接传输基带信号。
一般应用在视频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
(2)无线电视传输即将基带电视信号和伴音信号通过幅度调制的信号变换处理方法,调制在射频载波上,以便由后者通过适当的天线以高频电磁波形式幅射出去。
对于无线传输方式的接收端来说,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接收天线设施来提高接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信号还原的水平因人因地而异,不能做到一致的效果和普遍的稳定。
(3)有线电视传输将一定幅度的全电视信号经射频调制处理后,把具备全部声像信息特征的射频载波信号,通过有形的传输媒介,如同轴电缆、光纤等介质构成的线路网络形式来进行传输处理的方式。
由于无线广播电视因其固有的开路发射特点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节目源增加要扩展频道的数量,其结果又受到频率分配的限制。
而有线电视可以在前端演播室利用录像机等设备的视频节目,以及卫星电视信号、微波中继信号等各类基带视听信息加以选择、处理、解调、调制等,再经电缆分配系统传送给闭路系统网络内所覆盖的广大用户。
这种不受频率使用法规的局限、不受自然环境干扰的电视信号传输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支持其设施发展的基础产业也逐渐形成,推动了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线路媒体并具有处理多路多功信号特点的电缆电视系统。
随着光纤设备的技术运用,网络的覆盖途径和范围更加扩大,系统的功能和网络管理又列入了自动调节控制技术,智能型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辅助工程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信息来源的新技术运用方面发展也很快。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篇一: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是(b )A 小报B 邸报C 开元杂报D 报房京报2、小报在南宋时期风行并扩散到京外地区,时人隐称为“A)”A、新闻B、进奏院状C、朝报D、阁抄3、的创办地点和时间是(C )A、1815年8月15日,马六甲,B 1815年8月15日广州 C、1815年8月5日马六甲, D1815年8月5日,广州4、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的作者是( B)。
A、徐宝磺B、邵飘萍C、戈公振D、李大钊5、五四运动时期创办于北京的一份时事政治性周报是D)A、 B、 C、 D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其创办的刊物是(a )A、 B、 C D7、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份机关报。
其创办时间为 aA、1922年9月B、1927年C、1921年8月D、1923年2月8、邹韬奋创办的日报是在香港创办的(D)A、 B、 C、 D、9、的作者是 CA、斯诺B、斯特朗C、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10、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党报是D)A、 B、 C、 D、二、多项选择题1、历代封建政府发行的官报也被别称为ABCDA 邸钞、 B、朝报、 C 进奏院状 D 除目2、创办人为( AB)A、马礼逊、B、米怜,C、麦都司D、梁发3、中共建党后,陈独秀领导创办的党的机关报有 ABCA、周报、B、月刊C、季刊D、月刊4、李大钊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其早期代表作是(acd )A B C、 D、5、中国人自著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是()写的()CAA、 B、 C、徐宝璜 D、戈公振6、“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是(b )在(c )文章中的话A、李大钊B、毛泽东、C 发刊理由》 D、7、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时期创办的通俗政治报纸,是中共第一种日报。
其主编是(a ),副刊是( c)A、瞿秋白B、蔡和森C、呼声D、鼓吹录8、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a ),它由中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b )主持建立。
前言有这样一句普及科学的口号,叫做“知识就是力量”,意即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能具有改变世界和创造财富的力量。
我们创维公司主要是生产彩电的,我们的大多数员工从事的工作是彩电的装配、调试和检验,因此都需要了解和掌握比较全面的与彩电生产有关的工艺知识。
为此,吴伟总工程师在半年前要求工程部编著一本内容详细、全面、通俗易懂的《工艺手册》,发给公司每个员工人手一册,来提高大家的工艺技术水平。
由工程部的工艺室接受了这个特殊的编书任务,要求在保证旺季生产日常工艺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抽出时间来搞这项工作。
副经理黄辰总负责,先列出提纲,由工艺师朱凯坤、倪凯兵、向万里、陈林春、李茜、龚贵妃、朱江和黄辰分工编制有关的工艺知识内容,然后由黄辰统一进行修改和补充,汇编成册,最后经杨军治经理审核,吴伟总工程师批准。
下面谈一下工艺手册的内容构成。
工艺这个词的意思很难准确地解释,在英语中工艺和技术是同义词,按我们的理解,技术应该分为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而工艺是指生产技术。
所以工艺手册的内容应该包括与彩电生产过程相关的各种知识。
工艺手册的内容共分为五篇,为了让新员工对电视和工艺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所以第一篇内容为《电视基础知识》,第二篇内容为《工艺基础知识》。
后三篇内容介绍的是彩电生产从头至尾各个工序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如第三篇为《插件、焊接和装配》、第四篇为《调试、检验和修理》,由于整机调试和检验的内容比较多,就从第四篇中分出,单独成为第五篇《整机调试和检验》。
我们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工程部电路组、工艺进步组和工装室编制的一些工序标准和工装使用说明,参考了技服和设计师的一些产品功能介绍,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谢意!现在这本“工艺手册”几经修改,终于编成。
由于我们第一次编书,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足肯定是有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但我们还是要把它作为工程部献给创维公司和每个员工的一份新年礼物,希望它能助你一臂之力。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还计划把《工艺手册》再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内容范围,编制一个网络版本,能不限篇幅和及时更新,使《工艺手册》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