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英文摘要最新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5.03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系中文核心期刊,被EI--page one 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月刊,大16开本。
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3、基本要求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
论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7000字左右。
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用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
其他要求详见《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研究论文一般要求在引言部分简单综述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参考文献要有足够的数量,包括国外研究成果。
目前的研究水平及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一般的,建议参考文献数量:研究论文10篇、综述性论文30篇左右,篇数无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农业工程学报怎么样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是一份专注于农业工程学领域的学术期刊。
本文将对农业工程学报的内容、发表质量、影响因子以及国际认可度进行评估。
首先,农业工程学报涵盖了广泛的农业工程研究主题,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
该期刊每年发表大量的原创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涉及到国内外农业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农业工程学术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其次,农业工程学报以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著名。
该期刊在稿件选择上非常严格,只接收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文章。
此外,该期刊对稿件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审稿过程严谨,一般经历多轮审稿和修改,以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因此,农业工程学报上发表的文章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
再者,农业工程学报的影响因子也体现了该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
影响因子是衡量一个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该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广泛引用的程度。
据了解,农业工程学报的影响因子一直在稳步增长,表明该期刊所发表的文章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认可和引用。
这也反映了该期刊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此外,农业工程学报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该期刊定期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工程学者参与,共同讨论和探讨该领域的前沿问题。
这不仅推动了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也提升了农业工程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农业工程学报是一份国内领先的农业工程学术期刊,其具有广泛的研究主题、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提供高水平的审稿服务以及享有较高的国际认可度。
对于从事农业工程研究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来说,农业工程学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和交流平台,也是展示研究成果和提升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
农业工程专业英语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cannot be overstated. As technology advances,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this field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giving rise to the need for pro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This linguistic proficiency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knowledge but also acts a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dustry is constantly evolving, with new technologies, methods, and equipment being introduced on a regular basis. To keep up with these advancements,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eld must be able to read, write, and speak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fluently. This language acts as a bridge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ountries, enabling the sharing of best practices, research finding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Moreove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is crucial fo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growth of globaltrade and investment, projects often involve partner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n such scenarios, a common language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uch collaborations, ensuring smooth project execution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In addit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is fundamental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mmunity produces a vast amount of research data and knowledge that needs to be disseminated to a wide audience. By usi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this knowledge can be easily communicated and understood by researchers, policymak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leading to better informeddecisions and policies.Moreover, pro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can enhance career opportunities. As th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dustry expands globally,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 who ca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has increased. Such professionals are oftenpreferred for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 and have better chances of advancement within their organizations.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extends beyond professional benefits. It also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knowledg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helps in the creation of more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is, in turn, benefits the entire global community, promoting healthy ecosystems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In conclusi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nglish is a crucial skill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dustry. It acts a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career advancement. By mastering this language, agricultural engineers can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global agricultural sector, driving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农业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与应用**在全球化的时代,农业工程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英文规范
1)英文摘要重点撰写论文的主体核心内容,切忌过多涉及论文引言部分的论述,若确属必要,原则上用一句话精炼概括。
英文摘要核心内容需要清楚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该包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时上述部分的展开分析,能够单独地向读者提供主要的论文信息。
英文摘要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600个实词。
2)在英文摘要中,研究目的和结论需精炼概括,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的写作应尽可能详实、信息量丰富。
研究方法主要指作者的研究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包括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结构、应用范围等;研究结果主要包括试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与结果、理论性成果、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与结果,以及设计与测试中得到的效果与性能等。
3)在英文摘要的时态方面,阐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引用他人已完成的工作时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结论时采用一般现在时。
4)英文摘要要比中文摘要详尽,不要求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不需要由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地直接翻译。
5)英文摘要中的数字除位于句首外,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分数形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分数表示范围时“%”不能省略;英文摘要中不能出现公式及符号;缩写第一次出现需括注全称。
6)关于其他英文信息:英文标题和图表标题尽量简练,冠词the,不定冠词a、an省略;英文标题尽量不出现study on、research on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
图题、图例名称、图标目、图注、表题、表栏头、表注等内容均应为中英文对照,而且要求英文翻译准确、与中文一致。
7)英文摘要的撰写与图表中的英文翻译务求准确无误,简洁精炼,尽量使用短句。
《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
2014-08-20。
总体说明:《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是在同一篇中文版稿件通过终审以后,通知作者本人翻译,或由作者委托他人代为翻译,并经英语基础好的专家审校、认可的稿件(以避免由于修改内容过多,作者和编辑部之间往返耽搁时间过长),由作者连同软盘特快专递或电子邮件发送至编辑部),编辑部还将特别聘请英文专家担任最终审校。
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务必按中文稿审定的内容、标题和段落顺序,逐字逐句译成英文。
一般不做大的改动。
要求译文语言地道、通顺、简练,语法正确,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专业术语规范、准确。
英文标题:通栏,居中,3黑,加粗(部分参照中文版)作者姓名:通栏,居中,Times new roman体,按照中国人习惯,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字母大写,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名若为2个字,则2个字之间加一短线。
每个作者之间加逗号。
例如,作者为2个人或2个人以上:ZHAI Hu-qu,LIU Xu.作者单位:全称,不可省略字母,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排列为通栏,居中,5宋斜体.(空一行),然后,另起一行,开始英文摘要英文摘要:顶格数起,空4个字母列,然后Abstract加冒号“:”,小4,Abstract 几个字母自身方头黑体。
文摘正文用5宋粗体。
关键词:顶格数起,空4个字母列,然后Keywords自身,小4,方头黑体,然后,加冒号“:”,实质性关键词用5宋粗体;折返行空约12个字母列,与上行冒号“:”后面字母对齐(空二行),然后,正文:顶格数起,空4个字母列,正式开始Introduction,但Introduction 自身几个字母省却。
分层次或段落时,顶格,用数字表示,例如,11.11.1.11.1.21.21.3图表:图表中的的所有中文一律译成英文。
表用三线表。
表图以及表图中的位置与中文稿相同。
译稿中的表图不得省略,通栏排时,居中;半栏时居左顶格,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三线格中的左面第一列居左,顶格,包括Items,左齐;数字以小数点为基准线,相同位数整列对齐。
论文模板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A1,2,作者B2,作者C3(1.单位名1,城市名1 邮政编码1 ; 2.单位名2,城市名2 邮政编码2; 3.单位名3,城市名3 邮政编码 3)摘要: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篇幅为200~300字。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选词应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分类法》标注0引言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不超过5个)、正文、参考文献。
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1标题1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
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1.1标题1.11.1.1标题1.1.1下接正文。
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
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图名、表名、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
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
一级标题形如0,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从2000年第16卷第1期开始已改大16开本,对2001年以后的来稿作如下要求,希望广大作者能给予支持。
1 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有相应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 作者及工作单位(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
(2)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3)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
例: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 )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1 Dep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 Dep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3 作者简介文章主要作者可按下列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棧 员穑 褡鍡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格式要求(一)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期刊,出版与农业和食品化学相关的研究文章。
为了保证质量和统一性,该期刊对文章的格式要求非常严格。
以下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格式的相关要求:1.标题和副标题: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中,标题和副标题的使用非常重要。
标题通常表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副标题则补充说明或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
示例: - Introduction(引言) - Materials and Methods(材料和方法) - Results and Discussion(结果和讨论) -Conclusion(结论)2.列点方式: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Journal of Agriculturaland Food Chemistry鼓励使用列点的方式来进行正文内容的排版。
通过列点,文章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出实验步骤、研究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示例: - Sample preparation(样品制备) - Washing and drying(清洗和干燥) - Grinding and homogenization(研磨和均质化) - Analysis(分析) - Chromatography(色谱分析) - Spectroscopy(光谱分析)3.Markdown格式:作为一种方便写作和编辑的标记语言,Markdown广泛应用于科学领域。
在写作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Food Chemistry格式的文章时,可以采用Markdown语法进行文本的排版。
但要注意,文章内不可出现HTML字符,以确保格式的统一和可读性。
示例: ```markdown ### 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crop yield.### Materials and Methods•Sample collection:–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fields.•Fertilizer application:–Three types of fertilizers (A, B, and C) were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plots.### Results and Discus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er 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rop yiel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fertilizer C showed the highest efficacy in improving crop yield, suggesting its potential use in agriculture. ```总之,在撰写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格式的文章时,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其相关要求进行排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投稿须知1.总体要求:符合本刊宗旨,反映国内、国际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论点明确,论证充分,数据可靠,结构严密,文字精炼。
2.网上投稿平台:/3.文稿顺序: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请在文稿首页脚注处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研究方向或从事研究的领域;通讯作者职称,是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E-mail;基金资助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另请提供全文中文原稿或文章关键词前部分(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中文翻译。
4.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
5.摘要、关键词:主要反映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3~8个。
6.正文标题层次:层次尽量减少,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1.1,2.1,2.1.1等,所有的标题号均左顶格后空一字写标题。
7.图表: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且随文出现,图、表及文字所阐明的内容请勿重复。
8.量和单位: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量名称及符号、单位、数字的用法等应符合国家标准,书写规范,并注明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
9.参考文献:请详见本刊网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0.注意事项:请勿一稿多投。
来稿录用与否,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通知。
来稿文责自负,本刊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
来稿无论用否恕不退稿。
来稿通过本刊初审,同意录用后请先交纳审稿费,然后送审。
来稿录用后,收取版面费,并付稿酬(包括光盘版、网络版的稿酬),赠送当期样刊两册,寄送第一作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正>《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名:THE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月刊)每月15
日出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32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刊号:CN37-1500/S。
征稿栏目:教育、教学研究;社会、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财经、管理研究;工程、科技研究;文化、艺术研究;三农问题研究。
本刊要求投稿须用WORD文档提供电
子版。
邮件标题为:作者/学位/文章名称。
附件名为文章的标题。
论文应具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字精炼,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论文撰写格式和基
本规范请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不符合规范的稿件不予审理。
1.题目(小标宋居中)中文题名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二楷居中),摘要(300字
左右);关
【总页数】1页(P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4.《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
编委会名誉主任:汪懋华院士、杨邦杰教授;编委会主任:罗锡文院士;主编:朱明研究员;编辑部主任:魏秀菊。
主要栏目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选为首批收录期刊;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光盘版)、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 International)、美国剑桥科技文摘(CSA)等15家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系中文核心期刊,被EI光盘版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本。
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中、英文摘要写作要求及格式1.摘要写作要求摘要的内容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计量单位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除特殊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严格一致。
2.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前打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标题。
主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如有副标题,应另起一行(副标题前加破折号),副标题(包括破折号在内)同样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中文主标题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论文中文主标题”,或手动设置(黑体,三号,居中,段前1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
中文副标题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论文中文副标题”,或手动设置(楷体_GB2312,四号,居中,段前0.5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
中文标题下空一行为摘要。
“摘要:”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黑体,小四。
“摘要:”后紧接摘要正文。
字数在200字左右。
中文摘要正文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中文摘要正文”,或手动设置(楷体_GB2312,小四,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中文摘要正文后空一行,另起一行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黑体,小四。
“关键词:”后紧接关键词。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最后一个关键词末尾不加标点。
中文关键词格式:楷体_GB2312,小四,行距为固定值20磅。
3.英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下空两行打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英文标题。
英文主标题首字母大写,标题中其他单词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为小写。
英文主标题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论文英文主标题”,或手动设置(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均为0行,单倍行距)。
英文副标题格式:可选用本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论文英文副标题”,或手动设置(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居中,段前0.5行,段后0行,单倍行距)。
英文标题下空一行为英文摘要。
“Abstract:”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
整篇行距1.1倍(研究简报除页眉、首页脚注、作者单位名称、图表标题及其容外,其余字号均小半号)论文题名(居中、小二、黑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题名中应包括较多的关键词。
第一作者1,通信作者1※,其他作者2(居中、四号、仿宋)(1.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居中、小五、宋体)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摘要(小五、黑体):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篇幅为200~300字。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摘要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小五、宋体)关键词(小五、黑体):农业;工程;编辑;科技;论文(小五、楷体)一般选3~8个关键词。
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
词间用分号“;”分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小五、黑体)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共设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Instruction to AuthorsAims and Scop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ASC) is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A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seeks review and original contributions from all area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under the headings of: Crop Genetics & Breeding, Germplasm Resources, Molecular Genetics, Tillage & Cultivation, Physiology & Biochemistry, Ecology & Environment, Soil & Fertilization, Irrigation, Plant Protection, Horticulture, Postharvest, Animal Science, Veterinary Science, Resource Insect, Review, Monograph and Short Communication.Acceptance The acceptance of a paper implies that it has been reviewed and recommended by at least two reviewers, of which one is from the Editorial Board as a super reviewer. Authors will generally be notified of acceptance, rejection, or need for revision within two months of receipt. The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in a chronological order.Copyright © 2010,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Submission of a manuscript implies that the submitted work has not been published before (except as part of a thesis or lecture note or report, or in the form of an abstract); that it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that its publication has been approved by all co-authors as well as by the authorities at the institute where the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that, if and when the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e authors hand over the transferable copyrights of the accepted manuscript to CAAS, and that the manuscript or parts thereof will thus not be published elsewhere in any language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opyright holder. Copyrights include, without spatial or timely limitation, the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visual 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electronic storage and retrieval; and all other forms of electronic publication or any other types of publication including all subsidiary rights.Submission An electronic file of a manuscript with original figures, along with a cover letter to the editor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ASC Editorial Department. Submission on line is preferred. And for any question involved, please feel free contact us: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No. 12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Beijing 100081, P.R.ChinaTel: +86-10-82106283, 82106280Fax: +86-10-82106247Website: E-mail: ASC@Potential Reviewers Authors are encouraged to provide a list of potential reviewers. Reviewers must not be subject to a conflict of interest involving the author(s) or manuscript(s). The ASC is not obligated to use any reviewer suggested by the author(s).Creating the ManuscriptMicrosoft Word files are required for all manuscripts. Generally, the manuscript should be arrang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and appear in order: Title, Abstract and Key words,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and References.All manuscripts must be written in clear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English. Scientific language, nomenclature an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units should be used.The title page should include: title of the article, running title, full name, institution(s) and address(es) of author(s); the first author’s professional title and degree; and correspondence’s detailed postal and e-mail addresses and phone and fax numbers. For authors in China, the information mentioned above and an abstract in Chinese are required.Acknowledgements should be a brief statement at the end of the text and may include source of financial support. The contract No. should be provided.ReferencesText All citations in the text should refer to: (1)Single author: the author's name (without initials, unless there is ambiguity) and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2)Two authors: both authors' names and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3)Three or more authors: first author's name followed by "et al." and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Citations may be made directly (or parenthetically). Groups of references should be listed first alphabetically, then chronologically. Examples: "as demonstrated (Allan 1996a, 1996b, 1999; Allan and Jones 1995). Kramer et al. (2000) have recently shown ...."; (4)Reference to unpublished data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hould not appear in the list but should be cited in the text only (e.g., Clarke J M 1994,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ang G P 2003, unpublished data).List References should be arranged first alphabetically and then further sorted chronologically if necessary. More than one reference from the same author(s) in the same year must be identified by the letters "a", "b", "c", etc., placed after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Examples are as follows:Aggrey S E, Lin C Y, Cheng K M. 1995. Size of breeding populations required for selection program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91, 553-556.Boggess S F, Willavize S, Koeppe D E. 1978.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soybean genotypes to soil cadmium. Agronomy Journal,70, 756-760. Cataldo D A, Garland T R, Wildung R E. 1983. Cadmium uptake kinetics in intact soybean plants. Plant Physiology, 73, 844-848.Wu F B, Zhang G P. 2002a.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effect of Cd on growth and mineral concentrations in barley seedling.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69, 219-227.Wu F B, Zhang G P. 2002b. Genotypic variation in kerne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barley and as affected by soil factor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5, 1163-1173.Vangronsveld J, Clijsters H. 1994. Toxic effects of metals. In: Farago M E, ed, Plants and the Chemical Elements–Biochemistry, Uptake, Tolerance and Toxicity. VCH, Weinheim. pp. 149-177.McIntosh R A, Yamazaki Y, Devos K M, Dubcovsky J, Rogers W J, Appels R. 2005. Catalogue of Gene Symbols for Wheat. [2010-09-26].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ggpages/wgc/2003/Tables should be numbered consecutively and accompanied by a title at the top.Illustrations Do not use figures that duplicate matter in tables. Figures can be supplied in digital format, or photographs and drawings, which can be ready for reproduction. Label each figure with figure number consecutively. Figure legends should be grouped on a separate page. Authors can publish colour photos, firgures, or maps at their own expense.A charge of US$300 per paper and US$200 per color plate for the authors from the countries outside China; or 350 per printedpage, and 1500 per color plate for authors from China, will be levied on all manuscrips accepted. No charge for B/W figures.Additional 150 handling fee is charged for each paper contributed by the authors from China.Proofs will be s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by e-mail as PDF files f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To avoid delay in publication, proofs should be returned in 72 hours.Reprints 20 reprints and 2 copies of journal will be supplied to authors free of charge.DisclaimerNo responsibility is assumed by Publisher (Elsevier BV), nor by the Orga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or by the Editors for any injury and/or damage to persons or property as a result of any actual or alleged libellous statements, infrin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 privacy rights, or products liability, whether resulting from negligence or otherwise, or from any use or operation of any ideas, instructions, procedures, products or methods contained in the material therein. The publication of an advertise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does not constitute on the part of Publisher or the Organization a guarantee or endorsement of the quality or value of the advertised products or services described therein or of any of the representations or the claims made by the advertisers with respect to such products or services.。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投稿须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月刊)每月15日出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32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刊号:CN37-1500/S o2015年征稿栏目:三农问题研究;工程科技研究;财经管理研究;社会哲学研究;政治法律研究;文化艺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本刊要求投稿须用WORD2003提供电子版。
邮件标题为:作者/学位/文章名称。
附件名为文章的标题。
论文应具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
文字精炼,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论文撰写格式和基本规范请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不符合规范的稿件不予以审理。
1、题目(小标宋居中),中文题名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二楷居中),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投稿日期(五宋)。
2、正文各级标题均左顶格书写。
段落层次依次采用一、二三(一)(二)(三)1、2……标出,前言不排标题序号,也不加“引言”二字。
3、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注序号,并与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对应。
各种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出:专著M,论文集C,论文集或专著析出的文章A,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利P,网上电子公告EB/0L,网上期刊J/OL,标识不明文献为Z。
示例:[序号].作者.著作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序号]•作者.论文名[J].期刊名,出版年(期数)页码。
注释集中置于文未,序号采用①②③……表示。
参考文献排在注释之后,序号采用[1][2][3]……表示。
4、图和表随文出现。
图表应提供pdf格式,为反差较大的黑白图片。
表格制成三线表(表内无斜线、竖线)。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的引文要求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应该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在撰写正文时,应该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同时要避免过
于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语法结构。
3. 必须有标题和正文两个词:
这是期刊的基本要求,如果缺少标题或正文,文章将无法被接受和
发表。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格式要求:
1. 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格式化,确保
格式正确。
2. 如果有图表、表格等辅助工具,需要按照期刊的要
求进行排版和设计,确保清晰明了。
3. 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过于复杂的语言。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更多疑问,建议查阅《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的投稿指南或者咨询编
辑部的工作人员。
农科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文体特征及写译策略
张俊杰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43)006
【摘要】运用斯威尔斯的体裁分析理论,从图式结构、语法、词汇3个方面分析了农科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文体特征.并从功能方面分析了其体裁特征.针对农科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写译策略.
【总页数】6页(P691-696)
【作者】张俊杰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
【相关文献】
1.游记类课文的文体特征与教学策略 [J], 谢宏达;
2.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分析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非限定小句的文体特征 [J], 刘国强
3.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文体特征研究 [J], 刘玉梅
4.于“纵横联读”处看透那片“景”——写景类文体基本特征与教学策略微探 [J], 蒋燕萍;
5.试论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文体特征 [J], 黎裕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英语论文摘要研究一、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体系。
语篇体裁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社会符号体系。
不同体裁的不同交际目的不仅要靠语篇的宏观结构(语篇体裁生成结构潜势),还要借助于语言层面才能得以实现。
有关语篇的宏观特征(宏观结构),我们已从语类生成结构潜势与语篇体裁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易兴霞,2006),这是我们做的有关农业英语论文摘要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
本文的研究属第二部分,研究重心转移到语篇的微观特征,主要探讨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之间的关系,即表经验意义的及物性系统是如何反映和实现语篇体裁的。
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农业英语论文摘要进行经验功能(Experientialfunc-tion)分析,以探讨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类型之间的关系。
我们为此提出的假设是:语篇经验意义的构建选择与该语篇体裁的选择紧密相连。
我们的结论为:位于文化语境层面的语篇体裁的选择决定和制约了语篇语言层面上经验意义构建方式的选择。
而语篇语言层面上的经验意义的构建方式的选择帮助实现了语篇在文化语境层面上的选择。
二、经验功能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包括经验功能或者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经验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内心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用语言描述周围发生的事情或情形(黄国文,2001)。
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系统(TransitivitySystem)、语态系统(Voice)和极性系统(Polari-ty)得以实现(朱永生,严世清,2001)。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及物系统。
物质世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件,语言在反映这些现象时,将它们置于语法体系中的不同类别,这样形成的语法系统就叫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系统的目的在于将现实经验世界构造成一套可以掌握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反映在语言上有不同的特点。
只要对这些不同特点的语言构造进行分析,就能掌握语言反映现实的手段。
《农业工程学报》加强论文英文信息的相关要求
通过国内各大数据库,本刊数据已连接到众多国际数据库平台,且被EI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国际展示度不断加大,作者与编辑部经常收到国外读者来信索要详尽的论文英文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本刊的国际展示度和影响力,促使本刊数据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机构收录,更好地传播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增强对英文读者的服务能力,现拟加强论文英文信息,对于新投稿件,要求作者撰写详细的英文摘要并对图表中的有关列项用英文翻译。
具体要求如下:
1)撰写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一般论述。
要尽量具体地阐述研究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给读者提供清晰的思路,使英文摘要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论文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也可在英文摘要中简要概括论文的研究背景。
明确论文成果的贡献,突出研究的创新、独到之处。
2)英文摘要不宜由中文摘要直接翻译。
中文摘要要求简洁明了,英文摘要需比中文摘要撰写的更加详细,能够单独地向英文读者提供更加具体的论文信息,特别是有关方法和结果的部分,英文摘要字数原则上应不少于500个单词。
3)研究方法指作者的主要研究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包括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设备、仪器仪表或软硬件设计等。
作者应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具体过程、变化规律、有效措施等,对新技术手段应清楚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和误差等。
4)研究结果是摘要最重要的部分。
结果部分应富有信息性,可以是试验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分析及研究所得到的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还可以是所关注的相关关系、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与结果,以及设计与测试中得到的效果和性能等。
5)图表题名(包括子图名称)应简短确切,且含中英文对照。
另外,表头、图中坐标名称、图例名称、以及表注和图注等内容均应有中英文对照。
中英文内容要求一致,且英文翻译必须准确。
6)英文摘要的撰写与图表中的英文翻译务求准确无误,可由海外专家或英文基础好的同行国内专家对论文中的英文信息把关、润色。
本要求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
20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