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牧民新歌》教案教案:《牧民新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牧民新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2)理解歌曲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3)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教学难点:学习歌曲的发音和旋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用图片展示大草原和牧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牧民生活的了解和兴趣。
2.学习新词:课堂呈现新词:牧民、大草原、蓝天、白云、明亮、放牧、欢乐、歌声学生跟读、读音规范3.学习歌曲《牧民新歌》:1)播放歌曲,让学生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分段学习歌词,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歌词的意思。
3)反复听歌,让学生跟着唱歌。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互相问答牧民生活的关键词,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新词:课堂呈现新词:骏马、绿芳、流淌、辽阔、跳跃、奔放、舞蹈、欣赏学生跟读、读音规范3.感受歌曲《牧民新歌》的意境:1)分析歌词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思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联想。
第三课时:1.复习歌曲《牧民新歌》:1)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2)让学生分组合唱歌曲,提高合作能力。
2.创作:通过学习歌曲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创作一个小短文,描述牧民生活的画面和感受。
3.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图片:大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2.音频:《牧民新歌》的录音;3.课件:包括新词和歌词的课件。
五、教学评价:1.小组合作唱歌表演;2.个人创作短文;3.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牧民新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歌和模仿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摘要:1.引言2.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和概述3.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4.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5.结论正文:【引言】牧民新歌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乐曲目,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表现力在音乐界享有盛誉。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学习民乐。
其中,笛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以其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吸引了大量爱好者。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首著名的笛子独奏曲目——牧民新歌,并详细讲解其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和概述】牧民新歌是一首富有内蒙民族特色的笛子独奏曲目,描绘了内蒙大草原上牧民们欢快生活的场景。
该曲目以其高亢、热情、奔放的旋律,展现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演奏过程中,吐音是牧民新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使得曲目的旋律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吐音是笛子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它通过改变气息的力度和口型的形状,使笛子发出短促、有力的音符。
在牧民新歌中,吐音的运用让曲目的旋律更加生动、富有感情。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吐音教学方法:1.指法练习:在练习吐音之前,首先要熟练掌握笛子的基本指法。
通过指法的练习,可以使演奏者更加熟练地控制笛子的音高和音色。
2.气息控制:吐音的演奏需要严格的气息控制。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调整气息的力度和节奏,以保证吐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口型练习:口型是影响吐音发音的重要因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口型,以保证吐音的发音准确。
4.音阶练习:在熟练掌握吐音技巧后,可以通过音阶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在音阶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吐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在演奏牧民新歌时,除了吐音技巧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曲目的背景和情感,通过演奏技巧的表现,展现出曲目所蕴含的情感。
2.节奏感:牧民新歌的旋律热情奔放,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节奏感的把握,以保证曲目的韵律感。
竹笛独奏《牧民新歌》赏析《牧民新歌》是70年代简广易在内蒙伊克昭盟有感于生活,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
随着竹笛声响起,我们很自然地就闭上了双眼,静静地聆听着,陶醉在了这美妙的音乐当中,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渐渐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第一段的笛声比较缓慢,深情悠长,让人感觉到好像来到了一片广阔无垠的绿油油的大草原上,草长得很高很高,微风吹来,把草吹的东歪西倒地拂倒在大地上,好像在感受着大地母亲的温暖;蔚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的蔚蓝,越发的宽广,越发的洁净,越发的透亮了,朵朵白云使这蓝天更加迷人,蓝天白云下还有着一个个牧羊的人和那成群的牛羊,牧羊人在悠闲地放着羊,羊群也是悠闲地吃着草儿。
此时的传来的阵阵笛声仿佛不再仅仅是我们听到的了,放佛就是骑在马背上的牧民正在吹着竹笛,从那远方的草原飘扬我们的耳边。
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一派祥和的画面。
我们可以想象到,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宁静祥和,令人无限向往和憧憬。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所不同,节奏较快,显得很活跃,令聆听者感受到了满满的朝气与活力。
我们看到的是牧民骑着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的欢乐的情景,时不时还在嬉戏着、追赶着,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朗朗的笑声,大大的笑容,是那么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个个草原儿女豪迈潇洒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三段的节奏又转向了柔和悠长,旋律舒展。
似乎是牧民们在马背上任马儿随意走着,他们在交谈着,互相称赞着对方精湛的骑术,在歌颂着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我想正是有了社会主义,他们才可以悠闲地牧羊,赛马,翱翔在这蓝天白云草原羊群之中,惬意地享受着难得的恬淡和轻松的吧。
第四段音乐在变调后走向高潮,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急促感紧迫感,让人顿时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在这一段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牧民们在一番谈笑后决定一比高下,于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万马奔腾,个个争先恐后,好不热闹。
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谱笛子独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经典表现形式,而牧民新歌则是在新时期应运而生的优秀代表之一。
以下是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谱,欢迎音乐爱好者们来鉴赏。
一、乐曲简介《牧民新歌》,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章太炎创作的一首蒙古族风格的民歌。
该曲于1986年被收录在《亚洲之声》专辑中,随后风靡全国各地。
二、技巧要点1.笛子的吹口要紧,舌面要平,气流要稳定;2.笛子演奏的音乐要注意到节奏的感觉,突出重点;3.演奏时注意力的转移。
在突出某一音符的同时,不要忘记后面的旋律及节奏。
三、曲谱【A段】1、1、2、34、5、6、7、6、5、45、3、3、2、11、1、2、34、5、6、7、6、5、45、3、3、1【B段】<!--st--><span style='color:red;'>7(连续吹3次)</span><!--et-->、7、1、2、34、5、6<!--st--><span style='color:red;'>7(连续吹3次)</span><!--et-->、7、1、2、34、5、3【C段】6、7、1、2、34、5、4、4、4、4、4、4、4、46、7、1、2、34、5、4、4、4、4、5、5、5、5【D段】<!--st--><span style='color:red;'>6(连续吹3次)</span><!--et-->、6、7、1、2、3、3、3、3<!--st--><span style='color:red;'>6(连续吹3次)</span><!--et-->、6、7、1、2、3【E段】4、5、6、2、34、5、6、7、6、5、45、3、3、2、14、5、6、2、34、5、6、7、6、5、45、3、3、1四、结语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牧民新歌》是一首优秀的蒙古族风格的民歌,该曲难易适中,曲式经典,旋律清新优美,演奏起来也极为有趣。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一、吐音简介在笛子演奏中,吐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演奏技巧。
吐音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发音方法,在演奏笛子时使得音色更加丰富、生动。
吐音的运用可以让乐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也可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掌握吐音部分的教学对于学习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掌握吐音所需注意的事项1. 呼吸控制:吐音的发声要依赖于呼吸,因此在演奏《牧民新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呼吸的力度和节奏,以便准确地发出吐音的音色。
2. 唇舌协调:吐音的发声还需要借助唇舌的协调,通过唇部的微妙变化来产生特定的音色效果,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唇部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3. 情感表达:吐音所带来的音色效果往往与情感表达密不可分,因此在演奏《牧民新歌》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吐音部分的变化来诠释牧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三、《牧民新歌》吐音部分的教学1. 基本吐音练习在开始教学《牧民新歌》吐音部分时,可以从基本吐音练习开始。
通过短促的连续吐音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唇部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发出吐音。
2. 音色调整练习吐音的音色调整是吐音部分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音色调整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在演奏《牧民新歌》时,准确地调整音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3. 整体曲目练习在掌握了基本的吐音技巧和音色调整后,可以开始进行整体曲目练习,让学生将吐音技巧融入到《牧民新歌》的演奏中,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吐音在曲目中的运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笛子独奏者,我深知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重要性。
吐音不仅可以增加曲目的表现力,更可以让演奏更富有情感和生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吐音技巧的重要性,并通过细致的指导,让他们真正掌握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运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牧民新歌》吐音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吐音在笛子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基本吐音练习、音色调整练习和整体曲目练习,逐步掌握如何准确、流畅地演奏吐音部分。
牧民新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牧民新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牧民新歌,了解传统民歌的特点与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现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创设氛围:播放一段以大自然为主题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呈现(15分钟)1. 导入牧民新歌:播放牧民新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歌的特点和韵律。
2. 解析牧民新歌:介绍牧民新歌的起源、背景和歌词内容,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理解。
三、探究(20分钟)1. 身体表现:使用简单的动作或舞蹈,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对牧民新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合作演唱:将学生分为小组,指导他们分工合作,利用简单的乐器或身体打击声音,演唱牧民新歌。
四、扩展(15分钟)1. 仪式模拟:模拟牧民新歌的呈现场景,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种仪式形式(如躲藏、拜访等),结合牧民新歌进行现场表演。
2. 创作歌词:鼓励学生根据对大自然的感受,创作自己的歌词,可以是关于自然美景、生态保护等主题。
五、总结(10分钟)1. 学生表演:选择一些小组进行现场表演,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表演进行欣赏和评价。
2.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分享对牧民新歌的感悟和体会。
【教案延伸】:1. 综合艺术: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结合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表现。
2. 探究传统音乐: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传统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音乐的视野和理解。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评价学生的演唱和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3. 通过学生的创作歌词和仪式模拟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牧民新歌的理解和应用。
【教案指导】: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牧民新歌的背景和情感内涵,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平衡整个教案的呈现形式,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合作精神。
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
1. 嘿,你知道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里的气息控制有多重要吗?就像开车时控制油门一样关键!比如说,当你吹奏长音时,气息就得像那潺潺的溪流,平稳而持续,不能忽大忽小,否则那声音可不就难听啦!
2. 哇哦,指法在牧民新歌笛子吹奏中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呀!这就好比是武林高手的招式,得灵活多变呀!你看,快速的段落里,指法就得跟那蝴蝶翩翩飞舞一样敏捷,才能把曲子的活泼展现出来呀!
3. 哎呀呀,牧民新歌里的吐音技巧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呢!这不就像跑步时的冲刺嘛,要有力量又要恰到好处。
要是吐音太重,就显得生硬,太轻了又出不来效果,难吧?但掌握好了可就超厉害啦!
4. 嘿,你有没有想过,吹奏牧民新歌时的情感投入就像给曲子注入灵魂一样重要呢?当你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去吹奏,那感觉简直绝了!就好像你真的在那广阔的草原上奔驰一样!
5. 哇塞,装饰音在牧民新歌笛子吹奏里可是画龙点睛之笔呀!就跟给一幅画点缀上美丽的色彩一样。
比如一个小小的滑音,就能让曲子瞬间变得更有韵味啦!
6. 哈哈,吹奏牧民新歌时和其他乐器的配合那叫一个精彩呀!就如同一场盛大的舞会,大家各自发挥,却又无比和谐。
想象一下笛子与马头琴一起共鸣,那场面得多震撼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牧民新歌笛子吹奏技巧丰富多彩,每一个技巧都值得我们去认真钻研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绎出这首经典的曲子呀!。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最新版】目录1.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介绍2.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3.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4.笛子独奏吐音部分在牧民新歌中的应用实例5.结论正文一、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背景介绍牧民新歌是一首富有内蒙民族特色的笛子独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内蒙大草原的辽阔和牧民们的热情。
作为一首经典的民乐曲目,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在演奏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中吐音部分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的教学方法1.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在吹奏笛子时,要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吹嘴与笛子口之间的距离适中,以保证气流的稳定。
2.熟悉吐音的技巧:吐音是笛子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改变指法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吐音效果。
常见的吐音方法有单吐、双吐、三吐等。
3.练习吐音的准确性:在练习过程中,要掌握好每个音符的时长和力度,以保证整个曲目的连贯性和和谐性。
三、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1.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节奏感,掌握好每个音符的时长和力度。
2.注意气息的运用,要保证气流的稳定,避免出现断音或颤音的情况。
3.在演奏高音部分时,可以通过调整指法和吹嘴与笛子口的距离来实现准确的音高。
4.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表现力,通过音色、力度、节奏等方面展现曲目的情感内涵。
四、笛子独奏吐音部分在牧民新歌中的应用实例在牧民新歌的笛子独奏中,吐音部分出现在曲目的高潮部分,通过不同音符的组合和变换,表现出牧民们欢快、热情的生活态度。
五、结论总之,牧民新歌笛子独奏是一首富有特色的民乐曲目,掌握好吐音部分的技巧对于演奏好这首曲目至关重要。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民新歌》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笛子独奏曲,收录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中。
这首乐曲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牧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曲目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民族乐器,对笛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仍然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牧民新歌》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奏《牧民新歌》,掌握基本的笛子演奏技巧。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敬。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演奏《牧民新歌》,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笛子演奏技巧,如指法、呼吸等,解决乐曲中的高难度片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及演奏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牧民新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3.示范:教师演奏《牧民新歌》,展示演奏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曲风格。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5.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奏成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演奏水平。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乐曲结构、音乐特点、演奏技巧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展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
目录绪论 (1)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及作曲简介 (2)1.1《牧民新歌》的作者简介 (2)1.2《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 (3)1.3《牧民新歌》的曲式分析 (3)1.4小结 (6)2吐音的分类及基本练习方法 (7)2.1吐音的分类 (7)2.1.1吐音 (7)2.1.2双吐 (7)2.1.3 三吐 (7)2.2吐音的基本练习方法 (7)2.2.1练习吐音时应注意的事项 (7)2.2.2 吐音的练习要点及练习方法 (8)2.2.3双吐练习 (8)2.2.4三吐练习 (9)2.3小结 (9)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0)3.1吐音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0)3.2《牧民新歌》与《扬鞭催马运粮忙》中吐音的异同之处 (10)3.3吐音在《牧民新歌》中的风格特征及表现力 (12)4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竹笛是我国一件非常具有特色的民族吹奏乐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
一般分(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两种。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吐音技巧的掌握,是丰富笛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牧民新歌》这首作品以浓郁清新的蒙古民间音乐风格为主,优美抒情的旋律再上活泼欢快的节奏、描绘出了浓郁的草原气息,迷人的草原景色和牧民富有诗意的放牧画卷,同时也表现出了新时代内蒙古牧民的精神风貌。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丰富多彩,这与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牧民的生活离不开马,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蒙古族音乐舞蹈中反映牧马生活的作品,使我们联想到骏马奔腾纵跃和蒙古族人民骠悍勇敢的性格,笛子在表现这种热烈奔放的情绪时,大多数使用吐声,连绪的三吐声效果来模拟马蹄声。
现在网上关于笛子的论文有50余篇,主要是研究笛子气息控制、循环换气、音准问题,研究笛子吐音方法的论文的不少,但研究的方法不详细,有研究《牧民新歌》的论文,都从作品分析研究,但目前还暂无研究《牧民新歌》中的吐音的论文。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吐音部分教学摘要:一、引言二、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基本节奏和旋律三、吐音部分的技巧教学四、具体练习方法和建议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牧民新歌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笛子独奏曲,广受笛子爱好者和听众的喜爱。
这首作品的吐音部分独具特色,富有表现力。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吐音部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作品。
【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牧民新歌的笛子独奏部分,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节奏展现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跳跃音程和装饰音,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演奏时,要注意把握整体的节奏感和音色的变化,使之更具表现力。
【吐音部分的技巧教学】1.吐音方法:采用腹式呼吸,嘴唇放松,舌尖轻触下齿,吹气时舌尖迅速离开下齿,发出清晰的吐音。
2.音阶练习:以半音程为单位,进行上下滑音的练习,熟练掌握各种滑音技巧。
3.装饰音处理:装饰音的演奏要流畅,与主旋律自然融合,体现草原风格的韵味。
4.音色变化:运用气息和指法的变化,使音色丰富多样,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具体练习方法和建议】1.慢速练习:初学者可以从慢速练习开始,逐渐提高速度。
2.分手练习:将独奏部分逐一练习,熟练掌握各个技巧后,再进行合奏。
3.注意音准: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音准的把握,尤其是半音程的转换。
4.录音与分析:定期录制练习过程,倾听自己的演奏,分析不足之处,不断改进。
【总结与展望】掌握牧民新歌笛子独奏的吐音部分,对于提升演奏水平和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讲解和建议,相信大家已经对这首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只要不断努力练习,相信各位笛子爱好者一定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牧民新歌。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第一篇: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型:欣赏课(竹笛名曲)授课对象:三年级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竹笛、陶笛、多媒体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细分乐曲的段落,理顺每个段落的音乐情绪。
通过乐曲的表达,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
教学难点:强化乐曲的“快板”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认知音乐的激情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对乐曲的风格的探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乐曲分为五段:1.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2.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3.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4.自豪的行板,展示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草原的眷恋。
5.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凋式,使全曲有很强的终止感。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二、复习演唱,新课导入师:我们一起来演唱《噢!苏珊娜》、《草原上》【美国西部牛仔的生活和中国草原的曲调的再记忆】师:《草原上》是我国蒙古族的民歌,请同学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大草原的景象。
生:答略。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与老师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大草原播放PPT(草原的景象)背景配乐:《牧民新歌》师:现在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有同学知道,今天的画面中的音乐是音乐的名曲叫什么吗?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吗?(《牧民新歌》竹笛名曲)三、新课教学(一)简单介绍中国竹笛,欣赏全曲。
欣赏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牧民新歌》是由中国著名长笛演奏家简广义先生于1966年创作的,以内蒙古民歌的曲调为素材。
它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展示着迷人的草原风光,牧民诗意的放牧生活画卷。
【教学目标】1.借助于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2.课外在听到《牧民新歌》笛子独奏后,能够说出乐曲的曲名。
3.认识民族乐器-笛子。
【教学重、难点】感受到蒙古族乐曲中具有的风格,可以哼唱出乐曲中的主题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竹笛、乐谱。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分析法。
【教学环节】在上课以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并对每一组学生分发乐谱。
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师生问好2.新课导入老师:刚刚欣赏的歌曲名字?所描绘的是哪一个民族的生活?学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的。
老师:蒙古族有什么特点?学生:。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多媒体呈现出了由远至近的四幅画面,分别是蒙古包、服饰、歌舞、赛马。
老师:目前我们针对蒙古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不想到草原上骑马呢?相信这首笛子独奏《牧民新歌》可以让我们在音乐的氛围中,进入到草原中和牧民一同感受他们的生活。
3.新课教学(1)欣赏全曲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播放《牧民新歌》请学生静听。
老师:这种美妙的音乐,表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中呢?学生:。
老师:谁能告诉老师这首乐曲共分几个乐段呢?学生:。
教师播放乐曲,简介乐曲的段落:其中包括引子、慢板、小快板、结束段。
(2)分段欣赏A引子老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引子部分的旋律,教师弹奏这一部分。
老师:乐曲引子部分的拍子具有的特点是?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小结,补充陈述。
B慢板老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中慢板部分的旋律,并弹奏此段。
老师:请学生在乐谱中寻找到乐曲的主题乐句?学生:。
老师此时呈现出主题乐句的谱例,并带领着学生将此主题乐句尝试唱两遍,以加强印象。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型:欣赏课(竹笛名曲)授课对象:三年级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竹笛、陶笛、多媒体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细分乐曲的段落,理顺每个段落的音乐情绪。
通过乐曲的表达,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
教学难点:强化乐曲的"快板"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认知音乐的激情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对乐曲的风格的探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乐曲分为五段:1.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2.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3.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4.自豪的行板,展示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草原的眷恋。
5.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凋式,使全曲有很强的终止感。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二、复习演唱,新课导入师:我们一起来演唱《噢!苏珊娜》、《草原上》【美国西部牛仔的生活和中国草原的曲调的再记忆】师:《草原上》是我国蒙古族的民歌,请同学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大草原的景象。
生:答略。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与老师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大草原播放PPT(草原的景象)背景配乐:《牧民新歌》师:现在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有同学知道,今天的画面中的音乐是音乐的名曲叫什么吗?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吗?(《牧民新歌》竹笛名曲)三、新课教学(一)简单介绍中国竹笛,欣赏全曲。
《牧民新歌》教学设计课题: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欣赏《牧民新歌》教材分析: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学生分析:学生在之前学习过《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蒙古族民歌,所以在这首欣赏曲一开始会比较容易进入场景。
通过这首欣赏曲的不同分段来更加深入了解蒙古族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教学目的:1感受蒙古族音乐特点,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及形象。
2熟悉全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感知主奏乐器笛子的音色特点。
3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产生对整首乐曲的画面感,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新生活。
2难点:引导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表现和舞蹈编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艾派德竹笛双响筒串铃筷子红绸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完整聆听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蒙古族大草原——小牧民巴尔的家乡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听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走进音乐课堂,和老师一起舞蹈。
(播放音乐课件)2.“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巴尔的家乡,美丽的蒙古族大草原,同学们好,(老师好),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蒙古族资料,现在各小组就把你们收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iad展示,通过校园网共同分享,同频景象)①小组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②小组介绍蒙古族服饰③小组介绍蒙古族的舞蹈④小组介绍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歌曲特点3“同学们介绍的真详细,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到内蒙古体验生活,被内蒙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所深深吸引,创作了一首笛子名曲《牧民新歌》,这首乐曲讲述了小牧民巴尔一天中所发生的故事。
《牧民新歌》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它通过对牧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逐句教学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句歌词:“骑着马儿走天下”,这句歌词表达了牧民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豪迈和豁达。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句歌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二句歌词:“草原上的花儿开”,这句歌词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象,表达了牧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第三句歌词:“草儿绿来牛羊壮”,这句歌词通过描述草原上的景象,表达了牧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句歌词的含义,并思考为什么牧民们会对大自然如此热爱。
第四句歌词:“天天都是好日子”,这句歌词表达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句歌词的含义,并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第五句歌词:“唱起歌儿跳起舞”,这句歌词表达了牧民们的快乐和幸福感,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牧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并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句歌词:“共享人间的温暖”,这句歌词表达了牧民们对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共享幸福的渴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关爱他人。
总的来说,《牧民新歌》这首歌曲通过优美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展现了牧民们美好的生活和追求,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逐句分析、情感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也可以将这首歌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从而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牧民新歌》这首歌曲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竹笛名曲《牧民新歌》教学欣赏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型:欣赏课(竹笛名曲)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竹笛、陶笛、多媒体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细分乐曲的段落,理顺每个段落的音乐情绪。
通过乐曲的表达,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
教学难点:强化乐曲的“快板”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认知音乐的激情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对乐曲的风格的探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了解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材分析:
1.乐曲简析:《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牧民新时期的精神风貌。
乐曲分为五段:
1.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动人。
2.慢板显示乐曲主题,表现了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3.小快板以跳荡的吐音描绘牧民策马驰聘时蹄声哒哒的欢乐情景。
4.自豪的行板,展示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与草原的眷恋。
5.结束段情绪更为热烈,形成万马奔腾嘶呜声声的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凋式,使全曲有很强的终止感。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二、复习演唱,新课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演唱《噢!苏珊娜》、《草原上》【美国西部牛仔的生活和中国草原的曲调的再记忆】
师:《草原上》是我国蒙古族的民歌,请同学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大草原的景象。
生:答略。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与老师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大草原
播放PPT(草原的景象)背景配乐:《牧民新歌》
师:现在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我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有同学知道,今天的画面中的音乐是音乐的名曲叫什么吗?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吗?
(《牧民新歌》竹笛名曲)
三、新课教学
(一)简单介绍中国竹笛,欣赏全曲。
1,材质,形制,特色:笛膜。
(脆亮)
师点击多媒体2:呈示课件片头《牧民新歌》(其中“新”字用红色突出)
师:聆听了音乐,看看书,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乐曲分几个乐段吗? (PPT提问)
生:答略。
(PPT出示,五段,标注每段的音乐定义)
(二)分段欣赏、教学(PPT 分类,段落情绪连线)
A.引子: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引子部分伴奏,师吹奏此段。
师:乐曲此段的速度,还是悠长的慢还是奔放的快?
生:答略。
师小结学生发言:引导【辽阔草原,一望无际】
2,慢板:
师点击多媒体,播放乐曲慢板部分伴奏,吹奏此段。
师:乐曲此段节拍是深情的诉说,还是热情的歌唱?
生:答略。
师小结学生发言:引导【悠长述说,深情抒怀】
3. 快板:
师点击多媒体出示谱例:
一,竹笛清吹演奏此段。
二,请学生一起来演唱简谱,并辅以“竹笛”伴奏,强化节奏型。
【放慢速度练习】
三,学生打击乐器进入。
强化“快板”段落教学,师生互动,强化节奏型。
4.音频聆听“自豪的行板”+“快板再现的尾声“
【完成连线习题,脉络梳理。
】
引导:【这是一种---------乐曲】(ppt)
生:答略。
情感升华:
【那么近,这么远】
1,生平介绍(教室内音乐人物挂像)简广易
2,《牧民新歌》的荣誉:唯一一首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中国乐曲,如今收录于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的教材,它的如歌的旋律如天籁,必定经久让世人传唱。
3,延伸:陶笛介绍,激发学生学习陶笛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