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 6.2 罗斯福新政 2(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历史 6.2罗斯福新政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从容说课本课分两个部分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第一目“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概述了“新政”的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及特点;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着重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中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分析其特点。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谈话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有关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事情吗?生:(学生们回答、补充)师:大家介绍得非常全面,说明大家是善于学习、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
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是一个身残志坚,且为美国和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是如何实施“新政”的。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罗斯福新政[推进新课]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背景师: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原因是什么?生1: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以及有限的国家干预的反危机措施,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这就为罗斯福竞选获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生2:他打着“新政”的旗号参加竞选,鼓吹借助国家干预来挽救濒临崩溃的美国经济,鼓吹关心“被遗忘的人们”,并许下许多动听的诺言,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从而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在危机中信誉扫地的胡佛。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罗斯福新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因此,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对美国社会;对资本主义世界[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背景2.主要内容二、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1.对美国社会2.对资本主义世界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影响[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可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照片上这位嘴叼雪茄、意气风发的历史人物是谁?这位历史人物是美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领导美国人民度过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及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
他开创了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之先河,开始了国家全面干涉经济的制度。
他曾说:“如果我不做总统,就去做广告人!〞正是弗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克服经济危机和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为美国在世界面前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广告。
人民版高一年级《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的内容及特点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问题式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学法:自助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回顾:老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自由放任的美国”,那么,根据上节课所学,大家回顾一下,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遭遇了怎样的打击?学生: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老师:对,这场经济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经济已是病入膏肓,那么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采取什么方法摆脱危机?结果如何?学生: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老师:非常好,面对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反对政府干预,,但这不仅未缓解危机,还加深了危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6页)罗斯福新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说出新政分为两个阶段,有四个项目和一系列社会立法的内容;能用具体史实分析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材料导读、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从而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新政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才能发展强大;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协调、公平和谐的社会。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学习罗斯福乐观自信、勇于探索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突破:指导学生在研习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新政内容,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并进而分析其特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突破:通过创设情景、材料分析、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探究,全方位理解其影响。
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定了解,知道“是什么”,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
2、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高,有探究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强烈愿望,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探究。
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高一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易简单化、固定化,而且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教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讲授新课二、力挽狂澜将全班同学分为6个大组(金融组、农业组、工业组、失业组、劳工组、社保组),每组同学根据教材p85-86和所给材料的相关内容,准备一份简单的提案,提案的内容应包括:面临什么样的通过准备提案,可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案的陈述和质询,促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活跃课堂气氛;配合课件的展问题、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候继生一、学习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知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教学方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完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材教法分析1,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本单元第一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第二课是:罗斯福新政(实施、作用与意义);第三课是: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2,知识结构:背景:胡佛反危机失败;全国要求改革;罗斯福就任总统内容:复兴;救济;改革阶段:1933~1935年;1935~1939年影响: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六、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在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国父”华盛顿先例的总统是谁?学生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一)实干家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生于纽约一个叫海德公园的小镇上的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
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历史、法律。
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
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
39岁时,患脊髓灰白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
1928年,当选纽约州州长。
当经济危机袭来时,身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在纽约州实行社会救济,并且采用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的办法来增加就业,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赢得人民的支持。
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课题: 6.2罗斯福新政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上课班级:高一()课时: 1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基础梳理】⑴背景:①1929年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②罗斯福提出新政,赢得民众的普遍支持,赢得大选。
⑵阶段:第一阶段(1933~1935年),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稳定人心,调整与复兴经济;第二阶段(1935~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注: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⑷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⑸实质:在维护资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⑹评价:积极:①经济:a.度过经济大危机,经济恢复,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b.从长远看,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使私人垄断资本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最深远)②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
③生活:改善民众生活,初步建立了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局限性: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巩固练习】1.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C )A.该小品所反映的事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B.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C.该小品所反映的事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2.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其炉边谈话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C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3.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A )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调整工业D.举办公共工程4.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C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C )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调整工业D.举办公共工程6.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其目的是( B )A.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B.调动工人积极性,恢复工业生产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6.2 罗斯福新政教案2 (人教版必修2)●从容说课本课分两个部分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第一目“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概述了“新政”的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及特点;第二目“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着重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中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分析其特点。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谈话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有关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事情吗?生:(学生们回答、补充)师:大家介绍得非常全面,说明大家是善于学习、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
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是一个身残志坚,且为美国和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是如何实施“新政”的。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罗斯福新政[推进新课]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背景师: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原因是什么?生1: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以及有限的国家干预的反危机措施,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这就为罗斯福竞选获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生2:他打着“新政”的旗号参加竞选,鼓吹借助国家干预来挽救濒临崩溃的美国经济,鼓吹关心“被遗忘的人们”,并许下许多动听的诺言,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从而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在危机中信誉扫地的胡佛。
(2)内容师: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新政”措施是他大胆改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
国家对经济的多方面干预,各项措施的出台,他都是采取一种有效方式,即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进行沟通。
内容可概括为“3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三个方面。
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和1935年以后。
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
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开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
大家看教材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格,思考一下四个项目的措施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生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生2:调整农业政策,通过政府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达到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的目的,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生3: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
其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生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项目除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者和贫困者进行救济。
这一措施不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
那么罗斯福新政是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还是直接原因,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呢?生:罗斯福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相反要巩固和维护这一制度,因而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因而他的措施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正确。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主要特点师: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过程并不顺利,有不少反对党人、垄断集团、大资本家大肆攻击他,谩骂他浅薄、无能、狡猾,又有独裁野心,甚至最高法院以《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为由,宣布予以废除,使“新政”一度陷入困境。
现选择两种观点看看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新政”的。
(多媒体课件显示如下)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这两种观点正确吗?请大家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两组讨论一种观点)生:(进行热烈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结论:这两种观点均不正确,都没有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也没有认识到它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师:大家的讨论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分析透彻,很好。
那么我们将如何去评价罗斯福新政呢?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师: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它本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急就章,初衷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改革弊病,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而且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新政”到底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呢?(大家看书并根据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进行说明)生1:“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生2:另外,罗斯福还兼听各方面专家的不同意见,“思想库”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
生3:工会组织首次在美国合法化,取得了代表工人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同时也反映了大家知识面很广泛。
对于罗斯福新政我们可以按照影响的程度将其概括为三点:(1)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间接影响:①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它为美国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危机期间活跃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②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次”(见教材P127“历史纵横”)。
首先它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使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这一体系经过以后历届政府的发展,成为今天美国的福利制度。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当然“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今天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新政”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这里特别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也是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
那么,“新政”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
而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只着眼于解决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因此它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师:对。
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那么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生1:刚才说过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农民大量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
生3:还有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思维开阔。
这里补充一点,当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学说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师:(小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
“新政”的成功是他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结果。
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
[延伸新课]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答案要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