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酶学赵敏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8
[作者简介]赵敏(1978-),女,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
【论著】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鉴定短乳杆菌赵敏1,潘劲草1,叶榕1,孟冬梅1,汪皓秋1,孙培龙2(11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310006;21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摘要]目的:建立鉴定短乳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方法:根据G anBank登录的乳酸杆菌序列,以gyrB基因为靶目标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啤酒中分离到的6株乳酸杆菌进行实验,并对其中一个短乳杆菌样本作定量检测。
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短乳杆菌可产生特异扩增信号,对其他乳酸杆菌无响应。
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197739,测得短乳杆菌样本浓度为15635拷贝/m l。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特异、灵敏检测短乳杆菌的方法。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短乳杆菌;快速鉴定[中图分类号]R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85(2007)02-0209-02Rapid detection of Lactobacillus brevis w ith fluorescence real-ti m e quantitative PCRZhao M in1,Pan J i n-cao1,Ye R ong1,M en D ong-m ei1,W ang H ao-qiu1,Sun P ei-long2(11H angzhou C enter for D isease Con tro l and P reventi on,H angzhou310006,Ch i na;21College of B iolog i ca l and Env iron m ental Eng i neer i ng,Zhe jiang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H angzhou310014,Chi na)[Ab stract]O bjective:To estab ilish a fl uo rescence rea l-ti m e quantitative PCR assay for the identifi cation of Lactobacillus bre-vis1M e thods:W it h re f e rence to Lactobacill us spp sequences from G anbank,t he spec ifi c pr i m e rs and probe w ere desi gned on the basis o f gyrB g ene1S i x Lactobacillus spp w ere detected,one o fwh ich w as detec ted by quantitati ve PCR1Resu lts:L1brevis we re a m-p lified by fl uorescence real-ti m e quantitati ve PCR assay tri umphantl y and other Lactobacillus s pp d i dn c t generate any signa l1T he co rre l a ti on co efficien tw as01977391Sa mp le(L ac A-1)concen trati on w as15635copy/m l1Con cl u si on:F l uorescence real-ti m e quantitati ve PCR assay is a rap i d,spec ific and sensiti ve me t hod for quantify i ng L1brevis1[K ey words]F luorescence rea l-ti m e quantita tive PCR;Lact obacillus brevis;R ap i d i den tificati on短乳杆菌(Lact obacillus brev is)是最主要的乳酸杆菌属啤酒污染菌,在发酵行业检出率非常高,50%以上的细菌污染事件均由该菌引起[1]。
专利名称:一种鲜桃益生菌发酵饮料及制作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敏,李爱梅
申请号:CN200910074473.5
申请日:20090525
公开号:CN101632474A
公开日:
201001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鲜桃益生菌发酵饮料,是用鲜桃榨汁制成培养基,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发酵培养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再将完成发酵的益生菌液体灭活制成饮料。
生产鲜桃益生菌发酵饮料的料渣还可生产鲜桃益生菌果酱。
本发明极大地拓宽了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培养基选材的应用范围,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发酵饮料,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稳定,生产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易推广。
申请人:赵敏
地址:036000 山西省朔州市政府办公大楼A406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瓜尔胶降解菌诱变及甘露聚糖酶特性研究
李慧玲;刘祖艳;赵敏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36
【摘要】为了筛选降解瓜尔胶的菌株,从亚麻液中筛选到l株降解瓜尔胶产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HL-2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菌株HL-28产甘露聚糖酶的活力达64.532 U/ml,经紫外诱变育种获得突变株HL-28-30,酶活提高到339.787 U/ml,提高了426.54%.粗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pH值为5.6,最适反应温度50℃.
【总页数】4页(P14041-14043,14046)
【作者】李慧玲;刘祖艳;赵敏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8
【相关文献】
1.苯胺黑药降解菌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酶特性的研究 [J], 宋卫锋;武纯;林丽婷;倪俊;汪卫
2.阿维菌素降解菌的诱变选育及降解特性 [J], 胡秀虹;张廷辉;汤承浩;黄剑
3.纤维素降解菌CMC-4的分离鉴定、诱变和酶学特性研究 [J], 王霞;华琳;张海龙;朱安宁;曹慧
4.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R10的产酶特性研究 [J], 熊郃;干信
5.菲降解菌的特性及其降解酶纯化研究 [J], 贾玉红;曲媛媛;周集体;李昂;艾芳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红素氧化酶的特性及应用研究综述
黄世臣;赵敏
【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6)001
【摘要】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 oxidase,BOD)是多铜氧化酶家族的1个成员,因能催化胆红素为胆绿素而得名.随着对该酶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具有漆酶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从BOD的生物化学特性、酶的产生来源、在污染物降解、染料脱色等环境治理、生物燃料电池制备或胆红素传感器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总页数】10页(P78-87)
【作者】黄世臣;赵敏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5
【相关文献】
1.胆红素氧化酶法消除胆红素对酶法测定胆固醇的干扰 [J], 汪玄文
2.用胆红素氧化酶消除胆红素对肌酐动力学法测定的影响 [J], 王忠诚
3.胆红素氧化酶及其变异体在胆红素血症评价中的应用 [J], 张雷;张晓;罗智颖
4.胆红素氧化酶法消除胆红素对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干扰探讨 [J], 杨剑虹;王金湖
5.胆红素氧化酶的生物电化学特性研究进展 [J], 赵敏;刘祖艳;张曦;赵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酶在急性有机磷中毒预后判定中的作用赵敏;杨金霞【期刊名称】《中华腹部疾病杂志》【年(卷),期】2005(5)1【摘要】目的检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变化,对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58例病人按病情分为轻中度、重度、中间综合征(IMS)、死亡4组.来诊后即刻采血、服毒后第2、3、4、5、6d及住院最后1d采血.检测血清CK、CK-MB、LDH、AST及ChE.结果病人血清组织释放酶变化,轻中度中毒组织释放酶不高;其他三组与轻中度中毒组比,4种组织释放酶升高明显,P<0.05.IMS组CK、CK-MB、及死亡组CK-MB、LDH明显高于重度中毒组,P<0.05.中毒后血清ChE活力降低,以后逐渐回升,死亡病例组服毒后连续检测3d,血ChE活性未见到明显回升.结论AOPP时,血清中组织释放酶CK、CK-MB、LDH及AST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血清ChE持续不升或回升缓慢提示预后不良.【总页数】3页(P19-21)【作者】赵敏;杨金霞【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沈阳市,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局,沈阳市,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4【相关文献】1.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预测急性有机磷中毒预后 [J], 段彤;吴芳兰;周燕;颜素岚;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马力;杨自建;周元陵;李秀菊3.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预测急性有机磷中毒预后 [J], 段彤;吴芳兰;周燕;颜素岚4.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研究 [J], 刘紫东;付伟5.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hE、肝酶、miR-214表达与APACHEⅡ分值关系及其预后预测意义 [J], 王安;王园园;杨俊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赵敏【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5(053)001【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对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住院患者,收集时间为2011年6月~2013年9月共计94例,16例为急性白血病初诊未治者,定义为初诊未治组;30例急性白血病难治复发者;定义为难治复发组;48例急性白血病缓解者,定义为化疗缓解组.调查每个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实验项目,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值.结果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初诊未治组血清乳酸脱氢酶分别为(149.5±36.7)IU/L、(387.2±63.4)IU/L、(601.5±165.8)IU/L,经检验发现化疗缓解组最低,初诊未治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组、难治复发组、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分别为(19.5±2.9)%、(46.6±16.3)%、(98.6±33.6)%,化疗缓解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最低,初诊未治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脱氢酶值越高,说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越差,对化疗反应越差,骨髓原始幼稚细胞越高.【总页数】3页(P135-137)【作者】赵敏【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沈阳 1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相关文献】1.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J], 田秋生2.血清乳酸脱氢酶在诊断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 [J], 石瑞平;范玮;宋祎;郭树霞3.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测定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J], 赵园园4.血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和血小板生成素在急性白血病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黄小华5.血清腺苷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测定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J], 沈伟涛;洪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种角蛋白抗体对早期胃癌的诊断
苏长青;赵敏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1994(009)002
【摘要】应用三种角蛋白抗体对20例早期胃癌进行了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观察,结果三种抗体的反应谱各不相同,早期胃癌细胞角蛋白分布较弥散,染色以HK2最佳,K174次之,RAK反应最弱。
多种角蛋白抗体配伍应用,有助于角蛋白分子配偶的检出,使染色效果改善,较易发现位于粘膜腺体之中的早期癌变细胞和游离于腺体之外的分散浸润的癌细胞。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苏长青;赵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04
【相关文献】
1.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杨凤
2.抗角蛋白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比较 [J],
王丽;邱敏
3.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J], 张文兰;胡同平;王永福
4.多种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在乳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徐莉娟;代丽萍;王凯娟;张
建营;王鹏
5.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意义 [J], 韩彤昕;李彩凤;王江;邝伟英;周怡芳;何晓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溶菌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赵丽艳;赵敏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0(23)6
【摘要】溶菌酶是一类无毒无害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本文综述了溶菌酶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分离纯化、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医药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总页数】3页(P917-919)
【作者】赵丽艳;赵敏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3
【相关文献】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J], 王双燕
2.响应性水凝胶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J], 唐立宗;张琳;董云生;齐春晓;刘祥胜;王淑芳
3.中国小型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J], 陈雨荣;安星兰;张胜;翟岩辉;于浩;代相鹏;李子义
4.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J], 周煜凌;朱志雯;顾浦中;张明
5.溶菌酶在饲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J], 王怀蓬;乌日娜;孙镇平;张瑞姿;杨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菌漆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赵敏;杨谦;宋小双;刘桂丰
【期刊名称】《林产化学与工业》
【年(卷),期】2005(25)1
【摘要】概述了漆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情况,包括其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分析、基因克隆、基因结构分析和组织分析、基因家系、表达调节及异源表达.
【总页数】6页(P115-120)
【作者】赵敏;杨谦;宋小双;刘桂丰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54;Q7
【相关文献】
1.影响真菌漆酶表达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J], 王晶晶;李为;胡美
2.真菌漆酶在绿色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J], 龚睿;孙凯;谢道月
3.真菌漆酶性质、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司静;李伟;崔宝凯;戴玉成
4.真菌漆酶的性质、生产、纯化及固定化研究进展 [J], 吴怡; 马鸿飞; 曹永佳; 司静; 崔宝凯
5.固定化真菌漆酶在环境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陈明雨;倪烜;司友斌;孙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稳态酶活化动力学的布尔函数图论分析
赵敏
【期刊名称】《生物数学学报》
【年(卷),期】1999(14)3
【摘要】以非稳态酶动力学的布尔函数图形方法研究非稳态酶活化动力学问题,推导出此类反应的非稳态酶动力学方程,并对此动力学方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酶活化反应体系的非稳态酶动力学过程.
【总页数】6页(P359-364)
【关键词】非稳态;酶动力学;活化;布尔函数;图论
【作者】赵敏
【作者单位】温州师范学院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50.2;O153.2
【相关文献】
1.二酶系统非竞争性抑制非稳态动力学的布尔函数图论研究 [J], 赵敏;李艳
2.二酶系统非竞争性抑制的稳态酶动力学布尔函数图论研究 [J], 赵敏
3.Random Bi Bi机制的非稳态酶动力学布尔函数图论研究 [J], 赵敏
4.Ping Pong Bi Bi机制的非稳态酶动力学布尔函数图论研究 [J], 赵敏
5.竞争性抑制的非稳态酶动力学布尔函数图论研究 [J], 赵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研究李慧玲;刘祖艳;赵敏【摘要】[目的]比较产β-甘露聚糖菌株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效果.[方法]以产β-甘露聚糖酶的Bacillus subtilis WD2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方法提高酶的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时间选为20 ~30 s,诱变后酶活提高了8.72%;1%的甲基磺酸乙酯诱变10 min,酶活提高了1.29%.[结论]紫外线诱变效果好于甲基磺酸乙酸,该研究中,物理谤变效果好于化学诱变.【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2页(P5741,5750)【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紫外线诱变;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作者】李慧玲;刘祖艳;赵敏【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β-甘露聚糖酶(β-mannanase,EC 3.2.l.78)是一种内切水解酶,可以断裂β-1,4-D-甘露糖苷键,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1-2]。
人们研究β-甘露聚糖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8年Courtios[3]等首次发现产β-甘露聚糖酶的真菌;1960 年 Williams和 Doetsch[4]从细菌中得到β-甘露聚糖酶;1965年Shibata和Reese[5]第1次提出β-甘露聚糖酶的概念。
目前β-甘露聚糖酶已经在医药卫生、纸浆漂白、功能低聚糖的研发和石油开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对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选育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诱变育种方式进行菌种改良,从而筛选到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力高的高产菌株。
诱变育种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效果显著等优点。
该研究采用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相结合的诱变方法,提高了β-甘露聚糖酶的活力。
胆红素氧化酶的生物电化学特性研究进展赵敏;刘祖艳;张曦;赵丹【摘要】从胆红素氧化酶的结构、来源、生物电催化的反应机制(铜离子活性中心的氧化还原电势、直接和介体参与的电子传递)、修饰电极的材料、固定化技术以及在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胆红素氧化酶,提出了胆红素氧化酶的结构与来源、生物电催化,胆红素氧化酶燃料电池和胆红素氧化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期刊名称】《生物质化学工程》【年(卷),期】2013(047)006【总页数】7页(P9-15)【关键词】胆红素氧化酶;铜离子活性中心;生物电催化;电化学【作者】赵敏;刘祖艳;张曦;赵丹【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Q554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oxygen oxidoreductase,EC1.3.3.5,BOD/BRO/BOX),是一类蓝色多铜氧化酶(blue multicopper oxidases),在临床诊断上用来测定血清中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含量,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酶。
1969年Brodersen首次在豚鼠脑中发现胆红素氧化酶,随后一些学者在鼠肝、鼠肾和鼠小肠中也发现有微含量胆红素氧化酶的存在[1]。
1981年 Murao和 Tanaka[2]首次在漆斑属(Myrothecium sp.)真菌中获得了电泳纯的胆红素氧化酶。
电催化是通过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电荷转移来加速反应的一种催化作用。
生物电催化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是通过酶或氧化还原蛋白的活性位点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实现的催化反应,即将生物催化的高效专一特性与电催化反应完美结合。
1977年Eddowes等首次发现马心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在金、锡混合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催化反应,并获得了可逆的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这种现象也被定义为直接电子传递(direct electron transfer,DE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