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市场与市场体系
- 格式:pptx
- 大小:76.86 KB
- 文档页数:25
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的概念考试内容:了解市场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
(二)市场体系考试内容:了解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
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
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三)市场体系的功能考试内容:熟悉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经济联系功能。
(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通过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工资、利率、股票价格等)的波动,调节着不同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
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例题1·单选题】()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
A.商品市场B.信息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答案]A【例题2·单选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答案]D【例题3·单选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答案]C【例题4·多选题】(2005年)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B.信息产生和传递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D.利益关系调整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答案]ABD【例题5·单选题】(2005年)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功能。
(1)市场和市场体系 ①市场的定义:商品交换的场所。
既包括有形市场(商店、集市贸易等),也包括(技术服务、上购物等)⽆形市场。
其本质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由于⼈们认识和划分市场的⾓度不同,市场可分为很多种:从流通环节看,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从流通时序看,有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从流通地域看,有城市、农村、国际、国内市场;从组织形式来看,有商店、购物中⼼、集市贸易、批发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从竞争程度来看,有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等。
②市场体系:所有以上这些市场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就组成⼀个有机统⼀体——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按功能划分两⼤类:商品市场、⽣产要素市场 商品市场和⽣产要素市场的关系: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产要素(如⼟地、劳动⼒、资本、技术等)最先是作为商品的特殊形式⽽存在、发展,并逐步分离出来形成独⽴的市场形态,它是为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特殊服务。
在这⾥要注意:市场和市场体系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载体,也是实现国民收⼊分配的主要渠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各种⽣产要素的结合,都是通过市场和市场体系来实现的。
(2)市场经济的内涵 ⾃然经济,是以⼀家⼀户、⼀个族群为单位,使有限的⼈⼒、物⼒服从于家长式⾸领的意志,进⾏资源组合。
因此其⽣产能⼒有极⼤的局限性。
计划经济,是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听命于政府系统或权⼒部门。
因此,有限的组织、协调、指挥能⼒也难以驾驭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能⼒。
市场经济,它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这是它区别于⾃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之所在。
市场经济有效地解决了⽣产什么,如何⽣产和为谁⽣产这经济活动中的三⼤基本问题。
这是因为由市场配置资源,商品和劳务的⽣产就必须按市场需求进⾏,并且通过竞争提⾼技术、降低成本,按投⼊⽣产要素的数量和经济分配收⼊。
因此,市场经济不仅决定社会⽣产的⽅式和交换的⽅式,⽽且也决定分配的⽅式。
市场体系名词解释1. 市场体系的定义市场体系是指由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交易所构成的经济组织形式。
它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体系中,买方和卖方之间通过价格机制进行交流和协调,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市场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或环境。
在市场中,买方和卖方可以通过交易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市场可以分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两种形式。
•实体市场:是指具有实际物理存在的交易场所,如传统的农产品市场、肉菜市场等。
•虚拟市场:是指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进行交易的市场,如电商平台、股票交易所等。
3. 买方和卖方买方是指在市场中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买方通常是消费者或企业,他们通过支付货币来获取所需的商品或服务。
卖方是指在市场中出售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卖方通常是生产者或供应商,他们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来获取货币收入。
买方和卖方的关系是市场体系中的核心,他们通过交易来满足各自的需求,并通过竞争和协商来确定价格和交易条件。
4.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买方和卖方之间在市场上形成的相互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时,就会产生价格变动和资源配置调整。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从而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从而促使生产者增加生产量。
供求关系的平衡是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
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市场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5.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在市场体系中,价格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的货币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关系。
价格机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价格的形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或其他机构决定的。
•价格的变动可以引导买方和卖方的行为,从而调整供求关系。
•价格的变动可以反映市场信息,指导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
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
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
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
假如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的总和。
尽管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2008年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难和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快速而卓有成效的反应赢得了国内国际一致的尊重和认可,这里面体现了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高效,但是假如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巨大财富作后盾也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7号”的圆满发射,这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07年则达到了3629美元,2007年是1952年的30.5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体系第一章:市场体系概述1.1 市场与市场体系的概念解释市场的定义和特征引入市场体系的概念1.2 市场体系的构成介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区别和联系阐述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的功能和作用1.3 市场体系的作用解释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探讨市场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市场机制与市场秩序2.1 市场机制的构成介绍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解释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关系2.2 市场秩序的维护探讨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护手段分析市场失灵和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影响2.3 市场规则与监管介绍市场规则的种类和作用阐述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和方法第三章:市场竞争与垄断3.1 市场竞争的性质和类型解释竞争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市场竞争的类型和影响因素3.2 竞争机制的作用阐述竞争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探讨竞争对市场效率的影响3.3 垄断现象及其影响解释垄断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分析垄断对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率的影响第四章: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4.1 市场经济的特征与优势阐述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竞争和法治特征分析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高效率4.2 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解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探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4.3 宏观调控与市场关系的平衡分析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关系阐述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关系的平衡的重要性第五章: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5.1 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市场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和挑战5.2 市场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阐述我国市场体系改革的历程和成果提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议5.3 市场体系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趋势探讨市场体系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第六章:电子商务与市场体系6.1 电子商务的兴起解释电子商务的定义和特点阐述电子商务对市场体系的影响6.2 电子商务与市场机制分析电子商务如何改变市场机制探讨电子商务对市场竞争的影响6.3 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策略提出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策略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第七章:全球市场体系与一体化7.1 全球市场体系的概念与特征解释全球市场体系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全球市场体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7.2 全球市场体系的一体化进程分析全球市场体系一体化的原因和过程探讨全球市场体系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3 我国在全球市场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阐述我国在全球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提出我国在全球市场体系中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第八章:市场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8.1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局限性8.2 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分析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探讨市场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3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提出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九章:市场体系与消费者行为9.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类型阐述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9.2 市场体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市场体系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探讨市场体系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9.3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提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营销策略引导消费者行为第十章:市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阐述可持续发展对市场体系的要求10.2 市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市场体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市场体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0.3 市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市场体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策略分析市场体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重点解析1. 市场体系的概念和构成:理解市场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市场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