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ppt)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5
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循证实践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中药品种及中医特色疗法的推荐意见、证据级别、操作方法及用法用量,并对其证据内容与安全性进行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科医生、综合医院的西医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及基层从业人员针对各阶段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中医药防治方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57—2021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DB44/T 2218.1—2019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总则3 术语和定义GB/T 15657—2021、DB44/T 2218.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间的比值,主要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3.2溻渍外敷 pooling external application将含有中药药液的敷料(纱布或棉垫)湿敷或泡洗患处的中医技术。
3.3中药熏洗(足浴)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将熏洗用的中药煮沸,倒入木桶后先熏蒸患足,温度下降至35℃后将双足置于药液盆内浸泡。
3.4奚氏祛腐清筋术 Xi's technique of removing rot and clearing tendons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坏死的肌腱,采取“啄食法”清除病灶处肌腱、筋膜及周围坏死的组织,消灭潜行性死腔,排除深部积脓和臭秽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
3.5蚕食清创术 silkworm debridement依据疮面坏死分界线采用循序多次的方式清除干黑或秽臭之物的中医技术。
4 诊断标准4.1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8]。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2007年至2008年,在CDS(中国糖尿病杂志)组织下, 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240万。
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二、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标准。
近几年对HbA1c(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糖尿病诊断指标的研究很多,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HbA1c作为反映平均血糖和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
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明HbA1c能稳定和可靠地反映患者的预后。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已经把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首要诊断标准,最近WHO也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采用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工具,并建议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点。
然而由于我国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相关资料相对不足,尤其是我国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这包括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因此,在我国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为时尚早,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仍使用1999年指南标准: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混乱表现)加随机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7.0mmol/L。
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a只有相对应的2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h血糖≥12.2mmol/L;糖耐量异常:2h血糖≥8.9mmol/L且<12.2mmol/L三、关于糖尿病的血糖的控制目标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这次把HbA1c的控制标准定为<7%,其主要根据是:(1)与国际上主要的糖尿病指南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