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基础及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6
焊接工艺的基本内容焊接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通过熔化或塑性变形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它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连接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焊接工艺的基本内容包括焊接原理、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和焊接操作。
焊接原理是理解和掌握焊接工艺的基础。
焊接原理包括焊接热源的产生和传递、焊接材料的熔化和凝固、焊接接头的形成和冷却等方面。
焊接热源的产生和传递是通过电弧、电阻、激光等方式将能量转化为热能,使焊接材料达到熔化或塑性变形的温度。
焊接材料的熔化和凝固是焊接接头形成的基础,冷却过程则决定了焊接接头的性能。
焊接设备是进行焊接工艺的工具。
常见的焊接设备包括电弧焊机、气体保护焊机、激光焊机等。
电弧焊机是使用电弧作为热源进行焊接的设备,气体保护焊机是通过保护气体来保护焊接接头的设备,激光焊机则是使用激光束进行焊接的设备。
除了焊接设备外,还需要配备适当的辅助设备,如焊接夹具、焊接电源等。
焊接材料是进行焊接工艺的主要材料。
常见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等。
焊条是一种金属材料,通过电弧的热能将焊接接头熔化并形成连接。
焊丝是一种细丝状金属材料,通过电弧或激光的热能将焊接接头熔化并形成连接。
焊剂是一种辅助材料,用于清除焊接接头表面的氧化物,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
焊接操作是进行焊接工艺的关键环节。
焊接操作包括焊接接头的准备、焊接设备的调试、焊接材料的选择和焊接操作的控制等方面。
焊接接头的准备包括清洁接头表面、调整接头尺寸和形状等。
焊接设备的调试包括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的调整等。
焊接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焊接接头的材质和要求来确定。
焊接操作的控制需要掌握合适的焊接参数和技巧,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焊接工艺的基本内容包括焊接原理、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和焊接操作。
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效率。
焊接工艺及原理一、焊接基本原理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间结合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或高压使两个工件产生塑性变形,以实现连接。
二、焊接方法与分类1.熔焊:将工件加热至熔点,形成熔池,冷却凝固后形成连接。
常见的熔焊方法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
2.压焊:通过施加压力,使两个工件在固态下产生塑性变形,实现连接。
常见的压焊方法包括电阻焊、超声波焊、摩擦焊等。
3.钎焊:使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作为钎料,将工件加热至钎料熔化,填充接头间隙,实现连接。
常见的钎焊方法包括火焰钎焊、烙铁钎焊等。
三、焊接材料1.母材:被焊接的金属材料。
2.填充金属:用于填充接头间隙的金属材料,可根据母材和焊接方法选择。
3.钎料:用于钎焊的金属材料,其熔点应低于母材。
四、焊接工艺参数1.焊接电流:焊接过程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效率。
2.焊接电压:电弧焊中电弧两端的电压,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和焊接质量。
3.焊接速度:焊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焊缝长度,影响焊接效率和接头质量。
4.预热温度:对于某些高强度钢或铸铁等材料,焊接前需要进行预热以提高接头质量。
5.后热温度:焊接完成后对工件进行后热处理,以促进接头组织转变和消除残余应力。
6.保温时间:后热处理过程中保持工件温度的时间,影响接头组织和性能。
五、焊接变形与控制1.热变形:由于焊接过程中局部加热和不均匀冷却导致的变形。
控制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顺序、采用对称焊接、局部散热等措施。
2.残余应力变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在工件内部造成的变形。
控制方法包括合理安排焊接顺序、采用振动消除应力等方法。
3.收缩变形:由于焊接过程中熔池的液态金属凝固后体积收缩导致的变形。
控制方法包括减小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增加填充金属等措施。
六、焊接缺陷及防止1.气孔:由于保护不良或母材有锈等原因导致的气体未及时逸出形成的空穴。
防止方法包括加强保护、清理母材表面等措施。
常⽤焊接⽅法的焊接基础知识常⽤焊接⽅法的焊接基础知识焊接⽅法⼀、焊条电弧焊焊接电源的种类和极性进⾏焊条电弧焊时,采⽤的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两⼤类,根据焊条的性质进⾏选择,焊接电源的选择通常酸性焊条可采⽤交流、直流两种电源,⼀般优先选⽤交流电源,碱性焊条由于电弧稳定性差,所以必须使⽤直流电源,但对药⽪中含有较多稳弧剂的碱性焊条(如低氢钾型),也可使⽤交流电源,此时电源的空载电压应较⾼些。
极性的选择碱性焊条采⽤反接,碱性焊条采⽤正接时,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严重,采⽤反接时,燃烧稳定,飞溅少,酸性焊条,如果使⽤直流电源时,通常采⽤正接,因为阳极部分的温度⾼于阴极部分,所以⽤正接可以得到较⼤的熔深,焊接厚板时,可采⽤正接,⽽焊接薄板、铸铁、有⾊⾦属时,应采⽤反接。
焊条直径焊条直径的⼤⼩取决于被焊材料的厚度,所处的焊接位置及焊接接头的形式和焊道层次等因素,打底焊要选⽤较细的焊条,最好选⽤直径不超过3.2mm的焊条焊接,T型接头应⽐对接接头使⽤的焊条粗些,焊条选⽤原则碳钢和某些低合⾦钢焊条选⽤,⼀般是按焊缝与母材等强度的原则选⽤,但应注意以下问题:1)⼀般钢材按屈服点来确定等级(如Q235),⽽碳钢焊条是按熔敷⾦属抗拉强度的最低值来定强度等级的,因此不能混淆,应按母材的抗拉强度等级相同的焊条;2)对于强度级别较低的钢材,基本是按等强度原则,但对于焊接结构刚性⼤、受⼒情况复杂的⼯件,选⽤焊条时,应考虑焊缝塑性,可选⽤⽐母材低⼀级别抗拉强度的焊条。
不同类钢种的焊接,⼀般应选⽤介于两者之间或选⽤强度等级较⾼的钢材⼀侧所需⽤的焊条,如Q235与16Mn焊接,宜选⽤E50级的焊条焊接电流焊接电流时焊接电弧焊中最重要的⼯艺参数,也是焊⼯在操作过程中唯⼀需要调节的参数,选择焊接电流时,主要由焊条直径、焊接位置和焊接层次来决定,焊条直径越粗,焊接电流越⼤,每种焊条都有⼀个的电流范围见表1-1各种焊条直径的使⽤电流参数表(新型焊机有特殊情况除外)表1-12)焊接位置,在平焊位置时,可选⽤偏⼤的焊接电流,横、仰、所选⽤的电流应⽐平焊⼩5%-10%左右,⽴焊时应⽐平焊⼩10%-15%,3)焊道层次,打底焊道,特别是单⾯焊双⾯成型时,使⽤的电流要⼩⼀些,这样便于操作和保证背⾯焊道的质量,填充焊道时,为提⾼效率,通常使⽤较⼤的焊接电流,⽽盖⾯焊道时,为防⽌咬边和获得美观的焊缝,使⽤的电流应⼩⼀些,4)焊接层次每层焊道厚度约等于焊条直径的0.8-1.2倍的,⼀般情况厚度不超过4-5mm,5)电弧电压电弧电压由焊⼯根据具体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主要由电弧长度决定,在焊接过程中要求电弧长度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电弧不稳定的现象。
20种不同的焊接⽅式焊接基础知识。
20种焊接⽅式不同的焊接⽅法有不同的焊接⼯艺不同的焊接⽅法有不同的焊接⼯艺。
焊接⼯艺主要根据被焊⼯件的材质、牌号、化学成分,焊件结构类型,焊接性能要求来确定。
⾸先要确定焊接⽅法,如⼿弧焊、埋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体保护焊等等,焊接⽅法的种类⾮常多,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确定焊接⽅法后,再制定焊接⼯艺参数,焊接⼯艺参数的种类各不相同,如⼿弧焊主要包括:焊条型号(或牌号)、直径、电流、电压、焊接电源种类、极性接法、焊接层数、道数、检验⽅法等。
焊接⽅法基础知识焊接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并⽤,来达到原⼦之间的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艺过程叫焊接。
电弧定义: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在两极间产⽣强烈⽽持久的⽓体放电现象—叫电弧。
〈1〉按电流种类可分为:交流电弧、直流电弧和脉冲电弧。
〈2〉按电弧的状态可分为:⾃由电弧和压缩电弧(如等离⼦弧)。
〈3〉按电极材料可分为:熔化极电弧和不熔化极电弧。
母材定义:被焊接的⾦属---叫做母材。
熔滴定义:焊丝先端受热后熔化,并向熔池过渡的液态⾦属滴---叫做熔滴。
熔池定义:熔焊时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定⼏何形状的液态⾦属部分---叫做熔池。
焊缝定义:焊接后焊件中所形成的结合部分。
焊缝⾦属定义: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属(焊丝、焊条等)凝固后形成的那部分⾦属。
保护⽓体定义:焊接中⽤于保护⾦属熔滴以及熔池免受外界有害⽓体(氢、氧、氮)侵⼊的⽓体---保护⽓体。
焊接技术定义:各种焊接⽅法、焊接材料、焊接⼯艺以及焊接设备等及其基础理论的总称—叫焊接技术。
焊接⼯艺及包含内容定义:焊接过程中的⼀整套⼯艺程序及其技术规定。
内容包括:焊接⽅法、焊前准备加⼯、装配、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艺参数以及焊后处理等。
CO2焊接定义:⽤纯度> 99.98% 的CO2做保护⽓体的熔化极⽓体保护焊—称为CO2焊。
MAG焊接定义:⽤混合⽓体75--95% Ar + 25--5 % CO2 ,(标准配⽐:80%Ar + 20%CO2 )做保护⽓体的熔化极⽓体保护焊—称为MAG焊,也叫熔化极活性⽓体保护焊。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焊接工艺概述
1.什么是焊接
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压力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连接成一体的工业技术。
2.焊接的分类
焊接可以分为气焊、电弧焊、激光焊、等离子焊等多种类型。
3.焊接的应用领域
焊接技术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建筑工程、铁路桥梁和压力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焊接安全
1.安全注意事项
在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
2.焊接中的危险
焊接工作中常常会有火花飞溅和气体放射等危险,因此需要注意防护措施。
第三章:电弧焊
1.电弧焊的工艺特点
电弧焊是通过电弧加热使焊接材料熔化并通过熔融状态的金属流动来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
2.电弧焊的设备
电弧焊的设备包括焊接机、焊接电源、电缆和夹具等部分。
第四章:气焊
1.气焊的原理
气焊是使用乙炔、氧气等气体进行加热,使金属材料熔化并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
2.气焊的应用
气焊在制造行业、建筑业、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第五章:焊接材料
1.焊接材料的选择
焊接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焊接工艺、要求的焊接性能以及预测的使用寿命等因素进行考虑。
2.常用的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等多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材料有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等。
结语
以上是本次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焊接工艺,掌握焊接技能。
1 焊接工艺基础知识1.1 焊接接头的种类及接头型式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简称为接头)。
它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其邻近的母材组成。
在焊接结构中焊接接头起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连接作用,即把两焊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是传力作用,即传递焊件所承受的载荷。
根据GB/T3375—94《焊接名词术语》中的规定,焊接接头可分为10种类型,即对接接头、T形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端接接头、套管接头、斜对接接头、卷边接头和锁底接头,如图1。
其中以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应用最为普遍。
(一)对接接头两件表面构成大于或等于135°,小于或等于180°夹角的接头,叫做对接接头。
在各种焊接结构中它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接头型式。
钢板厚度在6mm以下,除重要结构外,一般不开坡口。
厚度不同的钢板对接的两板厚度差(δ—δ1)不超过表1—1规定时,则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按较厚板的尺寸数据来选取;否则,应在厚板上作出如图1—1所示的单面或双面削薄;其削薄长度L≥3(δ—δ1)。
图1—1 不同厚度板材的对接(a)单面削薄,(b)双面削薄表1-1较薄板厚度δ1 ≤2~5 >5~9 >9~12 >12允许厚度差1 2 3 4(δ—δ1)(二)角接接头两焊件端面间构成大于30°、小于135°夹角的接头,叫做角接接头,见图1—2。
这种接头受力状况不太好,常用于不重要的结构中。
图1—2 角接接头(a)I形坡口;(b)带钝边单边V形坡口(三)T形接头一件之端面与另一件表面构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头,叫做T形接头,见图1—3。
图1—3 T形接头(四)搭接接头两件部分重叠构成的接头叫搭接接头,见图1—4。
图1—4 搭接接头(a)I形坡口,(b)圆孔内塞焊;(c)长孔内角焊搭接接头根据其结构形式和对强度的要求,分为不开坡口、圆孔内塞焊和长孔内角焊三种形式,见图1—4。
I形坡口的搭接接头,一般用于厚度12mm以下的钢板,其重叠部分≥2(δ1+δ2),双面焊接。
焊接工艺方法及操作规程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严格遵守焊接工艺方法及操作规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焊接的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
一、焊接工艺方法1.焊接方式常用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电弧焊、气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
2.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厚度、强度等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等是常用的焊接材料。
3.焊接电流与电压焊接电流和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厚度和焊接位置确定。
一般情况下,通过试焊或参考焊接手册确定合适的电流和电压。
4.焊接参数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焊接速度、电流、电压、电弧长度等。
焊接时应根据焊接材料和焊缝形式合理调整焊接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5.焊接工艺优化通过改变焊接顺序、焊接方法和焊接参数等,可以优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二、焊接操作规程1.前期准备a.焊接设备检查:检查焊机、气瓶、电源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b. 工件准备:清除焊接表面的污物、氧化物和涂层。
对于厚度大于3mm的材料,可以进行V型、U型或J型预备焊缝。
2.开始焊接a.焊接设备调试: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位置调整焊接电流和电压。
确认焊机和气瓶是否正常工作。
b.将焊接件固定在焊接位置。
可以使用夹具或固定设备来保持焊接件的稳定。
3.进行焊接a.焊接开始前,应将焊机和气瓶等设备预热至适当温度。
b.按照焊接规程,调整焊接速度、电流和电压。
c.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使焊条或焊丝均匀熔化,形成均匀的焊缝。
4.检查焊接质量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焊缝检查。
检查焊接缺陷如气孔、裂纹、未熔合等。
如发现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5.清理焊缝和设备焊接结束后,应清理焊接缝周围的焊渣,并妥善保存焊接设备。
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火灾和事故发生。
总结:。
焊接工艺基础知识在现代制造业中,焊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它将多个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整体结构。
焊接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工艺和技术,掌握焊接基础知识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焊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
一、焊接的定义和分类焊接是指通过加热金属部件至熔点,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熔融并冷却后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根据焊接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焊接分为金属焊接和非金属焊接。
金属焊接主要包括电弧焊、气体焊、摩擦焊等。
非金属焊接则包括塑料焊接、橡胶焊接等。
二、焊接过程焊接过程包括预热、熔化、冷却三个阶段。
在预热阶段,通过加热金属部件,使其温度达到一定程度,以保证焊接质量。
在熔化阶段,焊接材料会熔融形成焊缝。
在冷却阶段,焊缝会逐渐冷却并形成坚固的连接。
三、焊接材料焊接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合进行焊接。
此外,焊接中还需要使用焊条、焊丝等辅助材料,以提供熔化金属的填充。
四、焊接技术要点1. 准备工作:在进行焊接之前,首先需要对金属部件进行清洁和除锈处理,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2. 焊接位置:选择正确的焊接位置和角度对于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在焊接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焊接接头暴露在焊接区域。
3. 焊接电流和温度:控制好焊接电流和温度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焊接方式,选择合适的电流和温度进行焊接。
4. 焊接速度:焊接速度对于焊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过快的焊接速度会导致焊接接头质量不均匀,过慢则容易产生焊缝缺陷。
5. 焊接保护: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焊接,以防止焊接接头受到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影响。
五、焊接质量检测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
常用的焊接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目测、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判断焊接接头是否存在缺陷和裂纹等问题。
六、焊接安全在进行焊接作业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焊接作业中会产生高温和明火,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焊接面罩、手套等,以避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