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新生入学适应
- 格式:pptx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41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的自我调适葛静霞(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摘要: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教人自救。
大学新生已经能够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自我调适.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实现自救。
本文就此从“寻求帮助。
熟悉新生活”、“端正思想,确立新目标”、“调整心态。
转换新视角”、“磨炼意志.促进心健康”四个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心理自我调适适应是人的本能,是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大学相对于中学来说,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的期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必将给每个大学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心理问题。
他们既要在生理上适应水土、气候、饮食等的改变.又要在心理上适应生活时空的差异、老师同学的不同,以及学习方式、管理制度的变化等,这时极容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焦虑、心理压力大、失落和孤独感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有的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如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摆在每一位大学新生面前的首要课题。
有许多学者从学校、社会等角度,对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出了很多做法和建议。
这对缓和大学新生的心理压力.调适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因素都是外因,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教人自救.大学新生已经能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
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实现自救。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提出粗浅看法。
一、寻求帮助。
熟悉新生活“独在异乡为异客”。
当新生背着行囊,告别家乡。
跨人新的校门时。
一切都是陌生的。
作为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从此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这时要放下面子。
克服拘谨、胆怯的心理。
虚心向老师或高年级同学或老乡请教.经他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情况和学习方法、管理制度等.及早了解专业特点,确立专业思想。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施展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能力等。
适时转变角色优化大学生活------大学生入学适应与心理健康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来自XXXX,受学院委托,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的观点。
今天的主题是大学生入适应与心理健康,我将从适应的要求,适应的分类和适应训练的策略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寻找“适时转变角色,优化大学生活的答案。
”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的表现。
简言之,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密切相关,它是人生获得成功的胆提基础,是获得正确思维的保证,也是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保障。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大学新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是其社会适应的前奏曲。
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提高大学生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适应大学生活,完成大学生作为“文化人”与“社会人”的培养任务,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对中学而言,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大一学生要面对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探索性;学习方式的全方位;学习态度的自主性、自觉性。
(2)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由父母照顾到自我照顾,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处理日常事务。
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可以与社会进行广泛接触,对社会现象更加了解,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选择。
(3)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全国各地、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产生矛盾,尤其对中学时代缺乏住读经验的学生而言,这是不小的变化。
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师的限制,交往的范围扩大,但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看到觉民中学又多了这么多张新面孔,我感到很开心。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受学校领导的委托,我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呢?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呢?应该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呢?下面围绕这三个问题跟大家谈一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我国著名学者申荷永、高岚曾讲过一个通俗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钓鱼人”聚在一个大河潭边钓鱼,钓鱼时他们发现有人在上游被水冲进水潭挣扎着求救。
于是,有一个钓鱼人便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予以抢救。
但在这时,他们又见另一个被冲下来的落水者,另一个钓鱼人又跳人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他们同时发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落水者,,这三个钓鱼者己经是手忙脚乱,难以应付了。
此时,有一个钓鱼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离开现场去了上游,想做一项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工作,他在落水处插上一块木牌警告并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但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下水潭。
后来,其中一个钓鱼人最终明白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做另一项工作:教会人们游泳。
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性,不易被冲走,即使被冲入急流中,也能够独立应付,白我保护。
如果以此来比喻,那位要教人们水性钓鱼人所做的工作,就好比是心理健康教育了,他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教人们如何预防危险发生,还教人们处于危急时进行应对的能力。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白己的心理是健康的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哪些呢?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白己的人。
第二章入学适应心理【教学目的与要求】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本章阐述和分析了大学新生常见的不适应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重点】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及调适【教学难点】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及调适【教学思路】【授课方式】讲授课堂讨论【课时】 2【启发式提问】【指定参考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刚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其心理往往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异变,这主要表现在理想和目标的失落、自我价值感的困惑、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不良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只有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转变个人角色,才能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而成功的渡过大学时代。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一节适应的概述【本节要点】阐述适应的概念类型及机制一什么是适应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如对光的变化的适应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等。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
有机体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它可以概括为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同化和顺应。
适应状态则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
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某一个水平的平衡会成为另一个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常见问题及原因调节方法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常见问题及原因(一)生活与环境适应问题。
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自己能否合理、有效地安排日常生活是生活适应的重要内容。
(二)人际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前,许多人没有真正过过集体生活,无须处理人际相处问题。
(三)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适应、学习能力不适应和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等三个方面。
(四)自我适应问题。
自我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识不清楚,自我意识不客观。
新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往往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脱节、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第一个心理准备:现在该学会一个人走了我们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孩子都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每一阶段,但在此前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伴随着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大学的生活与以前的状态完全不同,我们远离父母,也许没了父母的唠叨,但也没了他们为你准备的可口饭菜,洗烫整齐的衣物,老师不再时刻关注你、提醒你。
生活学习都如你自己所愿,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的环境,我们就会出现“适应障碍”,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学会一个人走”。
一个人走意味着虽心里牵挂爸爸妈妈,但并不因为这份牵挂裹足不前,而是心怀感恩的背上行囊上路;一个人走意味着学会承担与规划,承担自己的生活琐事独立生活,规划学习与未来,学会学习;一个人走意味着做一个健全的,有独立人格的人,不因为别人的不接纳而贬低自己陷入自卑情绪,也不因为别人的喜欢而高估自己而自傲,所以一个人走并不孤单。
第二个心理准备:调整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每个人对未来总是充满幻想和憧憬,所以很多新生刚入学时,都会对大学的环境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这是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大家已经把大学校园理想化,当我们踏入校园后才发现:校园没有想象中的大、图书馆藏书不够多、教室不漂亮、宿舍楼很破、网速很慢、老师谈吐也缺乏睿智、风趣......看着这些你有的只是抱怨,因为抱怨可能就想逃离,因为我们用一个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安康教案〔精选11篇〕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安康教案〔精选11篇〕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安康教案篇1教学要求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2.根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展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
教学难点学生可以言行合一,不但明白,而且能自觉地做到。
课前准备:我们学校的图片教学时间:教学本课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一〔2〕班的小学生了。
2.学会说:“老师早,同学早,老师好,同学好,老师再见。
3.会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小学一〔2〕班的小学生。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是老师,数学老师是老师,我们班有位同学。
4.理解日常的课堂常规。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学会问好1.〔出示插图〕仔细看图,你看明白了什么?〔以“欢送新同学”为主题。
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
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
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
校园里,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
〕2.是呀,我们也学着图画上来问问好,问好时,我们可以鞠躬,假如以后你当上少先队员,那可以敬队礼。
〔师生起立,互相问好〕3.评价:表情是否是微笑,声音是否响亮,态度是否大方。
4.早晨看见老师可以说老师早,中午呢?下午呢?校外呢?5.仿照刚刚的样子同学之间问声好,老师和同学之间问声好。
在上每节课之前,老师和同学都要有礼貌地问好,这表示我们之间的互相尊重,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进展问好。
〕〔二〕明确自己是一名小学生。
1.刚刚有的同学脸上笑眯眯的,你们为什么快乐呢?学习说话: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有表情〕2.学习儿歌: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背上我的小书包,高快乐兴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