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脍炙人口的成语
- 格式:docx
- 大小:22.07 KB
- 文档页数:3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席不暇暖】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
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难兄难弟】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身无长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1. 望梅止渴。
你想想看呀,就像在炎热的夏天,你特别口渴,又没水喝的时候,有人跟你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酸甜可口,你是不是瞬间就感觉不那么渴啦?就像曹操当年带着士兵赶路,用这个办法让大家提起精神呢!
2. 割席分坐。
哎呀,这就好像你和一个朋友,本来好好的,结果发现你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那是不是就得像管宁和华歆一样“割席分坐”呀!比如你喜欢读书学习,可你的朋友就只知道玩游戏,那可不得分开呀!
3. 难兄难弟。
嘿,这就好比你和你的好哥们儿,有难一起当,有福一起享,这不就是“难兄难弟”嘛!就像陈元方和陈季方两兄弟一样相互扶持。
4. 一往情深。
哇塞,当你特别特别喜欢一个人,心里只有他(她),那就是一往情深呀!就如同桓子野对音乐那样的痴迷热爱。
5. 卿卿我我。
哈哈,你看那些小情侣整天甜甜蜜蜜,互相亲昵地称呼,不就是卿卿我我嘛!就像王戎和他妻子那样恩爱呀。
6. 渐入佳境。
这不就跟你学习一项新技能一样嘛,一开始可能比较难,但慢慢就越来越顺了,不就是渐入佳境啦!就像顾恺之画画,刚开始可能不咋样,后面越来越好咯!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真的很有意思,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找到对应的例子,特别好玩!。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四字成语1.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有哪些1、一览无余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览:看;余:剩余。
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
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也作“一览无遗”。
2、千岩万壑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3、才疏志大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4、略见一斑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5、新亭对泣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
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成语1、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
见到座上有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
”王恭没有答话。
王大走后,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了过去。
王恭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来认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索取的。
”王恭回答说:“你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不备多余的东西。
”2、小时了了: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
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声或是中表亲戚,守门人才肯通报。
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
”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
《世说新语》是中国唐朝著名文人、文学家、历史学家许慎所著的一本名言历史书,以采集了三国、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人物故事、表述、对话为主要内容,被誉为“中国人的人类学”。
下面是一些《世说新语》中常被引用的成语及典故:
1. 井底之蛙,形容眼光狭窄,见识不开阔。
出自“优孟”的典故。
2. 狐假虎威,比喻利用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出自“庄周梦蝶”的典故。
3. 断鹤续凫,比喻因人或事物离散而感到不安。
出自“桓公的谢杭州”的典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出自“子贡的谈资”的典故。
5. 画龙点睛,比喻文章或语言的点睛之笔。
出自“张怀瓘画像”的典故。
6. 同舟共济,比喻在共同的困难面前互相帮助合作。
出自“曹操求马超”的典故。
7. 囊萤照书,形容阅读用的光线昏暗。
出自“蒯通的讲书”的典故。
8. 成事不说,败事冲一冲,比喻面对危险或困境时不气馁放弃,而是要果断应对。
出自“王某题壁”的典故。
9. 滥竽充数,形容没有真正技能但装作会的现象。
出自“殷中决策舞”的典故。
10. 饮鸩止渴,比喻不顾后果地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自“项羽在乌江喝孟尝君送来的毒酒”的典故。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席不暇暖】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
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难兄难弟】出处:《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身无长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处:《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1、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2、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3、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4、七步成诗:形容人才思敏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5、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6、才疏志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7、千巖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本脍炙人口的笔记小说,它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的文人逸事和哲理故事。
这部作品中有许多成语流传至今,例如: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这个故事来源于《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管中窥豹":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见识狭隘,只看到部分而无法看清全貌。
"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1、难兄难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割席绝交:“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小时了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汗出如浆:“-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5、黑白分明:“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6、吴牛喘月:“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7、神色自若:“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
」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8、百端交集:“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
”9、楚楚可怜:“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10、应接不暇:“-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1、七步成章:“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2、骨肉相残:“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13、拾人牙慧:“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14、标新立异:“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15、登峰造极:“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16、掷地有声:“-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17、清风朗月:“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18、真金百炼:“-精金百炼,在割能断。
”19、松柏之志:“-松柏之志犹存。
”20、君臣之好:“刘为侍中,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
”21、神态自若:“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22、举止自若:“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23、东床坦腹:“”-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100个成语摘要:一、世说新语简介二、成语的概念及特点三、100 个成语列表1.拔宅飞升2.八面玲珑3.不拘小节4.才高八斗5.车水马龙6.乘风破浪7.淡泊名利8.遁世无闷9.发扬光大10.风味萧然...95.知易行难96.直言不讳97.珠光宝气98.捉襟见肘99.卓尔不群100.壮志凌云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与价值正文:【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宋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等文人编写。
该书以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为主,通过描绘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当时的士族风采和名士风流。
其中,包含了大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成语的概念及特点】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具有独特意义的词语组合。
成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来源。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等特点,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准确和富有表现力。
【100 个成语列表】1.拔宅飞升:形容地位高升,一下子跃居显要地位。
2.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事圆滑,面面俱到。
3.不拘小节:指不拘泥于琐碎的小事情,不拘泥于细节。
4.才高八斗:形容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5.车水马龙:形容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流如织的繁华景象。
6.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7.淡泊名利:指对名利看得很淡,不热衷于追求名利。
8.遁世无闷:指隐居避世,没有烦恼。
9.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高度的发展。
10.风味萧然:形容气氛、情调或格调高雅。
...95.知易行难:指理论上的认识容易,实际操作困难。
96.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97.珠光宝气:形容物品华贵,光彩夺目。
98.捉襟见肘:形容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99.卓尔不群:指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品质和才华。
100.壮志凌云:形容志向远大,抱负不凡。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与价值】世说新语中的这100 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世说新语》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席不暇暖】出处:《世说新语·德行》XXX(XXX)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
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难兄难弟】出处:《世说新语·德行》XXX方子长文,有英才,与XXX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之太丘。
XXX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高低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身无长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XXX从会稽还,XXX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XXX:“XXX,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XXX。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XXX羞涩、家徒四壁反义词:绰不足裕、丰衣足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处:《世说新语·言语》XXX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XXX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XXX:“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XXX:“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处:《世说新语·言语》XXX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XXX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世说新语成语故事25个一、草木皆兵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屈原被秦军围困在了楚国的城墙内。
敌军守备森严,屈原心生退意。
一天,他在城墙上散步时,看见了一片茂盛的小草,觉得情况不太对劲。
他立刻回到房中,整理思路,最终设法发展起了一支精锐军队,从而成功突围。
这个故事形成了“草木皆兵”的成语,用以形容敌人心虚,人人自危的情况。
二、只争朝夕西汉时期,有个叫邓禹的人,在生活中非常勤奋,每天都用功读书。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颗橙子树,每个人都想要摘到。
邓禹焚香祈祷,希望能在早上日出之前摘到橙子。
结果他成功了。
这个故事形成了“只争朝夕”的成语,用以形容要珍惜时机,积极行动。
三、登堂入室明代时期,有个少年叫王阳明,他非常聪明才华出众。
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学者,请教一些问题。
刚开始,他只能站在门口进行交谈。
但是王阳明不愿意停留在门口,他希望能够进入屋内与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于是,他每天都去拜访,最后终于得到了学者的赏识,被邀请进入屋内。
这个故事形成了“登堂入室”的成语,用以形容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的认可和更深入的交流。
四、亡羊补牢有一位农民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他不小心把一只羊遗忘在了山上。
当他发现时,已经晚了。
他非常后悔,但是他不放弃。
他很快采取了补救措施,加强了栅栏,确保再也没有羊会丢失。
这个故事形成了“亡羊补牢”的成语,用以形容事后补救的行为。
五、茅塞顿开战国时期,有个叫曹操的人,是一位贵族子弟,但并不懂军事。
有一天,他前去拜访一位军事家,希望得到一些建议。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曹操突然茅塞顿开,开始理解了军事战略。
这个故事形成了“茅塞顿开”的成语,用以形容突然顿悟,豁然开朗。
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国时期,刘备带着军队攻打蜀地。
为了避开敌人,他在陈仓一带修建了一条道路,让敌人疑惑他的真实意图。
同时,他派遣部分军队悄悄地渡过了陈仓。
最终,刘备成功占领了蜀地。
这个故事形成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成语,用以形容敌人看到的是一个表象,实际上却是在暗中做一些准备。
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和成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名著,记录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政治生活、文化思潮等内容,被视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其中不乏各种典故和成语,成为后人学习和运用的重要素材。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1. 渔翁得利:出自《世说新语·官话》。
意为不经意间得到好处。
比喻事情的结局出乎意料或因机缘巧合而获得成功。
2. 坐井观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意为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看到全局。
比喻眼界狭窄,缺乏全局观。
3. 一举两得: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意为一次行动能达到两个目的。
比喻做事效率高,收获多。
4. 言归于好:出自《世说新语·官话》。
意为经过争执后达成和解。
比喻消除误会,恢复友好关系。
5. 一箭双雕: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意为一次行动能达到两个目标,比喻做事效率高,收获多。
6.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意为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7. 入木三分: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意为笔力深刻,写实精细。
比喻描写得非常逼真、入情入理。
8. 马首是瞻: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意为前面的局势决定了后续的发展。
比喻做事要注重前瞻性。
9. 拔苗助长:出自《世说新语·农事》。
意为把苗拔高,反而使它们长得更慢或死亡。
比喻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
10. 纸上谈兵:出自《世说新语·军事》。
意为只有口头上的谈论而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
比喻只有理论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这些典故和成语在《世说新语》中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背景或语境,其普适性和适用性较强,可供大家参考和运用。
秦淮河的成语秦淮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内,是一条著名的历史名河。
自古以来,秦淮河畔文人墨客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秦淮河的成语,展现其中的文化魅力。
一、生活成语1.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世说新语》中描写秦淮河风景的一句诗句,后用来形容秋天天空湛蓝如水的壮丽景象。
意指天空宽广无边,美景不可言传,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2.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源于南京秦淮河畔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个画师在画一幅栩栩如生的蛇时,觉得画得还不够美,于是加上了两条腿,结果却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因此,此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过分乱加拓展,反而弄巧成拙。
二、性格成语1. 温文尔雅:这个成语出自南京秦淮河畔的清明上河图。
它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温和有礼,风度翩翩,是一种高尚的品行和精神境界。
2. 博大精深:这个成语形容知识渊博,见识广博,思维深邃。
秦淮河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历史背景常常使人感叹其博大精深。
三、爱情成语1.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源于《红楼梦》,表达了男女双方从小在一起长大,培养了深厚感情的情侣关系。
在秦淮河畔,河边的梅树与竹子常常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2. 双宿双飞:这个成语出自《琵琶记》中的角儿燕青和黄娥。
他们二人在秦淮河畔相爱,常常在河边的船上唱歌弹琴,享受着浪漫的时光。
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夫妻双方一同追求理想,共同进步。
四、动物成语1. 比翼双飞: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中的鹪鹩与鹦鹉相互追随飞行的情景。
秦淮河畔的文人墨客常常以此比喻恩爱夫妻或志同道合的伙伴。
2. 鸿图大展: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
鸿图意指伟大的图利,扬名立万。
在秦淮河畔的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展现了鸿图大展的精神。
总结:秦淮河的成语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从描写自然景物到表达情感,从性格品质到动物形象,这些成语彰显了秦淮河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世说新语成语摘抄一、管中窥豹咱就说啊,这“管中窥豹”可太有意思了。
就好比你透过一个小管子去看一只豹,只能看到一点点斑纹,就以为自己看到了整个豹呢。
我有个朋友,他看了人家写的一篇小文章,就说知道这作者的全部水平了,我就跟他说:“你这可真是管中窥豹啊,就凭这一小篇文章就给人下定义,太片面了。
”这成语就是告诉咱看事情可不能只看一点就下结论,得全面地去看。
二、肃然起敬我读到这个成语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很庄重的感觉。
你想啊,当你遇到那种特别了不起的人,或者是看到特别高尚的行为,就像看到那些在危险面前毫不犹豫去救人的英雄,你难道不会肃然起敬吗?我邻居家的老爷爷,一辈子都在做慈善,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上学。
每次想到他,我就肃然起敬,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人温暖和希望。
三、华而不实哼,这个成语说的就是那些外表好看,但是内里没啥真本事的东西或者人。
就像那些只注重包装,却没有好内容的商品。
我有一次买了个特别漂亮的盒子,以为里面是啥好东西呢,打开一看,就一点破塑料,我当时就想,这可真是华而不实啊。
做人可不能这样,光有外表没有内涵,那迟早会被人看穿的。
四、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啊,可不是说两个兄弟关系不好。
恰恰相反,是说两个人的处境都很艰难,就像那两根在风雨里飘摇的小草。
我和我发小,有段时间都失业了,两个人整天愁眉苦脸的,互相安慰。
别人看到我们就说:“哟,你们俩可真是难兄难弟啊。
”不过呢,我们俩互相鼓励,后来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五、身无长物意思就是一个人没什么多余的东西。
我认识一个画家,他就住在一个很小的屋子里,除了画具和几本书,身无长物。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画画上了,不在乎物质的东西。
他就像一只自由的鸟,只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片天空,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
这让我特别佩服,要是我,可能还做不到呢。
六、鹤立鸡群当一个人在一群人当中特别出众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成语。
就好像一只高雅的鹤站在一群普通的鸡中间,一眼就能被看到。
我们班有个学霸,每次考试成绩都特别好,而且还多才多艺。
世说新语30个成语一、难兄难弟嘿,你知道“难兄难弟”这个成语不?这可出自呢。
它本来是说兄弟俩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就像我和我那兄弟啊,有一次参加知识竞赛,我俩那知识储备量都差不多,别人都说我俩真是难兄难弟,在赛场上互相补充回答问题,可带劲了。
二、拾人牙慧这“拾人牙慧”可有点贬义哦。
说的是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我就见过这样的人,我一朋友参加小组讨论,他自己没什么想法,老是把别人说过的观点拿出来再说一遍,这不就是拾人牙慧嘛。
就像一只小鹦鹉,只会学舌,真让人瞧不起。
三、咄咄怪事“咄咄怪事”啊,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我跟你讲,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人穿着大棉袄在大热天里走,这不是咄咄怪事吗?就好像在夏天看到下雪一样,太不符合常理了。
这让我一下就想到了里那些让人觉得奇怪的事儿呢。
四、一往情深这成语可浪漫了。
是说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
我有个邻居对他养的狗就是一往情深。
那狗生病的时候,他整天守着,眼睛都熬红了。
就像梁山伯对祝英台那样,全心全意地付出感情,这就是一往情深的真实写照啊。
五、望梅止渴“望梅止渴”可有意思了。
讲的是用空想安慰自己。
我和小伙伴去爬山,爬得又累又渴的时候,我就说前面有个卖冰镇饮料的小店,其实我也不确定有没有。
大家一听,就像真的看到了饮料一样,又有了力气。
这就有点望梅止渴的感觉啦,不过还真挺管用的。
六、管中窥豹你知道啥是“管中窥豹”不?就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比如说,我刚接触一个新同学,就因为他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觉得他学习不好,这就是管中窥豹啦。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根据一点就判断整体,这可不对呢。
七、口若悬河“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道。
我有个老师就是这样,一上讲台,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知识,那口才,就像打开了水龙头,水流个不停。
就像那些里能言善辩的人一样,知识就像泉水一样从嘴里涌出来。
八、吴牛喘月这个成语有点怪哦。
是说吴地的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大口喘气。
《世说新语》中脍炙人口的成语东床快婿郗太傅(1)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2)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3),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4),因嫁女与焉。
【注释】(1)郗太傅:郗鉴,字道徽。
晋太尉,封南昌县令;与王导同受遗诏辅少主。
(2)王丞相:即王导,字茂宏,临沂人,晋元帝任命为丞相。
(3)王家诸郎:指王导的儿子〈王悦、王恬、王治、王协、王劭〉和侄子〈籍之、羲之、胡之、羡之〉等人。
(4)逸少:王羲之,字逸少,王导从子,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善于写书法,以行草著称。
【赏析】郗太傅前来王家选女婿,王家诸郎为了能入选,人人忙着梳洗打扮,各各神情庄重,都希望自己能入选;只有王羲之自在逍遥,挺着裸露的肚皮躺在东边的床上,好象一点都不相关一般,这份洒脱却正是郗太傅欣赏的形象,因此王羲之被选为女婿,这正是“东床快婿”的由来。
在这章里,我们不但见识到王羲之的与众不同、放诞不羁的形象,也反映出当时人们认同任性而为,放浪行骸,才能显出清新脱俗,甚至以为这才是智能的表征。
难兄难弟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赏析】陈氏祖孙三代,都非常有名望。
祖父陈寔,字仲弓,曾任太丘长,故名“太丘”。
他有两个儿子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在德性上两人齐名。
有一天,陈元方、陈季方的儿子各自讲述自己父亲的功绩德操,结果两人相持不下,于是找祖父陈寔出来评定高低,陈寔说:“元方和季方两兄弟在才能方面,难分高下。
”后来就以“难兄难弟”来称赞兄弟才学俱佳,并驾齐驱。
但是现今此一词汇语意改变,多用以形容同样处在困境的人。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孔融被收(1),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3),了无遽容(3)。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