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古诗分类教学设计26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古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古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1【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古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篇2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古诗》教学设计(通用15篇)《古诗》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初中古诗分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传统文化渐渐被淡忘。
而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初中古诗分类教学方案,通过系统的分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培养其欣赏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1. 教学内容:- 古诗的定义与特点- 古诗的分类及代表作欣赏- 古诗的内容与意境- 古诗的表达方式- 古诗的创作与改编2. 教学流程:- 热身环节:通过播放优秀古诗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了解古诗的美。
- 知识准备: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与现代诗歌之间的区别。
- 古诗分类导入:将古诗根据题材、体裁、结构等维度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欣赏并品味不同类型的古诗。
- 古诗代表作欣赏:选择几首代表性的古诗,结合历史背景、流派特点等,进行详细解读,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欣赏。
- 古诗内容与意境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写景、抒情、咏史、哲理等内容,理解古诗的意义与传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和表达能力。
- 古诗表达方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词语运用和形象描写等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 古诗创作与改编: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和改编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学生的古诗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诵、欣赏和解读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互相借鉴和共同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古诗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在课堂中设置创作和改编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古诗的创作与改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可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表演,评估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的基本分类,掌握不同类别古诗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古诗的分类方法。
2. 不同类别古诗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不同类别古诗的审美特征。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古诗?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类别?(二)新课讲授1. 古诗分类方法a. 以诗体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b. 以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怀古诗等。
c. 以作者分类:唐诗、宋词、元曲等。
2. 不同类别古诗的特点a. 古体诗:格律自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 近体诗:格律严谨,讲究平仄、对仗,意境深远。
c. 词: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d. 曲:以叙事为主,语言通俗,情感真挚。
(三)案例分析1. 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 以《出塞》为例,分析边塞诗的特点。
3.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分析送别诗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识别以下古诗所属类别: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 阅读以下古诗,概括其主题: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分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尝试分析其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诗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阅读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课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教学方式。
本文以古诗词微课教学为主题,设计了一套适合初中生的古诗词微课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独立分析和理解能力;3.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套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涵盖了选自唐宋时期的经典古诗词,包括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不同题材和意象的诗词,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四、教学过程本套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学习阶段和展示阶段。
1. 导入阶段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小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导入阶段还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与古诗词相关的主题。
2. 学习阶段在学习阶段,通过微课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意境表达。
同时,可以配以一些特定的音乐或者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阶段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一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展示阶段在展示阶段,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展示,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演讲或者朗诵。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词,并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阶段的活动,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又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五、评价方式在微课教学设计中,需要提供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个人创作的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之古诗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古诗微课的教学,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古诗微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下列几首经典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登鹳雀楼》- 王之涣- 《望月怀远》- 张九龄- 《登高》- 杜甫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利用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口述方式,介绍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步骤二:朗读- 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出每首古诗,注重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步骤三:理解- 提问学生古诗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的意义,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步骤四:分析- 分析古诗的结构、篇章布局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步骤五: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作一个与古诗主题相关的短文或小作品。
步骤六:分享-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个人风采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估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古诗和相关知识提问,学生进行口头回答。
-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创作练,要求学生书面完成。
- 创作成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创作成果,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资源- 短视频介绍古诗的美和重要性- 展示古诗的电子版或打印版- 学生笔记本和书写工具以上是初中语文之古诗微课教学设计的大致方案,根据具体班级和学生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分类,如写景、抒情、咏史、寓言等。
2. 通过分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古诗词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古诗词的美。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课件、相关背景资料、古诗词作品集。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古诗词朗诵音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古诗词吗?请谈谈你们喜欢的古诗词类型。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及其特点,如写景、抒情、咏史、寓言等。
2. 通过具体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古诗词的特点。
(一)写景类1. 以《春晓》为例,讲解写景类古诗词的特点。
2. 让学生欣赏《春晓》中的优美景物描写,感受诗人情感。
(二)抒情类1. 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抒情类古诗词的特点。
2. 让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会欣赏抒情类古诗词。
(三)咏史类1. 以《凉州词》为例,讲解咏史类古诗词的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咏史类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关注。
(四)寓言类1. 以《画蛇添足》为例,讲解寓言类古诗词的特点。
2. 让学生理解寓言类古诗词的寓意,学会欣赏寓言类古诗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类型进行欣赏。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欣赏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类型的古诗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及其特点,如写景、抒情、咏史、寓言等。
2. 通过具体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古诗词的特点。
(一)写景类1. 以《山行》为例,讲解写景类古诗词的特点。
2. 让学生欣赏《山行》中的优美景物描写,感受诗人情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唐诗的分类方法,掌握不同类型唐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熟悉唐诗的分类方法。
2. 掌握不同类型唐诗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对不同类型唐诗的鉴赏。
2. 理解不同类型唐诗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唐诗名篇,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唐诗有哪些分类?(二)新课讲授1. 唐诗分类方法(1)按题材分类: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等。
(2)按体裁分类: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古风等。
(3)按风格分类:豪放派、婉约派、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等。
2. 不同类型唐诗的特点(1)叙事诗:以叙述事件为主,富有戏剧性。
(2)抒情诗:以抒发情感为主,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3)写景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意境。
(4)哲理诗:以阐述哲理为主,具有深刻的内涵。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唐诗类型,并说明理由。
2. 诗歌鉴赏:选取一首不同类型的唐诗,让学生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唐诗分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唐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不同类型的唐诗,并撰写鉴赏文章。
2. 收集自己喜欢的唐诗,整理成册。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对唐诗的分类方法是否掌握?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古诗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学会鉴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古诗的分类标准。
2. 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诗。
教学准备:1. 古诗作品集。
2. 多媒体课件。
3.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诗有哪些分类吗?二、新课讲授1. 古诗的分类a. 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抒怀诗等。
b. 按风格分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等。
c. 按题材分类:抒情诗、叙事诗、议论诗等。
2. 古诗的特点a. 诗言志:古诗往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b. 意境深远:古诗常常通过描绘景物、人物等,表现出丰富的意境。
c. 音韵和谐: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春望》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选古诗的分类、特点及作者情感。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古诗片段,让学生判断其分类。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理由。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古诗鉴赏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环节,评价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一、古诗分类1. 按内容分类2. 按风格分类3. 按题材分类二、古诗特点1. 诗言志2. 意境深远3. 音韵和谐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诗的分类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到了古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的起源、分类、特点等。
2. 古诗的朗读技巧:包括停顿、节奏、语气等。
3. 古诗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引导学生欣赏其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古诗。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诗有哪些特点吗?为什么古诗会流传至今?2. 讲解(1)介绍古诗的基本知识,如起源、分类、特点等。
(2)讲解古诗的朗读技巧,包括停顿、节奏、语气等。
3.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分析其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欣赏与练习(1)播放微课中的古诗朗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2)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互相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古诗有什么意义?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3. 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古诗图片、视频、音频等。
2. 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分析。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古诗书籍。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古诗的分类»设计构思
教学目标:介绍古诗的分类,使学生初步掌握古诗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思路:
先由一个学生常会产生的问题导入,引出微课题目《古诗的分类》。
接下来总体介绍古诗分类一般有两种分法,一种是看格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另一种是看题材,根据诗歌表达的内容题材分为边塞诗,送别诗,咏史诗,爱情诗,山水诗等等。
首先介绍按格律分,古诗一般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简要介绍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体诗举出《观沧海》《江南》两个例子,近体诗举出《静夜思》和《黄鹤楼》的例子。
接下来介绍按题材来分,古诗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爱情诗,山水诗,田园诗等等。
准备了三首诗,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鹿柴》《凉州词》,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判断,最后给出答案。
最后总结:看古诗的分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既要看格律,也要看题材。
高年级语文微课制作设计方案《古代诗歌的分类》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乐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含古诗(唐从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又称今体诗,是唐朝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此外词和曲也一般归为近体诗。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川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送别诗。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常常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先人特别看重分别。
分别之际,人们常常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所以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久的主题。
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就是诗人与友人诚挚的惜别之情。
(2)边塞诗。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绘奇怪的塞外风光,或反应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是唐朝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间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比如,王昌龄的《出塞》,经过对战争不停以及征人抛亲离乡的感叹,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和平的盼望。
(3)山川田园诗。
山川田园诗以描绘自然风光、乡村光景以及安适淡泊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安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炼。
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经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夜晚时分山村的奇丽风光和村民的朴实风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川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悠然自得的知足心情。
(4)怀古诗。
一般是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常常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同,或感触个人遭受,或抨击社会现实。
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照,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5)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色: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绘对象,抓住其某些特色着意描摹。
思想上常常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行。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照等表现手法。
比如,于谦的《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喻,表达自己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意向和固守高洁情操的信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掌握古诗的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进行表达和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学会对古诗进行分类。
2. 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古诗选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画作有何异同?3. 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引出课题《古诗类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古诗的基本特点:(1)韵律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2)意境美: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意境。
(3)情感美:古诗表达作者的情感,具有感染力。
2. 介绍古诗的分类方法:(1)按题材分类: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
(2)按风格分类:豪放派、婉约派、浪漫主义等。
(3)按作者分类:唐代诗、宋代诗、明代诗等。
3. 举例说明不同类别的古诗:(1)山水诗:《望庐山瀑布》(李白)(2)田园诗:《归园田居》(陶渊明)(3)边塞诗:《从军行》(王昌龄)(4)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古诗?为什么?2. 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感受。
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
四、作业布置1. 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了解其作者和背景。
2. 尝试创作一首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注重作业布置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热爱古诗,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古诗分类教学设计Classific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ancient poetr y古诗分类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按作者分:如李白的诗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王维的诗有《鹿柴》《送元二使安西》等。
•杜甫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
按内容分:•写四时风光中的春天的有:《风》《咏柳》《春晓》《春夜喜雨》《惠崇春江晚景》《春日》《游园不值》《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等•田园风光:《江南》《村居》《小池》《池上》《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所见》《咏鹅》《忆江南》《书湖阴先生壁》《乡村四月》•山川奇景:《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江畔独步寻花》《山行》《浪淘沙》《敕勒歌》《题西林壁》《鹿柴》《望洞庭》•边塞烽火:《凉州词》(二首)《出塞》《塞下曲》•浓浓乡愁:《静夜思》《枫桥夜泊》《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州》《早发白帝城》《清明》•依依惜别:《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人生感悟:《乐游原》《登鹳雀楼》《江雪》《渔歌子》《竹石》《石灰吟》《夏日绝句》《墨梅》《蜂》《寻隐者不遇》•忧国忧民:《题临安邸》《悯农》(二首)《江南春》《江上渔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己亥杂诗》《示儿》•儿童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常成为诗人的写作对象。
我们读过的古诗中,就有不少写到了古代的少年儿童,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写的是一个跟师傅隐居山间的少年形象。
你还能默出几句描写古代少年儿童生活的诗?默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诗的题目。
古诗文教学微课程设计方案一、引言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和对古诗文的认识不足,古诗文教学常常成为学生们的头痛之处。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本文将设计一个古诗文教学微课程方案,通过互动、趣味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古诗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发现古诗文中的情感、哲理和审美价值的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1. 介绍古诗文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通过简要介绍古诗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通过选择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作品,结合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并进行简单的解读和分析。
3.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分析古诗文中的修辞、意象、韵律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发现古诗文中的情感、哲理和审美价值的能力。
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文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情感、哲理和审美意义,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
5.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通过设计一些创作性的任务或活动,鼓励学生借鉴古诗文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式教学:通过模拟古代情境或人物,让学生融入到古诗文的世界中,亲身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2. 多媒体互动教学: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呈现古诗文的美感和艺术特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和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课程名称:古诗欣赏与创作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包括平仄、韵律、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教学重点:1. 古诗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古诗的平仄、韵律及意象。
教学难点:1. 古诗平仄、韵律的掌握。
2. 古诗意象的运用及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古诗选集、创作指导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古诗的基本特点:- 平仄:讲解平仄的概念,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 韵律:讲解古诗的韵律结构,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 意象: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2. 鉴赏古诗:-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讲解其平仄、韵律、意象等特点。
- 学生跟读、品析,感受古诗的美。
三、实践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可以以自然景物、人物为题材。
2. 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尝试创作一首古诗,题材不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创作表现。
3. 学生对古诗的喜爱程度及文学素养的提高。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诗微课教学设计范例作为一位杰出的任课老师,对于自己的授课内容,常常需要编写细致的活动教学教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古诗微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知道“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回想激趣我们曾经学过很多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诵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诵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爱好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知道。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挑选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知道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遭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田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婉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遭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遭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 “归来饱饭傍晚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诵。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傍晚,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
可以感遭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闲适。
⑶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顽皮、疲惫。
微课«古诗的分类»设计构思
教学目标:介绍古诗的分类,使学生初步掌握古诗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思路:
先由一个学生常会产生的问题导入,引出微课题目《古诗的分类》。
接下来总体介绍古诗分类一般有两种分法,一种是看格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另一种是看题材,根据诗歌表达的内容题材分为边塞诗,送别诗,咏史诗,爱情诗,山水诗等等。
首先介绍按格律分,古诗一般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简要介绍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体诗举出《观沧海》《江南》两个例子,近体诗举出《静夜思》和《黄鹤楼》的例子。
接下来介绍按题材来分,古诗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爱情诗,山水诗,田园诗等等。
准备了三首诗,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鹿柴》《凉州词》,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判断,最后给出答案。
最后总结:看古诗的分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既要看格律,也要看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