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储罐区重大危险源标示牌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液氧重大危险源告知牌重大危险源名称液氧储槽主要储存危险化学品名称液氧危险性危险性类别: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式爆炸性混合物。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
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
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
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环境危害:无爆炸危险: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式爆炸性混合物。
泄漏处置迅速堵漏或切断气源,保持通风。
切断一切火源,严防静电产生远离可燃物。
人员进入现场须穿戴防护用具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或淡蓝色低温液体。
溶解性:微熔于水、酒精丙酮。
熔点(0C)-218.8 相对密度:1.141 饱和蒸气压(Kpa):640/-1600C 临界压力(Mpa):5.08 沸点(0C)-183.1 相对蒸气密度:1.105 临界温度:(0C)-118.6储运要求运输注意事项:贴氧化剂标签,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防止日光曝晒,运输过程中不能接触油脂,压缩氧气限量运输,槽车运输时刻监控槽内压力,液氧严禁航空,铁路运输。
防护措施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监测方法:定期取样分析(化学分析)。
控制:设备管路严格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消除泄漏气源撤离现场。
眼睛防护:接触液氧环境戴防护面罩。
手防护:戴手套,接触液氧环境(低温)戴棉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
重大危险源生产区域
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安全周知牌
Methanol 甲醇CH3OH
UN NO.1230生产(或贮存)场所最大数量CN NO. 32058400吨
易燃、易爆
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或爆炸●高度挥发、易燃、易爆液体。
●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及视网膜。
中枢神经症状: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意识混浊等。
重者出现意识朦胧、昏迷及癫痫样抽搐等。
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氏综合征。
●吸入甲醇蒸汽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储存于阴凉、通风储罐内,保持罐温≤40℃●撤离现场无关人员至安全处
●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戴自给自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切断泄漏源
●少量泄漏:用砂土或不燃材料吸附
●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并进行转移,用水喷雾驱散蒸汽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危险
危险性储运要求泄漏处置急救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储运●储存区要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勿在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处停留●如果呼吸停止,用通气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给氧
●就医
●切断泄漏源及环境电气开关
●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
防护措施
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戴防护手套必须穿工作服
灭火方法。
液氨安全周知牌
液氧LO2
UN NO.1005 沸点储存场所最大数量值CN NO.23003 -183℃252m³危险
助燃、有毒、具有刺激性
(标识牌)(标识牌)
有爆炸危险有毒气体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形成引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能与氧起强烈反应的物质包括油、润滑油、煤油、织物、木材、油漆和含有油和润滑油的污物。
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渗透了液氧的可燃物质对撞击十分敏感,可能会引起爆炸。
健康的危害
低浓度氧有可能引起氧中毒,高浓度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
严重时出现面部肌肉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高浓度氧环境中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泄露(处置)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换事故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
灭火剂:水、干粉、二氧化氮、泡沫、砂土。
防护措施
(标识牌)(标识牌)(标识牌)必须带防护面具必须穿防护服必须带防冻手套。
液态氧危险标识牌
标识牌内容
液态氧危险标识牌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图标:标有液态氧的图标,以便迅速识别。
2. 红底白字:标识牌的底色为鲜艳的红色,上面以白色的清晰字体显示相关警示信息。
3. 警示文字: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液态氧的危险性,如“易燃”、“高压”、“氧化剂”等。
4. 危险级别:标明液态氧的危险级别,以便人们评估风险。
5. 颜色提示:标识牌上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提示不同的危险级别。
比如,黄色表示警告,红色表示危险。
6. 安全措施:在标识牌上提供使用液态氧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标识牌的作用
液态氧危险标识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警示提醒:标识牌能够让人们迅速认识到液态氧的危险性,
从而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 风险评估:标识牌上的危险级别有助于人们评估液态氧带来
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3. 安全指导:标识牌上的安全措施能够告知人们在使用液态氧
时应该怎样保持安全,避免事故和伤害。
总之,液态氧危险标识牌在工业领域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提醒人们注意液态氧的危险性,并指导他们在使用、运输和
储存液态氧时保持安全。
因此,使用液态氧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根
据相关规定正确地安装和使用液态氧危险标识牌。
这样可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
XXXX厂罐区重大危险源危害告知标牌
重大危险源名称危险品液体原料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级别二级地址XXXXXXXX 重大危险源备案时间XXX年X月X日
XXX罐区重大危险源危化品存储情况
1号储罐2号储罐3号储罐4号储罐5号储罐6号储罐7号储罐8号储罐9号储罐10号储罐11号储罐12号储罐
丙烯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最大存储16吨
丙烯
第3.2类
中闪点易
燃液体
最大存储
16吨
丙酮
第3.1 类低
闪点易燃液
体。
最大存储
16吨
二丙苯
第3.3类高
闪点易燃液
体
最大存储18
吨
丙酸丙酯
第3.2 类中
闪点易燃液
体
最大存储
18吨
丙腈
第3类易燃
液体吧,有毒
品
最大存储16
吨
丙醇
第 3.2类
中闪点一级
易燃液体,有
毒品
最大存储16
吨
N,N-二丙
基苯胺
第6.1类毒
害品
最大存储20
吨
丙腈
第3类易燃
液体吧,有毒
品
最大存储16
吨
应急罐
最大存储
20吨
二氯丙烷
第6.1类毒
害品
最大存储30
吨
95%丙醇
第3.2类中
闪点易燃液
体
最大存储16
吨重大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防护要求
火灾、爆炸中毒、泄露
监管部门部门负责人分厂负责人现场责任人安全员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公司应急电话消防应急电话应急管理局应急电话生态环境局电
话。
德信诚培训网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公示牌重大危险源名称:液氨、液氧储存和制氢装置重大危险源 级别:三级危险源风险内容危害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氨储罐1、未按规定正确佩戴防护用。
2、携带可能产生火花的禁止物品。
3、操作错误、指挥失误、违章作业、无证操作。
4、应急处理不及时,处置不当。
5、压力容器、管道、阀门等发生泄漏。
6、防护装置失效、绝缘老化。
7、液氨有毒,具腐蚀性。
中毒窒息 火 灾灼 烫 容器爆炸 其他伤害 40米 1、员工经专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3、严禁烟火,危险作业办理作业许可证。
4、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5、安装压力、液位和温度检测、报警装置,实时监控,并将信号传到控制室,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联网。
6、液氨罐设置紧急切断阀,罐区设置检测泄漏报警。
7、对压力容器及全附件进行检验,定期开展防雷防静电检测。
8、定期对设备、管道、仪表、阀门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9、严格控制工艺操作指标,不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液位控制正常。
10、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
1、发生液氨泄漏时,应迅速组织人员向上风方向疏散,由专业人员配戴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进行泄漏处理。
2、发生爆炸情况时,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并组织人员切断泄漏源。
3、发生中毒或窒息时,应尽快把中毒或窒息者从现场抢救至新鲜空气处,并尽快送医院抢救。
4、发生伤亡事故或严重安全生产事故时,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
氢装置1、未按规定正确佩戴防护用。
2、携带可能产生火花的禁止物品。
3、操作错误、指挥失误、违章作业、无证操作。
4、应急处理不及时,处置不当。
5、压力容器、管道、阀门等发生泄漏。
6、防护装置失效、绝缘老化。
7、氢气易燃易爆。
火灾容器爆炸灼烫其他伤害40米1、员工经专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储罐区重大危险源标示牌一、危险源:液氧二、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1〕三、危险性:火灾、爆炸、中毒、低温伤害四、危险等级:三级五、安康危害:氧:氧压的上下不同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肺型:见于在氧分压100~200kPa条件下,时间超过G-12h。
开场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脑型:见于氧分压超过300kPa连续2-3h时,先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眼型;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皮肤接触液态氧可引起冻伤。
六、防范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七、应急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枯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顿,立即进展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八、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定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平安区。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
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责任人::【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氧气充装企业安全风险告知牌安全风险告知牌设备名称:液氧储罐引发事故类别:爆炸、中毒、冻伤及其他事故1.未按规定安装,稳定性差、密封不良、防护不当、支撑不当、标志设置缺陷,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安装不符合要求;2.设备因振动、压力波造成的疲劳,材料性能变差,介质腐蚀而老化、破损,维护、保养不周,造成设备故障。
3.因设备故障或错误操作造成液氧泄露。
液氧迅速气化,可造成低温冻伤;局部出现富氧环境,造成氧中毒;受到明火的威胁,就极容易产生爆炸。
4.液氧贮罐的超压安全装置失灵、贮罐腐蚀,液氧贮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计的工作压力或液氧充装量过大阀门及附件材料粘油脂或材质性能变差,可能引起液氧贮罐的燃烧爆炸。
5.卸氧时,槽车与低温液体储罐的连接管松脱,导致液氧泄漏;卸液完毕后,未按操作规程将接口处的残液排尽,导致残液流出,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涉及岗位:液氧储存、充装作业,检维修作业风险等级:3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安全防范及应急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严格按规定安装,设置温度、压力监控、安全阀及联锁报警等装置。
设置安全放空管道,引至室外。
2.管理措施: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培训教育措施: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4.应急处置措施: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活动。
发生事故,立即报告。
迅速抢救受伤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
设备名称:液氧汽化器引发事故类别:爆炸、中毒、冻伤及其他事故1.未按规定安装,稳定性差、密封不良、防护不当、支撑不当、标志设置缺陷,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安装不符合要求;2.设备因振动、压力波造成的疲劳,材料性能变差,介质腐蚀而老化、破损,维护、保养不周,造成设备故障。
3.因设备故障或错误操作造成液氧泄露。
液氧迅速气化,可造成低温冻伤;局部出现富氧环境,造成氧中毒;受到明火的威胁,就极容易产生爆炸。
4.汽化器结霜严重,汽化效率变低,造成带液进入管道。
储罐区重大危险源标示牌
一、危险源:液氧
二、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三、危险性:火灾、爆炸、中毒、低温伤害
四、危险等级:三级
五、健康危害:氧:氧压的高低不同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肺型:见于在氧分压100~200kPa条件下,时间超过G-12h。
开始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脑型:见于氧分压超过300kPa连续2-3h时,先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眼型;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皮肤接触液态氧可引起冻伤。
六、防范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七、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八、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定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勿使泄漏物与
可燃物质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
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责任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