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激素在猪繁殖上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20
母猪批次化生产同期发情激素调控及应用秦玉圣 1,白佳桦 1,张司龙 1,2,王龙岩 1,3, 刘 彦 1*(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097;2.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技学院,北京 102206;3.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摘 要: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基础是母猪同步化繁殖,其包括发情周期同步化和卵泡发育同步化。
文章围绕母猪批次化生产中同期发情相关激素调控及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母猪;批次化生产;同期发情;激素调控Hormonal reg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strus synchronization in batch production of sowsYusheng Qin 1; Jiahua Bai 1; Silong Zhang 1,2; Longyan Wang 1,3; Liu Yan 1*(1.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Beij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Beijing 102206, China; 3.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Abstract: The basis of batch production of sows is synchronous reproduction, including synchronizing estrus and follic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riefl y introduces the reg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strus related hormones in the batch production of sows.Key words: Sow; Batch production; Estrus synchronization; Hormone我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
浙大九天猪场常见激素制品用药指导一、兽用血清促性腺激素(血促性素、孕马血清、PMSG)本品促进母畜发情、排卵、受孕、提高性欲。
主要作用于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畜,还可用于超数排卵,促进多胎,增加产仔数。
1、治疗母猪不发情:1000-1500单位/头,经产母猪宜加0.1mg/头氯前列烯醇。
2、后备母猪发情同期化处理:800-1000单位/头。
二、兽用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促性素,HCG)本品由人体胎盘绒毛膜分泌通过尿液提取的糖蛋白激素。
本品促进母畜卵泡继续发育成熟,诱导排卵,在排卵后,促进功能性黄体的形成,增强超数排卵的效果;控制排卵,治疗排卵迟缓,卵泡成熟度差,卵泡囊肿,促进公畜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和精子的形成,促进雄激素分泌。
1、诱导发性排卵:1000-2000单位/头,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加快发情表现。
在母猪断奶后当天或次日肌注PMSG400单位+HCG200单位,可使多数母猪于断奶后5-8天发情。
2、控制促进排卵:用PG600、PMSG处理后72小时或配种同时肌注HCG500-1000单位,促进排卵的同期化,明显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3、治疗母猪乏情:肌注2000-3000单位HCG早晚一次,连用2-3天,如配合PMSG1000-1500单位、FSH200-400单位,疗效更佳。
4、治疗公猪繁殖障碍:对于性欲差、精液质量差、隐睾症、阳痿等公猪,肌注1000-5000单位HCG,能促进公猪性欲表现力,提高精子活力,增加精液数量。
三、兽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素A3(促排3号,LHRH-A3,LRH-A3)本品是人工合成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D-色氨酸类似物。
能促进动物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
用于治疗排卵迟缓,多泡发育、卵巢囊肿,提高受胎率和母猪产仔数。
1、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配种前12小时至配种同时,肌注20-25ug,可提高每窝产仔数平均1-2头,对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母猪效果更显著。
遗传育种与繁殖892024.4·0 引言生殖激素是调控动物发情、排卵、分娩、泌乳等生理过程的关键因素。
生殖激素在治疗母猪不孕、断奶母猪季节性乏情和后备母猪乏情等生殖疾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在实际养殖中因为种种原因影响,一些母猪出现断奶后发情低、屡配不孕、产仔数低等生殖问题,使得养殖经济无法得到好的保障,造成养殖户出现财产损失。
为有效解决母猪生殖问题,可通过生殖激素的科学使用提升母猪的发情和妊娠几率,提升养殖效益。
1 生殖激素对母猪发情周期的调节作用6~7月龄时母猪逐渐开始性成熟,不过因养殖或者母猪自身原因影响,部分母猪的性成熟时间会更晚一些。
母猪的发情周期是通过体内的生殖激素进行调节的,其对母猪的发情、繁殖等具有非常强烈的正反馈或负反馈。
母猪发情周期间隔约为21 d ,一般发情期可持续2~3 d ,母猪21 d 的发情期主要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2个部分。
卵泡期,卵泡生长发育以及排卵前的一段时间,此阶段孕酮水平低。
黄体期,卵泡排卵后形成黄体后至黄体被溶解的阶段,此阶段孕酮水平高。
在母猪进入性成熟后生殖激素会通过血液向细胞或器官发出信号,进而让母猪进入发情周期,母猪体内起主要作用的生殖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卵泡激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雌激素、前列腺素(PGF 2a ),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雌激素、前列腺激素。
GnRH 是在开始时由下丘脑产生的[1],可在下丘脑位置刺激释放FSH 。
FSH 通过血液到达卵巢,促进卵巢中卵细胞的生长和成熟。
生长中的卵细胞产生雌激素,收稿日期:2024-01-22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高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SKL-2021-1317)作者简介:武志远(1986-),男,河南兰考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与遗传学。
武志远.生殖激素对母猪发情周期的调节[J].现代畜牧科技,2024,107(4):89-91.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4.04.025. WU Zhiyuan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ve Hormones on Estrus Cycle in Sows[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107(4):89-91.生殖激素对母猪发情周期的调节武志远(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摘要:母猪的生产效率越高、产仔数量越多越能促进肉猪养殖经济的发展,为此在肉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母猪发情率和妊娠率。
11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7年34卷第05期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分公司协办前列腺素及类似物在母猪繁殖中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涂 志1,张 亮1 ,邱进杰1,潘红梅1,王东堂2(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2.重庆市璧山区河边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60)摘 要: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在溶解黄体、刺激子宫收缩、排卵以及促进胚胎附植等生理过程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在母猪发情周期中,前列腺素(PG)F2α受体表达于黄体的各个时期,但仅在发情周期12 d 之后有较强的溶解黄体功能。
尽管前列腺素或其类似物在血液中代谢较快,通过单次肌肉注射能够在发情周期的12 d 后溶解黄体。
通过多次注射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能够诱导发情周期12 d 前的母猪黄体溶解。
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使用前列腺素对处于预产期的母猪进行诱导分娩,使其在36 h 以内分娩。
清楚地了解其生理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母猪发情和分娩的同期化,使母猪的配种和接生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关键词:前列腺素;母猪;分娩基金项目: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2014]2573)通讯作者:张亮(198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E-mail:zhang_liang1982@前列腺素作为动物体内的一种激素,其在动物上的生理作用很早就被发现。
1967年Schomberg 利用发情母猪黄体晚期子宫的冲洗物对不同阶段母猪进行子宫灌注,首次发现其溶解黄体的作用。
随后Christenson 利用子宫内膜提取物对处于不同发情周期阶段的母猪进行灌注,发现其对处于发情周期15 d 以后的母猪具有溶解黄体的作用。
与其他动物一样母猪子宫内膜将前列腺素分泌至子宫静脉,一部分通过逆流转移至卵巢动脉到达卵巢,另一部分则进入全身循环。
目前的许多研究都认为前列腺素是母猪调节黄体功能的重要因子,同时参与子宫和输卵管收缩、排卵以及胚胎附植等生理过程。
猪的分子遗传评定与繁殖调控张嘉保(吉林大学)繁殖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发展肉猪业的中心任务是增加猪的数量和提高其质量,而数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都需要繁殖过程才能实现。
调整和控制猪繁殖的过程,充分挖掘其繁殖潜力,是发展养猪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中的繁殖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良种种猪繁殖效率低下和繁殖障碍频发两个方面,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正常生产、经济效益和农牧民增收,并对畜产品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养猪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猪的繁殖障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于大、中型养殖场的重要疾病。
据报道,我国母猪不孕症发病率达15%-30%,仅非传染性繁殖障碍导致的母猪空怀,每年在全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上百亿元。
目前我国猪年均繁殖2.0~2.1窝,窝均活仔数9~9.5头,每头母猪年生产肥猪16~17头;而发达国家(美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加拿大等)生产水平为年均2.2~2.4窝,窝均活仔数10~12头,每头母猪年生产肥猪20~22头。
可以看出,我国养猪的繁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1 种猪的分子遗传评定与早期选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的改进和BLUP等方法的应用,动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在遗传上得到了很好的改良,如:生长速度、背膘厚度、瘦肉率等等。
但是由于繁殖性状是遗传力较低的数量性状,常规育种手段对其选择进展缓慢,改良十分有限。
建立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种猪遗传评定技术体系和基因诊断平台,并用于选种实践,对加快猪的产业水平有重要作用。
繁殖、生长发育和肉质性状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影响养猪生产水平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猪的繁殖率、瘦肉率、生长速度较国际优良品种低,而常规繁殖育种方法已很难使之大幅度提高。
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可以系统研究影响猪繁殖、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基因,从而建立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诊断方法,把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猪的育种实践,为品种资源高效利用和优质特色猪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加快猪的育种进程、促进养猪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为了提高母猪的营养和产量,必须在遗传育种、播种技术、环境设施、养殖管理、疾病防治、营养控制等方面做好综合工作。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母猪的生殖营养母猪的营养状况对母猪的生理功能有显著影响,如精卵结合、胚胎植入、胚胎发育等生理过程与母猪的营养状态密不可分,这些生理过程也是影响母猪数量的主要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母猪的生殖性能,改善母猪的窝数,有必要充分满足母猪的生殖营养。
所谓母猪生殖营养是调节母猪内分泌功能、改善母猪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功能成分,在母猪的特殊生理时期越来越少。
1.能量的生殖营养日粮能量因子通过改变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性影响母猪卵泡发育,能量供应不足可抑制母猪促性腺激素释放和性激素释放,导致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产量不足以支持母猪卵泡发育,影响母猪卵母细胞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卵巢中大量脂肪沉积也可能影响卵泡生长和成熟。
2.氨基酸的生殖营养理想的氨基酸平衡模式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在妊娠第70天之前和之后对氨基酸的需求有很大差别,对初产母猪妊娠70天之前后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6.83g/d和15.26g/d,Lys∶Thr∶Val∶Leu比例分别为100∶79∶65∶88和100∶71∶66∶95。
另外,研究表明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下转化为l-黑素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扩张血管平滑肌,扩大脐带和毛细血管,从而提高胎盘血液向胎儿输送营养物质的能力。
3.维生素的生殖营养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与动物的繁殖机能密切相关,具有促进性腺、卵巢发育、促成受孕、防止流产等作用,VE缺乏将造成繁殖机能紊乱,不发情或发情延迟、不孕、流产、死胎甚至丧失生殖能力,Mahan(1991)试验结果表明,给母猪在妊娠期间饲喂维生素E强化的日粮,可以提高窝产仔数,如果胆碱缺乏,可以加重维生素E缺乏症,并导致排卵少,产仔少;维生素C,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保持卵子间质的完整,使卵子健壮;β-胡萝卜对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Cottey和Britt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母猪断奶时、配种当天、配种后7d时,给其注射200mLβ-胡萝卜素或5000IU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活仔数显著增加,可提高18%;研究表明给母猪补充叶酸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在妊娠期间补充叶酸是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时期,对于经产母猪补充叶酸的主要作用效果是增加窝产仔数,提高胚胎存活率;生物素可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可以提高产仔数,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核黄素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能量和蛋白质代谢,母猪缺乏则出现早产,胚胎死亡及胎儿畸形。
资源育繁|畜业技术空外源生殖激素在母猪繁育调控的运用刘朋军(山西省石楼县小蒜镇畜牧兽医中心站032500)摘要:因为自然发情、配种及分娩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母猪出现乏情、分娩时间较长及仔猪体重存在不匀等问题会严重影响母猪的整体繁殖力,这也是生猪养殖场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为提升母猪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增加窝产仔数与年产仔窝数,需要为母猪注射外源生殖激素,进一步提升母猪的繁殖力,文中对发情调控、分娩调控中的激素生理作用、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确保生产低成本和最佳效果。
关键词:外源生殖激素;调控;母猪繁殖;运用为了能刺激母猪繁殖潜力,提升母猪的整体繁殖效率,得到最大的养殖效益,需要有针对性的使用外源生殖激素来管控母猪发情、配种及产仔等各个繁殖活动。
母猪繁殖调控不但要了解母猪生殖的基本情况,掌握发情周期时间、进程及内分泌调节等因素,还需要了解激素生理作用、原理及半衰期等,确保最低成本和最佳效果。
1发情调控1.1诱导发情首先是针对后备母猪的诱导发情。
后备母猪乏情主要包括性成熟、体重达标但并未发情,初次初情期后便不再发情。
在诱导发情时,首先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补充相应营养元素,调节日粮水平及母猪的实际进食量。
同时,选择PG600或0.2mg的氯前列烯醇两种激素肌肉注射,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还有就是,在通过解剖检查后发现大部分母猪都有卵泡囊肿,此时选择HCG肌肉注射。
其次是经产母猪的诱导发情处理。
母猪哺乳期间一般不会发情,尽管存在少部分发情现象,但不会排卵。
仔猪在断奶后7d左右应恢复正常发情状态,如果10d后还没有发情便是产后乏情叫少数母猪在断奶后发情配种,部分母猪空怀但并未返情,存在发情障碍,便应及时展开诱导发情处置。
一般情况下,母猪卵巢没有卵泡发育、持久性黄体、激素水平较低都会导致母猪发情障碍遥一般选择前列腺素、PG600及PMSG等激素联合处理,当明确经产母猪存在乏情情况时,选择0.2mg的PG与PG600等激素肌肉注射,母猪一般会在7d内发情配种,没有发情的母猪首次前列腺素处理10d后需要再次肌肉注射适量前列腺素,确保发情配种的概率。
巧用生殖激素猪的繁殖率是指本年度内出生的仔猪数占上年度终繁殖母猪数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猪群的增殖效率。
它与猪繁殖力的其他指标关系密切,与配种率、受胎率、年产仔窝数、窝产仔数呈正相关,与空怀率、空怀期呈负相关,配种率、受胎率高,年产仔窝数、窝产仔数多,繁殖率就高,空怀率低,空怀期短,繁殖率才高。
一、使用方法1、提高配种率和年产窝数。
仔猪断奶后的当天或1-2天,每头母猪肌肉注射孕马血清400单位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单位,或在断奶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孕马血清1000单位,诱导母猪发情,3-6天内母猪的发情率达90%,并注意及时配种、受胎,从而达到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目的。
此方法对过去不发情的母猪同样有效。
2、提高情期受胎率和窝产仔数。
猪是多胎动物,母猪发情时,卵巢上发育、成熟的卵泡数远多于产仔数,多的一次排卵30多枚,而产仔只有10多头,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有三个生理环节:未排卵;排卵迟缓造成未受精;着床困难导致胚胎早期死亡。
促排卵素3号(LHRN-A3)能促进脑垂体分泌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促进卵泡卵子的充分成熟,增加排卵,并使排卵过程集中,精子与卵子及时相遇而受精,同时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力,利于受精和受精卵着床。
母猪配种前1小时肌肉注射促排卵素3号25微克,可达到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目的。
输精时,在精液中加入缩宫素1毫升,可促进子宫收缩,防止精液倒流,可提高受胎率5-10%。
3、促使产后康复,降低空怀率。
母猪在分娩的过程中,整个机体特别是生殖器官发生着迅速而剧烈的变化,机体抵抗力降低,需经一定时间才能恢复,这一时间为产后恢复期。
恢复期越长,空怀期越长,空怀率越高。
在母猪分娩当日肌肉注射催产素40-50单位,同时使用长效广谱抗菌素,尽早使子宫内胎衣和恶露排尽。
次日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0.1-0.2毫克,以减少母猪的应激,促进子宫、卵巢功能的恢复,增加初乳分泌量,避免子宫内膜炎、恶露不尽等疾病的发生,缩短母猪空怀期,提高下胎产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