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41 KB
- 文档页数:2
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生殖激素;检测;应用在女性不育不孕、生殖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则等疾病的诊治及激素替代治疗(HRT)时体内激素监测中,生殖激素的测定是必需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经常测定的激素有: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等。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临床不育不孕和生殖内分泌疾病呈上升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RT人数逐渐增多。
生殖激素测定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部分基层妇产科医生对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笔者根据《妇产科学》[1]和临床积累做一简单直观归纳如下。
1 激素简介1.1 雌激素雌激素为女性体内的主导激素,包括雌二醇(E2)、雌酮(E1)和雌三醇(E3)。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和雌酮(E1)两种雌激素,但循环血中尚有雌三醇(E3)。
E2是女性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E1次之。
正常育龄妇女体内主要为E2,是卵巢产生的主要激素之一,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
循环血中含量67~1 800 pmol/L不等,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改变。
在卵泡初期水平最低,可低至100 pmol/L以下,一般至月经第7天,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达高峰,可达1 800 pmol/L以上,排卵后卵泡液中的雌激素释放至腹腔,使循环中的雌激素暂时下降,排卵后1~2天,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的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雌激素第二高峰,但一般均低于第一高峰,此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期达最低水平。
雌酮在育龄妇女血循环中的水平约为70~500 pmol/L,也呈周期性变化。
绝经后妇女E2水平持续低于100 pmol/L,E1水平持续在110~135 pmol/L,E1/E2值显著升高,E1为绝经妇女体内主要的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烯二酮,在外周经芳香化酶转化为E1。
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与实际应用生殖激素是一类控制生殖功能的激素,包括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类固醇激素等。
它们对于正常的性发育、生殖过程以及激素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
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重点,对于疾病诊断、治疗以及妊娠维护等多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当前常用的生殖激素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殖激素测定方法。
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体特异性识别生殖激素,最终测定生殖激素的含量。
常见的ELISA方法包括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等。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较好的进化拓展性等优点。
但是其灵敏度受到抗体质量、标记物的选择等影响,有时可能会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
免疫荧光法(IF)免疫荧光法(IF)是一种通过荧光信号观测的生殖激素测定方法。
其原理为抗体与激素相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生殖激素的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灵活性,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管理技能,成本较高。
毒蛋白结合法(RIA)毒蛋白结合法(RIA)是一种利用毒蛋白包覆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捕捉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是生殖激素测定较为传统的方法。
但是由于使用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危害,使用成本和操作要求较高。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是一种高流量、高通量、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生殖激素测定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质谱技术分析原子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准确、敏感地检测出多种生殖激素。
相对于上述几种方法,LC-MS/M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但是使用成本较高,操作难度大。
实际应用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在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某些形式的不孕症中,女性患者卵巢功能畸形导致卵泡发育障碍,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较高,而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低。
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生殖激素是由脑垂体、卵巢、睾丸等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类化合物,对性腺的发育与功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测定生殖激素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性腺功能状态的信息,对于不孕症、性发育异常、性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展开讨论。
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方法和生化分析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测定血清或尿液中的生殖激素浓度来反映性腺功能的变化,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测定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
生化分析方法则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化学组分来间接反映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
在临床上,生殖激素的测定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生殖激素的测定在不孕症的诊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测定男性和女性的性激素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性激素缺乏或异常分泌,有助于确定不孕的病因,并指导治疗。
其次,生殖激素的测定对于性发育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早熟症患者,可以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确定是否为真正性早熟,进而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再次,生殖激素的测定对于性腺肿瘤的检测和评估也至关重要。
生殖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性腺肿瘤的存在,并可以作为肿瘤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此外,生殖激素的测定还能够指导体外受精(IVF)等生殖辅助技术的应用。
通过检测女性的卵巢激素水平,可以确定合适的培养周期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妊娠率。
同时,通过检测男性的睾酮水平,可以评估精液质量,指导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的选择。
总结起来,生殖激素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因,提供治疗依据,还能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生育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也将更加准确、敏感和快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
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生殖激素在人类的生殖健康和疾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测定生殖激素的水平在临床医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殖激素的检测方法,并讨论生殖激素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应用。
生殖激素的检测方法生殖激素包括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睾酮等。
测定这些激素的水平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1. 促性腺激素 (FSH) 和 luteinizing hormone (LH)促性腺激素 (FSH) 和 luteinizing hormone (LH) 是人类卵巢和睾丸的最重要的激素,参与了调控排卵和生殖的过程。
测定这两种激素的水平可以为确诊某些疾病提供帮助,包括不孕症和多囊卵巢综合症。
测定FSH和LH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这两种激素的浓度来确定其水平。
这可以在诊所或实验室中进行。
2. 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种在女性体内产生的激素,参与了调控月经周期、性诱导和生殖功能。
测定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可以为确定多种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提供帮助。
测定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帮助女性评估其生殖健康。
测定血液中雌激素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和放射免疫分析 (RIA) 等方法。
3. 睾酮睾酮是一种在男性体内产生的激素,参与了男性性特征和生殖功能的发展。
测定血液中睾酮的水平可以帮助确定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
测定血液中睾酮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和酶免疫分析等。
生殖激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生殖激素的水平通常与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关。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不孕症不孕症在男性和女性中都非常常见。
测定血液中FSH和LH的水平可以帮助确定不孕症的病因。
例如,女性血液中FSH和LH的水平显著增加,可能表明她们正经历更年期或卵巢功能失调。
2. 多囊卵巢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障碍疾病,可能导致月经紊乱、不孕、面部毛发增多等症状。
测定血液中FSH,LH和雌激素的水平可以帮助确诊此疾病。
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一)
【关键词】生殖激素;检测;应用
在女性不育不孕、生殖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规则等疾病的诊治及激素替代治疗(HRT)时体内激素监测中,生殖激素的测定是必需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经常测定的激素有: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等。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临床不育不孕和生殖内分泌疾病呈上升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HRT人数逐渐增多。
生殖激素测定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部分基层妇产科医生对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笔者根据《妇产科学》1]和临床积累做一简单直观归纳如下。
1激素简介
1.1雌激素雌激素为女性体内的主导激素,包括雌二醇(E2)、雌酮(E1)和雌三醇(E3)。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和雌酮(E1)两种雌激素,但循环血中尚有雌三醇(E3)。
E2是女性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E1次之。
正常育龄妇女体内主要为E2,是卵巢产生的主要激素之一,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
循环血中含量67~1800pmol/L不等,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改变。
在卵泡初期水平最低,可低至100pmol/L以下,一般至月经第7天,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达高峰,可达1800pmol/L以上,排卵后卵泡液中的雌激素释放至腹腔,使循环中的雌激素暂时下降,排卵后1~2天,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的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雌激素第二高峰,但一般均低于第一高峰,此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期达最低水平。
雌酮在育龄妇女血循环中的水平约为70~500pmol/L,也呈周期性变化。
绝经后妇女E2水平持续低于100pmol/L,E1水平持续在110~135pmol/L,E1/E2值显著升高,E1为绝经妇女体内主要的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烯二酮,在外周经芳香化酶转化为E1。
在育龄妇女循环血中的E3是E2和E1的降解产物,活性最弱。
但是妊娠期E3则是非孕期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
孕晚期测定母血或尿中E3值,对评价胎儿胎盘单位功能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联合测定雌二醇和促性腺激素对月经紊乱、闭经等性腺轴功能障碍的诊断有定位价值。
1.2孕激素孕酮(P)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主要孕激素。
循环血中或尿、粪中排出的孕二醇是孕酮的降解产物。
正常育龄妇女在卵泡早期不合成孕酮,当LH排卵峰发生时,排卵前卵泡的颗粒细胞黄素化,开始分泌少量孕酮,一般水平低于
2.0nmol/L,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一般水平高于8nmol/L,以后逐渐下降,至月经来潮时降至卵泡期水平。
孕酮水平持续小于8nmol/L往往提示排卵障碍。
绝经后孕酮水平持续小于2.0nmol/L。
临床上测定循环血中孕酮浓度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有排卵,以及黄体功能是否健全,因此要求在月经前1周采血。
1.3雄激素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是睾酮和雄烯二酮,睾酮为血循环中的主要雄激素,且为卵巢内雌二醇合成的前体。
女性的雄激素大部分来自肾上腺,少部分来自卵巢。
排卵前在LH峰作用下,卵巢合成雄激素增多,可促使非优势卵泡闭锁并提高性欲。
女性正常参考值为0.4~3.6nmol/L,增高主要见于垂体功能亢进、畸胎瘤、女性多毛症等。
降低见于性功能减退、不育、垂体功能减退、发育迟缓等。
1.4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均为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
对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脉冲式刺激起反应,亦呈脉冲式分泌。
FSH的正常范围为4~40IU/L,是卵泡发育必不可少的激素,其分泌受下丘脑GnRH的调节与E2、P和卵巢抑制素等的反馈调节。
LH的正常范围为5~200IU/L,在促排卵及黄体发育成熟中起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其值在20IU/L以下,只有在促排卵的短时间内(排卵期)可高达200IU/L。
LH、FSH值持续升高在40IU/L以上,特别是FSH值的持续升高,提示卵巢功能衰退。
因此,50~65岁的绝经妇女LH、FSH持续在高水平。
1.5垂体泌乳素(PRL)由腺垂体催乳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合成的功能。
其
产生主要受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催乳激素抑制因子)的抑制性控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能刺激催乳激素的分泌。
育龄妇女非孕时5~30μg/L。
在卵泡期较低,黄体期较高。
PRL 的分泌呈脉冲式,在1天24h中的分泌节律大约是夜间的分泌高于白天,上午8~10点最低,为基础分泌状态,中午12点开始升高,下午4点、8点均有分泌高峰。
此外PRL的分泌还会因紧张、受刺激等因素而升高。
因此,测PRL最好在静息状态下,于上午8~10点采血。
PRL为女性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之一,除了在妊娠末期与哺乳期间参与泌乳外,PRL在生殖生理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在月经周期中增加及维持黄体LH受体,继而维持较高的孕激素生成,以及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PRL的异常升高是月经紊乱、闭经、不孕不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激素测定的常用方法与单位
目前临床上用于激素测定的常用方法有:(1)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abl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3)免疫放射分析法(immunoradiometricassay,IRMA);(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5)酶放大化学发光法(IMMULITE);(6)电化学发光法(ELECSYS)。
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测定方法在不断问世,但各种测定方法并没有离开标记免疫学测定的基本原理,只是测定的速度、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同一份标本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其结果可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