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大集合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17
各种维生素的作用
1.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促进骨骼生长,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细胞分化和修复。
2. 维生素B1(硫胺素):参与能量代谢,维护神经系统健康,增强心脏功能。
3. 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能量代谢,维护皮肤、眼睛和
黏膜健康,促进红细胞生产。
4. 维生素B3(烟酸/尼克酸):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胆固醇水平,维护消化系统健康。
5. 维生素B5(泛酸):促进能量代谢,参与合成激素和胆固醇。
6. 维生素B6(吡哆醇):参与蛋白质代谢,维护神经系统健康,增强免疫功能。
7. 维生素B7(生物素):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维护健康的
头发、皮肤和指甲。
8. 维生素B9(叶酸):参与DNA和RNA合成,维护红细胞
生产,促进胎儿神经管发育。
9. 维生素B12(氰钴胺):参与红细胞形成,维护神经系统健康,增强能量代谢。
10. 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合成,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铁的
吸收,抗氧化。
11. 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维护骨骼健康,增强免疫
功能。
12. 维生素E:抗氧化,保护细胞膜,维护心血管健康,促进
红细胞生产。
13. 维生素K:参与凝血过程,维护骨骼健康,促进钙的吸收。
维生素的全部种类及作用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
维生素A:维生素A有两种。
一种是维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维生素A 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carotene),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provitaminA,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的效用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维生素A可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生病时能早日康复;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有助于祛除老年斑;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外用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维生素A缺乏时的表现:干眼症,夜盲症。
长期对脂肪的吸收不良往往会导致缺乏维生素A,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孩身上,主要是因为饮食的摄取量不足所致。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牛奶、奶制品、奶油、黄色水果。
维生素A副作用: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 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 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中毒征兆有脱发、胃痛、呕吐、腹泻、皮疹、骨痛、生理功能紊乱、疲劳、头痛、肝脏肿大、皮肤剥落、视力模糊等。
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
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 族维生素。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
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
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
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纪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菌。
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
高中生物学中各种“素”汇编一、动物激素1.氨基酸衍生物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组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亢;分泌过少,成年人导致粘液性水肿,婴幼儿时期就会患上呆小症;饮食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我国推广的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症有较好效果,另外,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藻对防治该病效果也较好。
②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③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使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2.多肽类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3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②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抑制生长激素的不适宜分泌,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
早期从羊脑中提取,50万个羊脑才可提取5μg,如今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取的工程菌发酵生产,7.5L培养液就能得到5μg。
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10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⑤胸腺素:医疗上常从小牛等的胸腺中提取,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
⑥催产素: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
3.蛋白质类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成年人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青少年时期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
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②生长抑素:也称生长素释放抑制素,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等。
3.固醇类激素:包括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
维生素的分类与介绍维生素是生物体必需的有机物质,是维持生命正常进行所必需的一类物质。
它可以作为辅酶或酶的组成部分,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虽然在生物体中所需量很少,但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其溶解性和功能特点,维生素可以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1.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它们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和脂肪中,在体内以脂质形式存在。
这类维生素的特点是不易溶解于水,但在脂肪和油脂中溶解度较高。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它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并在血液凝块的形成和肝脏功能中发挥作用。
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和种子中。
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B群。
这类维生素在体内以溶解于水的形式存在,不能在体内形成脂质复合物。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它还对健康的胶原蛋白合成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柑橘类水果、草莓、番茄和蔬菜等食物。
-维生素B群:维生素B群是一组多种维生素的集合,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9(叶酸)和维生素B12(钴胺素)。
维生素B群在体内以辅酶的形式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谷物、豆类、肉类和坚果等食物中。
兽药用药大全32种兽药大集合一、导言兽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32种常见的兽药,包括其用途、剂型、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了解兽药有所帮助。
二、维生素类1. 维生素A用途: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免疫力、维持视力及生殖系统正常功能。
剂型:水剂、注射液、片剂等。
使用方法:按照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口服或注射给药。
2. 维生素B1用途: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提高食欲、促进蛋白质和糖类的代谢。
剂型:口服液、颗粒剂等。
使用方法:按照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口服给药。
3. 维生素C用途:增强免疫力、促进抗氧化作用、预防和治疗感染等。
剂型:片剂、颗粒剂、注射液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种类和需要的剂量进行口服或注射给药。
三、抗生素类4. 青霉素用途:治疗细菌感染,如病毒性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剂型:注射液、颗粒剂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注射或口服给药。
5. 链霉素用途: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蹄疫、猪圈咳等疾病。
剂型:注射液、颗粒剂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注射或口服给药。
6. 地塞米松用途:抗炎、免疫抑制,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炎症等。
剂型:注射液、药膏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注射或外用给药。
7. 强力霉素用途: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肺炎、结膜炎等。
剂型:注射液、颗粒剂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注射或口服给药。
四、抗寄生虫类8. 氧化硫用途:用于预防和治疗犬、猫等动物的皮肤寄生虫感染。
剂型:药膏、洗剂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种类和需要的剂量进行外用给药。
9. 伊维菌素用途:治疗犬、猫等动物的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感染等。
剂型:片剂、颗粒剂等。
使用方法:根据动物体重和需要的剂量进行口服给药。
10. 啶虫脒用途:预防和治疗饿虱感染、治疗禽类寄生虫感染等。
剂型:颗粒剂、注射液等。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膳食营养补充剂已然走入了千家万户,而多种维生素片就是其中一种人们日常都会食用的。
它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食用多种维生素片?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多种维生素片,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产品。
维生素、矿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就是在为身体补充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也许有人会疑问,维生素虽然大多数人体无法合成,但是在食物中广泛存在,我们为什么还要食用多种维生素片呢?食用多种维生素片的原因①饮食习惯一些饮食习惯会影响到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流失,也可能会造成身体对维生素、矿物质的消耗增加。
比如维生素C一般存在于新鲜的果蔬中,但如果长时间储存,或者用高温烹饪,就会导致维生素C大量流失;或者长期食用高油、高糖食物,油脂和糖需要在肝脏中代谢,就会大量消耗维生素B族。
②生理特点由于性别、年龄等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容易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
比如女性由于生理期,对于铁、叶酸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增加;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肠胃吸收功能下降,能从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自然也不足。
③生活习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大量消耗。
比如吸烟会消耗身体中的维生素C、长时间用眼会消耗眼睛中的维生素A、压力和焦虑会消耗维生素B族等等。
如果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到身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引发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为了弥补多种原因造成的营养不足,就需要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上场,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汤臣倍健多种维生素片,其中含有十余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
同时根据不同人群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进行针对性配比,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是我们维持身体健康的前提。
(本产品不能代替药品使用)。
保健品名词解释保健品是指一类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促进人体健康的产品。
它是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的集合,通过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达到增强健康的目的。
保健品广泛分为两大类:功能性保健品和传统保健品。
1.功能性保健品:强调通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
常见的功能性保健品有:蛋白质粉、鱼油、维生素、钙片、铁剂等。
蛋白质粉是由蛋白质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
鱼油是富含ω-3脂肪酸的保健品,可以预防心脏病、促进脑部健康。
维生素和矿物质保健品可以弥补人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
2.传统保健品:主要基于中医理论和民间传统经验,注重通过改善体质、调理养生来促进健康。
常见的传统保健品有:人参、灵芝、蜂蜜、枸杞等。
人参是一种具有抗老化、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常用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提升体力。
灵芝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养心安神、抗氧化的作用,常用于调节心脑血管功能。
蜂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营养物质,常用于滋补、润肺和调节肠胃。
枸杞富含β-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眼睛健康有益。
用于解释这些保健品名词时,需要着重强调它们的功能和适用对象。
保健品是一种辅助性的产品,不能替代正常饮食和药物治疗。
因此,在购买和使用保健品时,需要谨慎选择、理性使用,根据个人的身体需求和健康状态,遵循医嘱和产品说明,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
特别是在选择传统保健品时,应注意其来源和品质,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安全隐患。
保健品的使用应以个人健康为出发点,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避免过度依赖和误导的宣传。
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大集合————————————————————————————————作者: ————————————————————————————————日期:A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储存于肝脏中。
它主要用来提高视力并且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维生素A有两种。
一种是维生素A醇(retionl),这是最初维生素A的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β-胡萝卜素(carotene),在人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
维生素A缺乏症表现为伤口自愈合能力差,容易被传染,夜盲症和从明到暗时难于及时调整视觉。
而人体内维生素A过多时,大量摄入人体的维生素A,由于排出比不高,因些常可在体内积存而引起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皮肤干裂,指甲变脆,头发脱落,体重减少,容易亢奋、头痛和疲劳。
一般建议每日摄入维生素A 的量为:男性每天5000IU,女性每天4000IU。
但是由于维生素A可贮藏于体内,并不需要每日补给。
维生素A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A在视网膜上很活跃,它可以和视蛋白相结合形成视网膜紫质(视网膜紫质是一种视觉色素)。
它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传染病。
这使得维生素A在抗癌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维生素A对类固醇激素、胆固醇和黏多糖这些对健康极为重要的有机物质的生产也有协同作用。
B族维生素有很多共同的方面,比如它们都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维生素不会贮藏于体内,而会完全排出体外。
所以,B族维生素必须每天补充。
B族的维生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也就是说,一次摄取全部B族的维生素,要比分别摄取效果更好。
另外,如果B1、B2、B6摄取比率不均的话,是没有效果的。
B族维生素的家族正在逐渐扩大,除了我们已知的B1、B2、B5、B6、B12等之外,还有目前争议比较大的B17等。
下面只就几种常用的B族维生素介绍一下。
B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这是因为维生素B1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维生素B1的缺乏容易引起各种脚气病。
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包括:酵母、米糠、全麦、燕麦、花生、猪肉、大多数种类的蔬菜、麦麸、牛奶。
维生素B2进入人体后磷酸化,转变成磷酸核黄素及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一种调节氧化-还原过程的脱氢酶。
脱氢醇是维持组织细胞呼吸的重要物质。
缺乏它,体内的物质的代谢紊乱,出现口角炎、皮炎、舌炎、脂溢性的食物:牛奶、动物肝脏与肾脏、酿皮炎、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富含维生素B2造酵母、奶酪、绿叶蔬菜、鱼、蛋类。
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的脱羧作用、色氨酸的合成、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生理过程,是动物正常发育、细菌和酵母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缺乏维生素B容易引起:贫血症、脂溢性皮6的食物:啤酒酵母、小麦麸、麦芽、动物肝脏与肾脏、肤炎、舌炎。
富含维生素B6大豆、美国甜瓜(cantaloupe)、甘蓝菜、废糖蜜(从原料中提炼砂糖时所乘的糖蜜)、糙米、蛋、燕麦、花生、胡桃。
维生素B12是由内脏中的细菌合成的,而且维生素B12存在于一切以动物为来源的食物中。
维生素B12很难被人体吸收。
胃所分泌的一种物质是吸收维生素B12的必要因素。
对维生素B12的吸收来说,钙也是必要的元素。
维生素B12对身体制造红血球和保持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是必要的。
维生素B12也已经用于哮喘、疲劳、肝炎、失眠和癫痫等的治疗。
维生素B12储存于肝脏中,但是很容易通过尿排除体外。
维生素B12是很安全的,而且没有副作用。
维生素B12缺乏者常是的食物:动物肝脏、牛肉、猪肉、蛋、牛奶、奶老人和酗酒者。
富含维生素B12酪。
图为是小鸡缺乏维生素B12的症状,可以看到脚爪有明显的畸形。
C维生素C被认为是人体主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
早期,就发现维生素C可以阻止坏血病。
现在,维生素C研究的焦点问题是它在人体内保护细胞的能力。
维生素C在人体内有很多种作用,包括抗癌,阻止心脏病的发生,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防止污染和烟尘,帮助伤口愈合,减少得白内障的危险等等。
维生素C 缺乏症包括疲劳、体重降低、齿龈出血,牙齿松动,伤口愈合能力差,关节疼痛,容易擦伤,心脏病和易被传染,容易感冒。
但是维生素C过量服用时也会引起副作用,如腹泻、肿胀、心痛、恶心、反胃、易疲倦、失眠或者想睡。
不过一旦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量,这些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和其它维生素的毒性相比较,维生素C是比较安全的。
维生素C的交叉感染作用也还没有发现。
但是,维生素C必须和其它营养元素如维生素E,硒和β-胡萝卜素联合作用以提高它们的效果。
推荐维生素C的每日摄取量是200mg/每天,但是也有推荐500-20,000mg/每天的,这说明维生素C的摄入量基本是安全而且灵活的。
当人在压力下工作时,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有所增加。
常见的维生素C片是最物美价廉的补充维生素C的方式。
而食物中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包括柑橘类的水果,如柑橘、柠檬、红果、红辣椒、柿子椒、番木瓜、香瓜、花椰菜、牙甘蓝、草莓、猕猴桃等。
水果和蔬菜越新鲜,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
维生素C的作用机制。
作为抗氧化剂,维生素C是给出电子的一方,它能够把被氧化的物质还原回来。
在这种方式下,它可以反复使用象维生素E这样的抗氧化剂,从而增强它们的效果。
维生素C刺激了白血球细胞的行为,并且增进了噬菌细胞的活跃。
通过白血球细胞维生素C阻止了组胺(组胺是具生理活性的胺类,分子式为C5H9N3,发现于植物或动物组织内。
作为过敏反应的一部分由人体免疫系统细胞释放)的分泌,增进了组胺的分解。
而且它也增进了干扰素的水平,抗体的响应和胸腺激素的分泌。
维生素C也促进了来自于食物的铁的吸收,可能是通过把三价铁还原成亚铁来促进吸收的。
D维生素D既被看作维生素,又被当作一种荷尔蒙,因为它是维生素中的极少数例外。
绝大多数维生素人体无法自己合成,而必须通过食物或者药剂补充来摄取,而维生素D却可以由紫外照射的皮肤(阳光直射就可以)合成。
当然,从食物中一样可以补充维生素D。
天然来源包括鳕鱼肝脏中的油脂以及其它咸水鱼包括大比目鱼、剑鱼、金枪鱼、沙丁鱼以及青鱼等等的鱼肝油中。
此外,奶类往往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D,所以是另一种理想的补充源。
其它还含有维生素D 的食物包括太阳花种子,肝脏以及蛋类食品。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
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
维生素每日最适宜的服用量是200到600个国际单位/天。
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
它被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等。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通过添加合适的维生素D和镁可以有效的提高钙离子的吸收度。
除此以外,维生素D还被用于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机率,对免疫系统也有增强作用。
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D的前体(生成维生素D的原料)存在于皮肤中,当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3,D3分子被运送到肝脏并且转化为维生素D的另一种形式25位单脱氧胆固醇,这种形式的效用更大。
然后25位单脱氧胆固醇又被转运到肾形矿脉并在那里被转化为1,25位二羟胆钙化(甾)醇,这种形式是维生素D最有效的状态。
然后维生素D将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血钙素协同作用来平衡血液中钙离子和磷的含量,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
维生素D不应该用于血钙过高的病人,或者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偏高的人。
另外对患有肾结石和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也必须小心使用,因为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甲状旁腺疾病,削弱肾功能甚至引起心脏疾病。
皮质类固醇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抵消作用。
消胆胺和矿物油会抑制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所以应该避免一起食用。
苯妥英钠和安眠药可能增加维生素D的效果而降低血压。
缺乏维生素D最典型的会引起少儿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病。
其它的典型症状还包括肌肉萎缩,痢疾腹泻,失眠,紧张等等。
居住在地球南北极的人和一些常年室内工作的人往往无法自身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还有一些疾病也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比如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等等。
维生素造成的主要毒副作用是血钙过多,早期征兆主要包括痢疾或者便秘,头痛,没有食欲,头昏眼花,走路困难,肌肉骨头疼痛,以及心律不齐等等。
晚期症状包括发痒,肾形矿脉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体重下降,肌肉和软组织石灰化等等。
剂量控制。
每周将脸部、手部和胳膊直接暴露在正午的阳光中2-3次,每次15分钟就足以补充人体全部需要的维生素D。
注意不要用防晒用品,否则吸收会大大减少。
较高纬度的地区冬天太阳光的强度可能无法充分刺激皮肤产生维生素D,不过幸亏人体可以将夏季产生的维生素D储存起来供以后使用。
适宜用量为每天200-600个单位(50岁以下,200单位;50-70岁,400单位;70岁以上,600单位)。
更高的用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E维生素E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由四种称为生育酚的化合物所组成:α-生育酚、β-生育酚、δ-生育酚和γ-生育酚。
而α-生育酚是最常见也是作用最强的一种。
维生素E是可溶于脂肪的,并且它储存在人体全身的脂肪组织和肌肉中。
而含量最高的部位是人体的脑下垂体腺、肾上腺和睾丸。
一般来说,维生素E利用它的抗氧化性质来防止心脏病。
并且它增进了循环,有助于防止血凝。
维生素E也能抵抗某种癌症,延缓衰老,预防白内障。
而且对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也有帮助作用。
不过它也可以帮助伤口愈合。
成年人的维生素E缺乏症可以通过下述症状来鉴别:过早衰老,肌肉虚弱,走路困难,容易被传染,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疲劳。
维生素E缺乏涉及到的疾病主要是红血球被破坏、肌肉的变性、贫血症、生殖机能障碍。
尽管维生素E是一种脂肪可溶的维生素,并且储存在人体内,但是维生素E是最安全的维生素,而且毒性很小。
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芽甘蓝、绿叶蔬菜、菠菜、有添加营养素的面粉、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
维生素E的建议每日摄入量是400-800IU,而且最好是通过α-维生素E获取。
维生素E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E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抗氧化剂。
它能阻止游离基的积累,并且减少油脂的过氧化反应。
也能抑制血小板聚合,并且大量干涉维生素K依赖的固结因素。
维生素E增加了T细胞的免疫性。
H生物素(biotin)又叫维生素H。
生物素以微量的含量广泛地存在於动物及植物的组织中,在酵母菌、肝、肾中含量特丰富。
生物素在醣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辅的角色。
缺乏症状:沮丧,乾燥皮肤,疲劳,稍带灰色皮肤,失眠症,肌肉苍白,食欲不振。
用人做试验时,4周时会出现中度性的皮肤炎,到7~8周後形成脱屑性皮肤病,尤其在四肢手脚部份,带有麟片似地灰斑。
舌状乳突萎缩,反胃、食欲不振等毛病。
肌肉苍白、神经过敏症(hyperaesthesia),厌倦、疲乏、贫血亦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