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肿块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9
附件囊性包块鉴别附件区肿块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妇科医生有时通过内诊及三合诊来确定肿块部位和性质有一定的困难, 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确定肿块部位, 而且通过肿块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确定肿块性质。
现将附件区肿块318例超声检查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1]。
1. 附件区肿块的超声性质可以是实性、混合性及囊性。
囊性肿块多见卵巢浆液性及黏液性囊腺瘤、卵巢冠囊肿、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输卵管积液及少部分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本组资料表明, 囊性肿块多为良性。
混合性肿块多见于卵巢囊腺癌、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卵巢甲状腺肿、附件区炎性包块、宫外孕包块,良恶性的判定可根据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及相关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实性肿块中卵巢纤维瘤、纤维上皮瘤、子宫肌瘤为良性外, 余下的实性肿块中腺癌、颗粒细胞瘤、透明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库肯勃氏瘤均为恶性肿瘤, 而且肿瘤内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 可取得低阻力动脉频谱。
因此卵巢肿瘤内部为实性回声, 多提示为恶性肿瘤。
2. 卵巢实性肿块以恶性多见。
恶性肿瘤中成人多见的是上皮性肿瘤中的浆液及黏液性囊腺癌和腺癌。
其中浆液性囊腺癌最多见, 占卵巢恶性肿瘤40%~60% ,50%为双侧性,以偏实性为主的混合性回声。
CDFI见实性部分有丰富血流信号, 可取得低阻力动脉频谱。
1例无性细胞瘤为8岁女孩, 1例未成熟畸胎瘤为12岁女孩, 1例右卵巢卵黄囊瘤合并左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为28岁妇女。
3种肿瘤均属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以无性细胞瘤最多见, 其次为卵黄囊瘤, 多见30岁以下年轻妇女及儿童, 恶性程度不一,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活率升高。
其中卵巢卵黄囊瘤是生殖细胞高度恶性肿瘤, 60%多发单侧, 右卵巢多见, 肿瘤较大, 生长迅速, 转移较早, 内回声以实性为主, 含有囊性空腔,肿瘤后方回声衰减,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对声能的吸收率远较良性肿瘤高得多,多伴有腹水。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2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1,Vol.40,No.2盆腔肿瘤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盆腔肿块,原发性肿瘤的起病较为隐匿,在解剖学中,盆部是由盆腔腹膜包绕的部分与腹膜后间隙相通所构成的,早期经临床检查诊断不易被检出,因此患者常因为症状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误诊,因此对于盆腔肿块应当积极检查[1]。
盆腔肿瘤通常以卵巢肿瘤最多,通常可见盆腔肿块并伴有下腹胀满,CA125明显升高以及B 超检查可见实质性占位或混合性占位。
其次为子宫内异位样囊肿,通常可见痛经史并伴有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淋漓不尽,B 超一般提示大部分病例位于无回声区,部分为混合回声,包膜厚,CA125轻度升高。
慢性盆腔炎肿块占第三位,一般是由于急性期盆腔炎症不严重而未得到有效治疗或是由于急性期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
因此临床一定注意到盆腔部位的有效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早期及时治疗[2]。
本文将结合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 )对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盆腔肿瘤患者40例,均为女性,年龄20~79岁,平均(54.36±5.48)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3.56±5.24)个月。
所有患者均以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卵巢囊肿患者18例,宫颈腺癌患者10例,子宫肌瘤患者8例,宫腺癌患者2例,直肠癌患者2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 扫描以及MRDW的扫描。
MRI 增强扫描前要求患者去除金属置物,检查当日空腹,并即刻注射造影剂,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MRDW 检查时依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选择弥散度受限最大位置进行检查,并结合表现弥散系数对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MRI 扫描以及MRDW 的扫描的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进行对比,结合T1WI 信号、T2WI 信号、DWI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患者肿瘤部分的表观弥漫系数(ADC )测量值,S (TE ,G )/S (TE ,0)=exp (-bD ),S (TE ,G )、S (TE ,0)分别为是否使用梯度脉冲图像的信号强度,b 表示弥散敏感因子,D 为弥散系数。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摘要目的分析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的特点,并观察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61例盆腔炎包块患者作为A组,其中盆腔脓肿12例,附件炎块12例,淋菌感染13例,结核性包块11例,输卵管积水13例;选取同期32例盆腔肿瘤患者作为B组,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1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效果显著,炎症已吸收,可出院。
B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效果显著,但仍需住院观察,其中1例患者家属要求出院,患者已出院。
结论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在临床症状和CT表现方面有一定的区别,需要仔细甄别,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有利。
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盆腔肿瘤;鉴别诊断;临床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常见的症状,可由急慢性盆腔炎导致,但盆腔肿瘤和盆腔炎性包块在临床上较难分辨,特别是慢性盆腔炎,因此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可以有效的降低漏诊和误诊率,对制定适宜的治疗策略有利[1]。
本文从临床特征以及CT表现两方面观察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肿瘤的区别,并且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盆腔炎包块患者61例作为A组,均为女性,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9±5.7)岁;其中盆腔脓肿12例(19.67%),附件炎块12例(19.67%),淋菌感染13例(21.31%),结核性包块11例(18.03%),输卵管积水13例(21.31%)。
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盆腔肿瘤患者32例作为B组,均为女性,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3±5.9)岁;其中恶性肿瘤22例(68.75%),良性肿瘤10例(31.25%)。
两组患者均经手术,或者活检确诊,纳入标准:自愿签署知情书者,有性生活者;排除标准:妊娠期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肿瘤者,合并嚴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6例女性盆腔肿块超声误诊分析作者:马星华刘苗英薛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肿块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盆腔肿块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方法回顾分析超声误诊16例女性盆腔肿块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相对照。
结果 16例误诊病例,手术病理证实15例,临床随访证实1例;11例为生殖系统肿块,其中2例黄体出血分别误诊为卵巢畸胎瘤和巧克力囊肿,1例残角子宫误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子宫直肠窝内膜异位误诊为卵巢癌,1例陈旧性宫外孕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2例盆腔结核误诊为卵巢癌,2例卵巢癌分别误诊为盆腔结核和子宫浆膜下肌瘤,子宫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各1例误诊为卵巢肿瘤;5例为非生殖系统肿块,其中2例腹膜后平滑肌瘤分别误诊为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1例直肠癌误诊为子宫肿瘤,1例小肠系膜间质瘤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肠系膜囊肿误诊为卵巢囊肿。
结论女性盆腔肿块超声检查临床经验不足者易误诊,鉴别诊断时要注意结合病史、月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资料,掌握盆腔肿块临床病理、声像图特征,辨别肿块与卵巢、子宫等重要脏器的关系,做好随访观察。
【关键词】女性盆腔肿块;超声检查;误诊超声检查在女性盆腔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因女性盆腔脏器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盆腔肿物种类多样;不同性质肿物可有相似的声像图表现,而性质相同的肿物由于生长阶段不同或由于合并其他情况而呈现不同的声像图表现,给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难免有一定的误诊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超声检查误诊的16例女性盆腔肿块,以提高诊断女性盆腔肿块的正确率,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6月,本院超声检查误诊的16例女性盆腔肿块,经过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
患者年龄17~67岁,有的体检时发现,有的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低热、触及包块。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的要点,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法。
方法:盆腔炎性包块患者50例,其中盆腔脓肿10例,淋菌感染10例,附件炎块10例,输卵管积水10例,结核性包块10例;盆腔肿瘤患者10例,其中3例良性肿瘤,7例为恶性。
结果:分析总结了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肿瘤患者在体征、CT特征上的特点,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加以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应根据患者状况联合药物、手术、心理、物理等多学科多手段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盆腔肿瘤的患者,也应根据患者状态和要求进行手术或保守治疗。
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肿瘤诊断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因盆腔急性炎症未及时治疗、治疗不当未得到根治而转为慢性炎症后形成的包裹性积液、积脓,故又被称为急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1]。
盆腔炎性包块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盆腔肿瘤相混淆,所以鉴别诊断盆腔炎性包块并及时进行治疗尤其重要。
选择经手术或活检确诊病例60例,分析探讨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的要点,并对症治疗,现做如下汇报。
资料与方法选择经手术或活检确诊患者60例,年龄19~43岁,平均26.37±3.28岁,均有性生活史,并处于非妊娠期。
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盆腔炎性包块组,其中盆腔脓肿10例,淋菌感染10例,附件炎块10例,输卵管积水10例,结核性包块10例;另一组为盆腔肿瘤组,其中3例良性肿瘤,7例为恶性,共10例。
患者体征:①盆腔炎性包块组患者体征:盆腔脓肿和淋菌感染属于急性盆腔炎,这20例患者表现为患者主诉下腹坠痛,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伴有高热、心率快、直肠刺激症状。
妇科检查:阴道可有脓样、异味分泌物,黏膜充血;子宫颈口有大量脓性污秽之血性分泌物;盆腔内可触及包块样肿物且压痛明显。
附件炎块,输卵管积水和结核性包块属于慢性盆腔炎,这30例患者表现为患者主诉下腹坠痛,部分患者有输卵管炎和不孕不育史,盆腔结核以年轻妇女居多,且大部分比较瘦削,有长期虚弱、疲劳史。
盆腔肿块鉴别诊断1、卵巢畸胎瘤特点:》女性儿童》腹腔内占位》混合密度:-- 液体、脂肪、骨质卵巢囊性畸胎瘤畸胎瘤起源于生殖细胞,还可发生在纵隔、腹膜后、骶骨部。
囊性畸胎瘤如仅含外胚叶成份,旧称皮样囊肿。
畸胎瘤常由2-3个胚层组织构成。
畸胎瘤的US表现较为复杂,囊内出现一个或数个反光强的漂浮团块,囊内脂肪分层是畸胎瘤的典型表现,在囊内复杂的回声中可见到反光强的回声,伴有明显声影。
CT亦具特异性,表现为囊性肿块,其密度不均壁厚薄不均,有弧形钙化其内出现脂肪或骨质密度。
MRI诊断畸胎瘤非常敏感。
2、卵巢囊腺癌特点:》老年女性》腹腔内占位》囊实性》强化的菜花样、乳头样壁结节3、卵巢Kukenberg瘤特点:》中年女性》双侧卵巢囊实性占位》胃癌病史》大量腹腔积液,腹膜增厚4、子宫肌瘤特点:》中年女性》实性占位》漩涡状强化》与子宫分界不清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子宫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子宫肿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在20%~25%。
肿瘤常多发,也可单发。
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常因不孕,反复流产或月经过多导致贫血而引起注意。
子宫平滑肌瘤多发生于子宫体部,少数也可位于宫颈部(占0.5%)及阔韧带阔韧带平滑肌瘤发病率约占妇科肿瘤的1%-3‰。
临床上把阔韧带平滑肌瘤分为真、假两种:(1)真性起源于阔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或血管平滑肌组织(2)假性是指宫体或宫颈侧壁向阔韧带前后叶腹膜间生长子宫平滑肌瘤分为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三种,其中以肌壁间肌瘤最常见,约占总数62%病理类型普通型(ordinary leiomyoma):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束及胶原纤维构成细胞型(cellular leiomyoma):主要由排列致密的细胞团构成,胶原纤维极少退变型(degenerated leiomyoma):平滑肌瘤可发生多种变性,最常见的有透明变性(60%),其他变性包括水肿(50%)、出血(10%)、囊性变(4%)和钙化(4%) US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瘤内出现区域性低回声与光团相间。
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MRI诊断前言妇科盆腔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及生命。
子宫内膜癌(宫体癌)、宫颈癌及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亚洲,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
在北美及欧洲妇女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低于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尽管较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少见,但由于早期病人常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已经属于晚期(III期、IV期),所以卵巢癌是妇科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由于I期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高达90%,所以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妇科盆腔恶性肿瘤临床目前采用外科手术为主,加用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的原则,因此治疗前准确的分期,判断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都将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1-3]。
一、妇科肿瘤的检查方法:一临床盆腔检查直接观察外阴、阴道及宫颈外口。
借助双合诊、三合诊及直肠-腹部诊了解子宫、宫旁及双侧附件情况。
但是该检查主要靠妇科医生操作,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其可信度及准确度均较低,文献报道临床分期总的准确度为61%~66%[4]。
淋巴及血管造影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了解盆腔淋巴结及血管情况;可对肿瘤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但为有创性检查,现少用。
活组织检查宫颈、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子宫分段诊刮及细胞学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情况。
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着重要而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不能反映肿瘤分期情况。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①腹部超声检查②阴道超声检查③宫腔内超声检查④介入性超声检查⑤三维超声⑥彩色血流技术。
超声使用以来以其无创伤、安全、简便、费用低廉、可多次重复,已成为大多数妇科疾病诊断中的首先方法。
但是超声检查常受盆腔包块位置的深浅,腹壁厚薄(患者体型),膀胱充盈程度以及操作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肠腔气体的干扰和超声波远场强度衰减等因素的影响,使肿瘤与邻近软组织的对比度和界面差别不显著而受限,其软组织对比分辨率不佳,对辨别肿瘤来源,邻近组织关系及盆腔转移有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