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生命支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28.50 KB
  • 文档页数:5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首选股静脉、前臂正中静脉、大隐静脉;次选 颈内、外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90s内三 次穿刺失败,建立骨内通路。
• 骨内穿刺 1.适用于6岁以下,输入任何药物和液体。 2.禁忌症是骨盆或穿刺部位的肢体、穿刺点骨折。 3.并发症是胫骨骨折、皮肤坏死和骨髓炎。 4.部位是胫骨粗隆下1-3cm较平坦处。
岁以内4mm;1-2岁5mm; >2岁:导管内径(mm)=年龄(岁)/4+4 深度:>2岁:导管深度(cm)=年龄(岁)/2+12; 或=导管内径(mm) ×3 b.喉镜:直镜片--婴幼儿;弯镜片--年长 儿。
二、气道和通气:
• 气管插管: 2. 插管步骤 a. 做好监测,球面罩纯氧通气; b.装好镜片及导管内导丝; c.头中位伸展,颈伸直,尽量使口-咽-气管轴处
放松节律。
一、基础生命支持:
• C(循环): 5.儿童胸外按压: (1)仰卧躺在硬的平面。 (2)按压部位: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3)按压力度:手掌根部按压,胸骨下陷为胸廓的1/3-1/2。 (4)按压频率:100次/分;与呼吸比(单人)30∶2 ;(双
人)15∶2。 (5)注意按压后放松手指不要移动,建立均匀,平稳按压-
儿科生命支持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李冀
一、生命支持包括:
• 创伤预防; • 儿科基础生命支持(PBLS); • 启动儿童急诊医疗服务(EMS)系统; •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ALS); • 儿科复苏后的监护。
一、基础生命支持:
• 复苏前判断创伤是否存在,创伤程度和反应水 平。
• A(气道):头后仰—抬下颌法;推下颌法。 • B(呼吸): 1.评估是否有自主呼吸:look,listen,feel。 2.呼吸急救:口对口慢呼吸(覆盖口鼻,深吸气,
二、气道和通气:
• 吸引装置:吸引口咽、鼻咽、气管 内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或胎粪。
1.压力80-120mmHg 2.深度刚好超过气管插管末端 3.闭合侧孔,边退边旋边吸,T<5s。 4.操作前后予纯氧,注意心率、面色改变。
二、气道和通气:
• 气管插管: 1.材料: a.气管套管:8岁以上带套囊。 内径大小:足月新生儿、小婴儿3mm或3.5mm;1
三、血管通路:
• 骨内穿刺 5.使用骨内穿刺针或骨髓抽吸针。静注后用
5mlNS推注保证药物进入中央循环,液体输入 需加压,用输液泵、压力袋或手控输入。
6.操作步骤同骨穿,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射 10mlNS,检查有无阻力增加或周围软组织肿 胀变硬。
四、除颤:
• 作用:多心肌组织非同步去极化,恢复自主 的有序除极,适用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 速,但不能用于心脏无收缩。
上,手托住其下颌支撑头部。 b.在两肩胛骨间用掌根向前下方扣击5次。
一、基础生命支持:
• 异物阻塞气道 c.支撑头颈转换体位至仰卧,用胸外按压手法
和位置快速向下按压。 d.意识丧失者,尝试人工通气与背部扣击,胸
部按压交替。 (3)儿童Heimlich手法. 意识清楚者: a.站在背后,从腋下环抱患儿躯干。 b.拳头的大拇指侧对准患儿腹中线,在剑突下
送气1-1.5s,共2次,注意停顿。)
头后仰—抬下颌法
推下颌法
一、基础生命支持:
• C(循环): 1.评估循环:婴儿脉搏检查法(肱动脉:上臂内
侧,肘与肩之间); 儿童脉搏检查法(颈动脉:甲状软骨处,气管
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槽内)。 2.有脉搏无自主呼吸:20次/分频率,共20次人
工呼吸。 3.脉率<60次/分,体循环灌注不足:胸外按压。
乳头线下方胸骨 处
单 15∶2 ; 双 5∶1
婴儿(<1岁) 食、中指尖
1/3-1/2 胸廓前后径
100次/分
(单人)30∶2
(双人)15∶2
胸骨下1/2
5∶1



1/3
胸骨中部
一、基础生命支持:
• 异物阻塞气道 1.突然发生呼吸窘迫伴咳嗽,张口呼吸,吸气性
喘鸣(高音调,噪音)或意识丧失、面色青紫。 2.意识存在的鼓励连续咳嗽和用力呼吸。 3.人工去除异物 (1)舌-颌抬高,部分解除梗阻,可除异物。 (2)婴儿:背部扣击-胸部按压法 a.头低于躯干俯卧于急救者前臂,一并置于大腿
和脐上。
一、基础生命支持:
• 异物阻塞气道 c.另一手握拳头外,两手快速向上推压,不能触
及剑突或肋缘,持续至异物排除或意识丧失。 意识不清:腹部推压法 a.仰卧,舌-颌抬高位,尝试去除异物。 b.先尝试人工呼吸,失败则两腿骑跨并跪于患儿
臀部两侧,一手掌根部放于腹部中线,脐上方, 肋弓和剑突下部,另一手放于此手上。 c.双手快速向上推压腹部,一般进行5次。结束 后抬高舌-颌,将异物去除。
放松节律。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按压方法 下陷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吹气
按压部位
2000 指 南 : 5∶1 胸骨中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岁和成人
小儿(<8岁)
双手掌根
一只手掌根
4-5cm
1/3-1/2 胸廓前后径
100次/分
100次/分
(单人)30∶2 (单人)30∶2
(双人)30∶2
两乳头间胸骨部
(双人)15∶2
一直线。 d.镜片达舌根部可见会厌,移至口腔右侧,将舌推
至中间,使口腔右1/3处形成凹槽,暴露喉部。 e.镜片最终达会厌谷,上提暴露声门,导管从右侧
插入,注意导管上的声门标记线。 f.插管完成,判定导管位置(两侧呼吸音、胸廓运
动,腹部听诊)
三、血管通路:
• 一般原则:最理想是最大、最容易进入的静脉, 且不干扰CPR。
二、气道和通气:
• 儿童气道解剖生理特点 • 通气方式 1.面帐供氧(10-15L/min) 2.头罩供氧(10-15L/min) 3.鼻套管供氧(<4L/min) 4.鼻导管供氧(<4L/min) 5.口咽气道(4-10cm) 6.鼻咽气道(12F-16F) *7.球囊面罩通气(嗅物位,观察胸廓运动。)
一、基础生命支持:
• C(循环): 4.婴儿胸外按压: (1)仰卧躺在硬的平面; (2)按压部位:双乳头连线正下方之胸骨上 ; (3)按压力度:2-3个手指按压,胸骨下陷为胸廓的1/3-
1/2。 (4)按压频率:100次/分;与呼吸比(单人)30∶2 ;(双
人)15∶2 。 (5)注意按压后放松手指不要移动,建立均匀,平稳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