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于瘦肉精)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18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事件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的曝光,河南孟州等地使用瘦肉精喂猪,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当地的动物检疫机构形同虚设。
“毒肉”不仅进了南京的菜场,还被顺利地卖到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
而双汇所宣称的“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
双汇,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了黑名单,不啻一场行业地震。
“瘦肉精”“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如果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9年前已被禁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规定表明,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也可要求10倍赔偿。
之前的“瘦肉精”事件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九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
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
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存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不可谓不大,投入精力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还总是有那么多耸人听闻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我想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缺乏,有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现象;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存在无知消费、模糊消费、便宜消费三种消费理念;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部分执法部门存在“有利”就管,“无利”不管的倾向;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浓,对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或侵权事件,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10医学营养一班杜丽婵37号摘要:我国近期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双汇集团“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打击消费者信心、政府公信力、国内行业发展、国际形象等各方面。
而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它的发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分析。
关键词:瘦肉精事件、食品安全、危害、反思引言:河南警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案例:一年一度的3月15日照例成为了无良企业的曝光台。
此次出发众怒的是国人最为敏感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冲击的则是肉类食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双汇集团。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按照该公司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知名企业为逐利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四大环节的监管部门对违禁药品一路绿灯,蚕食着公众对涉事企业的信任以及食品安全领域政府部门几近透支的公信力。
节目播出后,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午后即跌停,当晚,双汇发展还发布了停牌公告。
外界影响:自从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以来,食品安全再次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1. 引言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其中,瘦肉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介绍瘦肉精的定义、应用、危害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2. 瘦肉精的定义瘦肉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也称为瘦肉素或消瘦素。
它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使肉类瘦肉质更高。
瘦肉精的主要成分是瘦肉精溶液。
3. 瘦肉精的应用瘦肉精最常见的应用领域是畜牧业。
它可以被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以促进生长和增加畜禽的体重。
此外,瘦肉精也可以在肉食加工过程中使用,以改善肉类的质地和口感。
4. 瘦肉精的危害4.1 潜在的健康风险瘦肉精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长期暴露在含有瘦肉精的食品中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荷尔蒙失调、增加患病风险等。
4.2 法规限制和禁止使用由于瘦肉精的潜在危害,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法律法规来限制或禁止其使用。
例如,欧盟禁止了所有肉类中添加瘦肉精,同时加强了对进口肉类产品的检测。
5.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5.1 监测和检测通过建立监测和检测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食品中的瘦肉精。
监测和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5.2 反欺诈和惩罚措施加强反欺诈和惩罚措施,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这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减少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使用。
6. 结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瘦肉精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问题,对我们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我们的食品无害于人体健康。
文/本刊记者 孙永立 实习记者 康凌宇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北沧州青县存在部分经销商售卖瘦肉精羊肉问题,一些羊肉流向多地。
青县是河北省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大约出栏70万只羊。
早在2017年,瘦肉精问题曾被央视315曝光过,今年再次提醒人们,食品安全是永恒的问题,食品安全治理更是一场持久战。
针对此次曝光的瘦肉精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全国多地连夜开展排查行动。
翌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总社等七部门联合召开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部署专项整治行动。
瘦肉精“重出江湖”多年来,瘦肉精风波屡见不鲜,频频见诸报道。
今年,央视315曝光了河南郑州、河北青县瘦肉精重出江湖 食品安全之殇何时休102021/03中国食品工业11MAR. 2021CFI 养殖、贩卖含有“瘦肉精”的羊肉。
据央视财经调查,凌晨三点,在河南郑州几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些商贩并不在市场内销售羊肉,而是在附近货车上交易。
商贩表示,这些羊肉无法通过检测,羊在饲养的过程中,喂了药。
羊肉经销商表示,羊是青县来的。
这里的羊在饲养过程中被添加了瘦肉精,记者在屠宰场对羊肉进行了瘦肉精快速检测条检测,结果呈阳性。
青县一名饲料推销员称,加瘦肉精这种事“差不多有十年了”。
当地人在运输过程中,一般会在运羊车上装载几只没喂过瘦肉精的羊应付检查。
在河南郑州的几个农产品交易市场,记者了解到,因为这些羊肉无法通过检测,一些商贩并不在市场内销售羊肉,而是在附近货车上交易。
这些羊肉被销往多地,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无锡有客户,天津也有客户,河南也有客户。
”瘦肉精危害餐桌安全所谓“瘦肉精”,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一类物质,用于畜禽养殖可以提高动物的蛋白质含量和瘦肉率。
由于瘦肉精会在动物组织内形成残留,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早在2002年,我国禁止瘦肉精在动物养殖中的使用。
“2024年‘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1.行动背景近年来,瘦肉精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我们必须严厉打击瘦肉精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2.行动目标(1)全面排查瘦肉精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确保不留死角。
(2)严厉打击瘦肉精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违法犯罪分子。
(3)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3.行动步骤(1)宣传发动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瘦肉精的危害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
(2)排查整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排查瘦肉精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具体措施如下:①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排查,严查瘦肉精添加行为。
②对养殖场进行排查,严查瘦肉精使用情况。
③对肉品销售市场进行排查,严查瘦肉精残留。
(3)打击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对发现的瘦肉精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严肃查处违法犯罪分子。
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涉及瘦肉精生产、销售、使用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②对涉及瘦肉精违法行为的公职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③对涉及瘦肉精违法行为的养殖场,依法吊销相关证照。
4.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行动顺利进行。
(2)加强协调配合。
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执法协作机制,形成合力。
(3)加强执法力量。
充实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能力,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5.实施时间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从2024年1月1日开始,至2024年12月31日结束。
6.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瘦肉精问题的严重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严密排查。
对瘦肉精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3)严厉打击。
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好了,这就是我的2024年“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希望这次行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出贡献。
一、瘦肉精事件曝光时间:2011年3月15日罪魁祸首: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据“3〃15”特别行动报道,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不但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销售,并且流入了知名肉制品企业。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二、鲜榨饮料“滥添加”事件曝光时间:2011年4月上旬罪魁祸首:各种添加剂饮料2011年4月开始,各地卫生、农业、工商、质监、食药监、水产等几大部门陆续联合出击,对餐饮场所自制饮料等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进行大检查、大排查。
全国“围剿”鲜榨饮料行动正式打响。
一直以来,一些餐饮场所既没有自制饮料的相关资质,也无生产许可证,长期处于违法经营状态。
而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豆浆、果汁、花生浆、核桃浆等各种看似诱人的鲜榨饮料,实为兑入了十余种添加剂而炮制的“杂交产品”,长期饮用会严重危害健康。
目前,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餐饮服务单位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开展不定期和随机性抽检。
一旦发现餐饮企业有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一律依法严厉查处。
三、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曝光时间:2011年4月中旬罪魁祸首:柠檬黄、防腐剂、甜蜜素在馒头中加入色素、防腐剂,回炉过期馒头,更改生产日期,制成“染色馒头”后销售到多家超市。
经检测,馒头中检出“柠檬黄”和甜蜜素含量超标。
柠檬黄是化学物质,具有毒性和致泻性,摄入后会增加肝脏负担,如果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
还会引发儿童多动症,阻碍儿童智力发育。
甜蜜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至40倍,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诱发肥胖、肝脏病变等。
瘦肉精学名1. 引言瘦肉精是一种常用的兽药,被广泛应用于畜禽业中。
其学名为Ractopamine,属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瘦肉精主要用于提高猪、牛、羊等家畜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以增加肉类生产的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瘦肉精的合理使用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介绍瘦肉精的学名、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对人体的潜在风险,并讨论其合理使用的相关问题。
2. 瘦肉精的学名与化学结构瘦肉精的学名为Ractopamine,其化学名为4-{[2-hydroxy-2-(4-hydroxyphenyl)ethyl]amino}-butan-2-one。
其分子式为C18H23NO3,分子量为305.38 g/mol。
瘦肉精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常温下稳定。
3. 瘦肉精的作用机制瘦肉精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的水平。
通过增加cAMP水平,瘦肉精能够促进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以提高猪、牛等家畜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4. 瘦肉精对人体的潜在风险尽管瘦肉精在畜禽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
瘦肉精的残留物可能通过人类的膳食摄入引起潜在的危害。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瘦肉精残留物可能会对人类的神经、心血管系统、肝脏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个体对瘦肉精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一些人可能对瘦肉精过敏或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心悸、恶心等。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瘦肉精残留标准,对瘦肉精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5. 瘦肉精的合理使用虽然瘦肉精存在潜在的风险,但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其在畜禽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瘦肉精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合理使用瘦肉精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残留物的水平,确保肉类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关于“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根据《xx市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安定区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安政办办发〔201*〕53号)和《市政府转发省食品安全会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瘦肉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通知的通知》(定市政办发电〔201*〕110号)文件精神,为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药品的违法行为,确保肉品质量安全,我局根据区食品安全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我区商务系统实际,我局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生猪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生猪屠宰环节质量安全日常监管,落实屠宰企业各项肉品质量安全制度,加大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的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整治措施(一)深入开展屠宰环节整治。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管理和对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生猪进场查验、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产品召回、无害化处理等肉品质量安全制度。
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屠宰企业,责令其停业。
要强化企业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要监督屠宰企业坚决做到没有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非疫区证明、运输工具消毒证和瘦肉精抽检等相关证明的生猪不得入厂屠宰。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做好定点屠宰企业瘦肉精检测工作,屠宰企业要如实记录检测结果并建立档案。
对瘦肉精抽检不合格的生猪,要会同兽医部门监督屠宰企业实施无害化处理。
要会同兽医、部门严厉打击屠宰企业收购宰杀含瘦肉精生猪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上市肉品品质安全。
(二)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
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采取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相结合,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私屠滥宰发生的规律,加强对高发时段和地域的巡查,严厉查处私屠滥宰、冒用或者使用伪造定点屠宰证书和标志牌的行为,彻底捣毁查获的私屠滥宰窝点。
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一、切实提高认识。
“瘦肉精”事件严重危害食品安全,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整治“瘦肉精”是XX年国家食品安全整顿重点任务,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认真严肃对待“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中规定的目标和措施执行。
坚决杜绝含“瘦肉精”食品进入产业链,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摸底排查。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立即全面开展对普通化工企业的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瘦肉精”和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和窝点。
加强对本地区化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重点对化工园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县域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的厂房、车间、仓库等开展排查。
我部(原材料工业司)在3月下旬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主管部门开展摸底调查,摸清莱克多巴胺及其他“瘦肉精”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产能、生产、流通、分布情况,请各地工业主管部门于5月底前将调查情况上报到我部(原材料工业司)。
三、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肉类加工行业和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地方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认真落实XX年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督促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共同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落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沟通协调。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强化联合执法,加强协作配合,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五、完善长效机制。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梳理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对于化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诚信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要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监管措施,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4月21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的通知》。
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中“瘦肉精”的监管问题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动物监督执法过程中,瘦肉精监管问题一直是监督执法的重点和难点。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瘦肉精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瘦肉精违法添加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瘦肉精事件依然经常发生。
瘦肉精问题屡禁不止,暴露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确保市场上动物制品安全,维护消费者身心健康。
标签: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瘦肉精监管;存在问题;对策一、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中的“瘦肉精”监管问题分析“瘦肉精”属于药品中的一种,同样是饲料的添加剂。
在生猪食用以后会使其成为有害动物,所以,相关产品也有毒有害。
在我国药品管理法与工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当中,明确地指出了“瘦肉精”生产与流通,亦或是使用方面的监管部门,还规定处理处罚的方式。
然而,对于使用“瘦肉精”的生猪与产品监管责任应由哪一部门承担,在相关法律条文中只提及了严禁药品生产企业向个人或者是非医疗机构售卖“瘦肉精”,严禁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当中,但是,针对养殖企业与养殖人员对“瘦肉精”的应用并未提出明确的规定[1]。
现阶段,生猪出栏管理工作由动物检疫机构承担,而在动物检疫法当中提出,动物防疫与防疫监督需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承担相关责任。
其中,动物防疫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动物产品、疫病预防及控制检疫等。
所明确的动物疫病主要有动物传染性与寄生虫病。
而“瘦肉精”并不属于非动物疫病,所以,“瘦肉精”问题也并不隶属于检疫规定当中,为此,动物检疫机构的监管工作没有法律作为参考依据。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与实施办法的具体规定,对于生猪屠宰而言,具体的检疫内容就是有害物质,而此工作主要是屠宰场承担。
然而,屠宰场属于企业,即便有检验厂内生猪与产品的资格,但是,针对非本厂的生猪是无法检测且不具备处理资格的。
在这种情况下,屠宰场也无法承担安全检验的工作。
根据动物防疫法与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以及管理范围的划分,在肉品经过动物检疫并合格以后,就被当作食品,所以,管理工作也就交由卫生部门负责。
有关瘦肉精作用及危害41条常识.•“瘦肉精”肉品对人体健康不利,台湾农业部拟提案禁止0 个回复 - 98 次查看据“中央社”报道,日前台湾“立法院”召开会议表示,含“瘦肉精”的肉品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会中“立委”潘孟安等人提案要求台“农委会”落实马英九竞选政见,坚持禁止瘦肉精肉品进口。
据悉,国际间也 ...2011-6-8 12:11 - 畜牧联盟004 - 食品安全•美联社:关注中国“瘦肉精”污染问题0 个回复 - 80 次查看美联社北京1月24日电,题:瘦猪,猪肉:中国与养殖场药物作斗争这种东西频繁出现在猪肉中,但在中国南方的蛇肉和西部新疆地区的牛肉中也不少见。
克伦特罗在中国有个简单的名字“瘦肉精”,是一种在中国 ...2011-6-8 12:11 - 畜牧联盟003 - 食品安全•北京市畜禽产品瘦肉精监测连续“零”检出0 个回复 - 12 次查看在本年度第4次农业部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工作中,北京市畜禽产品“瘦肉精”等监测项目连续32次保持合格率100%。
今年监测采样覆盖了全市14个区县,涉及屠宰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48个场所,共采集畜禽产品7类、 ...2011-6-8 12:10 - 畜牧联盟007 - 食品安全•汕头市:190份生猪样品抽检合格未测到瘦肉精残留0 个回复 - 137 次查看央视曝光"双汇"下属子公司使用"瘦肉精"生猪制作冷鲜肉系列产品后,引起市民极大关注。
记者昨天走访市畜牧兽医局了解到,连日来,我市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生猪"瘦肉精"的抽查监测,保障市民群众肉食安 ...2011-6-8 12:05 - 畜牧联盟002 - 质检公告•“龙虾门”肌溶解过后深圳13人食用蛇餐导致瘦肉精中毒0 个回复 - 102 次查看9月1日与2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所在辖区有关医院的报告,称接诊了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患者(总共有13名),分别有面色潮红、头痛、胸闷、心悸、手足颤抖等症状。
“瘦肉精”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者:孟宏来源:《黑龙江水产》2020年第03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们每日都不可缺少的,在媒体大量报道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民众食品安全知识不断普及的前提下,食品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
水产品及畜产品是人们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性蛋白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转向追求健康均衡,对精瘦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精瘦肉的价格不断上涨。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不法养殖户违法、违规添加使用促进牲畜瘦肉生长的物质“瘦肉精”,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1 “瘦肉精”特性1.1 “瘦肉精” 克伦特罗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与肾上腺素相似,人工合成的苯乙胺类药物,1964 年首次在美国合成,是一种β- 兴奋剂。
外观呈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161 ℃,在100 ℃的沸水中稳定,在260 ℃的热油中不稳定,半衰期为5 min。
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
克伦特罗能够作用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激活腺甘酸环化酶而使环磷腺苷增加,加强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使后肢肌肉饱满凸出,肉色特别红润鲜亮,大大提高瘦肉率。
克伦特罗在动物体内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其主要代谢场所是肝脏,最终大部分随尿液排出。
其在在动物体内代谢周期长,容易富集和残留。
残留主要集中在肺、肝、肾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其中,肺中残留最高。
在肝脏和肾脏的残留中原形药物所占的比例较高。
且肝脏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缓慢,具有积累性,残留量随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增大。
一般来说,残留药物的生物效应与其在血浆及排泄物中的原形药物浓度成正比,浓度越大,提示药物的代谢越缓慢,生物效应越强,对食用者危害也就越大。
1.2 “水产瘦肉精”喹乙醇喹乙醇又名奥多司、快育灵、培育诺、奥拉喹多等,属喹哑啉类抑菌促生长剂,曾一度被称为“水产瘦肉精”。
一、论文题目:以“瘦肉精事件”浅谈食品安全二、关键字:食品安全危害完善建议三、论文摘要: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食品安全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论文就我国食品安全的案例之一,即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其危害和我国现有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浅薄的有关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个人建议。
四、正文:进入20世纪后,食品工业应用各类添加剂日新月异,农药兽药在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三废”对环境及食品的污染不断加重,农产品和加工食品中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欧洲疯牛病和口蹄疫、日本“雪印花”牛奶污染、美国的金黄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中毒、日本的“O157”事件以及禽流感等世界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敲响了人们的警钟,而中国近年来,陆续出现毒火腿、毛发酱油、地沟油、毒生姜、染色馒头等等有关食品安全的案例数见不鲜,骇人听闻。
这些可怕的现实告诉人们:食品安全影响的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健康,更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
因此,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成了必要和当务之急。
2011年,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
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