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2030年线路图
- 格式:pdf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1
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标题: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摘要: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是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深圳市之间的重要交通项目。
这一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系统连接了广东省内三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包括线路规划、站点分布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第一节:引言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是广东省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广州、东莞和深圳为节点,连接了这三个重要城市,为沿线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由于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联系,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协同。
第二节:线路规划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规划涵盖广州、东莞和深圳三个城市,并且连接了各自的主要交通枢纽。
目前,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已经实施了多个线路,并且在不断扩展。
以下是目前已建成和规划中的线路:1. 广州南站 - 东莞东站:这一线路连接了广州南站和东莞东站,全长约100公里,设有多个中间站,包括番禺南、虎门站等。
2. 东莞东站 - 深圳宝安机场:这一线路连接了东莞东站和深圳宝安机场,全长约80公里,途经虎门站、深圳湾等重要站点。
3. 广州南站 - 深圳北站:这一线路是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中最重要的线路之一,连接了广州南站和深圳北站,全长约120公里,经过了番禺南、虎门站、深圳湾和福田站等主要站点。
除了以上已建成和规划中的线路外,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还有更多的线路正在筹划和建设之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并进一步完善城际交通网络。
第三节:站点分布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站点分布广泛覆盖了广州、东莞和深圳三个城市。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站点:1. 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穗莞深城际轨道线路图的起点,也是广州市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2. 东莞东站:位于东莞市莞城区,是连接广州和深圳的重要站点之一。
3. 深圳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连接深圳和广州的重要站点,也是深圳市著名的商业和科技中心。
深圳轨道交通造价及控制探讨由于地铁对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有很大好处,目前国内的地铁修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
但是地铁的修建需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
据计算,中国修地铁的成本是每公里约5亿元左右。
因此对于地铁修建的成本需要进行详细的概预算。
结合地铁修建的造价谈一些看法。
标签:地铁造价;施工;成本控制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交通事故逐年递增、城市的空气污染和噪音等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保证城市的良好运行,交通问题首先需要解决。
由于地铁有节约土地、减少噪声、减少干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优点,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型城市将地铁的修建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但是地铁的修建成本高、修建工期长,制约着地铁修建工作大面积开展。
地铁的造价可达每公里5亿元,甚至有些地方达到每公里7、8亿元,目前地铁的修建主要靠国家投资,因此需要研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控制地铁的造价,管理好有限的资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深圳地铁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始建于1999年,开通于2004年,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大中华地区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台北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目前深圳地铁已开通四条线路包括罗宝线(原一号线)罗湖至深大段、蛇口线(原二号线)赤湾至世界之窗段、龙岗线(原三号线)高架段及龙华线(原四号线)南段。
在建的除了上述四条地铁线的部分外,还有环中线未通车。
在深圳的中长期规划中,到2030年,总规划里程将达到585.3公里。
如果按照5亿元计算,总投资将超过2900亿元,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把关,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2 降低地铁造价的措施2.1 项目初期的造价控制首先,应根据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经济状况、城市交通现状和现实需求,选择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地铁模式进行地铁的投资建设。
对于初期决策阶段,决策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地铁后续的造价控制。
深圳20条地铁线路规划站点1号罗宝线(已建成,深圳第一条地铁)途径宝安、南山、福田、罗湖4个区,已开通30个站,依次为:罗湖站、国贸站、老街站(龙岗线换乘)、大剧院站(蛇口线换乘)、科学馆站、华强路站、岗厦站、会展中心站(龙华线换乘)、购物公园站(龙岗线换乘)、香蜜湖站、车公庙站、竹子林站、侨城东站、华侨城站、世界之窗站(蛇口线换乘)、白石洲站、高新园站、深大站、桃园站、大新站、鲤鱼门站、前海湾站(环中线换乘)、新安站、宝安中心站(环中线换乘)、宝体站、坪洲站、西乡站、固戍站、后瑞站、机场东站。
(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17时开通,二期西延段于2011年6月15日12点开通。
)2号蛇口线(一期已建成,延长未开工)途径南山、福田、罗湖,共29个站,依次为:赤湾站、蛇口港站、海上世界站、水湾站、东角头站、湾厦站、海月站、登良站、后海站、科苑站、红树湾站、世界之窗站、侨城北站、深康站、安托山站、侨香站、香蜜站、香梅北站、景田站、莲花西站、福田站、市民中心站、岗厦北站、华强北站、燕南站、大剧院站、湖贝站、黄贝岭站、新秀站。
一期工程于2010年12月28日开通。
东部延长到莲塘片区,尚未开工。
(截至2014年8月,运营亏损累计4.81亿元。
)3号龙岗线(主体已建成,预留未启用)龙岗线由福田的益田至龙岗的双龙,总长约41公里,设车站30座。
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由红岭至双龙(草埔站、布吉站、木棉湾站、大芬站、丹竹头站、六约站、塘坑站、横岗站、永湖站、荷坳站、大运站、爱联站、吉祥站、龙城广场站、南联站、双龙站)。
二期工程由益田至红岭。
(益田站、石厦站、购物公园站、福田站、少年宫站、莲花村站、华新站、通新岭站、红岭站、老街站、晒布站、翠竹站、田贝站、水贝站),预留远期延长至保税区的功能。
(于2011年6月28日全线通车,平均每天客流量达50.32万人次。
)4号龙华线(已建成,由港铁运营,故障率高)沿线各站分别为福田口岸、福民、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少年宫、莲花北、上梅林、民乐、白石龙、深圳北站、红山、上塘、龙胜、龙华、清湖。
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特区城市,交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深圳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地铁线路的扩建势在必行。
而近来传出的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本文将对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是一条横穿深圳市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车站20座。
根据方案,该线起点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途经市中心区域,最终终点位于福田区红岭北,与深圳地铁四号线和九号线实现换乘。
这一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深圳地铁的路网结构,减轻市区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深圳十四号线最新方案的制定经历了深入的研究和权衡。
首先,根据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深圳选址了该线路的起止点,确保其能够服务市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专家组依据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等指标,确定了线路的具体路径和站点设置。
最后,方案经过多方评审,并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最终的方案。
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将给深圳的交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首先,该线路的开通将进一步缓解深圳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地铁的日客运量已经突破200万人次,人们出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深圳十四号线的开通将分流部分客流,有效缓解市区交通瓶颈。
其次,该线路的开通还将促进深圳各区域的经济发展。
新线路的开通将进一步便利市民出行,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助于促进资源和产业的合理配置。
最后,该线路的开通将提升深圳市民的出行体验。
无论是上下班通勤还是休闲旅游,乘坐深圳地铁将更加便捷和舒适。
当然,深圳十四号线的最新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该线路穿越了市区的核心地段,施工难度较大。
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交通管制,以避免对市民出行造成过多的干扰。
其次,线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妥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由于该线路的开通和运营需要一定时间,市民在建设期间可能要面对一段时间的交通不便。
珠三角城际轨道“三环八射”构架珠三角城轨同城化规划中,珠三角将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形成“三环八射”路线图:一环:广佛环线。
第一环是广佛环线,扩大广州白云机场、新广州站等重要客流集散点辐射范围,加强广州和佛山间的联系,加快广佛同城化,将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形线路紧密地组合在一起。
二环: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南沙—虎门、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佛山—东莞四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中环线。
第二环由穗莞深、中山—南沙—虎门、广佛珠三条城际线组成环珠江口的中环线构成。
三环:由广州—东莞—深圳、深圳—珠海、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佛山—东莞四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的大环线。
第三环是穗莞深、深圳至珠海、广佛珠三条城际线组成的环珠江口大环线。
八条放射线:广州—清远、广州—惠州、东莞—惠州、深圳—惠州、珠海—斗山、江门—恩平、肇庆—南沙、佛山—肇庆等八条城际线。
规划中的八条放射线则分别是:广佛肇、广州至清远、广州至惠州、东莞至惠州、深圳至惠州、珠海至斗山、江门至恩平、肇庆经高明至南沙、广州至肇庆等的多条城际线。
同时,广珠交通走廊将会形成由广珠城际、广佛珠城际、广珠铁路组成“三条五线”的轨道交通线路格局。
而广深交通走廊内将会形成由广深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城际、佛莞深城际组成的“四条十线”轨道交通线路格局。
“三环八射”构架2020年基本形成省发改委介绍,珠三角城际轨道的网络布局基本构架将形成“三环八射”构架,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根据规划实施方案:近期(—2012年),将建成广州—珠海、广州—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肇庆(云浮)、广州—清远、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长隆段。
期末线网总长580公里,估算总投资约1215亿元。
中期(—2020年),将建成中山—南沙—虎门、佛山—东莞、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珠海市区—珠海机场、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长隆外)、深圳—惠州线、肇庆—南沙线高明至南沙段、江门—开平—恩平(台山),广州—惠州(河源)城际线,建设线路总长约900公里,估算总投资约17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