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概念图片分析大纲及用光附件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摄影教程教学大纲摄影教程教学大纲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创作活动,通过摄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记录下美丽的瞬间,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摄影技巧,本文将提供一份摄影教程教学大纲,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摄影。
第一部分:摄影基础知识1.1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介绍摄影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摄影的起源和重要里程碑。
1.2 摄影器材的选择- 介绍不同类型的相机和镜头,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器材。
1.3 光线与曝光- 解释光线对摄影的重要性,介绍曝光的概念和如何正确使用光线和曝光来拍摄照片。
1.4 构图与视角- 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构图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视角。
第二部分:摄影技术与实践2.1 快门和光圈- 解释快门和光圈的概念,介绍如何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来控制曝光。
2.2 焦距和景深- 解释焦距和景深的概念,介绍不同焦距和光圈对景深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景深来创作照片。
2.3 白平衡和色彩- 介绍白平衡的概念和调整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色彩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2.4 快速对焦和稳定技巧- 提供快速对焦的技巧和使用稳定器的方法,帮助读者在拍摄中捕捉到清晰的瞬间。
第三部分:摄影创作与表现3.1 风光摄影- 介绍风光摄影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要点,帮助读者拍摄出壮丽的自然风光。
3.2 人像摄影- 提供人像摄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拍摄出自然、生动的人物形象。
3.3 静物摄影- 介绍静物摄影的构图技巧和光线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拍摄出具有艺术感的静物照片。
3.4 街拍摄影- 提供街拍摄影的技巧和实战经验,帮助读者捕捉到生活中的瞬间和人物故事。
第四部分:后期处理与分享4.1 后期处理的基本原则- 介绍后期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软件,帮助读者提升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4.2 调整曝光和色彩- 提供调整曝光和色彩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优化照片的明暗和色彩效果。
4.3 剪裁和修饰- 介绍剪裁和修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改善构图和去除瑕疵。
摄影基础知识概述摄影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通过摄影师的眼睛将美丽的瞬间定格在画面上。
了解摄影的基础知识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和创作能力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摄影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包括光线与曝光、构图与视角、镜头与焦距、快门与焦外、相机与操作、后期处理等方面。
一、光线与曝光摄影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光线。
在摄影中,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质量对于照片的表达和氛围至关重要。
摄影师需要学会观察光线,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拍摄时机。
曝光是指在摄影中控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传感器或胶片的过程。
正确的曝光可以保证照片有良好的细节和适当的亮度。
曝光是由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个参数共同决定的。
二、构图与视角构图是指在相框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来安排主体、背景和其他元素的位置和关系。
合理的构图可以提高照片的吸引力和表达力。
要学会运用对称、平衡、对角线、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使照片更加有吸引力。
视角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选择的拍摄角度和高度。
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照片氛围,摄影师需要根据创作意图选择合适的视角。
三、镜头与焦距镜头是摄影中的重要工具,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广阔的场景,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处的或需要拉近距离的主体,定焦镜头适合追求更精确的焦点和画质。
摄影师需要了解各种镜头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来完成拍摄任务。
四、快门与焦外快门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装置,它可以决定照片中物体运动的轨迹和清晰度。
快门速度的选择需要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摄影师的意图来决定。
焦外是指照片中被视为模糊的区域,它可以用来强调主体,创造出艺术效果。
摄影师需要了解快门速度和焦外效果的关系,根据需要控制拍摄参数。
五、相机与操作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相机是摄影的第一步。
相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对焦、测光和调节参数等。
摄影师需要熟悉相机的各种功能和操作方式,能够根据场景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摄影用光与构图(提纲)许和发一、摄影用光(一)摄影用光种类用光分为自然光用光、人造光用光和混合用光。
1、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日光、月光、星光,以日光为主。
自然光用光分为直射日光用光、散射日光用光以及闪电等奇异光的用光。
2、人造光人造光是指人工制造的发光体,如闪光灯、碘钨灯、白炽灯等光源。
人造光用光分为机身闪光用光、影室人像光用光、火光等其他人造光的用光。
3、混合用光指既有自然光、又有人.造光的用光。
(二)光的特性光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光的强度、方向和颜色。
(1)光的强度是指光的相对强弱程度。
(2)光的方向是指从光源发出的光的方向性,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
(3)光的颜色是指根据光波的长短,依次可分解成不同的颜色。
(三)光比光比是指在拍摄时,被摄体受光区阴影区所受光的照度之比。
(四)光位光位即光源相对于被摄体和照相机的位置。
光位主要分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测逆光、逆光和顶光、脚光(底光)等。
(1)正面光是由照相机方向投射的光,又称中央光或顺光。
(2)前侧光是从照相机的左或右边45度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3)侧光是从照相机左或右边90度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4)侧逆光是从照相机左或右边135度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5)逆光是从照相机镜头对面射来的光。
即从被摄体背面照射过来的光。
(6)顶光是从被摄体顶部垂直接射的光。
(7)脚光(底光)是从被摄体底部垂直向上投射的光。
二、摄影构图. (一)取景就是构图拍摄取景就是对景物取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构图。
(二)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虽都采用“平面构图法”,均是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但在构图方法和程序上则相差甚远。
绘画是先设计构图——以主观为主;摄影是先选择构图——以客观为主。
绘画构图可以主观地任意取舍,按设计好的构图去进行创作;而摄影构图需直接用照相机取景器和镜头进行现场构图,以客观为主,适当取舍。
因此可以说“绘画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
摄影考试大纲一、摄影基础理论1. 摄影的定义与历史- 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摄影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2. 摄影器材与技术- 相机的分类与选择- 镜头的基本知识-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ISO3. 摄影构图原则- 构图的基本原则- 构图的常见形式与技巧4. 色彩理论与应用-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在摄影中的应用与影响5. 光线与影调- 自然光与人造光的特点- 影调的控制与运用二、摄影实践技巧1.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光线运用- 人像摄影的情感表达2.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的拍摄时机与地点选择 - 风光摄影的构图与视角- 风光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3. 新闻与纪实摄影- 新闻摄影的现场捕捉技巧- 纪实摄影的主题选择与深度挖掘 - 纪实摄影的伦理与责任4. 商业摄影- 商业摄影的市场定位与客户需求 - 产品摄影的布光与拍摄技巧- 广告摄影的创意与执行5. 创意摄影- 创意摄影的构思方法- 创意摄影的技术实现- 创意摄影的个人风格塑造三、摄影后期制作1. 图像编辑基础- 色彩校正与调整- 图像的裁剪与修饰2. 后期处理软件应用- 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后期处理的高级技巧3. 图像输出与展示- 数码打印的基本知识- 展览的策划与布置4. 版权与法律知识- 摄影作品的版权保护- 摄影作品的合法使用四、摄影作品分析与评价1. 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 摄影作品的审美标准- 摄影作品的风格与流派辨识2. 摄影作品的技术分析- 摄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分析 - 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解读3. 摄影作品的社会影响- 摄影作品的社会意义- 摄影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4. 摄影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摄影批评的理论基础- 摄影批评的写作技巧五、摄影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1. 摄影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摄影行业的热点与挑战- 未来摄影行业的发展方向2. 摄影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摄影师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规划- 摄影师的自我提升与终身学习3. 摄影教育与学术研究- 摄影教育的体系与课程设置- 摄影学术研究的方法与实践4. 摄影社团与组织- 摄影社团的作用与活动- 摄影组织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六、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1. 理论知识测试-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2. 实践操作考核- 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作品展示3. 作品分析与评价- 作品分析报告、批评文章撰写4. 综合面试- 个人陈述、专业问题回答、职业规划讨论5. 评分标准-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操作的熟练度与创新性- 作品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综合面试的表现与沟通能力请注意,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考试要求有所调整。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摄影、拍照和视频剪辑的兴趣和热情。
2. 使学生掌握摄影、拍照和视频剪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学会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模块:摄影基础理论1. 摄影历史与发展2. 摄影基本术语与概念3. 摄影构图原则4. 摄影光线运用5. 摄影拍摄技巧6. 摄影后期处理第二模块:拍照技巧与实战1. 拍照前的准备2. 手机拍照技巧3. 数码相机拍照技巧4. 人像摄影技巧5. 风光摄影技巧6. 拍照实战演练第三模块:视频剪辑基础理论1. 视频剪辑基本概念2. 剪辑软件介绍3. 视频剪辑流程4. 视频剪辑技巧5. 视频特效制作6. 视频后期处理第四模块:视频剪辑实战1. 视频剪辑实战案例2. 视频剪辑实战演练3. 视频剪辑技巧提升4. 视频作品展示与交流第五模块:摄影、拍照与视频剪辑综合应用1. 摄影与拍照的有机结合2. 视频剪辑在生活中的应用3. 摄影与视频创作的创新思路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摄影、拍照和视频剪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实际操作。
3. 实战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摄影基础理论第二周:拍照技巧与实战第三周:视频剪辑基础理论第四周:视频剪辑实战第五周:摄影、拍照与视频剪辑综合应用第六周: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
2. 实践操作:完成摄影、拍照和视频剪辑的实战任务。
3. 作品展示:提交摄影作品、拍照作品和视频作品,并进行评价。
六、课程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籍2. 在线学习平台资源3. 实战案例库4. 社交媒体资源七、教学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2. 学生作品质量评估3. 教学效果反馈注:本教学大纲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摄影教学大纲摄影是一门结合艺术和科学的学科,通过摄影,我们可以通过镜头记录下美丽的瞬间,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
为了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摄影技巧和理论,本文将提出一份摄影教学大纲,涵盖了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理论。
一、摄影的基本概念1. 光线和曝光:- 不同光源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曝光补偿和自动曝光模式的使用2. 焦距和镜头选择:- 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应用- 透视和景深的关系- 远景和近景的表现3. 构图和视觉语言:- 画面元素的排列与组合- 重点和对比的运用- 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表达4. 拍摄角度和视角:- 低角度、高角度和斜角度的应用- 面部特写、全身特写和全景的拍摄方法 - 实景和虚拟景观的拍摄技巧二、摄影技巧1. 焦外和背景虚化:- 大光圈和小光圈的区别和作用- 对焦点的选择和调整- 使用背景和景物创造虚化效果2. 高动态范围摄影:- 不同光照条件下曝光均衡的方法- HDR摄影的原理和操作技巧3. 镜头特效的运用:- 镜头滤镜的选择和使用- 镜头特效的创意和表现方式- 镜头移轴和鱼眼效果的运用4. 夜间摄影:- 使用三脚架和长曝光技巧- 利用灯光和光追捕捉夜景- 夜间人像摄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摄影艺术理论1. 赏析经典摄影作品:- 理解摄影作品的意义和风格- 分析构图和视角的运用- 掌握艺术家的创作流程和技巧2. 色彩与黑白摄影:- 色彩表达的方式和心理效应- 黑白摄影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 彩色与黑白的选择和运用3. 意境和故事性:- 创造独特的摄影氛围和情绪- 合理运用背景和环境元素来讲述故事- 拍摄系列作品和项目的方法和技巧总结本份摄影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摄影知识和技巧指导,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理论。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用自己的镜头创造美好的艺术作品。
照相基础摄影基础1、摄影原理及简史照相机的基本原理------小孔成像人眼与相机结构提纲光源-----物体-----滤镜------镜头-------光圈-----快门-----ISO光-----物体-----滤镜-----对光的利用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控制)镜头3个参数感光元件光-----光的特性光的色温光线的运用曝光控制------光圈快门感光度量光感光度------衡量感光元件感光能力的参数感光元件------CCD CMOS 与胶片成像的差异光学镜头-----焦距长短光圈大小像场大小焦距、物距、像距的物理关系物距+相距=焦距2、摄影术的发明与照相机的诞生记录形象绘画雕刻摄影术的诞生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运用了他的国人尼埃普斯(NIEPCE)的显影概念,在基础的摄影化学方面做出了贡献。
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和他的伊斯曼-柯达公司通过批量产品吧摄影带给普通人,他们的批量生产始于19世纪90年代。
德国人借助他们在设计制作方面的高质量和光学技术,日本人吧电子技术带入摄影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
他们运用计算机设计出了优秀的镜头和光学系统,完善了使用35Mm 胶片---高灵敏测光系统,自动曝光系统,自动聚光系统。
3、相机的常见分类按画幅分类35mm(实际成像24*36mm) APS画幅(apsh apsc DX) 中画幅大画幅1英寸=2.54厘米按感光介质按取景及对焦系统对焦AF(A)是自动对焦MF(M)是手动对焦3、135数码相机的使用2 2.8 4 5.6 8 11 16光圈环的光圈刻度与光圈设置光圈F=f/dF:光圈值 1.4 2 2.8 4 5.6 8 1116 22 32相邻两档光圈直径相差v(根号)2约=1.4倍,以饱着呢个通光量(通光面积)相差1倍大部分镜头在光圈5.6 8 11时光学素质最佳f:镜头焦距d:光圈的作用1、用光圈控制摄影的曝光量2、改变光圈可以改变景深,从而控制画面中景物的清晰范围3、缩小光圈可以减少影像部分像差,提高影像质量。
摄影基础概念图片分析大纲及用光附件摄影考前辅导大纲-------授课:王鹏1摄影基础理论2摄影图片分析重点:理解并分析景深光比影调色调光源构图景别焦距的定义并运用到文章中难点:景深的理解光的运用综合利用上述概念分析摄影作品讲课方式:根据图片分析理解概念注:图片分析应该从主观可客观两方面分析1.摄影概念:摄影英文“ Photography ”源于希腊语photo(光线)和graphic(绘画、绘图),摄影就是“以光线绘图”。
据新版《辞海》解释,“摄影,是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影像,通称照相。
”数码摄影是通过数字感光元件的感光原理,用照相机记录影像的过程。
2.摄影的特性:摄影的记录性摄影的表现性摄影的瞬间性3.摄影的分类: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人体摄影商业摄影时装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艺术摄影观念摄影4.相机的类型:1、按取景系统分:有旁轴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机背式取景照相机等。
2、按胶片的尺寸分:可分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大画幅相机等。
3、其他照相机:一次成像照相机、针孔照相机、水下照相机、全景照相机等。
5.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其主要作用是成像机身:将以上各机构可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并防止胶片露光。
光圈:位于镜头内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大小快门:调节曝光时间的长短与光圈配合控制胶片上的曝光量取景器:显示取景范围确定构图的装置6.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7.光圈光圈能限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开大或缩小决定镜头进光量的多少,在光线不同的条件下拍摄可以选择大、小光圈以保证合适的影像曝光,也可以获得不同效果的影像及高调与低调影调8.快门另一个控制光通量的装置。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通过快门开启闭合时间的长短来控制曝光的多少。
开启时间长,则曝光多。
9.景深光圈.`焦距.物距决定景深的大小。
摄影考前辅导大纲-------授课:王鹏1摄影基础理论2摄影图片分析重点:理解并分析景深光比影调色调光源构图景别焦距的定义并运用到文章中难点:景深的理解光的运用综合利用上述概念分析摄影作品讲课方式:根据图片分析理解概念注:图片分析应该从主观可客观两方面分析1.摄影概念:摄影英文“ Photography ”源于希腊语photo(光线)和graphic(绘画、绘图),摄影就是“以光线绘图”。
据新版《辞海》解释,“摄影,是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影像,通称照相。
”数码摄影是通过数字感光元件的感光原理,用照相机记录影像的过程。
2.摄影的特性:摄影的记录性摄影的表现性摄影的瞬间性3.摄影的分类: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人体摄影商业摄影时装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艺术摄影观念摄影4.相机的类型:1、按取景系统分:有旁轴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机背式取景照相机等。
2、按胶片的尺寸分:可分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大画幅相机等。
3、其他照相机:一次成像照相机、针孔照相机、水下照相机、全景照相机等。
5.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其主要作用是成像机身:将以上各机构可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并防止胶片露光。
光圈:位于镜头内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大小快门:调节曝光时间的长短与光圈配合控制胶片上的曝光量取景器:显示取景范围确定构图的装置6.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7.光圈光圈能限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开大或缩小决定镜头进光量的多少,在光线不同的条件下拍摄可以选择大、小光圈以保证合适的影像曝光,也可以获得不同效果的影像及高调与低调影调8.快门另一个控制光通量的装置。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通过快门开启闭合时间的长短来控制曝光的多少。
开启时间长,则曝光多。
9.景深光圈.`焦距.物距决定景深的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景深大前景中景后景相对都清晰;景深小前景实,后景虚幻,或中景实,前景和后景虚。
小景深是以焦点为中心清晰,四周虚幻。
10.曝光调节好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按下快门钮,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胶片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
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
11.光比高反差光比大,低反差光比小12.光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就是光。
摄影一词(Photography)源于希腊文的“光线”和“描写”,“Photography”一词中“Photo”译意是“光”,“Graphy”译意是“画法”,因此这个词本意就是“用光线描画”。
因为光线——平凡可以不平凡因为光线——美的可以更美因为光线——人物的心灵更透明因为光线——对形体的刻画更细致因为光线——可以改变对物体的视觉习惯13.光线在造型中的主要作用勾勒被摄体的形体,把它的体积、轮廓、大小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表现被摄物体的纵深感,描绘出被摄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深度和周围的环境气氛。
表现被摄体的质感,把质地、结构、纹理及其他性质再现出来。
表现被摄体的层次,形态变化明暗关系凸显出来,层次更为丰富。
增加艺术感染力,通过光影效果的处理,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利用光线塑造艺术形象,画面上艺术效果应具有:形体感——光线勾勒出物体的体积、轮廓、形态以及该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
纵深感——光线描绘出物体的空间位置,深度和环境气氛。
质地感——光线描述了物体的表面结构、纹理、质地。
层次感——物体的形态层次更为丰富,明暗配置、影调对比、黑白灰的交替变化,使画面的层次更为丰富。
艺术感——光线对画面的总体设计加上构图的整体布局,强化了光线造型重要因素。
14.摄影光源摄影光源一般包括三种:自然光源,人工光源,混合光源。
15.光的基本特性光线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特性光的强度指光的相对强弱。
法宁格认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趣。
照明强度的明暗差别,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中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光线的强弱随光源本身的强弱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光的质量指光的软、硬的性质。
直射光:(硬光)受光面光照强,光比大,阴影重,反差强烈,立体感强,特征鲜明。
散射光:(软光)无鲜明投影,反差小,立体感不明显,影调柔和,宜拍人物,(女)不宜拍建筑风光,因不利于表现纵深感和立体感。
反射光:(软光)由不发光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用于补光照明,用来缩小画面光比,减少反差。
光的颜色即指光源色温。
光的颜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从而又引起人们许多感情上的联想。
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热血、红花、朝霞等,从而感到一种热烈、活跃的情趣;蓝色又使人联想到海水、炎夏的树荫和冰雪的阴影而产生凉爽和寒冷感,又使人感到宁静、安详或凄凉。
光源不同色彩不同,光源穿过不同物体色彩不同,自然光与灯光色彩不同,阳光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16.光源方向根据相机,被摄体,和光源所处方位三者关系确定光源方向;即从相机的方位来看明确的光线落在被摄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
从横向方位来看,光源方向包含有:正面光(顺光);45度侧光(前侧光);90度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
从纵向方位来看,光源方向包含有:顶光(前后);底光(前后)。
17.影调高调、中间调、低调高调指照片上白色和浅灰色占绝对优势,即由大量白色和浅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
低调指照片上黑色和黑灰色占绝对优势,即由大量黑色和黑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
中间调照片是介于高调与低调之间,不存在黑色或白色占绝对优势的照片。
18.色调冷调暖调19.摄影构图1、简化2、黄金分割法和三分法3、对称和均衡4、对比(形状的对比大小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远近的对比方向的对比质感的对比思想内容的对比)构图线条(对角线.、曲线(S型、Z型)、引导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交叉线、X型、十字型)20.拍摄位置与距离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到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在电影(电视)摄影和图片摄影中通常用专用术语“景别”来表示。
(远全中近特)远景是在较远的距离拍摄广阔的空间范围。
远景画面包括的空间大、景物层次多,以表现自然景色或群众场面为主,多用于描绘某种特定气氛和交代环境概貌特征。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的全貌,如人的全身,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包括主席台、会标和群众等的会场。
中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一般在距离被摄体较近位置表现主体的主要部分,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
在人物场面中,通常以表现人物膝盖或腰部以上的相貌。
近景用以表现物体,只能表现被摄体最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强调出物体的质感特点及结构特点;表现人,通常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肖像。
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只能摄取被摄体的某些局部和细节,或以整个画面去表现某种小的物件,这类效果照片称为特写。
21.拍摄方向水平围绕一个被摄对象,有很多的拍摄方向可供选择,但一般可分为五个基本方向。
(正面斜侧面正侧面后侧面背面)22.每天结束运用所学知识点,写200字以上摄影图片分析23.分析每课时交的200字以上摄影图片分析24.根据概念综合分析10-30张图片(轮流分析没人至少分析一张)25.答疑作业:给出一张照片,根据摄影基础知识写一篇1000字以上文章要求:综合运用上述学到的知识点分析附:用光资料何谓摄影光线处理:摄影光线处理,就是摄影者根据作品主题思想(或内容)的要求,运用光线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达到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务和表现戏剧气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务。
了解光线处理,从用光的角度分析照片,使文章更加深入。
引言光线的作用毋庸质疑,没有光就不可能有摄影。
然而,即如果缺在摄影创作中作用的了解,也不能有“好的”摄影。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1、照明作用,即照明被摄体;2、造型作用,即表现被摄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立体质感彩影调表现以及外部轮廓。
3、表意作用,即光线是摄影主体的用以要方式之一。
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是从光线的角度理解何谓“好的”摄影作品的一种途径,具体的说,“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能让人“看清楚”拍摄的是什么,还应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还应让人通过画面了解、体味摄影主体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好的”摄影作品不仅在画面上吸引人,更应该在思想、情感上打动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光线的塑造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节认识光线一、光的基本概念:1、光是什么光是一种辐射线,确切地说,是能够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780nm之间。
2、光传播的特点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的性质不同,会对光产生反射、透射、折射及吸收等现象,这些现象对摄影的光线造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色温的概念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即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表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的光谱成分。
二、光线的特性1、光的强度:包括光源强度和被摄体的反射程度。
自然光的强度由季节、气候、时刻及周围环境所决定,而不同的反光率则决定被摄体的反射光强度。
2、光的性质:光线的性质是由光源的面积决定的,面积不同,有直射光和散射光之分直射光(俗称硬光)是指由点光源发出的强烈光线,方向性明确,其造型特点是: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这构成了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直射光照明的被摄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有较大的亮度间距,即较大反差,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造型效果,这种效果使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
但如果亮度间距过大,将使被摄体的亮部或暗部细节受损散射光(俗称软光)是指由面光源发出的具有漫反射性质的柔和光线。
方向性不明确。
其造型特点与直射光相反。
由于散射光照明缺乏明暗反差,影调平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表现也较弱,要对其表现,需靠其自身的色彩和影调对比来完成。
3、光的颜色: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白光与有色光;物体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
4、光的方向:以照相机的光轴方向为基准,可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有:顺光、前侧光、正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种;垂直方向有:平射光、斜射光、顶光和脚光种;在实际拍摄时,水平和垂直方向光线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
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相一致的光线为顺光。
顺光照明的造型效果:现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及空间深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