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写意牡丹画法
- 格式:docx
- 大小:259.56 KB
- 文档页数:13
齐白石国画品赏(二)作者:聂鑫森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年第06期超然拔俗富贵花齐白石《画墨牡丹》诗云:“不信春风放嫩芽,指头常作剪刀夸。
三升香墨从何著,化作人间富贵花。
”他在另一幅《墨牡丹》上,题款曰:“著色画四幅,独此墨花能去却一绝艳姿,有超然拔俗之态。
”所谓墨牡丹,画家要表现的是深紫色的牡丹。
“画家描绘深紫常常就用墨表现。
用墨去表现紫色,除非用墨程度很高,是不能把艳丽精神画出来的,程度稍差就画成…暗淡‟的样子,表现是灰暗,不是深紫了。
这是中国画用墨巧妙的地方。
老人很少画墨牡丹,也就说明,画墨牡丹是十分可贵,但也很难恰到好处。
” (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牡丹,又叫木芍药、洛阳花、花王。
为落叶灌木,高的可达两米,四月开花,花单生于枝端,花大而饱满,香气清雅,花色丰富,有深红、粉红、紫、黄、绿、白等色。
牡丹历来被尊为花之王,具有富贵气象,其他花则成其臣民了。
我国栽种牡丹年深月久。
《通志》曰:“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
”可见它的出身并不显赫,连个名字都没有。
在秦汉以前,它的历史不可考,履历表上是一片空白。
它的富贵气是唐代开元时才有的,那时它盛开于长安,且又天下太平,映照出一派堂皇景象,达官贵人突然青睐于它,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名贵品种:姚黄、魏紫、文公红、状元红、娇客三变……到了宋代,洛阳成了牡丹之国,冠领天下。
当今山东之菏泽,亦成了牡丹之领地,一时车马如潮。
文人墨客,常常以牡丹入诗入画。
唐明皇与杨贵妃赏牡丹于沉香亭,并召李白同往,命其作诗。
一向清高脱俗的谪仙人,居然写了三首《清平调》来歌颂杨贵妃,令千古士子赧颜。
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明代的文学家、诗人、画家徐青藤,对李白这段影尘旧事似乎一直耿耿于怀。
他一生坎坷,十分嫉恨权贵,充满着强烈的叛逆精神。
他画牡丹不着色,以墨写之,并题了一首语含尖刻的诗:“墨染娇姿成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1.执笔方法食指,中指与拇指相对握住笔杆,无名指也小指相叠与后,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向外砥住笔杆,整体要求是:指实,掌虚,肩松,壁通。
2.运笔方法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
无论动作的大小,都要以腕力为主,用笔才能生动。
3.用笔技法笔法分执笔,用锋,用笔。
用笔方法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慢等。
用锋的主要方法:(1)中锋:适用于勾勒,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
(2)侧锋: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等。
(3)逆锋:适用于画树干,藤蔓和石头等粗糙的东西。
(4)顺锋: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等。
(5)散锋: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
用笔技法主要有勾,皴,擦,染,点等,是物体的常用主要表现方法。
(1)点染法:要注意的有:转折顿挫,轻重干湿快慢。
以点的各种形态塑造形象(2)勾染法:分先勾后染,先染后勾是以线表现物体的画法。
除了造型的需要外,要要讲究线条的流畅。
(3)衬托法:在矿物性颜料周围以植物行颜料来衬托突出。
(4)立粉法:用矿物性颜料不沾水而干后突出,主要用于高光。
4.用墨技法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用墨技法主要有渗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四种。
(1)渗墨法:笔上含水量较大,落笔后渗化出墨晕的效果。
(2)破墨法:第一次墨未干时复加一次墨,可浓破淡,或淡破浓,产生浓淡互渗的效果。
(3)泼墨法:大面积的墨一次性同时运用与纸上,有畅快淋漓之感。
(4)积墨法:第一次墨干后,在加画第二次墨,可层层加叠,先淡后浓。
中国花鸟画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南临汝出土彩陶中的花鸟画已简练归纳地表现出独特意境,时期的衍变,花鸟画日见规范,五代、宋元以后已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特别是文人对绘画的介入,“以意为之”配之于诗文、书印,使花鸟更为完善,意境的表达、笔墨的挥写、写意的花鸟画成了一代新风,今天它愈来愈显示出壮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写意花鸟画的分类较多,主要有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水墨写意、没骨写意等,一般在生宣纸上着色落墨,也有在生绢、熟绢、熟纸上纸画。
大写意牡丹画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大写意牡丹画的基本技法,包括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
2. 学生能够了解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牡丹花的各种品种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大写意技法独立完成一幅牡丹画作品,展现牡丹的生动形象。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笔墨,表现出牡丹花的质感和层次感。
3. 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表现牡丹花的形态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大写意牡丹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美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表现自我。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 大写意牡丹画概述:介绍大写意牡丹画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使学生了解牡丹画的历史背景。
2. 牡丹花的结构与特点:分析牡丹花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和把握牡丹花的形象。
3. 绘画工具与材料:讲解画牡丹所需的毛笔、宣纸、颜料等工具和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保养。
4. 大写意牡丹画技法:教授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基本技法,包括牡丹花瓣、花蕊、枝干、叶子的画法,使学生掌握牡丹画的基本技巧。
5. 创作实践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牡丹画作品。
什么是写意画?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了。
常有喜欢中国画的朋友问:什么是写意画?写意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法⽤笔,以书⼊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三个特点,具体如下:以形写神,以神写意:写意画偏重于表现,抒情、⾔志。
西⽅现代绘画注重主观、表现,情感,在强调绘画抒发创作主体的内⼼情感上两者颇有相似之处,在造型上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的。
⾻法⽤笔,以书⼊画:“⾻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笔”则是⽤笔⽅法,⽤笔技巧和艺术表现。
中国写意画的⽤笔来源于书法,在唐代就形成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元代以后中国写意画家更注重以书⼊画。
中国写意画以书⼊画,不仅对于作品本⾝笔精墨妙的形式具有关键作⽤,⽽且可使笔法作为独⽴于物象之外的因素更增加其审美价值。
追求意境,缘物寄情: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以诗⼊画的特⾊。
⾃元代尚意以来,由于⽂⼈的介⼊,⼀直把追求意境美放在⾸位,画家笔下的物象、笔墨都成为表达情感的借助物,“缘物寄情”、“托物⾔志”,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董其昌尊他为'⽂⼈画'之祖。
五代徐熙先⽤墨⾊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
之后宋代⽂同兴'四君⼦'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浓墨浅⾊,陈⽩阳重写实的⽔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韵。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全盛时期。
经⼋⼤、⽯涛、吴昌硕、齐⽩⽯等发扬光⼤,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流传最⼴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
董其昌有论:'画⼭⽔唯写意⽔墨最妙。
何也?形质毕肖,则⽆⽓韵;彩⾊异具,则⽆笔法。
'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 写意画注重⽤墨。
如徐渭画墨牡丹,⼀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法,以拨墨法写之。
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夫词翰之余,适⼀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有寥廓。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讲笔墨,初讲可以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易懂易入手。
进而应当明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墨无笔,古人称之为“墨猪”,它有肉无骨;用笔无墨是行笔间缺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
其实“笔”与“墨”分不开,所以叫“笔墨”,它是一种表现美丽的手段过程。
如同地球公转和自转:为表现意象造形的美服务,是“公转”;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现,是“自转”。
笔墨离开了这个意思,那就是“耍笔墨”,那不是“笔墨”,更不是写意画。
学习国画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要得法,在这种前提下,努力勤奋才能见到成效,否则方向搞错了就会越走越歪。
在学习国画时,首先要记住三个字:读、品、临。
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品”就是脱开技法的层面,品味作品要表达的情。
“临”就是对照范画模效,也叫临摹。
临摹的方式很多,对构图气势好的可以进行“整临”如果画面局部精彩,也可以“节临”,一切因需要而定。
每次临完之后一定要对照原作反复比较,努力寻找差距,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王雪涛:花鸟画的六大要领如何画画?怎么画好?是很多人关心的。
有些人来看我作画,用心临写,以至将如何画花,如何画鸟等等,记成文字,视为定法。
这是否能画好画呢?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画?要解决;如何画好?更要刻意探究。
利用这一机会谈一点体会。
——王雪涛一、基本功的锻炼要扎实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体现欣欣向荣的生气,从而给人以健康的艺术感染。
它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因此培养对自然界的生命力,训练观察力的敏锐是主要的。
不少前人也是这样做的。
传说一位画家,为了体验草虫的形态,经常趴在草丛中观察,以至露水打湿了衣裳,可见观察之认真。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对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时养成的观察和写生习惯,对我一直影响很大。
要认真地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画时才能做到心手相应。
写意牡丹国画赏析教案教案标题:写意牡丹国画赏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国画中牡丹的特点和意义;2. 学习欣赏写意牡丹国画作品,并能够运用相关专业术语进行描述;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牡丹国画的特点和意义;2. 牡丹国画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教学难点:1. 运用专业术语对牡丹国画进行描述;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牡丹国画作品图片或幻灯片;2. 相关资料和介绍牡丹国画的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谈论牡丹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引入问题:你们知道中国传统国画中有很多描绘牡丹的作品吗?你们对牡丹国画有了解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牡丹国画的特点和意义,包括色彩运用、线条表现、构图等方面。
2. 分享牡丹国画作品的图片,并解读其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展示不同风格的牡丹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作品中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运用等方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学生实践(2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幅牡丹国画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总结牡丹国画的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绘画创作,运用所学的写意技法进行表达。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中国传统国画中描绘花卉的作品,比较其特点和风格。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牡丹国画的特点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2.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牡丹国画作品,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话题、知识讲解、欣赏与分析、学生实践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对写意牡丹国画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当代名家写意牡丹画作品欣赏“国色天香”历来是牡丹的美称。
唐·皮日休云:“竟夸天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花被誉为国花当之无愧。
牡丹为“国花”,由来已久,唐宋以来,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明代,在北京极乐寺建“国花台”种植牡丹;清代,尊牡丹为国花,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视察时说:“牡丹是我国国花,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众多画家也将他们对牡丹的喜爱通过国画这种艺术形式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牡丹花成了国画中的常客,描绘牡丹的作品多如繁星。
当代有那些画家擅长画写意牡丹画呢?当代名家写意牡丹画作品欣赏当代名家写意牡丹画推荐一:中国写意大家丁珂作品丁珂与其作品《富贵锦绣》合影丁珂,女,斋号云水阁主,籍贯河南。
自幼酷爱绘画,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师从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冯雪生。
现为某美术学校专职教师,开封城摞城书画院院士,开封名城书画院副秘书长。
丁珂四尺横幅富贵牡丹图《花开富贵》(正在【易从网】热销中)丁珂,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师从于国家一级花鸟美术大师,在其老师冯雪生的教诲和指导下,丁珂不仅继承了其师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丁珂最新四尺富贵牡丹图《锦绣前程》(正在【易从网】热销中)其尤善牡丹。
其画作画面清新,墨色灵活,构图和谐,并被称为:“中国写意大家”,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升值潜力巨大。
丁珂四尺写意牡丹新作《花开富贵》(正在【易从网】热销中)从事10多年美术教育工作的丁珂一是多读书,从理论知识和前辈作品中汲取养分,二是多观察,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写生,通过写生观察,了解物象在不同季节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再结合自身阅历和对艺术的认知,创作出清新高雅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
实力派花鸟画家丁珂牡丹孔雀图《花开富贵》(正在【易从网】热销中)观她的写意花鸟画,有一种独特的人文之美,阴柔之美,墨香里透出别样的韵致:有内涵、有味道,无怪萌、不做作;既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宏阔与浑然,又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感和飘逸。
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主要包括工笔画,写意画,这种画作里面还包括很多不同的类型,有动物画,植物画,风景画,景物画。
引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画作为国粹之一,一定拥有其独特的技法和色彩等。
中国画的造型一般是用笔和墨组成的,因此在用笔的时候需要讲究顿挫,转折,方圆,粗细等变化,而在用墨的过程中比较在于浓淡相生。
接下来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那么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一、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工笔画在绘画景物的过程中,工笔画是比较精谨细腻的笔法,同时又称为细笔画,是属于中国画系类别的一种。
工笔画与写意画是对称的,都是属于工整细致类的画法,工笔画要求比较高,而且对于水墨,青绿、金碧、界画等形式都可以用工笔画来进行表现。
可以参考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唐代《牡丹图》。
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写意画协议话就指的是要跟师和书画印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艺术形式,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慢慢形成的,很多文人对于绘画和写意画的形成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唐代王维,后人都称王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其实写意画也是用比较简练的笔法来描绘景物,一般是在生宣上进行挥洒墨彩,飞扬整体就是为了体现描绘景物的神韵,从而更好的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三、小结在民国之前都统称为古画,而国画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明确称呼,一般情况下都称为丹青,中国画一般讲究神似,而且都是通过散点透视法来进行创作,注重意境而不是场景,包括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也在吸收西方绘画上的一些技巧。
1、笔墨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
什么是笔墨呢?清人刘熙载有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书者,心画也。
若不懂笔墨,何谈以文载道,中国画又有何内涵之说?2、气韵“气韵生动”大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文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气韵”。
“气韵生动”亦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
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众多画家也将他们对牡丹的喜爱通过国画这种艺术形式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牡丹花成了国画中的常客,描绘牡丹的作品多如繁星。
如今人们咋家具装饰上更重视艺术品位的要求。
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其中尤其花鸟画在装饰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国画牡丹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想表现牡丹国画的安稳,就需要画师们在用笔、调墨、绘色方面做文章。
唯有不断地琢磨,不断观察,才有可能绘出汉唐时代“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岁月安慰的模样,绘出一株株牡丹的静好。
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牡丹国画有很多,名人名家的也不少,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当代的一些名家的牡丹国画才是我们可欲而又可得的真品。
在当代国画名家中,易从网签约画家石开、王一容、刘海青等人,绝对算得上一时名角,在当代国画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比如石开,被评为当代十大影响中国画家之一;王一容,官方承认的当代工笔重彩传人;刘海青,国画名家张大千再传弟子等等,这些名家都继承了名家大师的高超技艺,因此,其牡丹国画作品深受当代人的喜爱,也被国内外人士广为收藏,是难得一见的佳品,未来的升值潜力极为可观。
最着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之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一:工笔牡丹经典构图王一容花鸟画作品牡丹绶带鸟《富贵长春》作品来源:易从网牡丹国画作品介绍: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绶带鸟也常被用做我国古代吉祥图案纹样。
因有绶(寿)字,与牡丹合用,称作“福寿双全”。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王一容(原名王莉),女,籍贯山东,2000年定居北京,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画家,北京厚德豪书画院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
中国画:写意牡丹画法?、写意牡丹画技法洛阳画家画牡丹,都习惯用干净的专用笔画牡丹。
所以形成了干净利落、层次分明、有情有神、大富大贵的洛阳牡丹绘画风格。
1、花苞画法图一画花苞时,先用毛笔调白粉,笔肚含水分要饱和。
笔头蘸曙红调匀,笔尖略加胭脂。
然后笔尖向下,笔肚朝上,从左至右落笔,三两笔即可画出。
再加浓色点出花苞顶部,以显示花苞的体积感,增加层次。
最后用赭石或汁绿,笔尖调墨画出花萼和花托。
(如图一)2、半开及全开牡丹画法图二调色同花苞一样。
先画出花瓣亮部,用笔要有微妙变化,果断画出,留飞白。
画开放式花瓣应有变化,形成内紧外松,外部花瓣向中心靠拢。
中心部位颜色要重一些,表现其立体感。
最后要点出花萼和花托。
(如图二)3、花头画法:(1)粉红牡丹画法:调白粉加淡曙红,用侧锋画出亮部,注意用笔要大小兼用,笔痕要有变化,有节奏。
画花的中心部位时,笔尖扫一点胭脂,点出层次。
使颜色自然渗化,见笔触,用心收拾外形,干后点花蕊。
(2)紫牡丹画法:图三紫色用胭脂和花青调和而成。
偏红或偏青,偏浓或偏淡,应根据喜好而定。
白粉量多为淡,反之为浓色。
画紫牡丹先调白粉。
水份多少如何掌握?可将毛笔垂直,以不滴出为宜。
笔尖蘸紫色在白瓷盘中调和,从浓到淡在毛笔上自然过渡。
笔尖向下以侧锋,用不同大小的笔触点出花瓣的前部。
待笔上颜色用尽后,再调色继续画。
注意外轮廓花瓣要向中心部位紧包。
层层叠出,用笔要有变化。
在一幅作品中,花头外形和深浅要用不同的变化来丰富画面。
(如图三)(3)墨牡丹画法画墨牡丹有三种调色法:一是用清水调墨,自然渗化;二是用粉调墨,增加厚度;三是用胶调墨,增加亮度。
每种调墨法,要多实践,多试验,从中体会不同的笔墨情趣。
图四清水调墨法:在生宣纸上用水要充分掌握其性能的变化,使其能渗化自然、顺势而发。
用水调淡墨,笔尖略浓。
调和后,笔略干,水份不宜太多。
看准位置,用侧锋大胆落墨。
行笔要快、有节奏,画上四五笔亮部,留飞白。
由前向后逐步画。
注意花头的透视关系,再蘸墨依次画完花头即可。
画外轮廓时笔触要大、要稳、准、狠,花心要略浓一些。
画前应成竹在胸,花淡叶浓,花浓叶淡,反差要大,对比要强。
最后调色画花托。
(如图四)图五用粉调墨法:调粉后将笔尖的白粉洗去,蘸墨调和,笔尖略浓。
使墨与粉自然融和渗化,自然过渡。
墨色很灵敏,画牡丹的前几笔宜干些,容易留出飞白。
点花时笔触不能过多的叠压,避免画脏,无笔痕。
笔上水份多时画大花瓣,水份少时画小花瓣或提层次。
花形大概画完后,用笔尖调浓墨刻画局部和花心部位,使其更加丰满厚重。
(如图五)图六用胶调墨法:用开水将专用胶溶解,以胶代水。
用干净的毛笔蘸胶水后调墨,不宜太湿。
由花头的前瓣画起,速度快,留飞白。
按此调墨法,逐步由外向内画。
注意笔触大小相间,大形完成后,笔尖调浓墨进一步刻画,逐步完善。
干后用白粉调藤黄点花蕊,也可用或砂直接点蕊。
(如图六)本期先介绍花苞画法、半开牡丹以及几种花头画法,下期介绍其它作画技巧,敬请期待。
跟我学画牡丹之牡丹画技法(第二篇)???深红牡丹画法:笔肚蘸较稀的白粉,调入曙红,再调胭脂。
先画出花头的前部,然后笔尖再调花青或墨,按前后浓淡关系画出花头。
大瓣小瓣相间,不要雷同。
完成花形后,再进一步调整刻画层次,着意表现花头的透视和厚重感。
干后点蕊。
(如图一)图一?二乔牡丹画法:二乔是一种名贵品种,在同株同朵花头上呈现二种颜色。
画二乔牡丹,先画浅色再画浓色。
顺序是调白粉后蘸少许曙红或胭脂,在白瓷盘中调和到满意为止,用侧锋画花头的前部。
画浅色时,要留出浓色的部分,也就是花心和外轮廓的部位;画浓色用另一支笔蘸曙红,调胭脂,笔尖调花青或墨色,小心刻画,注意层次要分明,对比要强烈,也可用大红色调墨画浓色部位。
(如图二)?图二?背面牡丹画法:先画花托、花萼、花茎部分。
先用淡紫色点出较大花瓣的反面,然后再调浓色调整花形的结构。
要错落有致,达到满意为止。
这种花形一般是在大幅作品中运用,意在打破正面花头多而单调的局面,从而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情趣怡然。
(如图三)?图三?其它颜色的花头也用此法为之。
牡丹叶子画法:叶子在整幅作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幅作品的成败在于构图,其中叶子的布局、浓淡、疏密非常重要。
要充分领会密不通风、疏可跑马的画理。
有意留出枝干穿插的位置。
画叶子一般用绿色或纯墨色,且忌颜色不可过多,过多就易脏乱、无主次,喧宾夺主,影响整幅作品效果,那就俗气了。
尽量运用统一的色调。
叶子的写意画法不易掌握,要体验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搜集素材,根据叶子的生长规律,三五成组,大小兼用,认真画出。
把握好水份,干湿结合。
用笔要利索,表现出枝叶的出枝方向,顾盼姿态。
画叶子先点出浓色、阔叶,然后蘸水再画,由浓到淡。
待笔上的颜色用尽,再蘸浓色画,再蘸水,以此法将叶子画完,画面就丰富多变,浓淡和谐。
注意把零乱的叶子做合理而有序的组合,从而支撑叶和花,画出生动自然的感觉,表现整幅作品的力度。
勾筋时要连接叶柄与茎,做到有聚有散,轻松自然,灵活用笔既见笔触又显其精神。
(如图四)??图四?枝干画法:画枝干按其生长规律,在符合常理的情况下,大胆构思,大胆落墨,出奇制胜。
哪里需要支撑,哪里需要线条,构图时都需要用心地去经营,这决定了全局的态势和力度,也是一幅作品成败与否的关键。
注意先画主干后画次干,用笔要有弹性,线条粗细、浓淡有变化。
注意枝干穿插的疏密与留白的关系,使其统一而整体。
最后题款,盖印。
(如图五)??图五最后,再结合上期所讲内容,重新温习一下牡丹画法的完整步骤,即先画花头,再画叶子,枝干,题款、盖印。
(如图六、七、八)?图六??图七?图八?索铁生,1960年生于洛阳。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田园画学会主席、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委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河洛风》杂志艺术总监、洛阳金谷印社社长、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副会长、洛阳画院副院长。
2000年《绣球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亚亨杯”全国美展;2001年《红衣脱尽芳心在》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国土情民族魂”全国美展;2002年《金秋时节》入选“纪延”全国美展(河南展区)银奖。
《荷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十六届新人新作展”。
2004年《日上白头》入选“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并获优秀奖。
《石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写意画展”。
1980年以来,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有获奖。
在河南、河北、山东、广东、新疆、香港、澳门、英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画展,作品入编画集、辞典三十余部、八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银川美术馆、青岛美术馆、洛阳档案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在《人民日报》、《美术》、《美术界》《东方美术》、《华侨日报》、《河南画报》、《文化时报》、《亚洲时报》、《书画导报》、《中国画研究》、《水墨研究》等多家报刊专题介绍评论或发表作品。
在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洛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介绍其国画艺术。
已出版《索铁生国画作品集》、《美术家索铁生》、《索铁生画集》。
?学画牡丹之五。
题款??题款、钤印是中国画整个构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题款与画面的内容在构图上属于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
不仅不影响画面效果,反而补充了画面的不足之处,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题款有一定的开合关系和呼应关系。
题款的部位、字的多少、字迹的大小、用何种书体,都要得当安排。
如果用之不当,就会影响整体画面效果。
所以,题款与画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题款、钤印是画家历经实践和探索研究,使中国画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有的艺术形式。
题是指画面上的诗词、文记、画题、评论文章、抒情寄怀的句子等等;款是指作者姓名、字号、斋号、作画时间、地点等。
题和款合二为一称之为题款。
题款由书法、用印组成一个整体,无书无印称之为无款。
题款的形式有:印款、穷款、短款、长款、多款、双款、画外款等。
题款的方法有:横题法、直题法、多题法、随形法、穿插法、满题法、笔墨法等。
下面按图讲解题款形式。
《洗尽铅华气纯留笔墨香》(图一)横题法在作品中从右向左题写。
有单行排列,有数行排列。
数行排列题写时应注意齐头不齐脚,要有变化才丰富。
(图一)笔墨法是浓淡变化较大的水墨题写,不管字多少,横竖都可以达到效果。
(图一)穿插法是将款题写在枝干的空隙外,与枝干融合,以丰富画面。
(图一)?《红牡丹》(图二)穷款画面上只题作者姓名的简单题款称之为穷款。
图二作品构图较满,为保留上部空间,使画面不闷不堵,题穷款留住空间。
?《露华浓》(图三)?双款在作品中题款,写上他人的姓名,又有作者的名字,称为双款。
他人的姓名为上款,作者自己的名字在他人名字下边,称为下款。
《紫气东来》(图四)?短款? 直题法短款是作品中的画题较短,一个字或几个字,或是一句诗词,因其字少称为短款。
字的多少是因构图的需要而定,横题竖题都可以。
如(图四)直题法在作品中的大空间部位,竖题一行或数行都可以。
数行题的部分应整齐,款的部分字略小些,稍低一点。
如图四、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