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9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要求博士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人类、民族、国家和人民服务。
2.要求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
具体要求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企业财务理论及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中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要求博士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暂设五个方向。
1.市场营销管理研究微观营销与宏观营销理论、应用及其发展,以及探讨现代营销手段与方法。
2.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探讨企业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3.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及其发展,尤其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理论和实践,以及探究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
4.金融管理研究金融理论与金融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探讨现代金融管理手段和方法。
5.企业发展环境研究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决策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五、综合考试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综合考试。
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博与精深。
考试前应组织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并报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综合考试一般考二至三门课程,主要采用口试方法。
综合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第三学期末以前,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可后方能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3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方向)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Digital Cartography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等方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能从事国基础测绘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报等部门从事地图设计、算机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等工作.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具有以地图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图形图像信息处理、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投影与变换、地图设计与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制图数学模型、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图电子出版技术、数字地图分析、图科学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地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地图设计、计算机地图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技术与方法4.了解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熟悉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了解现代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图制图、地理信统产业的发展状况;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0专业名称:金融学—数学(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班))(Finance and Banking —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三个面向”具有较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懂得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能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需要。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特点是突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规范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主要分析工具。
因此,对于数理金融试验班的本科人才培养,强调采用新版英文原文教科书、双语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金融工程、货币理论与政策等有关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理分析能力,将数学作为辅修(第二)学位,开设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动态规划、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等课程。
为达到全面提高教育素质,特别加强了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和份量,除了学校统一规定的政治、体育外,还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明史、中外经济史、哲学史、国史大纲等课程。
为了使学生面向世界,本科全过程坚持了外语和计算机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第一学位,160学分;第二学位,45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士学位和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第一学位主干(核心)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金融理论、中级计量经济学(上、下)、经济学的优化方法、市场结构理论、生产和消费理论、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上)、高级微观经济学(下)、高级金融理论、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原理、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金融的计量经济学研究、金融与增长理论等。
首页> 专业> 金融工程(武汉大学)课程设置金融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9专业名称:金融工程( Financial Engineer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组合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创造性和个性化地提出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现金管理、公司理财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经济学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人才(金融工程师),本专业突出:(1)数学和计量经济学。
将开设8门课程;(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基本理论;(3)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与实务。
共15门课程,其中相当比例课程将采用国外一流大学的原版教材或中译本;(4)外语和计算机技术。
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此外,还将开设政治、法律、工商管理等课程。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50 学分,其中,必修课103学分(其中毕业论文6学分,专业毕业实习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47学分(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须达到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常微分方程、动态优化、随机过程、固定收入证券、衍生金融工具、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投资学、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分析等。
双语课程: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特色课程:金融工程学;银行经营管理。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实验教学包括独立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内容。
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7W专业名称:保险(Insuranc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通晓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功底与基本的实务技能,能在各种保险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和在大型企业中从事风险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以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和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保险理论与实务技能。
业务实习在本专业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通晓中外保险理论与实务;3、熟悉国家有关保险的政策、方针和法规;4、具有从事风险管理、保险经营实务与保险经营管理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经济学、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再保险、保险企业管理学、风险管理、社会保险、保险法与案例分析、员工福利计划、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社会保障总论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寿险精算(Survival Model)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教学实习是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专业在第二、三学年暑期和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共约18—22周时间。
学生还可在其他时间以一定方式参加教学实践和实习。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3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会计学(Accounting)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八、专业主要实验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基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60101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路,培养高素质、多层面、具有广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史学人才,完成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培养任务。
毕业生主要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同时为教育、文化等部门输送合格的本科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历史学基地。
要求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外历史基础。
具备“三基”(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四性”(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交融性),能够独立地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所有学生应力争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并以此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重要条件。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毕业总学分142分,其中必修88学分,选修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历史学学士。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平台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史学典籍导读、古代汉语、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史学论文写作等。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实践安排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等内容,暑期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修满学分,毕业论文合格、政治思想合格,准予毕业。
取得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合格证书者,授予历史学学士。
历史学(基地班)专业教学计划表。
武大新传培养方案1. 引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学院”)是中国内地最早创办的新闻传播学科之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
新传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媒体素养、传播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闻传播人才,女强人展翅飞翔。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新传学院最新的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院对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安排,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2. 培养目标新传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备媒体素养、传播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具体来说,学院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核心能力:•全面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掌握中英文写作与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具备媒体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具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具备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 课程设置新传学院的培养方案包括两个层次的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养。
而专业课程则主要涵盖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新传学院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重要课程:3.1 通识课程•文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学概论•新闻写作与编辑•大众传播理论•媒体与社会3.2 专业课程•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报道与编辑•新媒体与社交媒体•媒介与社会变迁•数据新闻与数据分析•跨文化传播•媒介管理与创新4.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新传学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实验等。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院还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项目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新闻传播的工作环境。
此外,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
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学生在第一学年暑期、第二学年暑期、第三学年暑期以及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分别进行个案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整个实习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0周。
十、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
将准予毕业。
其他毕业要求参照学校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规定。
会计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