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尺检定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10
塞尺操作规程标题:塞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塞尺是一种用来测量内径和深度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领域。
正确使用塞尺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塞尺的操作规程,帮助读者正确使用塞尺进行测量工作。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塞尺的类型和规格:根据需要测量的尺寸范围选择合适的塞尺。
1.2 清洁塞尺表面: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塞尺表面,确保没有灰尘或杂质影响测量准确性。
1.3 检查塞尺的刻度:确保刻度清晰,无损坏或磨损现象。
二、测量操作2.1 握持塞尺正确位置:将塞尺握持在手柄部分,避免手指接触测量部分,影响测量准确性。
2.2 缓慢移动塞尺:将塞尺轻轻插入被测孔内,避免用力过猛或快速移动,以免损坏被测孔或塞尺。
2.3 读取测量数值:当塞尺与被测孔壁接触时,停止移动,读取塞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测量结果。
三、使用注意事项3.1 避免碰撞和摔落:塞尺是精密测量工具,使用时要避免碰撞或摔落,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3.2 定期校准:定期使用标准尺具进行校准,确保塞尺的准确性。
3.3 储存保养:使用后将塞尺清洁干净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氧化。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塞尺读数不稳定:可能是由于塞尺表面脏污或损坏导致,应清洁塞尺表面或更换新的塞尺。
4.2 塞尺插入困难:可能是因为被测孔有毛刺或内壁不光滑,应先清理被测孔,确保塞尺能够顺利插入。
4.3 塞尺刻度不清晰:可能是因为刻度已经磨损,应及时更换新的塞尺。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塞尺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测量操作、使用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
正确使用塞尺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希望读者能够根据本文提供的指导,正确操作塞尺进行测量工作。
塞尺操作规程标题:塞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孔径、内径等尺寸。
正确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塞尺的操作规程,匡助读者正确使用塞尺进行测量。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塞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适合测量对象的塞尺。
1.2 清洁测量对象的孔径或者内径,确保表面光滑无杂质。
1.3 检查塞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无损坏或者变形。
二、测量操作2.1 将塞尺轻轻插入待测孔径或者内径中,确保塞尺与孔壁或者内壁接触。
2.2 缓慢旋转塞尺,直至感觉到轻微的阻力,住手旋转。
2.3 读取塞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测量结果。
三、校准和调整3.1 定期校准塞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如发现塞尺刻度有误,及时进行调整或者更换。
3.3 避免将塞尺与硬物碰撞或者摔落,以免损坏刻度或者影响测量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4.1 使用塞尺时需轻柔操作,避免造成表面划伤或者损坏。
4.2 避免在高温或者潮湿环境下使用塞尺,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4.3 存放塞尺时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者受热变形。
五、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洁塞尺表面和刻度,保持塞尺的清洁和光滑。
5.2 使用塞尺后要及时收纳并放置在专用箱中,避免灰尘或者杂物污染。
5.3 如发现塞尺有损坏或者变形,应及时更换或者修理,确保测量准确性。
结语:正确的塞尺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介绍的操作规程,希翼读者能够正确使用塞尺进行测量,并注意维护保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愿本文对读者有所匡助。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塞尺的精度和有效性,规范塞尺的检定操作,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测量准确,追求精确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二、检定要求1.检定前对塞尺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外观是否完好,无任何损坏。
2.检定时应选择可靠的检定设备进行,同时应供应充足的适用于不同精度等级的塞尺。
3.检定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塞尺检定规则》来进行。
4.定期对塞尺进行检定,建立检定记录,确保检定结果的可追溯性。
三、设备与环境要求1.检定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计量证书。
2.检定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验,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3.检定设备应放置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避免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检定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清洁塞尺表面及工作环境,确保无尘,无污垢。
(2)推荐使用标准工作台进行塞尺检定操作,确保平整度和稳定性。
(3)准备充足数量和正常状态的塞尺供检定使用。
2.检定前的校验(1)使用符合要求的外径测量工具预先测量待检塞尺外径,并记录测量结果。
(2)确保待检塞尺的使用状态,如是否有明显的变形、损坏等。
3.检定过程(1)使用检定设备测量待检塞尺的外径,按照检定要求确认测量值。
(2)依次检定塞尺的各个测量范围,记录测量结果。
(3)检定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如振动、温度变化等。
4.检定结果的处理(1)确定塞尺是否合格,根据测量结果和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2)如果塞尺的测量值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则判定为合格。
(3)如果塞尺的测量值超出规定误差范围,则判定为不合格,需要予以修复或淘汰。
5.检定记录与报告(1)检定记录应记录检定设备的编号、仪器系列号、使用时间等信息,并附上检定证书。
(2)检定报告应包括待检塞尺的型号、精度等级、检定结果,以及不合格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五、质量保证1.根据塞尺的使用情况和检定结果,确定检定周期,确保及时检定。
2.对于不合格的塞尺,应立即进行修复或淘汰,并重新检定确认其准确性。
塞尺检定规程2017塞尺检定规程是用于确保塞尺的准确性和精度的一套标准化操作程序。
它是制造业和测量领域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内径和深度。
塞尺的准确性对于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塞尺检定规程。
一、检定设备准备1.检定仪器:需要准备专业的塞尺检定设备,包括标准塞尺、校准块、检定台等。
2.环境条件:检定设备和塞尺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温度保持在20℃±1℃,湿度保持在50%RH±5%RH。
3.检定记录:准备检定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检定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二、检定程序1.校准块准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校准块,将其进行清洁、干燥,并在表面进行防锈处理。
2.塞尺外观检查:检查塞尺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伤、磨损或腐蚀,如有则需要重新选择塞尺或进行修复。
3.校准块检定:将校准块置于检定台上,并使用塞尺进行测量。
记录每个校准块的测量结果,并与其标称值进行对比。
4.塞尺的零位检定:使用校准块进行对齐和调整塞尺的零位,确保其与标准值相符合。
5.内径检定:使用标准塞尺进行内径测量,选择适当的塞尺进行测量,保持切割刃与检测面的垂直,记录测量结果。
6.外径检定:使用标准塞尺进行外径测量,选择适当的塞尺进行测量,保持切割刃与检测面的垂直,记录测量结果。
7.深度测量:如果需要进行深度测量的话,使用标准塞尺进行测量,选择适当的塞尺进行测量,保持切割刃与检测面的垂直,记录测量结果。
8.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测量偏差、误差范围等参数。
9.结果判定:根据规定的精度要求和误差范围,判定塞尺是否符合检定标准。
如超出误差范围,则需要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塞尺。
三、检定频率和周期1.新购塞尺:新购塞尺需要在使用之前进行检定和校准,并记录校准日期和结果。
之后,根据需要和使用频率,每年进行一次检定。
2.常规使用:对于经常使用的塞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定,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塞尺操作规程
《塞尺操作规程》
一、操作准备
1. 检查塞尺的表面和刻度是否清晰,有无损坏。
2. 确保被测物体的表面平整,清洁无杂质。
3. 确保塞尺使用前已经进行了校准。
二、操作步骤
1. 将塞尺的主体和可动刻度片分别轻轻放置在被测物体的两侧,并使两者之间的距离尽量与被测物体表面平行。
2. 调整塞尺的可动刻度片,使其与被测物体的表面紧密贴合。
3. 读取被测物体表面和塞尺刻度的示数。
4. 如需测量多个位置,重新调整塞尺位置,按照前述步骤进行操作。
三、注意事项
1. 使用塞尺时,避免在尖锐或硬物体表面上测量,以免刮伤塞尺。
2. 在测量时应保持塞尺的稳定性,避免因摆动或晃动而导致测量误差。
3. 接触式塞尺测量时,应尽量保持被测物体和塞尺表面干净,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 使用完毕后应将塞尺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或受到外力撞击。
四、维护保养
1. 使用后应将塞尺进行清洁,并避免与化学品接触,以防损坏塞尺表面。
2. 定期对塞尺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如发现塞尺表面刻度模糊或损坏,应立即更换新的塞尺。
总结:塞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领域的工具,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维护保养,才能有效地延长塞尺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塞尺检定规程2017塞尺检定规程是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对塞尺进行检验的规定。
塞尺是一种精确测量长度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领域。
为了保证塞尺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定规程。
一、检定设备1.长度标准:检定设备应使用合格的长度标准进行检定,长度标准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测量设备:检定设备应配备精度较高的测量设备,如游标卡尺、显微镜、测微计等。
二、检定准备1.环境条件:检定应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室温应控制在20±1℃,湿度应控制在60%±5%。
2.清洁检查:检定前应对塞尺进行清洁,以确保无尘和杂质的影响。
三、检定方法1.长度检定:使用长度标准对塞尺进行长度检定,测量塞尺的有效长度,记录读数并计算误差。
2.平行度检定:使用测微计测量塞尺两个面的距离,在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读数,计算平均值和误差。
3.垂直度检定:在水平台上放置塞尺,使用显微镜或测微计测量两个边缘与垂直线的距离,记录读数,计算平均值和误差。
4.卡隆度检定:使用卡隆块将塞尺夹紧,测量塞尺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计算误差。
四、检定结果和评定标准1.误差计算:根据实际测量值和长度标准的差值来计算误差,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2.精度等级:根据塞尺的误差范围,将其分为几个精度等级,如0级、1级、2级等。
3.评定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对塞尺的误差进行评定,判断是否合格。
五、检定记录和报告1.检定记录:将每次检定的时间、地点、人员、仪器、测量结果等信息记录下来。
2.报告:将检定结果和评定标准进行整理,并生成检定报告,供参考和核查。
六、检定周期和方法1.检定周期:根据使用环境和频率,制定合理的检定周期,一般为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检定。
2.检定方法:根据不同的塞尺类型和规格,选择相应的检定方法和设备。
综上所述,塞尺检定规程是确保塞尺准确度和可靠性的重要规定。
通过使用合格的检定设备,进行适当的准备和检定方法,可以对塞尺进行有效的检定,并根据检定结果进行评定。
塞尺校验操作规程1.0目的藉由对量规仪器的校验、保养与维护,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促使本公司之量规仪器能有效的使用,并更好的管理。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内校量规仪器。
3.0权责:3.1品保单位:3.1.1校验规范的制定、增订与修正。
3.1.2依校验计划执行校验工作。
3.1.3随时巡检,发现量规仪器未经校验管制或校验过期,及时处理。
3.1.4量规仪器发生异常时,督促相关部门追查检验的质量,必要时反应给客户。
3.1.5标准件的评估与请购,标准件的保养。
3.2使用单位:3.2.1量规仪器之日常保养及维护。
3.2.2量规仪器异常状况的反映。
3.2.3指派仪器负责人,协助仪校室管理本部门仪器。
3.3PTE单位:产线量规仪器异常的处理及量规仪器内部保养的执行。
4.0定义:4.1校验:定期将量规仪器与标准仪器作一比较,如误差不在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范围时,将其加以调整,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
4.2内校:量规仪器之校验由仪校室执行。
4.3标准件:追溯至“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之量规仪器,并作为厂内量规仪器之校验依据。
4.4追溯:籍由一步一步的往上与较精确的标准比较、校验以建立量测仪器、标准物质或测量的有效校验观念,通常最终会参考于国际或国家基准。
4.5合格:量规仪器经校验,其误差值完全符合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
4.6不合格:量规仪器经校验,其误差值不符合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
4.7限定使用:量规仪器经校验,其误差值仅有小部份不符合本厂『检测设备允收水平』,且所量测之项目不占重点,输出讯号或量测值仅供参考,不影响质量制定,不做数据管制者。
5.0塞尺校验方法:5.1校验项目:厚度5.2标准仪器:标准数显卡尺5.3校验步骤:5.3.1校验前确认标准数显卡尺的校验有效期是否过期,若过期则不能作为标准件使用。
5.3.2打开标准数显卡尺的电源,将标准数显卡尺归零,然后将塞尺紧贴于标准数显卡尺的下爪之间,最后记录测量的标准值。
塞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或者间隙。
本文旨在制定塞尺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塞尺进行测量工作。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需要使用塞尺进行测量的操作人员。
三、定义1. 塞尺: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尺寸或者间隙的工具,通常由两个可挪移的尺脚组成。
2. 尺脚:塞尺的两个可挪移部份,用于夹持被测物体。
四、操作要求1. 检查塞尺:在使用塞尺之前,操作人员应检查塞尺的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尺脚之间的间隙恰当。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之前,操作人员应清洁被测物体表面,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杂质。
3. 测量方法:将塞尺的尺脚轻轻夹持在被测物体的两个相对位置上,确保尺脚与被测物体表面密切接触。
4. 读取测量结果:通过塞尺上的刻度线,操作人员可以读取被测物体的尺寸或者间隙。
确保读取结果准确无误。
5. 记录数据:在进行测量时,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测量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6. 清洁塞尺:在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清洁塞尺,确保其保持干净,以免影响下次使用。
五、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在使用塞尺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2. 避免尺脚夹紧手指:操作人员在使用塞尺时,应注意避免尺脚夹紧手指或者其他身体部位,以免造成伤害。
3. 避免尺脚碰撞:在使用塞尺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尺脚之间的碰撞,以免损坏塞尺或者影响测量结果。
4. 塞尺存放:在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将塞尺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避免受潮或者受到其他物体的损坏。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塞尺读数不许确:可能是由于塞尺的尺脚损坏或者松动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修复或者更换塞尺的尺脚。
2. 塞尺无法夹持物体:可能是由于尺脚间的间隙不正确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调整尺脚之间的间隙,确保夹持力适当。
3. 塞尺表面有杂质: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解决方法是清洁塞尺表面,确保其干净无尘。
塞尺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塞尺操作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指导文件,它规定了在特定工作环境下使用塞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塞尺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塞尺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维护保养。
正文内容:1. 准备工作1.1 选择合适的塞尺:根据测量对象的尺寸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塞尺。
1.2 清洁塞尺:使用清洁剂和软布清洁塞尺的表面,确保其无灰尘和油污。
1.3 校准塞尺:在使用前,使用校准块或者标准塞尺对塞尺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
2. 操作流程2.1 确定测量对象:明确需要测量的对象和测量位置。
2.2 调整塞尺:根据测量对象的尺寸,调整塞尺的长度和宽度。
2.3 放置塞尺:将塞尺垂直或者水平放置在测量对象上,确保其与测量对象密切贴合。
2.4 读取测量结果:使用目测或者显微镜等工具读取塞尺上的刻度,记录测量结果。
3. 注意事项3.1 避免碰撞:在使用塞尺时,避免与其他物体碰撞,以免损坏塞尺。
3.2 防止震动:在测量过程中,尽量避免外界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3 避免温度变化:塞尺的长度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的稳定。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测量误差较大:可能是塞尺未校准或者调整不许确,重新校准和调整即可解决。
4.2 塞尺损坏: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塞尺有损坏或者变形,应及时更换新的塞尺。
4.3 测量结果不稳定:可能是测量对象表面不平整或者放置不稳,重新调整测量位置即可解决。
5. 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洁:定期使用清洁剂和软布清洁塞尺的表面,确保其保持清洁。
5.2 防潮防锈:在存放塞尺时,应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接触水分和氧气,防止塞尺生锈。
5.3 定期校准:定期使用校准块或者标准塞尺对塞尺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
总结:通过准备工作、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正确使用塞尺的重要性。
1、目的:
通过对塞尺进行校准,执行量值传递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内使用之塞尺的校准指导。
3、环境要求:
室内温度要求控制在20±5℃,湿度控制在60±15 RH%。
4、校准方法/步骤:
4-1、外观:
4-1-1、要求:塞尺塞片应无锈蚀、碰伤或其它缺陷,无弯曲变形,不得有磁性,使用中及修理后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1-2、方法:目视
4-2、各部分相互作用:
4-2-1、要求:塞尺片与护板应转动灵活。
4-2-2、方法:试验。
4-3、尺寸误差:
4-4-1、要求:塞尺片厚度偏差应不超过下表要求:
4-4-2、方法:用外径千分尺沿塞尺的前端,后端及中部分别测量塞尺片的厚度,偏离基本尺寸最大的值即为检定值.
5、校准周期预定为一年
除非有文件控制中心的受控文件标识,此文件一经打印即为非受控文件。
塞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和间隙。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塞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使用塞尺进行测量的工作场所和人员。
三、设备准备1. 确保塞尺完好无损,无划痕和变形。
2. 清洁塞尺表面,确保无灰尘和污垢。
3. 检查塞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如有含糊或者磨损应及时更换。
四、操作流程1. 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位置。
2. 检查测量对象表面是否平整,如有凹凸不平的情况应进行修整。
3. 将塞尺的两个测量脚放置在测量对象的两个测量点上。
4. 轻轻旋转塞尺,直到两个测量脚与测量对象表面密切接触。
5. 读取塞尺上与测量对象接触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来。
6. 挪移塞尺,将测量脚放置在下一个测量点上,重复步骤4和步骤5。
7. 完成所有测量点的测量后,对测量结果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8. 清洁塞尺表面,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五、注意事项1. 在使用塞尺时,应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手汗滴落到测量对象上,影响测量结果。
2. 使用塞尺时,应尽量避免将测量脚斜着放置,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 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力干扰,如风力、振动等。
4. 使用塞尺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以免损坏塞尺。
5. 定期对塞尺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六、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评估1.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塞尺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 定期对员工进行操作规程的评估,检查其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发现操作不规范或者存在问题的员工,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培训。
七、附录1. 塞尺的维护记录表。
2. 塞尺的校准记录表。
以上为塞尺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通过遵守本规程,可以确保塞尺的正确使用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塞尺测量时,请务必遵循操作流程,并注意操作规程中提到的注意事项。
如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培训,请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联系。
塞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零件的尺寸和间隙。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塞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塞尺进行测量的工作人员。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塞尺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和变形。
b. 清洁塞尺的工作面和测量面,确保无灰尘和污渍。
c. 检查塞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
d.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塞尺尺寸。
2. 测量准备a. 确定需要测量的零件或间隙的位置。
b. 将塞尺平放在测量面上,使其与被测零件或间隙平行。
c. 轻轻按下塞尺,确保其与被测零件或间隙接触紧密。
3. 测量操作a. 用眼睛对准被测零件或间隙的两个边缘,确定测量范围。
b. 将塞尺的一端对准被测零件或间隙的一个边缘。
c. 缓慢地将塞尺沿着被测零件或间隙滑动,直到另一个边缘。
d. 读取塞尺上与被测零件或间隙相对应的刻度值。
4. 测量记录a.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或相关文件中。
b. 确保记录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并标注日期和测量人员信息。
五、注意事项1. 使用塞尺时,要保持手部和工作面的清洁,避免污染塞尺和影响测量结果。
2. 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塞尺与被测零件或间隙的接触紧密,避免产生误差。
3. 测量时要保持稳定的手势,避免晃动和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避免使用损坏或变形的塞尺,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5. 定期检查和校准塞尺,确保其刻度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6. 在测量记录中要标注测量的相关信息,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追溯。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塞尺的刻度模糊不清怎么办?可使用清洁布或纸巾擦拭塞尺的刻度面,确保刻度清晰可读。
2. 塞尺与被测零件或间隙之间有缝隙怎么办?可检查塞尺是否放置平整,确保其与被测零件或间隙平行,并轻轻按下塞尺,使其与被测零件或间隙接触紧密。
3. 测量结果与预期不符怎么办?可检查塞尺的准确性和刻度的清晰度,确保塞尺的状态良好。
塞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塞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小孔、缝隙等尺寸。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塞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塞尺进行测量的人员。
三、设备和工具1. 塞尺:包括内径塞尺和外径塞尺。
2. 清洁布:用于擦拭塞尺和被测物体。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塞尺表面干净,无油污和杂质。
b. 检查塞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
c. 选择合适的塞尺尺寸,确保能够完全插入被测物体。
2. 测量内径a. 将塞尺的两个测量脚轻轻插入被测物体的内径中。
b. 用适度的力气将塞尺脚插入到底,确保与被测物体接触紧密。
c. 读取塞尺上与被测物体接触的刻度值,并记录。
3. 测量外径a. 将塞尺的两个测量脚轻轻夹住被测物体的外径。
b. 用适度的力气夹住被测物体,确保与塞尺接触紧密。
c. 读取塞尺上与被测物体接触的刻度值,并记录。
4. 清洁和保养a. 测量结束后,用清洁布擦拭塞尺表面,确保干净无尘。
b. 定期检查塞尺的刻度是否磨损或损坏,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五、注意事项1.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用过大的力气插入或夹住被测物体,以免损坏塞尺或被测物体。
2. 在测量内径时,确保塞尺的两个脚与被测物体的内壁接触紧密,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3. 在测量外径时,确保塞尺的两个脚夹住被测物体的外表面,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4. 避免将塞尺暴露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和塞尺的使用寿命。
5.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和保养塞尺,确保其表面干净无尘,刻度清晰可读。
六、附录塞尺使用示意图(图示塞尺的外观和组成部分)七、总结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塞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遵循本规程,可以确保塞尺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使用塞尺进行测量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定期检查和保养塞尺,也是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塞尺检定操作规程
1.0目的
规范塞尺检定的操作,确保塞尺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0.02~3.00)mm塞尺的检定。
3.0校验设备
测长仪:测量范围(0~600)mm
4.0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3±3)℃
相对湿度:≤70%RH。
对温度的最低要求,根据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而定。
环境的温度变化应尽量控制。
5.0校验方法
5.1检定前的准备
用符合要求的清洗剂清洗送检的塞尺。
并让被测件和仪器等温至少30分钟以上。
5.2检定项目
塞尺厚度,塞尺硬度,塞尺弯曲度。
5.3操作程序
5.3.1仪器调整
在卧式测长仪上加以3N测力,使测长仪的球形测帽与Φ12的平面测帽接触,
此时测长仪上的读数值作为测量时的相对零点。
5.3.2厚度测量
5.3.2.1标称厚度为(0.02~0.10)mm塞尺的测量:移动测长仪的测量轴使两测量帽离开,将塞尺放入测量帽之间。
在塞尺上均匀找出七个点,1,2,3,4,5,6,7,读出七个点的数值,这些数值分别与相对零点数值差值的最大值为塞尺的厚度值。
5.3.2.2 标称厚度0.10mm<d≤3.00mm的塞尺的测量:移动测长仪的测量轴使两测量帽离开,将塞尺放入两测量帽之间。
同样,分别读出均匀分布的七个点的值,再将塞尺翻转180°,对另一面的1,4,7,点进行测量;将1,4,7三个点正,反两面对应数值中的最小值分别与2,3,5,6四个点的数值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塞尺的厚度值。
取塞尺的厚度值与其标称值之差作为测量结果。
5.3.3塞尺弯曲度
根据之前测出的数据,计算1,4,7三个点正,反面各对应值之差,取三个差值中绝对值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5.5允许标准
校准结果在合格范围内为合格,贴上合格标贴并填写校准报告,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维修和报废处理,维修后须再做校准。
5.6校准记录
校准完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由实验室或档案室保存至少3年。
6.0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凡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修理或示值调整的均需重新校准。
7.0参考文件
JJG62-2007 塞尺检定规程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GBT/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8.0记录表格
内校合格证
塞尺校验记录表
塞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内校合格证
塞尺校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