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基本情况及设施农业
- 格式:ppt
- 大小:16.30 MB
- 文档页数:72
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摘要:本报告对荷兰农业进行了考察研究,主要关注了荷兰农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和技术。
荷兰农业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全球农业的典范。
在报告中,我们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特点,包括其发达的温室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此外,我们还关注了荷兰农业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支持,以及荷兰农产品出口和营销的情况。
一、引言荷兰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荷兰成功地实现了高产和高效。
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背景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
二、荷兰农业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荷兰农业以其高度机械化和先进的技术而闻名,农业生产高效且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报告还介绍了荷兰农业的主要产品和生产模式。
三、荷兰农业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荷兰农业借助于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农业的高产和高效,其中包括温室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面。
这些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荷兰农业管理和政策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业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支持。
荷兰农业的管理模式体现在其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政府也为农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等。
五、荷兰农产品出口和营销本节主要介绍了荷兰农产品出口和营销的情况。
荷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产品种类丰富,品质高。
荷兰农业依靠其高效的生产和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成功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六、结论在报告的最后,我们总结了荷兰农业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荷兰农业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1] J.C. Dake, P.R.J.M. Stroot, JJF Ekkel, RP de Koeijer, JJ Langerwerf. Greenhouse horticulture in the Netherlands 2019. Wageningen Economic Research, 2019.[2] R. Zwart, WT de Groot, HB Beekhuis, H. Nijkamp. \。
荷兰是如何开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荷兰农业非常发达,在设施农业、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订单农业、规模经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都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那么,荷兰是如何开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突破资源瓶颈。
荷兰光照荷兰花卉 GLOBAL / 国际 August 2018 87 不足、土地资源稀缺,对农业生产形成严重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人投入大量资金,依靠世界领先的玻璃温室技术,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系统。
据统计,荷兰的玻璃温室面积达到1.1 万公顷,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 1/4。
在荷兰郊区,集中连片的温室随处可见,一般温室规模能达到 40 公顷左右。
温室都采用了先进技术,能显著提高透光率,减轻温室建筑材料的重量,增强温室抗风耐压性能,进而大幅降低能耗。
与此同时,温室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专注优势领域,打造产业精品。
荷兰的花卉产业闻名世界,被誉为“欧洲花园”。
虽然世界各国都有花卉产业,而且有的国家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卉生产资源,但是都没有像荷兰一样使花卉业成为真正的大产业——即每年出口规模达到几十亿美元,还能吸引无数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赏花。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荷兰将花卉产业视为核心优势,采取了精品化的产业发展战略。
在荷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花卉产业举足轻重。
据估计,在 25 万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中,有近 9 万人从事花卉生产和销售,占比超过 1/3。
2007 年,荷兰共有纯种植业农场 24853 个,其中花卉园艺农场9035 个,同样占比超过1/3。
加强科技创新,积聚发展潜力。
荷兰人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
在育种方面,荷兰人到世界各地搜集种质资源,进行大量的杂交育种工作,从中选择各种性状优良的单株,对其进行少量的繁殖,形成一个品系;在栽培方面,对同一品系进行编号,栽培于品种资源圃中,而后根据该品系的表现、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优选,并对选出来的新品种进行命名、申请品种权保护和推广;在种植方面,依托先进农艺技术、温室技术和水肥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每平方米土地产值成倍增长;在流通方面,采用高效快捷的“荷兰式拍卖”,依靠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使完成交易的鲜花在一天以内发送完毕,运到世界各地,以满足鲜花对时间的苛刻要求。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之一在于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
荷兰地广人稀,土地资源有限,但却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
荷兰农业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精神,开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包括先进的温室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设备等。
这些技术和设施的运用,使得荷兰农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了非常高的产量,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还在于其高效的农业管理和规划。
荷兰政府和农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规划,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质量监管、土地规划和农业科研投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产品溯源体系,确保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还在于其多元化的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荷兰是一个多元化的农业国家,种植了大量的作物和蔬菜,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在荷兰,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畜牧品种,包括麦类、玉米、土豆、蔬菜、水果、牛羊猪禽等。
荷兰还以其出色的花卉种植和切花出口而闻名,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出口国之一。
这种多元化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使得荷兰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和农业产品。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还在于其出色的农业科研和教育体系。
荷兰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研究院,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
这些科研机构在种子改良、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荷兰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荷兰还注重培养农业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高效的农业管理和规划、多元化的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以及出色的农业科研和教育体系。
荷兰农业概况一、荷兰概况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部濒临北海,海岸线长约1075公里。
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省的2/5,此中陆地面积不到3.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与海南岛的面积相等。
据人口普查,1998年1月的全国人口为1565万,陆地的人口密度为466人/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
此中,南荷兰、北荷兰、乌得勒支3省的人口密度别离高达1172人、935人和798人,而人口密度最小的德伦特省也有175人。
荷兰是经济高度畅旺的国家。
荷兰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人口为71.8万。
但是当局地点地在海牙,是各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机构的驻地,人口44.3万。
荷兰语为官方语言,但是由于其国际商贸和旅游业高度畅旺,荷兰至少有3/4的荷兰人会说一门外语,44%的人会说两门外语。
荷兰又称"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约有1/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不单易受海潮入侵的威胁,也易受境内河流泛滥造成的涝灾。
1927至1932年,在须德海口修筑了32公里长、堤顶平均宽90米的拦海大坝,把围起来的海域变成了面积1240平方公里的大淡水湖〔艾瑟尔湖〕,向大自然夺得了17 350公顷地盘,叫做"圩田"。
荷兰全年降水大致在750-800毫米之间,除了8月雨量较多外,周年分布比拟均匀。
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农业出产不利的方面主要是是光热条件差,7月份平均气温为22℃。
同时由于纬度较高〔相当于黑龙江的最北部),光照缺乏,影响大田农作物的发展,据记载,1991年才1530小时。
地盘平坦而肥沃,主要河流是莱茵河、马斯河〔又译默兹河〕和斯海尔德河,还有众多的运河。
除了运输之外,河流的重点不是灌溉而在于排水。
荷兰河流和运河纵横交错,海陆运输非常便利。
1998年,铁路2800公里〔此中1870公里为电气化铁路,1800公里为复线〕,高速公路2300公里,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2公里的铁路、67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加上其他黑色路面,每平方公里道路密度高达3.5公里。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是一个小国,却拥有世界级的农业产业,被誉为“世界菜园”。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
一、地理优势荷兰位于欧洲市场的心脏地带,交通和物流发达,可以很快地将农产品运往欧洲各地。
此外,荷兰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蔬菜、花卉和果实等农产品生长的理想地区。
二、先进技术荷兰在农业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业企业的创新精神。
比如,荷兰是全球第一个采用温室种植的国家,温室技术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约用水和降低农药使用量。
此外,荷兰还有现代化的牲畜养殖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使得荷兰的肉类和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三、细心管理荷兰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而荷兰的土地面积并不大,因此土地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荷兰政府和农业企业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土地进行了科学而细心的管理。
比如,种植计划、肥料使用和灌溉都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监测,保证土地的最大效益。
此外,荷兰还采用精密的育种和施肥方法,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严格的质量控制荷兰的农业企业非常注重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从种子选育、土壤管理到灌溉和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心地把控和监测。
同时,荷兰的农产品也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这种质量控制的理念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荷兰的农产品出口量一直居于全球前列。
总之,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农业奇迹,不仅仅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更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细心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荷兰的农业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食品,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荷兰农业的地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
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为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
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荷兰纬度较高,因而光照较少,但由于受黑潮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且分布较均匀,一月份平均气温2℃~3℃,七月份为18℃~19℃,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性淤积土。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
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
17世纪至19世纪,随着荷兰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荷兰围海造田的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
截至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位2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
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到60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第五,1989年以来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130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
荷兰农业包括: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
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
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
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
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
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
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
荷兰种植
荷兰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国家,地处北海和德国之间,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国家。
荷兰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包括蔬菜、花卉和水果等种植。
荷兰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生产,气候温和、湿润,有充足的降水和光照,同时也拥有适宜的土壤条件。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荷兰的种植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荷兰种植业最著名的就是蔬菜种植,尤其是番茄和辣椒等温室蔬菜的种植。
荷兰的温室种植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先进的温室设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供给等因素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荷兰的温室种植业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此外,荷兰还种植大量的花卉,尤其以郁金香著名。
荷兰是郁金香的故乡,每年春天,郁金香花海盛开,吸引着众多游客。
荷兰的花卉种植技术也非常先进,实现了对生长周期、开花时间和花色等因素的精确控制,从而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荷兰还种植一些水果,如苹果、樱桃和草莓等。
荷兰的水果种植业主要依靠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设备来控制生长环境,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荷兰的水果种植业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供应,还出口到国外。
荷兰的种植业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和水资源有限、气候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荷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灌溉效率、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业生态化等,努力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之,荷兰的种植业以蔬菜、花卉和水果种植为主,凭借其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在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同时,荷兰也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持续创新和改革,荷兰的种植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荷兰是世界著名的设施园艺大国,其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的标志性产业之一。
本文将介绍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荷兰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荷兰设施园艺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设施园艺产业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荷兰设施园艺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0亿欧元,占全球设施园艺产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20%。
高科技应用广泛荷兰设施园艺产业以高科技应用著称,特别是在温室环境控制、种植技术、灌溉和施肥等方面。
高科技的应用使得荷兰设施园艺产业具备了高效、高产、高质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
注重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荷兰设施园艺产业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荷兰设施园艺产业积极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荷兰设施园艺产业还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新型环保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可持续性。
存在的问题生产成本高昂尽管荷兰设施园艺产业已经具备了高度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但是由于生产成本高昂,导致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这使得荷兰设施园艺产品在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过度依赖进口荷兰设施园艺产业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很多关键设备和物资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使得荷兰设施园艺产业在面临国际市场波动时显得较为脆弱。
劳动力不足随着荷兰设施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荷兰人口老龄化严重,加上移民政策紧缩,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限制了荷兰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提高荷兰设施园艺产业的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研究开发新型低能耗的温室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推广智能化的种植技术和高效的灌溉系统,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推动多元化发展,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荷兰设施园艺产业需要推动多元化发展,通过实现供应链的本土化和多元化,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工厂化农业考察报告由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组团一行23人赴荷兰执行 工厂化农业技术与管理培训 任务,培训团成员分别来自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浙江㊁辽宁㊁广东㊁陕西等省市㊂在荷期间,先后走访了荷兰与温室农业有关的科研机构㊁院校㊁生产企业㊁经营企业等17个部门,涉及温室园艺设施㊁蔬菜㊁花卉种子种苗㊁种植管理㊁栽培技术㊁科研㊁经营和市场等方面内容㊂通过培训与考察,对荷兰温室农业及相关领域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为我们在工厂化高效农业技术与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经验㊂一㊀荷兰农业基本情况(一)概况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㊁莱茵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㊂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㊂远古时期的荷兰人就在国土西部和北部分散的岛屿上拦海筑堤,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对农产品的需求㊂大约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㊂17~19世纪,随着荷兰城市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围海造田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㊂截至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占23.6%㊂20世纪50年代以前,荷兰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以传统粗放型经营为主,不能自给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政府针对战后出现的食品紧缺㊁饥饿四起的严峻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同时,依据本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探索㊂走出了一条适宜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㊂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国㊂到60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㊁第五位1989年以来已稳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法国㊂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130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㊂荷兰耕地为299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㊂荷兰农业包括:农田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10%;畜牧业,占60%;园艺和林业,占30%;还有辅助工业,如种子㊁化肥㊁动物饲料和贸易等㊂按荷兰农业㊁自然资源管理与渔业部(简称农渔部)公布的统计资料,1995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54.8万人,占整个劳动力市场的10%,其中,从事农业和渔业的就业人数达25.1万人,食品与饮料业15.2万人,农业贸易人数为8万,供销运输业6.5万人,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㊂(二)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园艺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的份额㊂主要是蔬菜㊁水果㊁花卉㊁植物和苗木㊂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位㊂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㊂大部分蔬菜㊁花卉生产在温室内进行㊂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㊁小麦㊁甜菜为主㊂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㊂1995年,马铃薯总产值达到16.69亿荷兰盾,占大田作物总产值的50%㊂(三)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量占农业总产值的5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㊁猪肉出口国, 1996年畜产品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㊂由于牲畜集约化生产蓬勃发展,荷兰的牲畜设施㊁兽医兽药㊁种畜育种㊁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及生产都十分先进㊂荷兰的渔业主要分为海洋渔业和沿海渔业,包括甲壳类动物养殖㊁淡水渔业和水产养殖㊂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荷兰捕捞船队捕捞总值达到85900万荷兰盾㊂(四)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㊂专用的㊁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㊁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㊂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㊁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㊂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㊁肉类制品㊁巧克力㊁糖果㊁马铃薯制品和饮料㊂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30%㊂荷兰的农业以家庭私有农场生产为主㊂1996年农场总数为110667个,其中从事大田作业生产的22675个,占20.5%;园艺农场数量为15369个,占13.9%;65.6%的农场从事畜牧业㊂近几年,荷兰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年经济增长率超过3%,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左右㊂就业增长,失业下降,在一些部门,已出现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象㊂与此同时,荷兰的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用工数量都有所下降㊂1996年,荷兰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6%,用工数仅为全国用工数的11.8%,分别比1985年降低了0.9个和2.6个百分点㊂在整个农业体系中,利用国外原材料的产业比例由1985年的26%增加到1996年的34%,而利用国内原材料的产业部门则有所下降㊂二㊀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㊂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㊂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为232.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98.72亿荷兰盾,花卉为60.91亿荷兰盾,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亿荷兰盾㊂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如下:(一)政府对设施农业的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荷兰地势平坦,降雨充足,但光照不足,全年光照时间只有1600小时左右(我国年平均2600小时)㊂视地如金的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㊁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㊁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㊂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㊁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㊁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㊂至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用资金替代土地㊁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㊂温室农业通过从私人㊁银行和国外贷款中获得大量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在7%的耕地上建立起1万公顷面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温室,大力开发适于温室生产的高产值的作物品种,使园艺作物基本上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也使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㊂荷兰温室农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㊂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宏观政策是不同的㊂就温室农业而言,1983~1992年10年中,荷兰的温室农业增值一直呈上升趋势㊂主要是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的农户均可获得政府资助,同期,从事温室农业的农民收入也成倍上扬㊂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农业宏观产业环境的营造㊂其一是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 快步增长 出口创汇;其二是积极参加欧盟事务,自1995年3月 申根协议 签订以来整个欧洲成为荷兰的农产品市场;其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建设,使荷兰农业能够高效㊁持续发展:其四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其五是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㊂(二)集约化㊁规模化㊁专业化的生产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㊂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㊂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㊂如维斯特兰德朗市的西红柿种植公司专业生产西红柿,与其他5家专营企业垄断了荷兰的西红柿市场㊂位于布莱斯维克市的红掌公司专门研究和种植红掌花卉,从育种研究到种苗生产和种苗出售全部由企业运作,公司研制并经营的红掌花卉就达40多个品种㊂斑纳克市的非洲菊生产基地是荷兰境内知名的专门生产非洲菊的企业玻璃温室种植,面积达12.5公顷,开发出不同颜色㊁不同花盘㊁不同花茎的非洲菊品种达50多种㊂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㊂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在温室产品的专业化经营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魅力㊂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找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 独木桥 的弊端,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㊂如朗德维尔德种球经营公司,成立于20世纪初,企业的生产经营仅对球茎植物的种球进行处理,包括分拣㊁基质配置,包装成不同规格,实行全货架方式销售㊂产品经销美国,成为对美贸易最大的种球公司,每年出口美国的产值达到4200万美元㊂位于纳得维克市的热带植物公司独辟蹊径,专营大型热带植物,公司建成2500平方米㊁跨度为12米㊁最高处达13米的大型温室,每年从世界各地购进价值亿荷兰盾的多种热带植物,常年经营品种达450多种,产品销往欧洲各大超市㊁银行㊁宾馆及娱乐场所㊂公司经营15年,市场一直看好㊂(三)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生产的拉力源于市场㊂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㊁调节市场供需㊁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㊂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㊂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㊁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㊂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的园艺商品㊂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的有花卉拍卖市场㊁蔬菜拍卖市场㊁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㊂1968年成立的位于荷兰阿斯米尔镇的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市场是现今世界量大的花卉拍卖行,占地面积71.5万平方米,拥有5000家经营花卉㊁盆栽植物的园艺公司作为这一股份联合体的成员㊂进入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的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即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㊂拍卖成交的产品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然后被送往拍卖行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站和海关,80%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谢尔伯机场空运到美国及远东各国㊂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每天鲜花销售量达1400万支,全年总共出售鲜花35亿支,出口鲜花和植物总价值达50亿荷兰盾㊂当天未被销出的鲜花会被销毁用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生产者提出警示㊂为保护会员个体经济利益,被销毁的鲜花按最低价格的80%~90%给予补偿㊂(四)国际化的市场体系荷兰经济具有强烈的国际导向㊂1992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因统一市场的影响,西欧市场潜力扩大并对成员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使欧洲成员国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更加活跃,也给荷兰在欧洲市场上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荷兰农业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㊁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斯基辅机场优势及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促使其产品大进大出,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的农产品分销中心㊂1995年荷兰人均GDP超过40000荷兰盾,居富裕国家之列㊂1997年,荷兰农业生产在欧洲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其中园艺果蔬占7%㊂温室产品中的50%~90%出口,便捷的航运使荷兰生产的鲜花和蔬菜在两天之内运送到欧洲㊁亚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城市㊂荷兰的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生产总值的3/4,产量的86%销往世界各地㊂同时,又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之一㊂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也给种子生产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㊂位于荷兰德力尔地区的瑞克斯旺种苗集团,是从事专业化蔬菜育种㊁种子生产和销售的大公司,它们的种子工作在世界不同气候带进行,种子生产也安排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基地上进行,该公司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㊂荷兰的温室无论从规模㊁面积㊁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但截至目前,荷兰却没有一家专门制造温室的企业,温室及配套设施的生产已经形成一种高度社会化㊁专业化㊁国际化的市场体系㊂荷兰温室的覆盖材料㊁保温材料等均从比利时㊁瑞典等国进口㊂温室建造的运作主要靠温室工程公司,在荷兰具国际输出能力的温室工程公司约有7~8家㊂这些公司通过市场调查获得需求信息,按用户要求进行温室设计㊁工程预算材料购买㊁工程发包等㊂目前,荷兰温室建造已在世界市场占到80%㊂(五)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荷兰的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化工食品加工㊁机械与材料㊁电子工业技术尤为先进㊂世界级的大型公司如化工业的壳牌㊁食品工业的联合利华㊁电子工业的飞利浦在国际工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㊂机动车零部件产值占欧洲市场的20%,90%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工业领域,约全国人口的1/4就业于工业界㊂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㊂温室设施本身就是工业化集成技术的产物,由于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温室园艺产品的生产完全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㊂而且不仅体现在种植过程中有其特定的生产节拍㊁生产周期,还体现在产品生产之后的包装㊁销售方面,与工业生产如出一辙㊂因此被称为工厂化农业,事实上荷兰的农业特别是温室农业是被当成工业来办的㊂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㊁工程技术,电子技术㊁计算机管理技术㊁现代信息技术㊁生物技术等㊂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㊂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的现代化农业,在纳德维克市的一家生产观叶园艺植物的现代化大型自控温室中,我们看到50万余盆观植物分上下两层置放在栽培床上,从基质搅拌㊁装钵㊁定植㊁栽培㊁施肥㊁灌溉㊁钵体移动全部实现机械运作,室内温度㊁光照㊁湿度㊁作物生长情况㊁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㊂占地2.5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内只有5位技术和管理人员㊂每公顷年产值为525万荷兰盾,年利润可达262万荷兰盾㊂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㊁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㊁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农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㊂(六)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的手段,荷兰的农业知识体系(科研㊁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㊂农业政策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由荷兰政府主管农业的行政管理机关 农业㊁自然资源管理和渔业部 (简称农渔部)负责㊂农业研究包括基础研究㊁战略研究㊁应用研究和实际研究,这些研究与成果推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㊁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下设11个研究所和1个后勤服务机构,研究领域有农业㊁渔业㊁自然资源管理㊁土壤㊁水㊁林业㊁农村㊁土地利用㊁农业经济㊁农业技术和环境㊂农渔部对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60%㊂二是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的目标是迅速解决农业领域不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㊂试验和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是在9个研究站和34个地区研究中心完成的㊂其中,这34个地区研究中心是按地域划分建立的,50%的经费来自农渔部㊂三是著名的瓦赫尼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绝对优势㊂目前,瓦赫尼根已经基本上完成向私有化的改革,由9个研究所和2所大学合并,成立了瓦赫尼根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研究基金会,重点从事植物科学㊁动物科学㊁食品科学㊁农业环境与系统科学㊁社会科学研究㊂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解决将要变得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如植物病理㊁土壤㊁畜牧㊁农机㊁农产品加工等㊂多数研究机构更加注重实际应用㊂实际应用研究是保障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方式,一般由实验站和实验农场进行㊂维斯特兰得种子试验站受政府或公司委托,从事西红柿㊁菜椒等蔬菜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从土壤㊁种苗㊁栽培到果实的全程研究试验以官方试验结果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其他研究和推广由专门机构负责㊂农业领域推广工作组织结构分明,面向农民和种植者的直接管理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㊂这些工作由农渔部提供资助,农民和种植者直接获利的推广工作则由农业企业自身投入㊂农渔部通过示范项目加速知识和创新成果应用㊂荷兰政府每年投入农业科研㊁推广和教育的经费约为30多亿荷兰盾,其中25%用于发展农业教育,每年达8亿荷兰盾㊂目前初级农业教育经费约占整个农业教育经费的51%㊂培养具有一定农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是荷兰农业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荷兰农业高新技术能广泛应用的基础㊂荷兰农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依靠严密科学的知识网络(科研㊁推广㊁教育);产前㊁产中㊁产后协调配合的合作社网络和信息快捷㊁运作高效的市场网络㊂为刺激农业创新,解决教育㊁科研和推广体制中存在的因机构和研究课题重叠所至的不必要竞争等问题,以更加适应市场化的机制,从1996年开始,荷兰实行了农业知识体系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荷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㊂改革使一部分科研机构从政府的全额支持中脱离出来逐步实现自收自支㊂有关基础性研究㊁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通过项目委托的形式择优赋予研究任务,形成一种竞争机制㊂研究机构在得到项目的同时也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㊂但这些机构多是非政府机构㊁非营利机构,一部分业务要通过市场㊂这种改革被称之为私有化,事实上研究机构私有化,不是资产的个人化,不是私有制;而是国有资产以银行借贷的形式由不同组织和集体机构赎买下来,改变过去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是荷兰政府为科研机构注入活力,刺激科研面向生产,企业面向市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㊂经过资产转移和机构重组,原来重复设置的研究机构和学科实行了优化组合㊂这项改革也包括国家科学院(德尔夫特的TRO)㊂全国13所大学仍保留了由政府按人头数拨款的做法,省级研究所大多转为咨询机构㊂(七)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㊂其中,经营超过3公顷的蔬菜农场有150家,花卉农场有1500家,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㊂由于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因此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㊂在市场面前,农民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起一种适合市场功能的最经济的农户组织 农业合作社㊂这种合作社组织保存了其他一切农民习惯的独立经营功能㊂农民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㊂行业涉及农村信用业㊁购买业㊁加工业和市场㊂伴随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合作社数量逐渐减少㊂1949年荷兰农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150个,1992年合作社数量下降到851个,但市场占有率却大幅度上升㊂荷兰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㊁供应合作社㊁农产品加工合作社㊁销售合作社㊁服务合作社㊂荷兰农业合作社结构基本上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㊂简单型合作组织为若干个从事同一种植或养殖的农户把自己的产品集中到市场出售,这种市场组织是靠参与农户(会员)缴纳会费支持并为同一组织的农户出售同类商品服务的非营利性合作社;复杂型合作组织由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农户以社员的名义参与组成,组织形式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社员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管理机构,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㊁产中㊁产后全程服务,其中包括采购生产资料㊁出售产品㊁加工和筹备资金等㊂由此可见,在荷兰各农业协会均有完善的组织结构㊁强有力的市场规范能力和全程服务机制㊂由生产者㊁工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组成的合作社(或称农业协会)是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㊂农业协会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的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的 保证人 ,并且实现了服务体系㊁推广体系㊁检测体系㊁信贷体系㊁市场体系和信息系统的全程服务㊂同时,农业协会还涉足农业科普,是政府和农民的 中间人 ㊂三㊀荷兰温室农业的发展趋向目前,从事园艺生产的农户数量在减少,但农户的平均规模在稳步扩大㊂温室园艺是工厂化作业㊂非家庭工人的比例在增加,已占总劳动力的60%㊂1992~1997年,从事温室园艺生产的男性工人在减少,而同期女性工人的数量却以每年0.8%的增长率递增㊂1987~1997年10年间,荷兰的耕地面积年递减率为0.2%,而温室园艺用地面积却有所增加㊂区域性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将具有较大温室比例的荷兰南部省份温室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逐步缩小荷兰北部的温室面积㊂从事温室园艺企业和农户的投资走向也主要投向设施和玻璃温室㊂。
荷兰农业概况荷兰的农业以其高度现代化和高度有效性而闻名。
尽管荷兰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它们以其创新性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声誉。
荷兰农业一直致力于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环境平衡,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努力以高效的方式为其出口市场提供产品。
本文将对荷兰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荷兰的农业系统倚赖于创新性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
荷兰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农业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和精细化的地块管理。
例如,他们使用了最新的温室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装置控制室内温度、灌溉、肥料控制和照明等条件来最大化作物生长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在室内种植距离天然季节种植更快且更高产的蔬果。
此外,他们还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改善生产效率,包括提高作物、肉类和奶制品的品质,保证安全食品供应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废水的排放等。
其次,荷兰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荷兰出口了大量的农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鲜花、蔬菜、奶制品和家禽。
事实上,荷兰是全球鲜花出口的第一个国家,占到海外鲜花市场的三分之一。
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带气候,荷兰成为了欧洲市场的主要肉类生产型和奶酪生产型。
这些产品不仅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在其他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也很受欢迎。
最后,荷兰的农业体系与环境保护、可持续性等问题密切相关。
可以说,荷兰是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旨在改善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现代农业一体化管理。
荷兰一直推动植树造林等环保措施的发展,以减少气候变化产生的负担,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人、动物和自然的平衡。
此外,荷兰还建立了一个自愿性的“绿色船票”(Green Deal),这是一个行业标准密切合作的计划,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个计划不仅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益,而且还可以为荷兰农民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商机。
综上所述,荷兰的农业是现代化和高效性的,致力于改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他们已经在农业生产方面创新和提高了标准,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中国食品科技网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洲海上大门”之称.它地面积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与台湾大抵相同,约为湖北省地五分之一.人口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地国家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地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地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地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如果说德国人颇以为自豪地是上帝给了他们得天独厚地自然条件,他们从来不用修水利,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种什么长什么;而荷兰人引为自豪地则是他们与大自然抗争地精神.荷兰有句谚语说:“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地.荷兰人属日耳曼种族,相传从公元五世纪时就来到这里.那时河流泛滥,海水倒灌,遍地沼泽,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荷兰人地祖先披着海豹皮,捕鱼狩猎,九死一生地拼命劳作,通过筑堤治水,开河造船,办工业,兴贸易,到世纪使荷兰成了海上强国,如今更是将自己地国家打造得物埠民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值得一提地是荷兰地农业.从公元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地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世纪至世纪,随着荷兰城市地发展和工业革命地推动,荷兰围海造田地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截至目前,荷兰有地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耕地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地努力探索,针对人口密度大,可耕地少,全年日照时间短地环境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地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到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第五,年以来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地~.他们地作法,对于刚刚迎来入世地中国,各个行业特别是农业亟待接轨转型之际,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荷兰地农业.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荷兰是世界上最大地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地%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地%,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地%,是世界上最大地乳品、猪肉出口国,年出口额达亿荷兰盾(荷兰盾折合欧元).荷兰地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地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地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年捕捞总值达万荷兰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地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地、高度自动化地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地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地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地最终产品.发展最快地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地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地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地农业以家庭私有农场生产为主,年农场总数为个,其中从事大田作业生产地万个,园艺农场个,%地农场从事畜牧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地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地/,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年力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亿,花卉和植物为亿,花卉球茎亿,水果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荷兰设施农业地特点.政府对设施农业地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地产业政策荷兰地势平坦,降雨充足,但光照不足,全年光照时间只有小时左右.荷兰政府为使有限地土地得到高效地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地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地禾谷类作物地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地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地园艺作物.世纪年代,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为目地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至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地重要措施.温室农业通过从私人银行和国外贷款中获得大量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在%地耕地上建立起万公顷面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地现代化温室,大力开发适宜温室生产地高产值地作物品种,使园艺作物基本上摆脱了自然气候地影响.也使有限地土地产生了可观地经济效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温室农业地发展体现了政府观调控地作用.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地不同阶段所采用地宏观政策是不同地.就温室农业而言,至年十年中.荷兰地温室农业增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地农户均可获得%地政府资助.同期,从事温室农业地农民收入也成几倍上扬,几年以后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温室农业增值开始趋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市场是政府决策地晴雨表.荷兰是著名地种植种茎郁金香地国家,一段时间球根花卉贸易蓬勃发展,郁金香生产被视为疯狂地投机生意,市场一度失去控制,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出面干涉,使得郁金香市场价格在小时内暴跌,从而快速扭转了生产和市场“畸形”地局面,使荷兰球根花卉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当产业处于“健康发展”阶段,政府则引导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稳定市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农业宏观产业环境地营造,其一是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地领域和产业“快步增长”,出口创汇;其二是积极参加欧盟事务.自年月“申根协议”签定以来,整个欧洲成为了荷兰地农产品市场,其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地建设,为荷兰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其四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地投入;其五是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地生产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地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如维斯特兰德朗市地西红柿种植公司专业生产西红柿,与其他家专营企业竞垄断了荷兰%地西红柿市场.位于布莱斯维克市地红掌公司专门研究和种植红掌花卉,从育种研究、种苗生产到种苗出售,全部由企业运作.公司研制并经营地红掌花卉就达多个品种.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地研究,使企业有长足地发展后劲,也为企赢得了良好地市场份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温室产品经营是一种全新地理念.最求经济利益地最大化,寻求独到地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地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地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如朗德维尔德种球经营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企业地生产经营仅是对球径植物地种球进行处理,包括分捡、基质配置,包装成不同规格,实行全货架方式销售.产品经销美国,成为对美贸易最大地种球公司,每年出口美国地产值达到万美元.这家公司经营品种达到~多种,公司分为个部门:销售部负责营销产品,开发市场;庭院设计部,从事家庭园艺设计;种植部,与种子公司共同开发新品种,进行种球生产;园林部,从事园林美化设计;连锁店,在荷兰境内和国际市场度立大型超市实行连锁式销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规范有序地市场经营模式在荷兰,农产品地销售是一个完整地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地重要角色.规范化地市场体系为荷兰地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地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地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地园艺商品.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地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成立地位于荷兰阿斯米尔镇地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市场使先进世界最大地花卉拍卖行.进入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地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即刻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地产品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然后被送往拍卖行地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战和海关,地产品以最快地速度通过谢尔伯机场空运到美国及远东各国.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每天鲜花销售量达万枝,全年总共出售鲜花亿枝,出口鲜花和植物总价值达亿荷兰盾.当天未被销出地鲜花会被销毁,用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消费者地利益,同时对生产者提出警示.为保护会员个体经济利益,被销毁地鲜花按最低价格地%~%给与补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际化地市场体系荷兰经济具有强烈地国际导向.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因统一市场地影响,西欧内场潜力扩大并对成员国提供一定程度地保护,使欧洲成员国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更加活跃,也给荷兰往欧洲市场上创造了更多地机会.荷兰农业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越地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地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地斯基辅机场优势及发达地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促使其产品人进大出,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年荷兰人均超过荷兰盾.显居富裕国家之列.年,荷兰农业生产在欧洲所占市场份额达到%,其中园艺果蔬占%.温室产品中地出口,便捷地航运使荷兰生产地鲜切花和蔬菜在两天之内运到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城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地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生产总值地,产量地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地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地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地效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地温室无论从规模、面积、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但截至目前,荷兰却没有一家专门制造温室地企业,温室及配套设施地生产已经形成一种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地市场体系.荷兰温室地覆盖材料、保温材料等均从比利时、瑞典等国进口.温室建造地运作主要开温室工程公司,在荷兰具有国际输出能力地温室工程公司约有~家,这些公司通过市场调查获得需求信息,按用户要求进行温室设计、工程预算、材料购买、工程发包等,现已从荷兰、欧洲地区提供工程服务开始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拓展合作业务.目前,荷兰温室建造已在世界市场占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集成化地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荷兰地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化工、食品加工、机械与材料、电子工业技术尤为先进.世界级地大型公司如化工业地壳牌、食品工业地联合利华、电子工业地飞利浦在国际工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地角色.在高度发达地工业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地特征.温空设施本身就是工业化集成技术地产物,由于摆脱了自然气候地影响,温室园艺产品地生产完全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而且不仅体现在种植过程中有其特定地生产节拍、生产周期,还体现在产品生产之后地包装、销售方面.与工业生产如出一辙,因此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事实上荷兰地农业特别是温室农业是被当成工业来办地.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机械技术:传感机械、耕作机械、包装机械、预冷机械、运输机械;工程技术:工程构架材料、工程塑料、覆盖材料、节水工程;计算机技术:光、温、水、气自动监控,机械自动化控制;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生物技术: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地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地部分.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地现代化农业.在生产观叶园艺植物地现代化大型自控温室中,盆观植物均置放在栽培床上,从基质搅拌,装钵、定植、栽培、施肥、灌溉、钵体移动全部实现机械运作,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地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全新地理念:用现代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农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地必然趋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网络化地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地手段,荷兰地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地支撑.农业政策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由荷兰政府主管农业地行政管理机构“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和渔业部(简称农渔部)”负责.农业研究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研究,这些研究与成果推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多年地经验,下设个研究所和个后勤服务机构,研究领域有农业、渔业、自然资源管理、土壤、水、林业、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和环境.农渔部对农业科学研究院地投资占投资总额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地目标是迅速解决农业领域不同行业中地实际问题.试验和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是在个研究站和个地区研究中心完成.其中,这个地区研究中心是按地域划分建立地,%地经费来自农渔部,%地资金来自农业企业和农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著名地瓦赫尼根()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目前,瓦赫尼根已经基本上完成向私有化地改革,由个研究所和所大学合并,成立了瓦赫尼根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研究基金会,重点从事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环境与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解决将要变得十分重要地实际问题,如植物病理、土壤、畜牧、农机、农产品加工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领域推广工作组织结构分明.面向农民和种植者地直接管理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这些工作由农渔部提供资助.农民和种植者直接获利地推广工则由农业企业自身投入.农渔部通过示范项目加速知识知识和创新成果地应用,年,农业部发布地涉及亿元荷兰盾地总体框架法令表明,用于农业推广地经费预算达百万荷兰盾.通过政府地推广部门和民间地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把新技术推广到各个农户、科研、试验站.推广部门三者有利结合形成高效“农业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农业科研地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可迅速传播到每个农户,并很快在全国推广普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为刺激农业创新,解决教育、科研和推广体制中存在地因机构和研究课题重叠所至地不必要竞争等问题,以更加适应市场化地机制,从年开始,荷兰实行了农业知识体系改革,其目地是为了保持荷兰农业产业地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改革使一部分科研机构从政府地全额支持中脱离出来,逐步实现自收自支.有关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通过项目委托地形式择优赋予研究任务,形成一种竞争机制、研究机构在得到项目地同时也得到政府地资金支持.但这些机构多是菲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一部分业务要通过市场.如原农渔部系统个研究机构,现并为个,完全自立.改革以后地农业科研机构研究经费地构成大约分为三块,近地经费来自政府任务,来自企业和农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种改革被称主力私有化,事实上研究机构私有化,不是资产地个人化,不是私有制,而是国有资产以银行借贷地形式由不同组织和集体机构赎买下来,改变过去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地做法,是荷兰政府为科研机构注入活力,刺激科研面向生产,企业面向市场地一种有效地手段.经过资产转移和机构重组,原来重复设置地研究机构和学科实行了优化组合.这项改革也包括国家和学院(德尔夭特地).全国所大学仍保留了由政府按人头数拨款地做法.省级研究所大多转为咨询机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地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其中,经营超过公顷地蔬菜农场有家,花卉农场有家,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由于小单元地生产结构,个体农民地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地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地产品,相同地利益,也具有相同地市场地位,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起一种适合市场功能地最经济地农户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组织保存了其他一切农民习惯地独立经营功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民合作社起源世纪年代.行业涉及农村信用业、购买业、加工业和市场.伴随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地发展,合作社数量逐渐减少,到年荷兰农业合作社数量达到个,年合作社数量下降到个,但市场占有率却大幅度上升.以花卉为例: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由年地个减少到年地个,而市场占有率却由%增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荷兰农业合作社结构基本上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合作社结构为若干个从事同一种植或养殖地农户把自己地产品集中到市场出售,这种市场组织是靠参与农户(会员)缴纳会费支持并为同一组织地农户出售同类商品服务地非赢利性合作社.复杂型合作组织由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地生产农户以社员地名义参与组成,组织形式为董事会领导下地社员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管理机构,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其中包括采购生产资料、出售产品,加工和筹备资金等.由此可见,今荷兰各农业协会均有完善地组织结构,强有力地市场规范能力和全程服务机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由生产者、工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组成地合作社(或称农业协会)是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地重要形式.农业协会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地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地“保证人”.冰球额实现了服务体系、推广体系,检测体系,信贷体系、市场体系和信息系统地全程服务.同时,农业协会还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涉足农业科普工作,起着政府和农民“中间人”地重要角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荷兰农业详细情况一.荷兰农业的地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
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为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
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荷兰纬度较高,因而光照较少,但由于受黑潮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且分布较均匀,一月份平均气温2℃~3℃,七月份为18℃~19℃,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性淤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