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计算公式
- 格式:pdf
- 大小:99.83 KB
- 文档页数:2
AP表示磁心有效截面积与窗口面积的乘积。
计算公式为AP=AwAe式中,AP的单位是cm4;Aw为磁心可绕导线的窗口面积(cm2) Ae为磁心有效截面积(cm2),Ae≈Sj=CD,Sj为磁心几何尺寸的截面积,C 为舌宽,D为磁心厚度。
根据计算出的AP值,即可查表找出所需磁心型号。
下面介绍将AP法用于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设计时的公式推导及验证方法。
1 高频变压器电路的波形参数分析开关电源的电压及电流波形比较复杂,既有输入正弦波、半波或全波整流波,又有矩形波(PWM波形)、锯齿波(不连续电流模式的一次侧电流波形)、梯形波(连续电流模式的一次侧电流波形)等。
高频变压器电路中有3个波形参数:波形系数(Kf),波形因数(kf),波峰因数(kP)。
1)波形系数Kf为便于分析,在不考虑铜损的情况下给高频变压器的输入端施加交变的正弦电流,在一次、二次绕组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e。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dΦ/dt=d( NABsinωt)/dt=NABoωcosωt其中N为绕组匝数,A为变压器磁心的截面积,B为交变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角频率ω=2Πf。
正弦波的电压有效值为在开关电源中定义正弦波的波形系数Kf=√2*Π=4.44利用傅里叶级数不难求出方波的波形系数。
2)波形因数kf为便于对方波、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梯形波等周期性非正弦波形进行分析,需要引入波形因数的概念。
在电子测量领域定义的波形因数与开关电源波形系数的定义有所不同,它表示有效值电压压(URMS)与平均值电压之比,为便于和Kf区分,这里用小写的kf表示,有公式以正弦波为例,这表明,Kf=4kf,二者相差4倍。
开关电源6种常见波形的参数见表1。
因方波和梯形波的平均值为零,故改用电压均绝值来代替。
对于矩形波,表示脉冲宽度,丁表示周期,占空比D=t/T。
2 用AP法( 面积乘积法)选择磁心的公式推导令一次绕组的有效值电压为U1,一次绕组的匝数为NP,所选磁心的交流磁通密度为BAC,磁通量为Φ,开关周期为T,开关频率为f,一次侧电流的波形系数为Kf,磁心有效截面积为Ae(单位是cm2),有关系式考虑Kf=4kf关系式之后,可推导出同理,设二次绕组的有效值电压为US,二次绕组的匝数为NS,可得设绕组的电流密度为(单位是A/cm2),导线的截面积为S=I/J。
面积乘积法----Ap 法简介选择变压器的磁芯材质、型号、尺寸: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①AP 法,(AP=A w ×Ae 4cm )称磁芯面积乘积法 ②Kg 法(Kg= Aw 2Ae Km 5cm )称磁芯几何参数法 MLTAw ———磁芯窗口面积2cm ,Ae ——磁芯有效截面积2cmKm ——窗口利用系数(或者叫导线占空系数),MLT ——每匝平均长度Cm 在这里以Ap 法为基础,推出确定反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Ap 值简捷公式3p cP 10A F⨯=P ——输出功率,F ——开关频率设有初级匝数为1N ,导线面积为1A ,初级电流为1I 的变压器。
设其次级匝数为2N ,导线面积为2A ,次级电流为2I ,又定义电流密度111I j A =,222I j A =,˙˙˙˙˙˙(2/A cm ),且设12j j j ==,则有1212,,I IA A j j ==又定义导线占空系数1122m m w wA N A N A K A A +==,式中:Am--------导线总面积(2cm )Aw---------变压器磁芯窗口面积(2cm )可得到:1122w m m N I N I A K A j j ==+ -----------------------------------------------(1)由电磁感应定律得410e NA BU t -∆=⨯∆式中:Ae 为变压器磁芯有效面积()2cm ,ΔB 为磁芯磁通密度的改变量(T )。
当U 为正弦波有效值时,有44.4410m e U B fNA -=⨯,可得到:4m 104.44B fA e U N ⨯=----------------------------------------------------------------(2)当U 为双极性方波时有4m B BfB f t α∆∆==∆式中f 为方波频率()z H ,α为占空比。
各种刀具进刀量计算公式刀具进刀量计算公式。
刀具进刀量是指刀具在加工过程中每次接触工件表面的深度,它是刀具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正确的刀具进刀量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刀具寿命。
不同类型的刀具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其进刀量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刀具的进刀量计算公式。
1. 铣刀进刀量计算公式。
铣刀是一种常用的切削工具,其进刀量的计算公式为:fz = (n z f) / (1000 vc)。
其中,fz为进给量,单位为mm/tooth;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z为刀具齿数;f为进给速度,单位为mm/min;vc为切削速度,单位为m/min。
2. 钻头进刀量计算公式。
钻头是用来加工圆孔的切削工具,其进刀量的计算公式为:fz = f / (n f)。
其中,fz为进给量,单位为mm/tooth;f为进给速度,单位为mm/min;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
3. 刀具进刀深度计算公式。
刀具进刀深度是指刀具在加工过程中进入工件的深度,其计算公式为:ap = fz ae。
其中,ap为进刀深度,单位为mm;fz为进给量,单位为mm/tooth;ae为每次切削深度,单位为mm。
4. 镗刀进刀量计算公式。
镗刀是一种用来加工内孔的切削工具,其进刀量的计算公式为:fz = f / (n f)。
其中,fz为进给量,单位为mm/tooth;f为进给速度,单位为mm/min;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
5. 切削速度计算公式。
切削速度是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工件的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c = (1000 f) / (n z)。
其中,vc为切削速度,单位为m/min;f为进给速度,单位为mm/min;n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z为刀具齿数。
总结:不同类型的刀具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其进刀量的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正确的刀具进刀量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刀具寿命。
因此,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刀具进刀量计算公式,并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刀具的正常使用和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AP法公式推导范文AP法(All-Pairs Method)是一种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它能够有效地找到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在AP法中,首先需要计算出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初始路径长度,然后通过逐步“松弛”操作将路径长度逐渐减小,最终得到最短路径长度。
1.初始条件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图的顶点个数n和图的邻接矩阵G。
其中,邻接矩阵G是一个n*n的矩阵,其元素G[i][j]表示顶点i到顶点j之间的路径长度。
如果顶点i和顶点j之间不存在路径,则G[i][j]为无穷大。
2.初始化路径长度对于任意两个顶点i和j,如果存在直接路径,则将其路径长度设置为对应的邻接矩阵元素的值;否则,将其路径长度设置为无穷大。
3.逐步松弛操作接下来,我们需要按照逐步松弛的顺序来更新路径长度。
具体的操作包括以下两个步骤:a.选择一个中间顶点k,并计算经过该中间顶点的路径长度。
遍历所有的中间顶点k,计算出从顶点i到顶点j经过顶点k的路径长度,并将其与顶点i到借点j的当前路径长度进行比较。
如果从顶点i 到顶点j经过顶点k的路径长度更短,则更新顶点i到顶点j的当前路径长度。
例如,设当前路径长度为d[i][j],经过中间顶点k的路径长度为d[i][k]+d[k][j],则更新路径长度的操作为:d[i][j] = min(d[i][j], d[i][k] + d[k][j])b.重复进行步骤a,直到所有的顶点都作为中间顶点遍历一遍。
在每次选择中间顶点k之前,需要将所有的顶点i和顶点j的当前路径长度保存下来,以便后续的比较和更新操作。
4.输出最短路径长度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最终的d矩阵,得到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如果d[i][j]的值为无穷大,则表示顶点i和顶点j之间不存在路径。
5.时间复杂度AP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3),其中n为图的顶点个数。
这是因为每个顶点在每个中间顶点遍历时,需要进行一次比较和更新操作,共需要进行n^2次操作。
攻击力(Attack Power,简称AP)的计算公式:Warrior/Paladin:AP=角色等级*3+力量*2-20Hunter/Rogue:AP=角色等级*2+力量+敏捷-20Shaman:AP=角色等级*2+力量*2-20Druid:AP=力量*2-20Mage/Priest/Warlock:AP=力量-10角色DPS=AP/14+武器DPS单次攻击伤害(最小/最大)=攻击速度*AP/14+武器伤害(最小/最大)+技能附加伤害二、防御力(Armor)的计算公式:1敏捷(Agilty)=2ArmorArmor减少伤害%=0.75%*防御力/(攻击方等级+9)例:防御力5000的角色,被61级敌人攻击时,可以减少伤害0.75%*5000/(61+9)=53.6%被51级敌人攻击时,可以减少伤害0.75%*5000/(51+9)=62.5%伤害减小值的封顶值是75%,这时角色的防御力为100*(敌人等级+9),也就是说杀62级敌人时防御要在7100以上才能达到封顶效果。
我不知道现在最高防御能达到多少,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同等级敌人是不可能达到封顶值的。
三、敏捷对物理攻击重击(crit)、闪避(Dodge)几率影响的计算公式:在不计装备和天赋影响的情况下,重击和闪避几率受以下因素影响:1.重击/闪避的基础值和变化值角色的重击/闪避几率中,有一部分是不受敏捷影响的(这里称为基础值),另外一部分受敏捷影响(这里称为变化值)。
角色重击/闪避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值+变化值*角色的敏捷/敏捷标准值。
对一般的职业来说,当角色敏捷等于标准值的时候,重击/闪避几率为5%。
也就是说基础值+变化值=5%。
变化值越高表示敏捷对这个职业的影响越大。
敏捷标准值是与等级和职业相关的一个参数。
1级时一般职业的标准值为20,盗贼和猎人为23。
60级的时候战士敏捷标准值100,即敏捷100时重击/闪避几率为5%。
敏捷标准值似乎没有计算公式,是通过查表获得的,也可以自己推算,我在后面会附上算法,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计算。
磁芯ap值计算方法磁芯AP值计算方法磁芯AP值是指磁芯材料在特定工作频率下的性能参数,它可以用来评估磁芯材料的适用性和性能。
在磁性材料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准确计算磁芯AP值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磁芯AP值的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磁芯材料。
我们需要明确磁芯AP值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磁芯AP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磁芯材料的磁导率与磁场强度的比值。
磁芯AP值的计算公式如下:AP = μ/μ0其中,AP表示磁芯AP值,μ表示磁芯材料的磁导率,μ0表示真空中的磁导率。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获取磁芯材料的磁导率。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磁滞回线测试仪进行测试。
磁滞回线测试仪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磁场强度,测量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磁导率。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磁化曲线测试仪进行测试。
磁化曲线测试仪可以测量材料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化曲线,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磁导率。
在进行磁芯AP值的计算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参数。
首先是磁芯材料的截面积。
磁芯材料的截面积是指磁芯材料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平面上的面积。
其次是磁芯材料的长度。
磁芯材料的长度是指磁芯材料在磁场方向上的长度。
最后是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内的磁场能量。
有了上述参数的准备,我们就可以开始计算磁芯AP值了。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磁芯材料的磁场强度,并将其转换为国际单位制下的单位。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磁滞回线测试仪或磁化曲线测试仪测量磁芯材料的磁导率,并将其转换为国际单位制下的单位。
最后,我们可以将磁导率代入磁芯AP值的计算公式中,得到磁芯AP值。
需要注意的是,磁芯AP值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温度的影响。
磁芯材料的磁导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计算磁芯AP值时需要考虑温度因素。
其次是磁场频率的影响。
磁芯材料的磁导率也会随着磁场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计算磁芯AP值时需要考虑磁场频率因素。
总结起来,磁芯AP值是磁芯材料在特定工作频率下的性能参数,可以用来评估磁芯材料的适用性和性能。
一、攻击力(Attack Power,简称AP)的计算公式:Hunter/Rogue:AP=角色等级*2+力量+敏捷-20Warrior/Paladin:AP=角色等级*3+力量*2-20Shaman:AP=角色等级*2+力量*2-20Druid:AP=力量*2-20Mage/Priest/Warlock:AP=力量-10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叫肉搏职业(强度×3),什么叫敏捷职业(也需要str),法术职业盗贼升级+1力量,+1或者2敏捷(2居多?)显示的输出伤害公式角色DPS=AP/14+武器DPS武器越好,等级越高自然伤害越大……大概空手搏斗技能满等级的话,空手输出伤害和武器部分输出伤害差不多同个级别吧注意这是DPS,就是说考虑到速度了,所以选武器有些讲究,比如格斗为主,最多使用一些具有冷却效应的特殊攻击,比如SS还是选用高伤害范围的剑锤比较有效……单次攻击伤害(最小/最大)=攻击速度*AP/14+武器伤害(最小/最大)+技能附加伤害二、防御力(Armor)的计算公式:1敏捷(Agilty)=2ArmorArmor减少伤害%=0.75%*防御力/(攻击方等级+9)例:防御力5000的角色,被61级敌人攻击时,可以减少伤害0.75%*5000/(61+9)=53.6%被51级敌人攻击时,可以减少伤害0.75%*5000/(51+9)=62.5%伤害减小值的封顶值是75%,这时角色的防御力为100*(敌人等级+9),也就是说杀62级敌人时防御要在7100以上才能达到封顶效果。
我不知道现在最高防御能达到多少,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同等级敌人是不可能达到封顶值的。
盗贼来说,只能穿皮甲,防御不能太高,另外高敏捷,躲避和格挡率比较高,总的说起来,盗贼不能做坦克,需要多练习移动三、敏捷对物理攻击重击(crit)、闪避(Dodge)几率影响的计算公式:在不计装备和天赋影响的情况下,重击和闪避几率受以下因素影响:1.重击/闪避的基础值和变化值角色的重击/闪避几率中,有一部分是不受敏捷影响的(这里称为基础值)fixed,另外一部分受敏捷影响var(这里称为变化值)。
数控机床加工的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V c (或主轴转速n)、切削深度a p 和进给量f ,其选用原则与普通机床基本相似,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选用较大的切削量;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选用较小的切削量,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1. 数控车床切削用量 1)切削深度a p在工艺系统刚性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选取较大的切削深度,以减少进给次数。
当工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则应考虑留有精加工余量,一般为0.1~0.5mm 。
切削深度ap计算公式:a p =式中: d w —待加工表面外圆直径,单位mm d m —已加工表面外圆直径,单位mm. 2)切削速度Vc① 车削光轴切削速度V c 光车切削速度由工件材料、刀具的材料及加工性质等因素所确定,表1为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切削速度参考表。
切削速度Vc 计算公式: Vc=式中: d —工件或刀尖的回转直径,单位mm n —工件或刀具的转速,单位r/min表1 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切削速度参考表2mw d d注:表中刀具材料切削钢及灰铸铁时耐用度约为60min。
②车削螺纹主轴转速n切削螺纹时,车床的主轴转速受加工工件的螺距(或导程)大小、驱动电动机升降特性及螺纹插补运算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数控系统,选择车削螺纹主轴转速n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列为一般数控车床车螺纹时主轴转速计算公式:n≤–k式中:p—工件螺纹的螺距或导程,单位mm。
k—保险系数,一般为80。
3)进给速度进给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刀具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min,也可表示为主轴旋转一周刀具的进给量,单位为mm/r。
⑴确定进给速度的原则①当工件的加工质量能得到保证时,为提高生产率可选择较高的进给速度。
②切断、车削深孔或精车时,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
③刀具空行程尽量选用高的进给速度。
④进给速度应与主轴转速和切削深度相适应。
⑵进给速度V f的计算 V f = n f式中:n—车床主轴的转速,单位r/min。
ap宏观经济学公式AP宏观经济学公式在宏观经济学中,AP宏观经济学公式是一种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AP宏观经济学公式是由产出(Y)、劳动力(L)、资本(K)和技术(A)四个要素构成的,公式如下:Y = A * (K^α) * (L^(1-α))这个公式可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首先,产出(Y)是由劳动力(L)和资本(K)的组合决定的,而技术(A)则是一个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当劳动力或资本的数量增加时,产出也会相应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AP宏观经济学公式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公式中的α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参数,表示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
当α接近于0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当α接近于1时,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这意味着,公式中的α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比例。
公式中的技术(A)是一个难以衡量的因素。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如何量化技术的进步并将其纳入到公式中仍然是一个难题。
因此,公式中的技术因素往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难以精确衡量。
公式中的AP宏观经济学公式并没有考虑到其他重要的因素,如自然资源和制度环境等,这些因素在实际经济增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使用AP宏观经济学公式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模型来综合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
AP宏观经济学公式是一种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它将产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四个要素结合起来,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然而,公式中的参数和技术因素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模型来全面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并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攻击力(Attack Power,简称AP)的计算公式:Warrior(战士)/Paladin(勇士,游侠):AP=角色等级*3+力量*2-20Hunter(猎人)/Rogue(盗贼):AP=角色等级*2+力量+敏捷-20Shaman(撒满):AP=角色等级*2+力量*2-20Druid(德鲁依):AP=力量*2-20Mage(魔法师)/Priest(牧师)/Warlock(术士):AP=力量-10角色DPS=AP/14+武器DPS单次攻击伤害(最小/最大)=攻击速度*AP/14+武器伤害(最小/最大)+技能附加伤害二、防御力(Armor)的计算公式:1敏捷(Agilty)=2ArmorArmor减少伤害%=0.75%*防御力/(攻击方等级+9)例:防御力5000的角色,被61级敌人攻击时,可以减少伤害0.75%*5000/(61+9)=53.6%被51级敌人攻击时,可以减少伤害0.75%*5000/(51+9)=62.5%伤害减小值的封顶值是75%,这时角色的防御力为100*(敌人等级+9),也就是说杀62级敌人时防御要在7100以上才能达到封顶效果。
我不知道现在最高防御能达到多少,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同等级敌人是不可能达到封顶值的。
三、敏捷对物理攻击重击(crit)、闪避(Dodge)几率影响的计算公式:在不计装备和天赋影响的情况下,重击和闪避几率受以下因素影响:1.重击/闪避的基础值和变化值角色的重击/闪避几率中,有一部分是不受敏捷影响的(这里称为基础值),另外一部分受敏捷影响(这里称为变化值)。
角色重击/闪避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值+变化值*角色的敏捷/敏捷标准值。
对一般的职业来说,当角色敏捷等于标准值的时候,重击/闪避几率为5%。
也就是说基础值+变化值=5%。
变化值越高表示敏捷对这个职业的影响越大。
敏捷标准值是与等级和职业相关的一个参数。
1级时一般职业的标准值为20,盗贼和猎人为23。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全员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是每单位时间内一般劳动投入和生产总量的比值,是衡量个体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一、总体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AP = TP / LAP:总体劳动生产率;TP:总产值;L:总劳动投入。
UP = P / LUP:单位劳动生产率;P:单位产值;L:单位劳动投入。
二、工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IP = TP / ELIP:个人劳动生产率;TP:总产值;EL:个人劳动投入。
GP = TP / GELGP:小组劳动生产率;TP:总产值;GEL:小组劳动投入。
PP = TP / PELPP:岗位劳动生产率;TP:总产值;PEL:岗位劳动投入。
三、企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EP = CP / ELEP:企业劳动生产率;CP:企业产值;EL:企业劳动投入。
DP = DP / DLDP:部门劳动生产率;DP:部门产值;DL:部门劳动投入。
GP = GP / GELGP:小组劳动生产率;GP:小组产值;GEL:小组劳动投入。
全员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是比较国内同行业企业及全国经济可比较出不同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产业优势及竞争力的依据。
在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总产值TP,劳动投入L和产值P,然后采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全员劳动生产率。
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可以采用总体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单位劳动生产率的等等,总之,能够计算出每单位劳动投入所产出的总体产值,即是全员劳动生产率。
实例分割中ap,ar的计算公式
当我们评估实例分割模型的性能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两个重要
的指标,即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和召回率(Recall,R)。
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模型对目标实例的检测和分割能力。
AP(平均精度)是用来衡量模型在不同类别下的检测精度的指标。
在实例分割任务中,我们通常会计算每个类别的AP,并将它们
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评估指标。
AP的计算公式如下:
AP = (1/n) Σ (P(k) ΔR(k))。
其中,n是真实实例的数量,P(k)是在前k个检测结果中正确
检测到实例的比例,ΔR(k)是在第k-1和第k个检测结果之间的召
回率变化。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召回率(Recall),它表示模型成功检测
到的真实实例的比例。
召回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TP / (TP + FN)。
其中,TP表示真正例(True Positive),即模型成功检测到
的实例数量;FN表示假负例(False Negative),即模型未能检测
到的实例数量。
通过计算AP和召回率,我们可以评估实例分割模型在不同类别
下的性能,并对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模型的检测和分割能力,从而提高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希望这些公式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实例分割中指标ap,ar的计算公式在实例分割中,AP(Average Precision)和 AR(Average Recall)是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
这两个指标通常用于计算实例分割任务中的 mAP (mean Average Precision)。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方式:1. AP (Average Precision):Precision: 对于每个类别,我们首先按照模型预测的置信度对所有实例进行排序。
然后,我们计算实际为该类别的实例数与预测为该类别的实例数的比值,这就是 Precision。
Recall: 对于每个类别,我们按照模型预测的置信度对所有实例进行排序,并计算实际为该类别的实例数与所有实际为该类别的实例数的比值,这就是 Recall。
AP: 对于每个类别,我们找到最大的 Precision 值,它对应的 Recall 值就是该类别的 AP。
最后,我们将所有类别的 AP 平均,得到 mAP。
计算公式如下:$AP = \frac{1}{C} \sum_{i=1}^{C} P(i) \times R(i)$其中,C 是类别总数。
2. AR (Average Recall):AR 是所有类别的 Recall 的平均值。
计算公式如下:$AR = \frac{1}{C} \sum_{i=1}^{C} R(i)$其中,C 是类别总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 mAP 时,我们通常会设定一个阈值(如),只有当模型预测的置信度大于这个阈值时,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预测。
此外,为了得到每个类别的 Precision 和 Recall,我们通常会设定多个阈值(如 , , , ...),并计算每个阈值下的 Precision 和 Recall,然后使用这些值来计算 AP。
电感的AP 法1、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角度考虑:d i d dd BE LN N A e d t d td td tφϕ====⋅式1可推导出:L di N A e dB ⋅=⋅⋅即: LP KL I N A e B ⋅=⋅⋅∆ 所以: LP KL I N Ae B⋅=⋅∆ 式22、从磁芯窗口面积角度考虑:设电流密度为J ,窗口面积A w ,系数ku ;所以窗口内的总电流为 J A wK u ⋅⋅。
同时总电流还等于 N Irm s ⋅可推导出 J A w K uN I r m s⋅⋅= 式3令 l p k I I r m s= 式2等于式3可得: 2l pkL I AP Aw Ae J K u B⋅=⋅=⋅⋅∆30摄氏度情况下 0.125450/J A P A m m-= 带入可得电感AP 公式 241.143410()450lpk L I AP Aw Ae cm K u B⋅⨯=⋅=⋅⋅∆ (ku 通常取0.6)变压器的AP 法(此处N 为原边匝数) 把式1进行变型V i n Ae N B fs=⋅∆⋅(fs 为dt 对应的频率)从磁芯窗口面积角度考虑:原边铜线所占面积 Ap kp ku Aw =⋅⋅=/N Iprms J ⋅ 式1(kp 为原边所占面积系数)设 I d c kt Iprm s=又有 P i nI d c V i n=带入得 P i n I p r m s V i n k t=⋅ 式2 将式2代入式1并推倒得:N Pin Aw Vin kt kp ku J⋅=⋅⋅⋅⋅所以变压器AP 公式为:PinAP Aw Ae kt kp ku J B fs =⋅=⋅⋅⋅⋅∆⋅将J 带入,化简得:1.143411.1()Pin AP Aw Ae cm kt kp ku B f=⋅=⋅⋅⋅∆⋅注:'k kt kp ku =⋅⋅;se 不带抽头;ct 带抽头。
ap精度计算公式
AP精度计算公式是指在信息检索领域中,用于衡量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完备性的一种评价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AP = (1/n) * Σ (P@k * rel(k))
其中,n表示相关文档的数量,P@k表示在前k个搜索结果中相关文档的比例,rel(k)表示第k个搜索结果是否为相关文档(1表示相关,0表示不相关)。
该公式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搜索引擎、算法和模型的性能,以及优化搜索结果的排序和展示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指标如NDCG、MAP等进行综合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AP精度计算公式需要有相关文档的标注信息才能进行计算,因此在进行评估时需要预先准备好相关文档集合。
此外,在计算P@k时,k的取值应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
- 1 -。
ap法公式AP法公式在数学中,AP(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AP法公式是指用于计算等差数列的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列举几个常见的AP法公式,并用例子来解释说明。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第n个数的值。
公式如下:a_n = a_1 + (n-1) * d其中,a_n 表示第n个数的值,a_1 表示第一个数的值,n 表示第n个数的位置,d 表示公差(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值)。
例子:对于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2,公差为3,我们想要计算第7个数的值。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计算:a_7 = 2 + (7-1) * 3 = 2 + 6 * 3 = 2 + 18 = 20因此,第7个数的值为20。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表示前n个数的和。
公式如下:S_n = (n/2) * (2 * a_1 + (n-1) * d)其中,S_n 表示前n项的和。
例子:对于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5,公差为2,我们想要计算前6个数的和。
根据前n项和公式,我们可以计算:S_6 = (6/2) * (2 * 5 + (6-1) * 2) = (6/2) * (10 + 5 * 2) = (6/2) * (10 + 10) = (6/2) * 20 = 3 * 20 = 60因此,前6个数的和为60。
3. 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用于计算项数n。
公式如下:n = (a_n - a_1 + d) / d例子:对于一个等差数列,首项为3,公差为4,我们想要知道第15项的位置。
根据项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n = (a_n - a_1 + d) / d = (15 - 3 + 4) / 4 = 16 / 4 = 4因此,第15项的位置为4。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AP法公式及其应用。
这些公式在解决等差数列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快速计算等差数列中的任意数的值、前n个数的和以及某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
变压器功率传递能力和面积乘积的关系可按以下求得。
变压器设计师常用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定律来描述:
E=Kf*Bm*Ac*N*F*1041-1
常数Kf 正弦波工作时取4.44,方波时取4
将1-1式转换一下得下式:
E*104
1-2Kf*Bm*F
按定义,窗口利用系数为:N*Aw 1-3
Wa
将上式改写为Ku*Wa
1-4 Aw 若上式两边都乘以Ac,那么:Ku*Wa*Ac
1-5
Aw 将1-5代入1-2式,可改写为:Ku*Wa*Ac
E*1041-6 Aw
Kf*Bm*F
求解WaAc 得:
E*Aw*104
Kf*Bm*F*Ku 1-7按定义,电流密度J 可以A/CM 2描述,因此可表达为: I Aw 1-8
移项,改写为: I 1-9 J
改写1-7式得:
E*Aw=Kf*Bm*F*Ku*Wa*Ac*104
1-10
将1-9式代入上式 Wa*Ac= J= Aw= N*AC= Ku= N= N*Ac=
EI
1-11
J
因为变压器输入功率定义为: Po 1-12
η
=E*I
所以:1-13 EI Pin Po
J J J η所以:
WaAc 总=WaAc 初+WaAc 次
Po*104
J η
Po*10
41
1-14 J*Kf*Bm*F*Ku η
又因为:
Po
1-15η所以:
Pt*10
4 J*Kf*Bm*F*Ku
Pt*104
1-16 Kf* F*Bm*J*Ku E*Aw= Pt=Po
WaAc= AP == WaAc= Pin=E*A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