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一起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1]。
2009年12月10日下午2时40分,荆门市cdc接到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发现1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
市cdc立即派出调查小组,迅速赶往该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工作,并向省cdc报告。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该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
现将本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陈某,女,33岁,身高165厘米,体重92公斤。
在北京打工,一月前从北京返乡,患者已怀孕9个月,家中有4人同住,患者于2009年12月9日发病,无慢性基础性疾病。
1.2 发病及就诊经过患者于12月9日发病,发热、咳嗽、气促、双下肢浮肿, 10日11时到荆门市一医住院治疗,伴咳嗽,咳少许白色泡沫痰,并感气促,气促逐渐加重,伴胸闷,无畏寒,无心慌。
患者孕9月,近一周来双下肢水肿。
入院体检:t 37.5℃、r 26次/分、p 104次/分、bp 140/90mmhg,患者神志清楚,讲话语不成句,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两上肺可闻及少许哮鸣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以右肺明显。
心率104次/分,律齐,无杂音,双下肢中度及阳性水肿。
辅检:wbc10.25×109/l, n:83%, l:12.5%,rbc:2.77×1012/l;spo290%,胸片提示为下肺左片阴影,边缘模糊。
入院诊断:1、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重型;2、支气管肺炎;3、孕9月+;4、心衰ⅲ°。
立即行给氧、监护,给予抗病毒(奥司他韦150mg bid),预防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利尿,平喘(多索茶碱)、甲基泼尼松龙120mg1次/日,并应用酚妥拉明改善肺微循环,急查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取鼻咽拭子和血液标本送省cdc检测。
一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10月16日--22日,清水县郭川乡中学发生发生流感样病例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送甘肃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清水县郭川乡位于清水县西部,距县城52公里,郭川中学在乡政府所在地。
该校现有教职工55人,学生720人,为寄宿制学校,共三个年级14个班(初一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6个班)。
10月22日,流调人员初步筛查出流感样病例10例,随对10例流感样病例流行调查、采样。
9例经省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甲型h1n1流感。
2流行病学概况2.1时间和地区分布:首发病例为2009年10月16日,21日发病6例,为发病高峰,至22日一周内发病9例,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按照流行病学定义确定为暴发。
9例病例均发生在学校的3个年级6个班。
每个年级有2个班发病,发病1例的3个班,2例的3个班。
2.2年龄、性别分布:9例病例全为学生。
年龄为12-16岁;男性7人,女性2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5:1。
2.3临床特点:9例病例均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畏寒、乏力、咳嗽、咽痛、流鼻涕,打喷嚏等临床症状普遍存在,少数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病例均有发热史,发热1-3天,最高体温39.0℃的病例1例,38.0℃-39.0℃之间6例,37.5-38.0℃之间的2例,无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发生。
2.4接触史:9例病例发病前7天内无外出,没有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
首发病例感染来源不明。
病例之间有相互接触,或同班,或同宿舍。
5免疫史:9例病例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
3实验室检验4预防控制措施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防联控。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报告2009年11月20日**时**分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人员接到哈市疾控中心疫情通知,称我区于20日确诊1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心领导在接到该疫情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协调指挥下,组织应急小分队对上述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同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开展今后的随访工作。
一、基本情况1、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岁,**小学**班,家住道外区**路***号*号楼*-***室,电话********。
2、临床症状:该患者于**日出现发热症状,**日在****医院首诊,体温3*℃,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恶心、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诊疗期间接受****单位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于***日确诊为阳性。
3、流行病学情况:(1)、患者外出史:该患者在发病前曾********;发病后,曾******,接触过*****。
(2)、就诊史:该患*日、*日曾去**医院治疗,或点滴(单间戴口罩)。
(3)、密切接触者情况: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道外区疾控人员告知该患者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该患者居家隔离医学治疗,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实施医学观察,每日随访2次,并与14:00时前将上报道外区疾控中心。
患者此段时间内限制外出,如外出则戴外科口罩,同时尽量避免亲友来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该患在家隔离时应尽量独住一室,其食具、饮具单独使用并做好消毒。
即按照《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对该患者进行卫生宣传。
对其家进行了现场消毒技术指导,其家拒绝接受我中心为其现场消毒。
隔离期间如发现病情出现严重趋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救治。
2、指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密切接触者***、***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摘要】 2009年9月6日,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发生疑似流感病例,全校51个班级2981名学生,一周内经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确诊6例甲型H1N1流感,定性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根据《湖北省甲型H1N1流感社区(街道、乡镇)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经县防控指挥部批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6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及时送定点医院感染病区住院隔离治疗,并经抗炎、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辅以高蛋白饮食,无一例重症病例,至9月23日全部痊愈出院,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健康监测和医学观察,累计医学留观34人,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438人,截止10月8日,该校最后1例病人治愈出院后,已连续14天无新发病例,并对所有疫点全部进行了终末消毒,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终止标准,该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9年9月6日下午5时,罗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该县骆驼坳中学发生疑似流感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次疫情系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1],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特征1.1 基本情况骆驼坳中学是县办的一所公立中学,位于骆驼坳镇街道旁,该校为初中、高中合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1.1.1 学生情况全校共有51个教学班,有学生2981人(男生1583人、女生1398人),其中初中部11个教学班,学生584人;高中部40个教学班,学生2397人,全校有走读生402人,住读生2579人。
1.1.2 住宿情况学校共有学生公寓两栋(男、女生各一栋)共180间,每间宿舍住12-18人,共住学生2579人。
1.1.3 教职工情况共有教职工273人,其中任课老师195人,教辅后勤人员78人,在教辅后勤人员中,其中学生食堂29人,教工食堂2人,商店10人,校医1人。
临床流行病案例分析在医学领域中,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发展的科学。
通过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病因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通过一个临床流行病案例分析,来探讨流行病学在解决疾病问题中的作用。
案例一: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甲型H1N1流感是指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009年,全球爆发了一起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导致许多人感染,甚至死亡。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次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对各个年龄组人群都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如加强卫生教育、推广个人防护措施、加强社区监测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案例二:足球场集体感染大肠杆菌假设在某个城市的足球场上,突然出现大量足球运动员出现腹泻症状,经研究发现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这批运动员在比赛前一天都在同一家餐馆就餐,并且所有出现腹泻症状的运动员都点了同一道菜。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道菜是由蔬菜制作的。
通过对这批蔬菜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发现大肠杆菌存在于菜品中。
通过这次流行病学调查,餐馆和相关蔬菜供应商采取了措施,对菜品进行严格检测和处理,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感染。
案例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经典的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003年,一起著名的非典型肺炎暴发事件发生在中国广东省。
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这次暴发导致了许多人感染,甚至死亡。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次暴发的病例主要来自广东省的一家野味市场。
于是,相关部门迅速关闭了市场,并对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疾病传播途径、病原体的研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疫情的扩散。
№:甲型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岁.职业:,工作单位:,学校与班级:。
.家庭住址:市县区镇乡街道村门牌号
.住宅电话:,手机:,其它联系方式:。
.如果患者<周岁,应填写其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
.一起居住人员:父□母□姐□妹□兄□弟□其他人()二.发病就诊经过和既往史
.发病日期:年月日,首次就诊日期:年月日
.首诊医疗机构名称:,诊断:。
.发病时临床表现:体温℃、发热□咽痛□畏寒□咳嗽□咳痰□头痛□鼻塞□打喷嚏□流涕□乏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关节酸痛□结膜炎□
.就诊经过:甲型流感病毒核酸:、血常规:、胸片:
.治疗:。
.既往史:曾患是否有慢性基础疾病□(疾病名称:)吸烟□怀孕□服用抗病毒药物□服用抗菌素药物□。
发病前年是否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是□否□不清楚□
发病前年是否接种过甲型流感疫苗?是□否□不清楚□
三.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疫情时间:年月日时分,向上级报告时间:日时分。
.确诊单位:,网上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天情况:。
.目前病情:℃、其它情况。
.负责居家隔离的医疗机构:。
.治疗情况:。
.密切接触者一览表:密切接触者人数:人,发热人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