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4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数学应用。
本节课为总复习的第一课,主要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
教材内容包含整数、小数、分数和方程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与代数知识,但在运算定律、方程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律,方程的解法;2.难点: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利用巩固练习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练习题;2.准备黑板、粉笔;3.准备教材、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复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位小朋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巧妙地运用了运算定律,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律,以及方程的解法。
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以及简单方程的解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其解题思路,强调运算定律的运用。
知识回顾: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举例说明:(1)如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满十个珠子后,就向十万位进1,即在十万位上数一个珠子。
(2)如万位上有8个珠子,就表示8个万,即8万。
举例说明:如28000000中的“8”所占的数位是百万位,表示8个一百万。
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计数单位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
易错提示:分级时一定要注意是从右到左每4位分为一级,也就是从低位到高位进行分级。
易错提示:每一级有4个计数单位。
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举例说明:1003504000读作:十亿零三百五十万四千举例说明:八百亿零六百三十五万零五百写作:80006350500知识巧记:大数比较看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首位相同比下位,比出大小好解答。
二线与角一、线的认识1.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1)形如,两端各有一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这样的就是线段,读作:线段AB(或BA)。
(2)形如,只有一个端点,它只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像这样的就是射线,读作:射线AB。
(3)形如,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这样的就是直线,读作:直线AB(或BA)。
2.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名称端点个数延长情况是否可测量关系线段两个不能向两可以测量是射线或个方向延伸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一个可以向一个方向延伸不可测量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无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不可测量—3. 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相交与垂直1. 相交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作相交的直线。
2. 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两条直线互为对方的垂线。
3. 垂直线段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知识要点:①大数的读写方法(“分级读写");②大数的改写(以“亿”、“万”做单位);③求近似数(“四舍五入”)一、请读出下列数字.134578919 读作:37600870 读作:2030607080 读作:200000004 读作:90990900008 读作: 57080023040 读作:二、请写出下列数字。
三千零一写作:五千七百亿零三千五百零四写作:四千二百零三写作:九亿零七写作:二千五百四十六亿七千八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写作:三百亿零四万零四写作:三、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万 927000000=( )万40800000000=()亿 64780000=()万534728≈()万 629999≈()万690080000≈( )亿 89950000≈()亿4090000=409()四、填空.1、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第()位是百亿位。
2、一万是()个千,一千万是( )个百万,()个一千万是一亿.3、一个数是由6个百万、7个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4、八千七百万六千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5、49()000≈50万,( )里最小要填(),最大能填( )。
6、最小的八位数是(),减去1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加上1是().7、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五、在○里填上“<”、“>"或“=”。
10000○9999 60000○600000 9998○8999 94537○94536 十七亿○七十亿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 210万元○2100000元5万米○50000米 20吨○2000千克 10000万○1亿思考题:1、一个数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之后是4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只能是多少,最小只能是多少?2、用0、0、0、0、0、1、2、3、4、5、6这十一位数,要求所有的0都读出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运算律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运算律复习|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本教案主要针对运算律的复习,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除法分配律。
我将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除法分配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应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我准备了PPT和一些练习题。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运算律的应用。
2. 讲解:我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除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每个运算律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3. 练习:在讲解完每个运算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每个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运算律。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除法分配律的定义和示例。
答案: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a +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除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a × c。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北师大版教案:整理与复习(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以及几何图形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几何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分数和小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计算方法2. 乘除法计算方法3.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4. 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七、作业设计(1)1/2 + 1/3 =(2)2/5 1/5 =(3)0.6 0.3 =(4)0.75 + 0.25 =(1)三角形(2)正方形(3)圆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巩固了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探索更多的几何图形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重点关注了教材中加减法、乘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这些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我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