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
- 格式:ppt
- 大小:37.46 MB
- 文档页数:323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电脑出示)。
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二、图案欣赏感悟新知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
(电脑出示)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
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
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小组活动①: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
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小组活动②: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2021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就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密切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
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处室的关系。
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
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读写的读写的技术手段。
一定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数据的现实情况情景下进行。
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个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基本概念的一定范围。
由此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1.分发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它们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一般而言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四、单元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五、教学建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一般化数,能对大数成功进行估计。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相当少少。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熟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
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投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认识一位数和两位数2.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3. 第三章:角的初步认识4. 第四章:长度单位与测量5. 第五章:货币的认识6. 第六章:时间与日期7.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8. 第八章:空间与图形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2. 理解角的初步概念,认识长度单位并学会测量;3. 认识货币,理解时间与日期的表示方法;4.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5. 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角的概念、长度单位的换算、概率的理解;2.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时间与日期的表示、空间与图形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圆规、计时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 例题讲解:以生动有趣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合作精神;5.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2)用尺子测量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3)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4)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 答案:(1)加减法答案根据具体题目而定;(2)长度单位换算答案根据具体题目而定;(3)统计图答案根据给定数据而定;(4)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答案根据具体题目而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
最全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精华版)精选精品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①读数的方法:(1)先分级,四位一级;(2)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一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数来读,读完每一级再在后面添上这一数级的计数单位。
亿级万级个级例如12∕9533∕0000读作: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②写数的方法:(1)先分级,弄清楚有几个级;(2)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的数;(3)哪一个位置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占位。
亿级万级个级例如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20∕0435∕0000③比较大小的方法:(1)位数多的数就大;(2)位数相同的,从高位开始比较,哪个数位上的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④(四舍五入)方法:(1)“四舍”小于“5”的省略(2)“五入”大于“5”的进一。
⑤近似数的求法:四舍五入到十位,十位都变成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确定十位);四舍五入到一百,百后面就变成看十;四舍五入到一千,一千以后的地方都变成看一百;四舍五入到位,位之后的所有位都变成看1000位;1.一亿以内数的读法。
对于包含10,000,000和100,000,000的数字,必须先读到100,000,000,最后读到10,000。
(即从上往下读)按每一级读几十亿或几万的数的方法,后面是几十亿或几万。
每个阶段末尾的零不读取,每个阶段中间的零必须读取。
不管中间有多少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
如果位数不同,多位数的数就大,少位数的数就小。
如果数字相同,将比较左起第一个数字,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个位置的数字相同,就开始和第二个位置比较,直到测出尺寸。
精选研究资料第1页,共7页4、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5、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填空题1.20809000是由2个()、8个()和9个()组成的。
2.在数位顺序表中, 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
3.2300000是有()个百万和()个十万组成的。
4、一个十万, 二个万、六个千、八个百和七个十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这个数是()位数。
6.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亿位……都是()。
7、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
8、一个数由6个亿、8个千万、4个百万和3个一组成, 这个数是()。
9、687040000由()个亿、()个千万、()个百万和()个万组成。
10、比最大的五位数多1的数是(), 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
11.五十万里面有()个五千, 五千里面有()个五十。
12.一个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多1, 这个数减2是()。
13、一个数是八位数, 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如果这个数的最高位是8, 十万位和十位上的数都是3, 其余数位都是0, 这个数是(), 读作()。
14、用数字0、1、2、7、8组成最大的五位数是(), 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 他们相差了()。
15.比较大小。
999○1000 77806○77086 3978643○39786425000○40000 560000○56万 4840000○48万16.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900009 900900 990000 90900053210 102300 102500 202300 1035001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65790≈()万 79840≈()万 7993200000≈()亿1478000≈()万 23456≈()万 1842536≈()万195040380≈()亿 3287900000≈()亿98257000≈()亿 3()43200000≈39亿18、下面括号里可以填那些数。
(1)99()485≈100万, 括号里可以填:(2)506()7543000≈506亿, 括号里可以填:(3)()9876≈9万, 括号里可以填:(4)198()872≈9万, 括号里可以填:(5)如果79□457≈80万, □里可以填:(6)如果8□4387652≈8亿, □里可以填:(7)如果8□4387652≈9亿, □里可以填:19、一个六位数,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50万, 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知识要点:①大数的读写方法(“分级读写");②大数的改写(以“亿”、“万”做单位);③求近似数(“四舍五入”)一、请读出下列数字.134578919 读作:37600870 读作:2030607080 读作:200000004 读作:90990900008 读作: 57080023040 读作:二、请写出下列数字。
三千零一写作:五千七百亿零三千五百零四写作:四千二百零三写作:九亿零七写作:二千五百四十六亿七千八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写作:三百亿零四万零四写作:三、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万 927000000=( )万40800000000=()亿 64780000=()万534728≈()万 629999≈()万690080000≈( )亿 89950000≈()亿4090000=409()四、填空.1、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第()位是百亿位。
2、一万是()个千,一千万是( )个百万,()个一千万是一亿.3、一个数是由6个百万、7个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4、八千七百万六千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5、49()000≈50万,( )里最小要填(),最大能填( )。
6、最小的八位数是(),减去1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加上1是().7、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五、在○里填上“<”、“>"或“=”。
10000○9999 60000○600000 9998○8999 94537○94536 十七亿○七十亿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 210万元○2100000元5万米○50000米 20吨○2000千克 10000万○1亿思考题:1、一个数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之后是4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只能是多少,最小只能是多少?2、用0、0、0、0、0、1、2、3、4、5、6这十一位数,要求所有的0都读出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数(认识整万数、数的改写、比较大小)第二章: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第三章:图形与几何(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第四章:生活中的负数(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运算)第五章:可能性(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万数的认识、改写和比较大小,增强数感。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速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运算方法。
5. 培养学生分析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万数的改写和比较大小、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负数的意义及运算。
2. 教学重点:整万数的认识、运算定律、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负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角模型、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角模型、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章节名称,突出重点。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知识点,直观展示教学重点。
3. 例题:用规范字体书写,保持清晰易懂。
4. 练习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2)列举生活中的整万数,并比较大小。
(5)说出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1)探讨整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旨在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学生将通过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研究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同时,学生将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
学生还将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后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在第一学段的研究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研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研究为本单元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研究则又是第一学段研究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全册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 教学内容:整数的认识、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运算。
2.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更大的数,掌握整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教学重点:整数的认识、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第二单元:线与角1. 教学内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角的分类和性质。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
3.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角的分类和性质。
第三单元:面积1. 教学内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四单元:分数1. 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运算。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1. 教学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4.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在每级中间的零必须读。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5.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7.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
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一、线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线段有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5.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就是他们的距离。
1 数一数1. 设计本节课,尽量从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让课堂上的数学尽量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2 认识更大的数1. 设计本节课时,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
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利用想象理解一亿的意义。
2. 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就要学习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人口普查1. 本课的设计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和前面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联系、转化,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教师在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旧知,让他们自觉把旧知和新知进行疏通,这样就能主动、轻松地用旧知来建构新知。
2. 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问题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和归纳,总结出读法和写法。
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要好得多。
4 国土面积1. 本节课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设计。
改变材料的呈现方式,让主题情境贯穿始终,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式。
2. 教学中,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这样,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得轻松自由。
3. 人性化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
5 近似数1. 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2. 先通过利用数轴,让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简便方法——四舍五入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数到一百课时1:认识0-20的数字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并书写数字0-20。
•能够用手指、口语等方式表示0-20的数字。
•能够用图片、卡片等教具进行数字0-20的排序和匹配。
教学内容1.数字0-20的认识与书写。
2.数字0-20的表示方式。
3.数字0-20的排序和匹配。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20,并模仿教师的读数和写数。
2.跟随教师用手指、口语等方式表示数字0-20,让学生逐个数字跟读和模仿表达。
3.在黑板上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排序和匹配数字0-20。
4.将数字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位置进行排序。
5.结束本课,每个学生口述数字0-20并写下它们。
教学资源•图片和卡片:数字0-20。
•黑板和粉笔。
课时2:掌握加法口诀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数字0-20的加法口诀。
•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口诀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能够用手指、口语等方式表示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1.加法口诀的学习与掌握。
2.加法口诀的实际运用。
3.用手指、口语等方式表示加法运算。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卡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字0-20,并模仿教师的读数和写数。
2.复习和掌握数字0-20的加法口诀,与学生一起大声读出加法口诀。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让学生口算并用手指表示计算过程。
4.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卡片,并用加法口诀进行计算,先用手指表示,然后口述计算结果。
5.结束本课,每个学生写下他们口述的计算结果。
教学资源•图片和卡片:数字0-20。
•黑板和粉笔。
第二单元:整十数的认识与运算课时3:认识整十数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并书写整十数。
•能够用手指、口语等方式表示整十数。
•能够用图片、卡片等教具进行整十数的排序和匹配。
教学内容1.整十数的认识与书写。
2.整十数的表示方式。
3.整十数的排序和匹配。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整十数,并模仿教师的读数和写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 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2.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填空题1、20809000是由2个()、8个()和9个()组成的。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
3、2300000是有()个百万和()个十万组成的。
4、一个十万,二个万、六个千、八个百和七个十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6、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亿位……都是()。
7、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
8、一个数由6个亿、8个千万、4个百万和3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9、687040000由()个亿、()个千万、()个百万和()个万组成。
10、比最大的五位数多1的数是(),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
11、五十万里面有()个五千,五千里面有()个五十。
12、一个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多1,这个数减2是()。
13、一个数是八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如果这个数的最高位是8,十万位和十位上的数都是3,其余数位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
14、用数字0、1、2、7、8组成最大的五位数是(),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他们相差了()。
15、比较大小。
999○1000 77806○77086 3978643○39786425000○40000 560000○56万 4840000○48万16、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900009 900900 990000 90900053210 102300 102500 202300 1035001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65790≈()万 79840≈()万 7993200000≈()亿1478000≈()万 23456≈()万 1842536≈()万195040380≈()亿 3287900000≈()亿98257000≈()亿 3()43200000≈39亿18、下面括号里可以填那些数。
(1)99()485≈100万,括号里可以填:(2)506()7543000≈506亿,括号里可以填:(3)()9876≈9万,括号里可以填:(4)198()872≈9万,括号里可以填:(5)如果79□457≈80万,□里可以填:(6)如果8□4387652≈8亿,□里可以填:(7)如果8□4387652≈9亿,□里可以填:19、一个六位数,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50万,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