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区间验证的实验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4
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性能验证实验方案德信诚咨询为了满足目前医学实验室认可的需求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从准确度、精密度、参考范围、线性范围以及方法学比对5个方面对各个试验项目进行评价.一、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检测结果的接近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精密度通常用不精密度表示。
可以分别评价连续精密度(批内精密度)、重复性不精密度(中间精密度,包括批间、日间精密度等)和再现性精密度。
本方案采用批内和天间两种方法对各个试验项目的精密度进行评价.全部实验过程使用同批号试剂和质控品,并且保证检测当日质控在控。
1、批内精密度(连续精密度):方法:在检测患者标本过程中,连续运行高低水平质控品各20次,记录检测结果.计算批内精密度的CV值和SD值。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
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内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4以内,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2、天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方法:同样使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若需复溶冻干质控品做实验,要注意选择产品的稳定性和瓶间差.要严格控制每次复溶冻干品时的操作手法。
连续测试20天,每天检测1次。
在次过程中不能更换试剂批号及质控品批号,是否需要重新定标则取决于实验室。
测试完成后记录检测结果。
结果评价(1)厂家评价标准:计算天间的SD及CV值,并计算精密度指数=验证SD/厂商SD。
精密度指数要求小于等于1,或者实测CV小于等于厂家要求的CV,两者符合其一即可.具体见《精密度评价》表格。
(2)按照国际推荐标准:批内精密度应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3以内,见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
二、准确度准确度(accuracy)指检测结果与被测量物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性能验证(仅供参考)1 生化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
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 0 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1.1精密度1.1.1标本准备及要求质控品、已经检测过的病人标本或具有血清基质的定值材料。
每个项目均需选择至少正常和病理两个浓度水平的验证材料进行验证。
所用样本一定要稳定,其基体组成应尽可能相似于实际检测的病人标本,样本中的分析物含量应在该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附近。
1.1.2方案1.1.2.1方案 1:对验证材料每天分析 1 批次,2 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 4 次,连续 5 天。
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批内精密度(%)。
1.1.2.2 方案 2:批内精密度: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 20 次。
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X)、标准差(SD)和批内变异系数 CV(%)。
批间精密度: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或将室内质控品按照常规标本的方法一样测定,测定结果在遵照厂商参数不出控的前提下),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 20 次,同一批号室内质控品某一时间段(至少 20 天)的室内质控数据逐步累积最终得出均值、标准差。
1.1.3结果判断从美国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允许误差表中查阅评价项目的允许误差范围,由实验数据统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小于允许误差范围的 1/4 和 1/3 作为检测系统不精密度性能的的可接受标准(或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允许总误差、卫生标准等),且又小于厂商提供的精密度性能指标,说明由实验室评价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性能可接受,符合要求。
若大于判断限,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是否符合要示,应再进一步做统计学处理作出判断。
医院实验室参考范围的确定与调整程序1.目的:规范各检测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2.范围: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
3.定义3.1参考个体:依据临床对某检验项目的使用要求确定选择原则,以此选择的检测参考值的个体。
所有参考个体的集合为参考总体。
3.2参考抽样组:从统计意义上,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是对参考总体的一个抽样。
在现今的参考值建立中,都是对参考抽样组作具体研究,在一定的可信限条件下,成为某项目的参考值和参考区间。
3.3参考值:对一个参考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得到的值为该个体的参考值,所有参考抽样组的各个参考值合起来即为参考值范围。
3.4参考区间和参考限:依据所有参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后,确定参考值范围中的一部分为参考区间,区间的两端为参考区间的限值,分为低参考限和高参考限。
4.权责4.1各专业组组长负责评审本组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
4.2技术负责人批准评审后的生物参考区间。
5.制度内容5.1检验科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评审生物参考区间。
5.1.1开展新的检验项目。
5.1.2改变当的检测系统。
5.1.3实验室有理由可以相信某一特定参考区间对参考人群不再适用时。
5.2工作程序5.2.1各专业组应为所运行的检验项目确定可靠的生物参考值区间。
5.2.2生物参考区间的设立可直接采用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或权威刊物出版的适合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还可直接引用试剂供应商提供的对应的生物参考区间;也可自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
5.2.3自行建立参考值范围和参考区间计划。
5.2.3.1根据文献和实验研究,总结对该项目检测结果产生的生物变异和分析下扰的因素,供选择参考个体时用。
5,2.3.2确定参考个体的选择原则(或排除非参考个体的原则),编写与之对应调查表。
5.2.3.3依据调查表和其他有关记录,挑选候选的参考个体。
5.2.3.4依据排除原则,剔去不符合要求的候选对象。
5.2.3.5将采集标本前和采集时对受检查的要求,告诉各个受检参考个体,做好准备。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李佐祥(1981-),男,贵州余庆人,本科,主管检验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与免疫检验研究工作。
生物参考区间是检验结果常用的一项评价指标,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筛查提供信息。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常称为“甲状腺功能三项”。
FT3、FT4、TSH 以往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技术。
目前实验室大多采用免疫标记的方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的激素浓度。
随着免疫测定技术的发展,竞争性荧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已能灵敏、特异、快速和准确地用于临床血清激素的测定。
许多实验室一般参照试剂说明书或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设定参考区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些参考区间并不适合临床应用,其生物参考区间是解释检验结果分析检验信息是一个基本尺度和依据,实验室只有给临床检验项目提供可靠的生物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医生对患者或健康体检者的诊断治疗有明确的指引[2]。
虽然不同厂家的检测系统提供了各自参考区间,但由于地域、人群等因素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这些指标对甲状腺疾病符合率,有必要对厂家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或进一步重新设定,这也ISO0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提准则》及医院等级评审中所要求的内容之一。
按照CLSI 文件C28-P3《医学实验室参考区间的定义、建立和确认》中的推荐方法,参考IS0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条款要求,根据参考区间正确、科学的确定方法,按照建立参考区间的具体操作程序,保证参考区间的可靠、适用。
该研究通过2015—2016年调查该地区3172名体检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到该院健康体检者3172名,年龄16~78岁,年龄:(32.02±8.99)岁;其中:男性2273名,年龄:(32.65±8.98)岁;女性899名,年龄:(30.42±8.47)岁。
性能验证(仅供参考)1 生化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
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0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1.1 精密度1.1.1 标本准备及要求质控品、已经检测过的病人标本或具有血清基质的定值材料。
每个项目均需选择至少正常和病理两个浓度水平的验证材料进行验证。
所用样本一定要稳定,其基体组成应尽可能相似于实际检测的病人标本,样本中的分析物含量应在该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附近。
1.1.2 方案1.1.2.1 方案1:对验证材料每天分析1批次,2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次,连续5天。
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批内精密度(%)。
1.1.2.2 方案2:批内精密度: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20次。
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X)、标准差(SD)和批内变异系数CV(%)。
批间精密度: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或将室内质控品按照常规标本的方法一样测定,测定结果在遵照厂商参数不出控的前提下),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20次,同一批号室内质控品某一时间段(至少20天)的室内质控数据逐步累积最终得出均值、标准差。
1.1.3结果判断从美国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允许误差表中查阅评价项目的允许误差范围,由实验数据统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小于允许误差范围的1/4和1/3作为检测系统不精密度性能的的可接受标准(或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允许总误差、卫生标准等),且又小于厂商提供的精密度性能指标,说明由实验室评价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性能可接受,符合要求。
若大于判断限,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是否符合要示,应再进一步做统计学处理作出判断。
1.2 正确度1.2.1 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含盖的项目,则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为准;成绩在80%者即为验证通过。
精选文档临床实验室怎样确立和成立生物参照区间(赞同指南――第二版)1内容简介此指南是专为指导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仪器试剂制造商和临床检验工作者在定量实验检测中确立参照值和参照区间而拟订的。
它包括在临床医学实验室中成立可靠的参照区间所用的方法步骤和介绍程序。
而该介绍程序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用最简单和最务实的方法去成立一个能保证足够可靠性和适用性的参照区间的草案。
此文件不能够能每一种状况都左右逢源,所以有些内容需要经过指南外来充足。
但在特定的地域内,额外的步骤或努力能够提高参照区间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当前的现状是,临床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仪器试剂制造商缺乏一致的收集数据及操作方法去成立参照区间,故小组委员会希望此文件能为成立可靠的参照区间供应最基本的、一致的实验草案,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基础。
该程序指南的要点在于决定“相对健康” 集体参照值或参照区间时所选择的样品组可否本源于健康优异的人群,这也是此文件的议论的要点。
自然,关于其他种类诸如生理或病理状况下的参照值的成立,也应该采用相似的方法。
此程序大纲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参照区间确实定,由于它充足考虑了合适的参照个体的选择及各种剖析方法影响因素等状况。
但是,这份文件没有特意地谈到怎样成立诊断域值(如紧急值或各种医学决定值)。
这些值的决定方法各异,部分还经常要在特定医学条件下由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决定。
不同样状况下的参照值研究的各种需求本指南也将涉及,包括:新剖析物的测量用新的或不同样的剖析方法测量开初已明确知道的剖析物或已标准化测定的生理学的数据和参照值。
用同样也许有可比性的方法去测量同一剖析物,并利用其他实验室或试剂生产商供应的参照值作比较研究(参照值的调用)。
被称为“参照值调用”的最后一项议题是比较复杂的。
由于今后所有的临床诊断实验室将会不断地碰到调用参照值的考据和随后的采用它这个问题,而试剂生产商和其他实验室所供应的参照值是不能够够直接应用的。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到此刻依旧不是特别严格。
1目的保证各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的适用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须确定生物参考区间的检验项目。
3职责3.1各部门负责人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将建立的依据文件化,并通知用户。
3.2实验室负责人组织生物参考区间的评审。
4工作程序4.1生物参考区间建立的原则4.1.1各专业科应为所开展的检验项目根据需要确定生物参考区间,将此规定的依据文件化,并通知用户。
4.1.2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建立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4.1.2.1在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时;4.1.2.2改变检验程序或检验前程序,经评审确定相关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不适用时;4.1.2.3在生物参考区间定期评审中发现检验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不适用时。
4.1.3定量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方法可采用自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生物参考区间的转移验证等方法。
自建生物参考区间是一项昂贵和艰巨的工作,每个检验项目都自建参考区间是不切实际的。
通过生物参考区间的转移验证方法,可以其他实验室或诊断试剂生产商建立或提供的参考区间转移至本实验室。
4.1.4对定性检验项目,则根据文献设立相应的参考值。
4.1.5新建立的生物参考区间应及时通知临床,可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
4.2自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4.2.1根据文献及实验研究,总结出引起该项目测定的生物变异和分析干扰的因素,供选择参考个体时使用。
4.2.2确定个体的选择原则(或排除参考个体的原则),编写与之对应的调查表。
4.2.3依据调查表和其他有关记录,挑选参考个体。
4.2.4依据排除原则,剔去不符合要求的个体,确定进行参考区间研究的个体。
4.2.5采集标本前和采集时对受检者的要求详细告诉各个受检参考个体,做好准备。
4.2.6正确采集标本,做好分析前的标本预处理。
4.2.7在良好的控制条件下,用事先指定的分析方法对标本检测,获得参考区间结果。
4.2.8检查有无明显的误差或离群点。
若有,按事先约定原则,剔去不符要求的数据后,再补上必需的数据。
参考区间验证的实验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引用的试剂说明书、参考书或文献中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确保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区间适合临床医生对病人诊疗的需要。
2、范围
适用于科室内所有定量检测的测试项目的临床可报告范围的评价。
3、职责
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各组室相关定量测试项目的参考区间的验证。
4、定义
4.1参考值范围:对一个参考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得到的值为该个体的参考值,所有参考抽样组的各个参考值合起来即为参考值范围。
4.2参考区间和参考限:依据所有参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后,确定参考值范围中的一部分为参考区间,区间的两端为参考区间的限值,分为低参考限和高参考限。
5、参考区间验证的实验要求
5.1选择健康参考个体,不能选择住院或门诊病人;
5.1.1下列内容常作为选择参考个体的排除要素:
* 饮酒、吸烟史;
* 血压不正常者;
* 正在用药者;
* 近期住院、动过手术者及近期输过血者;
* 孕期及哺乳期限
* 有遗传性疾病;
* 曾患有系统性疾病者;
5.1.2参考个体的年龄分布不应集中于大年龄组儿童,应尽可能选用该项目参
考区间相近的年龄分布;
5.1.3参考个体男女比例应相近;
5.1.4如引用的参考区间分年龄组和性别组,应考虑分组进行参考区间的验
证;
5.2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手册》规定的标本采集、处理、运送和保存的要求进行
参考个体的标本采集;
5.3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析的检验方法应有可靠的方法学评价;
5.4检测过程(包括定标品、质控品的选择)应与检测病人标本完全一致,就有
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
5.5使用不同仪器或方法检测同一测试项目时,应对仪器、方法学间结果是否具
有可比性先作出评价,否则不同仪器或方法应各自有参考区间;
5.6如某一测试项目有多种样本类型,如血清、血浆、尿液标本,应分别对不同
类型的样本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
5.7对于一些测试项目(如血中药物浓度的检测、脑脊液中总蛋白的检测等),
参考个体的样本较难获得,可直接使用引用的参考区间,不做参考区间的验证实验;
5.8进行参考区间验证的条件:
*新的测试项目开展前;
* 测试项目的分析方法学改变; * 病人群改变;
6、参考区间的验证程序
6.1选择至少10名男和10名女参考个体;
6.2统计各参考个体体测值,与引用的参考区间比较,计算比率R; 比率(R)
总的参考个体数
的参考个体数
检测值在引用参考区间
6.3参考区间验证实验的结果判定:
6.3.1 R 大于等于90%,验证结果可以接受,说明可以引用该参考区间; 6.3.2 R 小于90%,分析查找原因后重新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 6.4形成参考区间验证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 参考个体来源; * 样本类型;
* 测试项目及单位名称;
* 引用参考个体的检测值列表; * 测试日期
* 操作者签名及日期,审核者签名及日期
的参考区间验证
操作者: 日期:
审核者: 日期
统计计算:
%
100% 100%
=⨯=⨯=
总的参考个体数
的参考个体数
检测值在引用参考区间R 结 论:
R= %
允许值> 90% 允许值< 90%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或说明书的参考范围可以引用。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或说明书的参考范围不可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