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与风暴潮
- 格式:ppt
- 大小:48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 1 页国 家 海 洋 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编制二○一○年四月第 2 页大海怒涛——海啸2019年印度洋大海啸袭击泰国时情景海啸袭来海啸前的智利美景2019年智利地震后引发海啸袭击智利城市第 3 页第 4 页海冰的形成大家对冬季结冰现象习以为常,但很多人却对海水结冰感到新鲜、疑惑,海水也会结冰?是的,海洋中的冰有两个来源:一是高纬海域的海水冷却结冰,称为咸水冰;二是陆地上的水流到海里冻结而成的,称为淡水冰。
纯淡水在0℃时结冰,4℃时密度最大。
但海水则不同,海水结冰时要排出大部分盐分,结冰时的温度必须在0℃以下,且与盐度有关,盐度愈高,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愈低。
千里冰封——海冰冬季我国渤海中的浮冰第 5 页 海冰的危害封锁港口、航道;堵塞舰船海底门(通向舷外海水的阀门); 使锚泊舰船走锚; 挤压损坏舰船;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 使渔民休渔;船舶积冰。
海冰的危害不仅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
严重的和比较严重的海冰灾害大致每5年发生一次,而局部海区出现海冰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防冰减灾增加监测手段,重点加大海冰预警预防工作,以减少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
破冰船破冰海上石油平台被冰封冻渤海大冰封 船只无法出海第 6 页2009—2019年度冬季我国渤黄海冰情严重。
初冰期提前到来,而融冰期却推后,盛冰期海冰发展非常迅速,分布范围广,冰情反复,出现返冻现象,给沿海船运、养殖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 7 页风生水起——风暴潮潮汐现象主要是月亮和太阳等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作用形成,通常称为“天文潮”。
海水的涨落除天文潮外,还受到强烈的大气扰动影响,如强风和气压骤变致使海面异常升高,沿岸发生较大的增水,称为风暴潮。
若赶上天文潮高潮阶段,往往会使其影响所及的海域水位暴涨,浸溢陆地,酿成巨灾。
伴随着冬季寒潮大风、春秋季冷空气和温带气旋配合引起的叫做温带风暴潮。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常见的海洋灾害》讲义一、海洋灾害的概述海洋,这一广阔而神秘的领域,既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机遇,也隐藏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和危险。
海洋灾害,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海洋灾害通常是指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如强烈的风暴、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等,或者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事件。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沿海地区的居民、渔业、航运、旅游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了解常见的海洋灾害,对于提高我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见的海洋灾害类型1、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当风暴移向陆地时,由于其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导致海水向海岸堆积,潮位迅速升高,甚至超过警戒水位,淹没沿海地区。
风暴潮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巨浪,对沿海的港口、码头、海堤、房屋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沿海地区都有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风暴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相对较高。
2、海浪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波动现象。
正常情况下,海浪的波高和波长相对较小,不会对海洋活动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在强风、气旋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海浪会变得汹涌澎湃,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巨浪可以掀翻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破坏沿岸的建筑物和海滨浴场,给海上航行、渔业捕捞和沿海旅游等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长时间的海浪冲击还可能导致海岸线的侵蚀和后退,改变沿海的地形地貌。
3、海冰海冰是指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
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海面会大面积结冰,形成海冰。
海冰的存在会对航运、渔业和海洋石油开采等活动造成阻碍。
当海冰迅速形成或大面积堆积时,可能会挤压和损坏船舶、海上平台等设施。
《海洋灾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海洋灾害的类型,如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
2、掌握各类海洋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特点及分布规律。
3、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海洋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防范。
4、培养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各类海洋灾害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危害。
(2)海洋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方法。
2、难点(1)理解复杂的海洋动力过程对海洋灾害形成的影响。
(2)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海洋灾害防范工作中。
三、知识梳理(一)风暴潮1、定义: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2、形成原因(1)大风:强风直接推动海水向岸边堆积。
(2)低气压:风暴中心的气压降低,导致海面上升。
(3)天文大潮:若风暴潮发生在天文大潮期间,潮位会更高,危害更严重。
3、危害(1)淹没沿海地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破坏沿海基础设施,如港口、码头、海堤等。
(3)影响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
4、分布规律(1)世界分布:多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墨西哥湾等地区。
(2)我国分布: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二)海啸1、定义: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2、形成原因(1)海底地壳运动:地震是引发海啸的最主要原因,当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地壳会发生垂直或水平位移,从而推动海水形成巨大的海浪。
(2)火山爆发:火山活动可能导致海底地形变化,引发海啸。
(3)海底滑坡:大规模的海底滑坡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推动海水形成海啸。
3、危害(1)摧毁沿海城镇和村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破坏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3、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等。
4、分布规律(1)世界分布: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等板块交界处。
(2)我国分布:相对较少,但台湾地区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海冰1、定义: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包括固定冰和浮冰。
风暴潮、海啸灾害应急预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风暴潮、海啸灾害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预案目标1.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降低灾害损失。
2.提高政府应对风暴潮、海啸灾害的应急能力。
3.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三、预案制定原则1.实事求是,科学合理。
预案制定应基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风暴潮、海啸灾害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措施。
2.突出重点,分层次实施。
预案应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分层次、分阶段实施。
3.动态调整,不断完善。
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
四、预案内容1.预警预防(1)建立预警系统:利用气象、海洋、地质等部门的数据,建立风暴潮、海啸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监测:对沿海地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3)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风暴潮、海啸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2.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力量投入应急响应。
(2)人员转移:迅速组织沿海地区人民群众转移,确保生命安全。
(3)救援物资调度:合理调度救援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4)交通管制:对沿海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和人员顺利通行。
3.应急救援(1)成立救援队伍: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
(2)医疗救护:确保受灾地区医疗资源充足,及时救治受伤群众。
(3)生活救助: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生活用品等。
4.恢复重建(1)评估灾害损失: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害损失评估,为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2)恢复基础设施:尽快修复受损基础设施,保障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
(3)心理援助: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五、预案实施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应急预案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预案顺利实施。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灾害。
风暴潮: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风暴潮(含近岸浪)是我国水文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约占全部海洋灾害的94%。
海啸:海底地质异变化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
如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由海底地震引发,造成了15.6万人死亡。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防范: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建立灾害预警和防御体系。
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搞好海岸保护工程建设。
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的对比分析及风险管理策略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台风风暴潮和海啸无疑是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
本文将对台风风暴潮和海啸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台风风暴潮和海啸有一定的区别。
台风风暴潮指的是台风在登陆时带来的海水暴涨现象,主要是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导致海面上升。
而海啸是指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海洋波浪,其波高可以达到几十米甚至更高。
其次,两者在形成原因和影响范围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台风风暴潮的形成主要受到台风的路径、风力和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引发沿海地区的洪涝、水浸等灾害。
而海啸的形成则与地震活动有关,地震引发的海啸可以迅速传播到远离震源的海域,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冲击。
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台风风暴潮和海啸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对于台风风暴潮,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海堤和防波堤的建设来抵御风暴潮的袭击。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提前疏散人员、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加强应急救援能力等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
而对于海啸的管理策略则更加复杂。
首先,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早发现地震活动并提前预警可能引发的海啸。
其次,可以通过建设海啸防护墙、避难所和疏散路线等基础设施来减少人员伤亡。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避难措施。
此外,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的管理策略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因素相结合。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气象数据来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从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还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结合,合理规划和布局沿海地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以提高其抗风暴潮和海啸的能力。
综上所述,台风风暴潮和海啸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们在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和管理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减轻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预警和救援能力、加强公众教育等。
风暴潮与海啸的区别
文/陶凯月
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成的,
前者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而后者是海水的整体的运动。
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和海水的平均
深度(几千米)相比,海啸波长要大得多,水深达数千米,的海洋对于波
长几百千米的海啸,犹如一池浅水,所以海啸波是一种“浅水波”,而风
暴潮波长比海水的深度小得多,所以是一种“深水波”。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这正是越洋波音747
飞机的速度,而水面波传播速度较慢,风暴潮要快一点,最快的台风速度
也只有200千米/小时左右,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海浪或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而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只有少数大地震,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有风
和风暴,必有风暴潮。
而有大地震,未必一定产生海啸,大约十个地震中只有一两个能够产
生海啸。
尽管对只有极少数地震能够产生海啸已经有了不少解释,但至今,这还是一个需不断研究的问题。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
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
为“潮灾”。
风暴潮预警启动标准风暴潮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警报,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1.风暴潮Ⅰ级紧急警报(红色)受热带气旋影响(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下同)影响,或受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厘米以上的高潮位时,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紧急警报。
2.风暴潮Ⅱ级紧急警报(橙色)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上80厘米以下的高潮位时,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Ⅱ级紧急警报。
3.风暴潮Ⅲ级警报(黄色)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以内的高潮位时,前者至少提前12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后者至少提前6小时发布风暴潮警报。
4.风暴潮Ⅳ级预报(蓝色)预计在预报时效内,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的验潮站将出现低于当地警戒潮位30厘米的高潮位时,发布风暴潮预报。
预计热带气旋将登陆我国沿海地区,或在距沿岸100公里以内(指台风中心位置)转向以及温带天气系统将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即使受影响海区岸段不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也须发布风暴潮(含台风浪)预报。
海啸预警启动标准海啸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级警报,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1.海啸Ⅰ级警报(红色)受海啸影响,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3米(正常潮位以上,下同)以上海啸波高、300公里以上岸段严重受损、危及生命财产时,发布Ⅰ级海啸警报。
2.海啸Ⅱ级警报(橙色)受海啸影响,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2米~3米海啸波高、局部岸段严重受损、危及生命财产时,发布Ⅱ级海啸警报。
3.海啸Ⅲ级警报(黄色)受海啸影响,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1米~2米海啸波高、受灾地区发生房屋、船只等受损时,发布Ⅲ级海啸警报。
海洋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海洋工程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涵盖了海上油气开采、海洋能源开发、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众多方面。
然而,海洋环境复杂多变,灾害频发,如风暴潮、海啸、海冰、海底滑坡等,给海洋工程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海洋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提高海洋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洋工程中常见的灾害类型(一)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它具有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等特点,能够摧毁沿海的港口、码头、堤坝等海洋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波速快、波长极长,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对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三)海冰在高纬度地区,海冰的存在给海洋工程带来了诸多挑战。
海冰的挤压、撞击和漂移可能导致海洋平台、船舶等设施的损坏,影响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四)海底滑坡海底滑坡是指海底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发生的整体下滑现象。
它可能引发巨大的浊流,对海底管道、电缆等设施造成破坏。
二、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的现状(一)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目前,通过卫星遥感、海洋观测站、浮标、水下传感器等多种手段,能够实现对海洋环境参数(如风速、浪高、海流、海温等)的实时监测。
同时,利用数值模拟和数据分析技术,对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和预警,为海洋工程的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结构设计与加固技术在海洋工程设施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灾害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强度设计,提高设施的抗灾能力。
对于已建成的设施,通过加固改造,如增加支撑结构、加强连接部位等,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防护设施与装备为了减轻灾害的破坏,在海洋工程中广泛应用了防护设施和装备,如防波堤、消浪块、防撞桩等。
此外,还配备了应急救援设备,如消防设备、救生艇等,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蒋川宇 512020939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展,而海洋这个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必将成为未来人们探索的热点地区。
然而,海洋带来的不仅仅是蔚蓝的美景与丰富的资源,它也有令人敬畏的一面——海洋灾害。
因此,透彻的了解海洋灾害能使我们更好地利用与保护海洋也一片地球上的奇观。
本篇论文就将秉着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热爱海洋的理念简单介绍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各种海洋灾害并提出一些关于预防、控制、应对海啸灾害的设想。
这些设想对于海啸预警系统的完善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灾害海啸开发利用预警目录摘要 (1)一、前言 (2)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 (2)(一)风暴潮灾害(二)海浪灾害(三)海啸灾害(四)海冰灾害(五)赤潮灾害(六)溢油灾害(七)重金属污染灾害三、中国海洋灾害情况介绍 (8)四、海啸预警系统现状及应急措施介绍 (10)(一)海啸预警系统简介(二)海啸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五、减弱海啸破坏力的猜想及可行性分析... (14)参考文献 (15)一、前言海洋灾害的定义是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
类型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
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海洋灾害按照成因不同可分为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啸灾害、海冰灾害、赤潮灾害、溢油灾害、重金属污染灾害等。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风暴潮灾害风暴潮(storm surges)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1】。
若风暴潮结合通常的天文潮则可能导致海域水位暴涨,酿成巨大的灾难。
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其规模是举世罕见的。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称为风暴潮。
港口码头区域突发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上发生的突发性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对港口码头区域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海洋灾害,港口码头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分别从海啸和风暴潮两方面,介绍港口码头区域突发海洋灾害的应急预案。
一、海啸应急预案1. 背景介绍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洋灾害,由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引起。
在港口码头区域,海啸可能对船只、码头设施以及人员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
2. 应急预案措施(1)建立海啸监测系统:港口码头需配备专业设备,实时监测海洋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并预警海啸威胁。
(2)发布预警信息:一旦监测到海啸迹象,港口码头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广播、短信、电视等方式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3)疏散人员和船只:港口码头应建立完善的疏散方案,确保人员和船只能够迅速撤离受灾区域,减少伤亡。
(4)加固设施:在港口码头区域,建筑物、码头设施等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增强其抗震和抗浪能力,减少损坏风险。
(5)开展应急演练:港口码头应定期组织各类海啸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风暴潮应急预案1. 背景介绍风暴潮是指在气旋性天气和风暴天气的影响下,由海洋冲击、涌浪等现象引起的涨潮现象。
风暴潮对港口码头的堤坝、码头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威胁人身安全。
2. 应急预案措施(1)加强监控预警:港口码头应配置风暴潮监测设备,并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获取风暴潮预警信息。
(2)做好防护工作:对港口码头的堤坝、岸线等部位进行加固,增加防浪防护设施,减少因风暴潮引发的破坏风险。
(3)疏散人员和船只:在风暴潮来临之前,港口码头应及时疏散在该区域工作和停靠的船只,确保人员安全。
(4)保障通信畅通:港口码头需建立稳定的通信网络,保障与外界的联系,以便及时协调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综上所述,港口码头区域突发海洋灾害的应急预案对保障港口码头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健全的海啸和风暴潮应急预案,并加强相关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港口码头才能更好地应对海洋灾害,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浪1.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类型(1)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海浪,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举例或说明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①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②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对船只航行、海上勘探等活动不利,毁坏沿海建筑等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①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②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波浪是重要的海洋能源波浪能具有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二、潮汐1.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海啸和风暴潮的意思
1、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到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2、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
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
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