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二)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和其他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二)进行新课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近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这是人大对政府、人民法院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3)应当涉及人民与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1、我国的政体(1)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从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主要活动程度,说明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从体现国家性质和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两方面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正确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2003年全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紧接着地方政府也开始了机构改革。
不少地方把乡镇人大作为机构改革的突破口,减少职数,缩减编制,很多乡镇人大在改革后仅剩下人大主席。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这种精简人大代表的做法削弱了当地人大的力量,不利于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否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那么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它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国体与政体2004年6月8~10日,由法、美、德、日、英、意、加、俄等参加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美国佐治亚州海岛召开。
请说出参加八国首脑会议的首脑名称。
前面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的国体。
同一种国体具有不同的政体。
正是由于每个国家的政体不同,使国家首脑的称呼多样化,有的叫总统、有的叫总理、还有叫首相的。
我们国家的政府首脑叫什么?我们国家的政体是什么?决定国体(含义)政体(含义)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直接←人民代表的国家性质体现大会制度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尽管国体是政体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政体的唯一决定因素。
实际上,一国的历史、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案江苏省响水中学汪荣昌【教学思路】依据新课标,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理念,使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有机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让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由我国国体决定,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从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确立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民主集中制的含义;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2)理解:①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分析:通过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1)能够列举实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知识,批判实行西方议会制的错误主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增强对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探究活动、课件演示法、问题法等。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中国进行曲》Ⅰ、情景导入镜头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视频)。
探究活动①:(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关系?)(2)全国人大代表分别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你能体会其中的道理吗?根据学生探究,引入情景分析Ⅱ、情景分析◇研习导读(学生根据导读提纲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它是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
课题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7规定的“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
【教材分析】第一目:走近我国的国家机关,通过生活镜头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承前启后,引发思考;第二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以及表现,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第三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个目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活场景,引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和最重要的特点,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进而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态度。
教学重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难点是民主集中制。
【学情分析】本框题知识贴近生活,学生一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参与的热情较高,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并简单分析整理资料,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在自学和分析中学生产生的一些疑问,通过课上创设情景引发思维碰撞,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运用马克主义政治观点、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能够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引导学生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并初步树立学生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自己努力的公民观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知识】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1)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也会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3)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①君主立宪制第一,含义:指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君主立宪制在当代的主要形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第三,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当代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
②民主共和制第一,含义: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分类及其依据: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第三,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及实行该政体的主要国家。
[点拨] 本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来掌握。
要正确把握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国家元首之间的关系。
要结合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进行复习。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得超越它。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高三上学期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基本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的国家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学过程: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基本概念(1)公民与人民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地位。
凡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的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
国籍是取得一个国家公民的资格的惟一条件。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是指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地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现阶级,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可见,公民的范围比人民更广泛。
公民中不仅包括人民,而且包括那些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2)权力与权利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的。
在任何社会,都要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
权力可以分为政治权力、宗教权力、经济权力等。
我们使用的权力,主要是指政治权力,即一般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
权利的行使必然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2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体系。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第五课第2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又称为我国的。
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民主集中制是。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①;②,;③,;④。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而是由。
★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决定的。
这一制度以为宗旨,真正保障了,充分体现了,显示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和无比的。
③实践证明,我国和,是和,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二、易混点提示1、国体与政体2、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三、自主检查1、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可以保证广大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④人民代表大会制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08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审查和批准去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
回答2-3题。
2、该材料体现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D、立法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关系★4、《南方都市网》载文指出,监督“一府两院”是人大的法定职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第10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