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二五重点项目规划
- 格式:xls
- 大小:52.01 KB
- 文档页数:13
陕西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我省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10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存在地方病的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我省属于内陆省份,外环境普遍处于缺碘状态,全省3700余万人口均生活在碘缺乏区。
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分布在渭南市富平县刘集镇等4个乡镇,受威胁人口约12余万。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涉及8个设区市的55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475.53万。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在安康和汉中市的8个县(区),受威胁人口约141.36余万。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在商洛和汉中市的3个县,受威胁人口约1 8万人。
大骨节病病区分布于10个设区市的62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589万。
克山病病区分布于6个市的29个县(市、区),受威胁人口约320余万。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
中发〔2009〕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
多年来,特别在“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基本健全了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总体得到控制,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0年底,我省107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在已确定的水源性高碘病区基本落实停止供应碘盐措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良炉灶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了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区的改水工程;完成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调查,在已知病区基本落实了改良炉灶或改水降砷措施;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家庭主妇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大骨节病重病区村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降到10%以下;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
“十二五”各省市重大项目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各省市根据国家规划分别制定了当地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市场中心对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框架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出了各省份在”十二五”期间的重大项目规划信息,供营销人员参考,希望营销中心积极关注各省市政府工程、形象工程等,市场中心将继续关注各省市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为营销一线输送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
北京市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天津市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将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将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方面实现突破,计划完成50座小城镇规划建设,完善环外地区公共设施,积极构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要继续加快以“两港三路”(海港、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效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上海市重大项目:上海市今后五年将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
主攻“大虹桥辅城”,以形成伴随产业重塑、人口集聚的西上海新区。
“十二五”期间上海也要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H型走廊。
努力构筑上海高技术服务业“中环”产业带。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要实现翻一番,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要明显提高。
有关十二五重大项目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这个时期,国家将加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目标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加强生态环保,改善环境质量。
三、项目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能源设施:加大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设施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信息设施:推进宽带网络、物联网等信息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2.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科研投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3.公共服务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医疗保障: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4.生态环保污染防治: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项目涉及的领域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项目申报:将实施方案报上级部门审批。
4.项目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分任务推进项目实施。
5.监督管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五、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人才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
4.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5.社会监督: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确保项目公开、透明。
六、项目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影响项目实施。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二五”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5.03•【字号】陕发改高技[2011]751号•【施行日期】2011.05.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十二五”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陕发改高技〔2011〕75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陕西省“十二五”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陕西省“十二五”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二○一一年五月三日附件:陕西省“十二五”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卫星及其应用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运营以及地面设备制造和服务等,其中卫星广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为卫星应用市场的主流。
近年来,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迅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呈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强的产业融合性,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将有上百颗卫星在轨运行,形成较完备的应用卫星体系,为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卫星应用的高速发展期,为了抢抓机遇,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卫星应用业务体系,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陕西是我国航天领域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科教资源丰富,科研生产条件良好,技术实力雄厚,成果丰硕,为我省加快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恒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中电二十所、中国兵器北方雷达电子科技集团二〇六所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事业单位,以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卫星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工作。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二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重大成就第二节主要问题第三节战略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四节指导思想第五节基本原则第六节主要目标第三章重点区域第七节重点经济区第八节农产品主产区第九节重点生态区第十节资源富集区第十一节沿边开放区第十二节特殊困难地区第四章基础设施第十三节强化铁路建设第十四节完善公路网络第十五节优化民航布局第十六节加快发展水运第十七节加强水利建设第十八节畅通能源通道第十九节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五章生态环境第二十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二十一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第二十二节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三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第二十四节做好防灾减灾第六章特色优势产业第二十五节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第二十六节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第二十七节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第二十八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十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第七章美好新农村第三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第三十二节振兴牧业经济第三十三节提高林业发展水平第三十四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十五节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第八章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第三十六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十七节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第三十八节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第三十九节统筹城乡发展第九章科教和人才第四十节优先发展教育第四十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四十二节建设创新型区域第四十三节推进人才开发第十章民生事业第四十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四十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十六节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四十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四十八节繁荣文化事业第四十九节创新社会管理第五十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第十一章改革开放第五十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第五十二节加强区域互动合作第五十三节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第五十四节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第五十五节强化政策支持第五十六节精心组织实施第五十七节加强指导协调第五十八节做好评价考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1•【字号】陕政办发[2012]110号•【施行日期】2012.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12〕1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1月21日陕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结合我省《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及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现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重新编制了《陕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能力和水平为总体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规划范围为陕西省行政区内设市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县城、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建制镇、常住人口在3万以上的建制镇,包括省级重点示范镇31个。
规划现状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问题(一)水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大环保民生工程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污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陕西省“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2)(一)规模总量大幅提高 (2)(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三)经济效益大幅改善 (4)(四)产业集聚步伐加快 (4)(五)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6)(六)融合发展快速推进 (6)(七)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7)二、面临形势 (9)(一)发展机遇 (9)(二)面临挑战 (11)三、思路目标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4)(三)主要目标 (16)四、发展重点 (20)(一)能源工业 (20)1.煤炭 (21)2.油气 (21)3.电力 (21)4.新能源 (22)(二)原材料工业 (23)1.化工 (23)2.有色 (26)3.黑色金属 (28)4.建材 (29)5.新材料 (30)(三)装备工业 (32)1.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2)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34)3.航空航天装备 (35)4.节能环保安全装备 (37)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38)6.电力装备 (38)7.重型装备 (40)8.其他装备 (40)(四)电子信息 (41)1.集成电路 (42)2.智能终端 (42)3.新型平板显示 (43)4.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 (43)5.软件和信息服务 (44)(五)消费品工业 (46)1.食品 (46)2.医药 (47)3.纺织服装 (49)4.轻工 (50)五、产业布局 (51)(一)总体布局 (51)(二)重点工业园区布局 (56)1.国家级重点园区 (56)2.省级重点园区 (57)3.特色产业园区 (58)六、主要任务 (61)(一)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 (61)(二)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 (62)(三)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62)(四)加快工业绿色安全改造升级 (64)(五)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65)(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66)(七)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68)七、保障措施 (70)(一)加强组织协调领导 (70)(二)不断优化完善工业发展环境 (71)(三)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71)(四)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73)(五)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73)(六)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74)(七)制定加快工业发展配套政策 (75)(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76)附件:陕西“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78)前言“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支撑“三个陕西”建设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