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5
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汕府[2011]19号【发布部门】汕尾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4.22【实施日期】2011.04.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汕府〔2011〕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汕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时期。
编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十年大发展”目标,加快融入珠三角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桥头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汕尾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的,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汕尾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西靠、东联、北拓、南优”的发展战略和“八大工程”,大力推进“三基地三经济带”建设,成功克服自然灾害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立“四推进一保持”工作主线,落实“五补”、“四再”工作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基本“砍尾”目标,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14•【字号】汕府办[2011]64号•【施行日期】2011.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汕府办〔2011〕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市地震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汕尾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震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根据《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市地震灾害概况及面临的形势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中段,地质构造较复杂,规模宏大的莲花山断裂带在我市西北部通过,海城-梅陇断裂带横跨本市中部,历史上曾经发生一系列的小震群活动,潜伏着发生中强度地震的可能;五华-深圳、紫金-惠阳、潮州-普宁等地震断裂带都经过我市;福建至汕头地震带对我市也有直接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地震烈度Ⅶ度区域,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设防区之一。
据记载,我市近代曾发生三次中强度地震,其中二次发生在海丰公平5.0级左右的地震(1693年4月、1874年7月),一次发生在红海湾外海的6.0级地震(1911年5月),都造成较大的破坏和影响。
近期我市及周边地区地震强度和频度有明显增强趋势,其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市海丰发生的小震群活动,一共发生了1800多次小震,最大一次达4.6级;建市以来,我市区域内小震不断;周边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强地震,经常会波及影响我市。
陆河县城北拆迁规划一、项目基本情况陆河大道规划为陆河县城的主要交通干道,南北走向穿越县城新城区中心地段,全长3.85公里,其中:南起县城砂坑村委下径村环东路交界处至县城改河路为南段约1.8公里;县城改河路至朝阳路为中段约0.78公里;县城朝阳路至宝山村委青龙背村环北路交界处约1.27公里。
经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陆河大道中段已建设完成,南段于2017年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
经调查,北延工程用地范围需征用的土地面积约710亩,涉及河田镇新城社区、宝山村委、河田社区、城北社区,穿越县城拱桥西等城乡结合部,需拆除房屋120多间,涉及一洲幼儿园、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县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吉安综合市场、县社保局家属宿舍楼、原县侨办家属宿舍楼等较大型建筑物。
北延工程成为陆河建县以来国有土地。
上拆迁房屋数量最多,类型最复杂,难度最大,群众关注度最高的一个民生项目。
为确保北延工程能够顺利快速推进,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各个层次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为本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从维护陆河大道建设南推与北延两个项目补偿政策的连续性出发,本方案在遵循陆河大道南段扩建工程,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保证了北延工程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与南推工程一致性,并对南推工程中存在的标准不明或没有的事项作进一步完善细化。
二、征地拆迁范围、期限用地范围,朝阳路一洲幼儿园路口至宝山路口地段,即包含一洲幼儿园西边建筑、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县禁毒教育示范基地,朝阳北一街、二街房屋,以及吉安路一街、二街部分房屋;分别属于河田镇新城社区、宝山村委、河田社区、城北社区的部分集体土地。
具体以陆河县朝阳路北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征地红线图,标明范围为准。
征地时间,被征地对象应在2022年9月30日前对土地面积、青苗和其他地面构建物的权属进行确认,逾期未确认的,将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拆迁时间,拆迁户应在2022年9月30日前持与产权相关的有效证件到河田镇人民政府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6月15日前签订协议方可享受10%奖励金,并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搬迁完毕。
汕尾市陆河县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陆河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八年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指导思想 (2)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范围和期限 (6)第二章规划背景与形势 (7)一、陆河县概况 (7)二、2011-2015年土地整治实施情况 (10)三、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第三章土地整治目标 (14)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14)二、补充耕地目标 (14)三、垦造水田目标 (14)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目标 (14)五、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 (14)第四章土地整治任务 (15)一、农用地整理 (15)二、城乡建设用地整理 (17)三、土地复垦 (19)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任务 (20)五、土地综合整治 (21)第五章土地整治项目 (22)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22)二、垦造水田项目 (22)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22)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 (22)五、土地复垦项目 (23)六、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23)第六章资金保障与效益评价 (24)一、资金保障 (24)二、效益评价 (25)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7)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27)二、改进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28)三、健全土地整治激励机制 (28)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29)附表 (31)附图 (39)前言为落实广东省及汕尾市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围绕“打造优雅陆河,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客家新山城”的目标,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依据《汕尾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上级规划”)和《汕尾市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编制形成《汕尾市陆河县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8•【字号】粤府函〔2023〕337号•【施行日期】202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337号汕尾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上报〈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查意见的请示》(粤自然资报〔2023〕37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陆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陆河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陆河县建设成为汕尾市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大花园。
二、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陆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27平方公里(7.5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27平方公里(7.54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252.3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4.12平方公里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1.07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基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提出构建“一城一园一区”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强化以县城为主体的东部综合服务中心和以汕尾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南部产业发展区,打造以螺溪镇、南万镇为依托的北部生态保护区,筑牢莲花山脉、峨嵋嶂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