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2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长方体(又称矩体,cuboid)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
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长方体(cuboid)是底面是长方形的直棱柱。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是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和,叫作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是对长方体的一种度量,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之积。
特征:
(1) 长方体有6个面。
每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3) 长方体有8个顶点。
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
长方形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V=abh=Sh,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h。
长方体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
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1长方体组成
(1)长方体的面:围成封闭几何体的平面多边形称为多面体的面。
长方体有6个面。
其中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有3对相对的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
(2)长方体的棱:多面体上两个面的公共边称为多面体的棱。
长方体有12条棱,其中有3组相对的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有可能有8条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作长,较短的一条棱叫作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作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件:《长方体的体积》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引发矛盾。
引:知道真不少,那你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等于长×宽×高吗?看来我们对长方体体积的学习还不太全面,还有些问题。
所以对于学习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一起来看。
3、渗透学习态度一(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引:快速地小声读一读,这是清代学者陈宪章的一句话,老师觉得我们学习数学也应该像这句话说的那样勤于思考,经常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时常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课前没有做到,老师希望接下来我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由来时能做到,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预习(或自学)的力量,直接揭示课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了解到学生学情底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最后,在“学贵有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中,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课件(或教具)演示1、一排一层的长方体。
(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问: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起告诉我,它的体积是多少?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个呢?4个呢?小结:也就是说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几,是这样吗?2、3排1层的长方体。
再问:我们再来,1排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排多少个?3排呢?这么快,你是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用每排的个数4×排数3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板:小正方体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3、3排2层的长方体。
再问:这个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多少?好我们再来,一层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层多少个?这次你是怎么做的?小结:也就是说在前面的基础上再乘层数2就可以求出这个大长方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是这样吗?4、释疑辅垫。